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七年级
科学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
微粒)。
2.分子的基本性质:(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________,
也存在_________。
3.________分子之间空隙最大,________分子次之,________分子之间空隙
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
间有________。分子的运动与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
极其微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气体
液体
固体
无规则
空隙
温度
聚焦教材
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__。
5.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不能直接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分子的热运动
剧烈
分子间有空隙
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分层训练
A
2.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贴了如图所示的禁烟标志,这是因为房间里只要有一
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很快就充满刺鼻的烟味,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层训练
A
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 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
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 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以上都是
分层训练
B
4.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
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
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C.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分层训练
D
5.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
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
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分层训练
A
6.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
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7.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
意图。
(1)在A、B、C中,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两幅图是
__________。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分层训练
B和C
分子的种类
8.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
到病灶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分层训练
D
9.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请区分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
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
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
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
是(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分层训练
A
10.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
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填“A”或“B”)瓶。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____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分层训练
B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
11.将水和酒精混合后在一起得到的混合液的体积_________(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针筒内充满水,将针筒口堵住,用手推压活
塞,水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小。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小于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2.小天和小任同学围绕着分子运动理论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①读了一段
文字: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含有1021个水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
秒钟可以喝去1万个水分子,需用约32亿年才能喝完这滴水;②将一滴蓝
墨水滴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现象如图甲所示;③用刀把一根细保险丝
切成两段,使两段保险丝平滑的切面紧密接触,然后在其一端挂一个物
体,并将物体吊起来,如图乙所示;
④在注射器中充满水,用手指封闭
注射器开口,推压注射器活塞,水
的体积没有变小,如图丙所示。
分层训练
分析①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②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③④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很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3.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华等
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A杯液体变成红色
没有变化
氨分子在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____________,你认为有无
必要?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进行对照
有必要
因为通过对照能证明酚酞变红的原因是遇到
了扩散的氨分子,而不是空气中的其他分子,从而验证了分子的运动
14.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甲),手持弹簧
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乙),并慢慢向上
提起弹簧测力计。为什么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乙大于甲?
解:因为在题图乙中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间存
在分子引力,使其示数比较大。
?
分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