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7年级上册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课件版 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7年级上册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课件版 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2 21: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
七年级
科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所示的四位同学的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
物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吹肥皂泡
C.食物霉变
D.电灯发光
C
C
4.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点常能看到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太湖石
(如图)。太湖石又名
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其中可能有化石。根据岩石
成因分类,太湖石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B
5.有关实验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夹持试管时,从试管口套入,并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B.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二
C.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都是均匀的
D.使用放大镜时,若所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
放大镜
D
6.下面是某篮球运动员的相关结构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该运动员的肤色为黑色,控制其肤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甲的结
构③内
C.图二的a、b、c
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D.该运动员在赛场上具有“绝杀”之技,离不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共同调节
A
7.下列图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C
8.某学习小组测得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据表可
知(  )
A.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第
6
次实验的质量为
32
g
C.甲与乙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9∶1
D.当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时,甲的质量可能大于乙的质量
D
9.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
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
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
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10.地震经常发生,据统计仅2019年11月份,我国范围内发生3级以上的地震
30余次,而多数地震为无感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C.发生地震时,应立即乘电梯到一楼空旷处躲避
D.全球范围内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及周围海域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一带
C
11.小明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
的是(  )
A.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结冰后体积变小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
℃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
较多
D
1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
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
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D
13.在某公园有一种珍稀的昆虫,它是被称为昆虫界“四不像”的蜂鸟鹰蛾。
下列关于蜂鸟鹰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蜂鸟鹰蛾用肺呼吸
B.蜂鸟鹰蛾身体分头、胸、腹、尾四部分
C.蜂鸟鹰蛾体表的外骨骼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D.蜂鸟鹰蛾对人类有害无益,人们应当研制强而有效的杀虫剂来消灭
它们
C
14.如图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A
15.教材中有一个实验活动,将两块铅柱的端面锉平后,用力将它们压在一
起,悬挂起来后在下方铅柱上挂一个重物,发现两块铅柱仍不分开,这
是因为(  )
A.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铅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铅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接触面上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的空隙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如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说明细胞的三种生命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细胞的_________;B是指细胞的_________;C是指细胞的
__________。
(2)在C的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____________。
分化
生长
分裂
染色体
17.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分类等级越低,所
包括的生物共同点________。
(2)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________类动物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青菜
  
B.海带
   
C.马尾松
D.睡莲
  
E.胎生狗脊
   
F.葫芦藓

越多
爬行
18.寒假小亮到“湄尼风景区”当了一次见习导游。“湄尼风景区”主要的旅游
景点依次有“秀峰日出”“尼湖风光”“银河飞瀑”“漂流探险”“古寺览幽”。
这些景点分布于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各地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秀峰日出”“银河飞瀑”“漂流探险”分别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均填序号)
(2)小亮带团至甲处时,位于⑤的________方向,一个游客兴奋地说已经
看到了“银河飞瀑”美景了,你认为可能吗?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
不可能
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
(3)测得宾馆到公路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它们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千米。
9
19.小虎用一支装有2
g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1)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
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了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不变
变大
20.小明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
如下操作: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
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
水滴中,并用镊子分散;④盖上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
观察。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取材料之前,要先用凉开水漱口,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对实验的影响
(3)请你写出过程④盖盖玻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他移动玻
片标本,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
有可能在______(填字母,下同)。
A.玻片标本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材料上
(5)与植物细胞比较,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中不具有______。
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质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侧,使另一
侧先接触水滴,再慢慢放下
C
B
(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 ②对光完成后,
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
条直线上 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 ④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⑤
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⑥视野中观察的细胞
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 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
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
动到自己的身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④⑤
D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1.
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液体蒸发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回
答以下问题。
(1)学习小组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从图甲中选择他们需要
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
①②③
(2)图乙是研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乙图中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种玻
璃片,玻璃片内有不同形状的凹陷,可以滴加液体。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
析,你选择哪种玻璃片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液体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或等质量的液
体蒸发相同时间后剩余液体的质量)
B,实验过程中液体表面积始终保持不变
22.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测得100
g某种固体受热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7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分析表格中数据,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晶体
固液共存
大于
23.建筑要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
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的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
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
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
约1
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
℃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___________可代表外界
热水
大气,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隔热
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所用的时间
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
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24.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使其进行
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
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在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
探究过程中属于______(填字母)。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为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本实验采用比较两
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是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其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实验研究紫背天葵的成活率,长出新叶已经成活
B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数多于A组
四、分析计算题(共24分)
25.(5分)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
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
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解: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
时放热,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了,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
则加快了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
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26.(9分)某校“STS”活动课前往县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酿制白酒是把
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其装置如图,因为汽化
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锅灶下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
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
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
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即混合)
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
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摄氏度
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试回答: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出好酒?输汽管
为什么要弯弯曲曲的经过冷凝池?
(2)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是否恰好“一
斤酒”(1斤=0.5千克)?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解:(1)保持78.5
℃的温度才能出好酒;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
利于气态酒精液化。 (2)质量是455克;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白酒不
是一斤;这种酒的密度是0.91×103
kg/m3。
27.(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有些图书所用
的纸张克重为60
g。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
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
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面
密度”。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
格。其中A1纸张尺寸是841
mm×594
mm,A2纸张尺寸是594
mm×420
mm。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
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
g,其“面密度”记作______(填字母,下同)
A.60
g
B.60
g/m2
C.60
g?m2
D.60
g/m3
(2)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_________A2的“面密度”。
(3)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
mm2和4
mm2的铜导线,下面关于它们的
密度和“线密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B
等于
B
(4)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
mm2的铜丝,质量为89
kg,试计算该铜丝的“线
密度”。(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