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课件版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课件版 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2 20: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七年级
科学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________变到________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________热量。
(2)凝华:物质直接从________变到________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________热量。
2.生活中的一些升华与凝华现象:
(1)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会逐渐变小,这是樟脑丸的________现象。
(2)冬季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冰雕节,雕像在寒冷冬天逐渐减小,这是冰的
_________现象。
固态
气态
吸收
气态
固态
放出
升华
升华
聚焦教材
(3)冰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侧,这是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而形成
的现象。
(4)冬天,地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5)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营造的舞台效果,是因为干冰易________,使周
围温度骤然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________而呈雾状。

凝华
凝华
升华
液化
1.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分层训练
A
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分层训练
B
3.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
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分层训练
C
4.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这一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
个物态变化过程:①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②干冰吸热熔化;③云层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成雨滴;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
心凝结成雨滴;⑥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
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
A.①③
B.①④⑥
C.②③
D.⑤
分层训练
B
B
6.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
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
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
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分层训练
D
7.填出形成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说出吸热或放热。
(1)雨后地面的水干了,是_______现象,要______热。
(2)早晨,树叶上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要______热。
(3)冬天北方树枝上的雾凇(俗称树挂)是________现象,要______热。
8.2013年年初,新疆很多地方发生了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
的损失。为了尽快清除路面的积雪,军区某团出动了特种除雪车清除公路
上的积雪和冰块。该特种除雪车安装了一台飞机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利
用高温高压燃气吹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这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除
雪方式。
分层训练
汽化

液化

凝华

(1)雪在高达600
℃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_了热量,迅速________成水,
并被高达10
m/s的风吹到路边。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_了热量,
________成了水蒸气。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条件都加快了水的
蒸发。
(3)还有少部分积雪在高温作用下,________了热量,直接由固态的雪变成
了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分层训练
吸收
熔化
吸收
汽化
高温
热风
吸收
升华
9.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前的气温高,下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
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
℃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而雪熔
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化雪时地面气温降低
分层训练
D
10.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分层训练
B
11.2016年1月,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停课在家复
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下列关于冰花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D.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分层训练
D
12.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
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
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分层训练
D
13.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
℃的干
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
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解:干冰温度远低于0
℃,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
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
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分层训练
1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
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
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
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
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
分层训练
凝华
空气湿润和气温在0℃以下
(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解:不能,因为没有进行干燥空气和湿润空气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确定
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分层训练
15.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
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
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
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
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
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
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
分层训练
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解: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
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
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
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
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分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