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2 23: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商业的发展
■坊市与城镇
■重农抑商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导入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城市情景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市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商业产生的原因
2、历代商业情况

春秋战国
隋唐

元代
明清
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工商食官”
自由商人,私商成为主体,金属货币,著名都会
商贸繁荣,大都会,丝绸之路(原因何在)
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纸币强制流通(新高峰)
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农产品商业化,商帮
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二、城市的繁荣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阅读教材并思考:
从西周到唐代城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西周到唐:官办,政治、军事功能,规模不大
唐代:坊市制
宋代:坊市界限不再存在,出现夜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明清: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三、重农抑商(古代基本经济政策)
1、原因:
2、兴起时间:
3、具体抑商政策
商鞅变法
汉代:
中唐:
明清:
封建生产关系兴起,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战国时期
贬低商人社会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
贬低身份、重税、严禁购买土地
汉武帝时期(影响——私营工商业者无法与国家抗衡)
有所松动
仍然限制(影响)
结合教材阅读下列历史现象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战国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