第4节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版 19+20+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版 19+20+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2 19:07:11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章
科学入门
七年级
科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第4节
科学测量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测量:指将一个______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的过程。
2.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km)=1
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
000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
米(n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放正确:即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________被
测物体。
待测的量
公认的标准

m
零刻度线
紧挨
聚焦教材
(2)看正确:即读数时视线________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3)读正确:即读出________值和________值。
(4)记正确:即记录时必须注明_______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________。当轮
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__________。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
的柔软棉线一端
正对
准确
估计
单位
周长
圈数
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____________,在棉
线上作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物体直径。
聚焦教材
完全重合
用直尺和三角尺
1.如图,HUAWEI
P30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3英寸,1英寸=2.54
cm,则该型号
手机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  )
A.1.6002
dm
  
B.16.002
mm
C.160.02
cm
  
D.16.002
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6
m=5.6×100=560
cm
B.5.6
m=5.6
m×100
cm=560
cm
C.5.6
m=5.6×100
cm=560
cm
D.5.6
m=5.6
m×100=560
cm
分层训练
A
C
3.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
定义中所说的“公认标准量”是(  )
A.1米
B.468米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测量用的尺子
4.如图所示,正确测量圆柱体直径的方法是(  )
分层训练
A
D
5.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
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
D.0.1毫米
6.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mm,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
分层训练
D
1
2.80cm
7.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般的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_______;
②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0_________;
③小陈在体育课上跳远的成绩是4.56______;
④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______;
⑤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_____。
分层训练
m
mm
m
dm
mm
8
.在测金属丝直径时,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
况,回答问题:
(1)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__毫米。
(2)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毫米。
(3)小明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了三次,而每次都将金属丝重新绕过,并放
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
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金属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分层训练
15.0
0.75
A、B、C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乙:_______cm;丙:________cm。
10.如图所示,现用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用______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2)用______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
(3)根据图中所示,
用B尺测得的长度是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1.23(答1.21~1.24之间均可)
1.40
1.70
B
A
4.80cm
11.单位换算。
70
m=__________cm  1.5米=__________毫米
5
mm=________dm=_________m
20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__厘米
分层训练
7000
1500
0.05
0.005
200
2000
12.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测量窗框的尺
寸最合理的是(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分层训练
C
13.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
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
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⑤
C.③和④
D.5把刻度尺都不行
分层训练
B
14.下列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科学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
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丁
C.乙、丁
D.甲、丙
分层训练
D
15.科学以实验为基础,了解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并能准确地记录数据非常重
要。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记录错误的是(  )
A.小明: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量是25.35米,这个皮尺的最
小刻度值是1分米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16.80厘米,准确值是0.168米
C.小波: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米;温度:摄氏度
D.小王:某地海区2020年冬天最低气温是3
℃,读作零下三摄氏度或负
三摄氏度
分层训练
D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
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
③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④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17.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科学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认为封面和内页的厚度相同
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18.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测圆的直径如图1所示,读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2)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
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
内,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
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D1、D2、n表示)。
分层训练
1.55(1.40~1.56均可)(共21张PPT)
第1章
科学入门
七年级
科学
第3课时 温度的测量
第4节
科学测量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_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单
位符号是℃。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的
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
度为_____________。
3.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体温计等。使用温
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测量超过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温度计的玻
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杯壁,不能__________
杯底,读取数据时不能_________液体,且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相平。
摄氏度
温度
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
液体热胀冷缩
100℃
酒精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温度计量程
接触
碰到
接触
离开
温度计内液面
聚焦教材
4.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最小刻
度为______℃。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
柱的高度会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体
温计离开人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离开
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的体温。使用体温计
后,要将体温计用力___________,才能把________________玻璃泡中。
35℃~42℃
0.1
特别细的弯曲
冷缩使玻璃细丝内水银柱断裂
甩几下
水银甩回到
1.
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操作较合理的是(  )
A.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再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
中,测出温度
B.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
后测出温度
C.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
后测出温度
D.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
分层训练
C
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④估计
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③④⑤②    
B.④⑤③①②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⑤②
分层训练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
℃以下的温度
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D.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4.关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C.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垂直
分层训练
C
D
5.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得沸水温
度是95
℃,测得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
℃,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
是29
℃,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
A.17.5

B.19

C.23.75

D.14

6.人体正常温度约为______℃,一般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_____℃到______℃。
用一支准确完好的体温计在无任何操作下去测量正常人的体温,发现读数为
38.25
℃,造成读数不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A
37
35
42
测量前未将体温计水银柱甩下
7.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
计的位置如图(a)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指出其余操作分别错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b)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酒精和水的温度,
那么酒精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
分层训练
D
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22
38
8.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从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实验发
现,酒精在挥发时,要从原来的酒精液体中带走很多热量,而使剩余的酒
精温度降低。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再不变
分层训练
D
9.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
℃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
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
℃,第二次为38.5
℃,第三次为38.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分层训练
D
10.某温度计在0
℃时,水银柱长5
cm,在100
℃时,水银柱长25
cm。当水
银柱长为12
cm时,所显示的温度是(  )
A.28

B.35

C.48

D.60

分层训练
B
11.有两支示数都准确的水银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
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细的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粗的大
C.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
分层训练
C
12.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
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
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分层训练
B
13.小明的体质比较弱,容易感冒,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小明的体温情况,妈
妈要求小明每天都要测量体温。一天,小明早上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
甩了体温计,随即将体温计放在窗台上,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
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
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值,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38.2
等于
体温计下端有
一缩口,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下降
14.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
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来测量
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3)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
℃的两
点,则A处的温度是______℃;如图所示,B处温度比C处温度_______
(填“高”或“低”)。
分层训练
气体热胀冷缩

0

15.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某同学取来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
煤油,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
煤油中,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温度计。他选定早晨、中午和傍晚的三
个时刻,观察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并在管上画出记号A、B、C,如图,
请你指出中午所对应的刻线是______,此温度计的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使该自制温度
计的准确程度提高,写出一条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A
液体热胀冷缩
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合理即可)
16.某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
间的关系”。
(1)实验前,该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甲所示,此时室内气温
是______℃。
(2)该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
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在如图丙所示方格纸上画出
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分层训练
27
解:如答图所示:
分层训练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0~5
m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8
min,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收集9组数据与只收集6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______(填字母)。
A.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B.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C.减小实验误差
D.得到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
分层训练
水的温度随时间增加而上
升得越来越慢
水温保持不变
D
17.某同学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选好一支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
插入热水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在该同学操作错误的两点下面画横线,并将正确的操作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留在热水中(共20张PPT)
第1章
科学入门
七年级
科学
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
第4节
科学测量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
2.体积测量的方法:
(1)使用量筒时:①看清_________和________刻度值;②量筒必须放在
______________;③读数时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2)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根据相应公式计算
出体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①取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
积V水;②将物体____________液体中,读出总体积V物+水;③得到不规
则物体的体
积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或量杯
量程
最小
水平桌面上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V物=V物+水-V水
全部浸入
聚焦教材
3.体积的单位:主单位:______________。
常用单位:分米3(dm3);厘米3
(cm3);升(L);
毫升(mL)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升)=106厘米3
(毫升)
米3(m3)
1.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
A.三角板
B.量杯
C.米尺
D.量筒
2.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
分层训练
B
C
3.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
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
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
mL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
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
则“珍珠”的体积为(  )
A.60
cm3
B.180
cm3
C.240
cm3
D.260
cm3
分层训练
A
4.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
线平行后读数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
刻度线正对自己
D.注入液体后,等1~2
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
度值
分层训练
A
5.如图所示,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值都是1毫升,测量时
读数的偏差较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都一样
6.单位换算。
300
L=____________mL
500
mL=________L
15
dm3=___________m3=______________cm3
0.5
m3=__________L
分层训练
C
3×105
0.5
0.015
1.5×104
500
7.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595__mL__;饮水机上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为
18______;一个成年人的体积约为50________。
8.如图所示,仰视读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0
mL;俯视读数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0
mL;实际值为_______mL。
分层训练
L
dm3
小于
大于
60
9.如图所示,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合
金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_______立方厘米。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______
立方厘米。
(3)计算得合金块的体积为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立方厘米。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
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____________;在量
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记录数据时记得写
上数值和_________。
分层训练
100
130
30
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单位
10.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
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分层训练
D
11.一个量筒中有50
mL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且木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时,
量筒的读数是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
cm3
B.0.6
dm3
C.12
dm3
D.12
cm3
12.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
数为76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56
mL,则该学生实际倒
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L
D.无法确定
分层训练
D
A
13.小楠和小鑫两位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小楠同学的做
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
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为V2,计算石块
的体积为V2-V1。小鑫同学的做法则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
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为V3,然后取出石块,
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为V4,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3-V4。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谁的方法?_________(填“小楠”或“小鑫”)。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位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
分层训练
小楠
相等,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填“小楠”或“小鑫”);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小鑫
取出石块时,石块将量筒中的部分水带出
水过多或过少会导致无法读数或读数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
验结果没有影响
14.如果待测物体的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或量杯,在这种情况下,你怎
样用量筒或量杯量出该物体的体积?请设计测量方案。
解:将待测物体浸没于较大的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或量杯测出溢
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分层训练
15.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
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
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
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
块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分层训练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
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分层训练

20cm3
A、B、C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
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
是_____(填“a”“b”或“c”)。
分层训练
c
16.请你设计测量一只乒乓球体积的实验方案,有如下器材可供选取:量筒、
刻度尺、水、细线、量杯、细针、铁块。
(1)实验所需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步骤:
解:①将量筒内装满水,记录水的体积V1;
②将绑有细线(下端拴铁块)的乒乓球浸入水中;
③取出绑有细线(下端拴铁块)的乒乓球,记录水的体积V2;
④将量筒内重新装满水,将绑有细线的铁块浸入水中;
⑤取出绑有细线的铁块,记录水的体积V4。
分层训练
量筒、细线、水、铁块
V乒乓球=V1-V2-(V1-V4)=V4-V2。
(将量筒内装满水,记录水的体积
V1中V1可以不记录)
分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