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章末复习课
七年级
科学
1.浙江的化学工业比较发达,某化学品公司装运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的
槽罐车上应贴的安全图标是( )
A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B
3.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
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4.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解析】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①刻度尺零点或整刻度线要与被测部分
起始端对齐,
B错;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C错;③读
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A错。
D
5.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
________,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mm。
6.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
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量程为200
mL、分度值为5
mL,量筒B量程为100
mL、分度值为1
mL)。实验过程:
(1)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选择_________
(填“量筒A”或“量筒B”)测量。
(2)将量筒放在_________的工作台上。
2.00cm
1.0
量筒B
水平
(3)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____________。
(6)如果某同学在操作中将(3)(4)两步颠倒,这样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将n枚硬币重叠在一起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水中,记下硬币和水的总
体积V总
偏大
7.如图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若气温降低时( )
A.液体收缩,液面上升
B.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C.气体收缩,液面上升
D.气体收缩,液面下降
C
8.本学期第三周(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
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每隔10
min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
水自然冷却的规律。
(1)如下图,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则当时水温为
__________。
C
83℃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
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
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
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中旬室温不会低于20℃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
水温下降应该越来越慢
9.(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
BACEDF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
℃上升到100
℃,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
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
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
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
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融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
2
℃;
偏大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Ⅴ.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
℃的物体,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
℃,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______
℃。
50
25
10.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
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
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________________:果皮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3)设计验证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
梨子,分别标记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
℃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4)收集事实证据: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
结果。
建立假设
(5)预期结果:______梨子先腐烂。
(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同学的“验证方案”中有一个步骤有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
果皮具有保护水果的作用
每组只用一个梨
子进行实验,存在偶然性
改为A组用10个果皮完好无
损大小相似的梨子;B组用10个与A组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的梨子并
戳破果皮
11.常常见到,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
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是靠什么传
递信息的呢?小敏猜想:
A.蚂蚁可能有特殊的认方向的本领;
B.蚂蚁可能会在路上留下气味作标记。
小敏用大纸板箱饲养了一窝蚂蚁,并且经常旋转纸板箱。一段时间后,
在离饲养箱(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中派出的其中几只侦
察蚁,发现了这些食物,于是同去后,大批工蚁就出来搬运食物了。小
敏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张的纸片(如图甲),让它从上面爬
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了中间的一些纸片。
(1)如果,大批蚂蚁不能方便地到达食物处,猜想______成立。
(2)如果,蚂蚁是靠留下气味作标记,则当工蚁出洞时,小敏把纸片排成如
图乙的形状,蚂蚁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用自己饲养的蚂蚁,而不是去寻找现成的蚂蚁窝观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沿着纸片转圈
减少外界因素(认方向等)的干扰
12.有研究显示,生姜中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黄樟素。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小柯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导致
肝癌,于是小柯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课题: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小柯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他将一批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老鼠
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在一个实验周期内,甲组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
物,乙组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经过这个实验周期的喂养后,如果出现的实验结果
微量黄樟素会导致肝癌吗(合理即可)
等量的正常食物(或等量的不含黄樟素的食物)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说明小柯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可以得
出结论:微量黄樟素不会导致肝癌。
(4)本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解析】
提出的问题应针对研究的方向提出,小柯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导
致肝癌,所以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微量黄樟素会导致肝癌吗?实验过程中应
控制相同条件。
甲组老鼠都没患肝癌
进行对照
13.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
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已知量筒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
主要步骤。
解: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鸡蛋淹没在水中,用色笔记下水面位
置;②将鸡蛋取出,水面下降;③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V1)的水,往烧杯
内倒水至标记处,量出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④鸡蛋的体积=V1
-V2。(或①用量筒量出一满烧杯水的体积V1;②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满水
的烧杯中,让水流出;③再将鸡蛋拿出,测出剩余在烧杯中水的体积
V2;④鸡蛋的体积=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