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1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1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0 18:14:23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走向,熟读成诵。
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学习目标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5
知识卡片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走进作者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ǐnɡ
chén
qiónɡ

chán
què
朗读诗歌
丙辰chén中秋
兼jiān怀子由
宫阙què
琼qióng楼玉宇
高处不胜shēng寒
转朱阁gé
低绮qǐ户
照无眠
mián
婵chán娟juān
朗读诗歌
①把酒:端起酒杯。
②宫阙:宫殿。
③归去:回到天上。
④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⑤不胜:经不住。
⑥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⑦何似:哪比得上。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读懂诗歌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读懂诗歌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
你从词前小序读出了什么?
问月悟情
品读赏析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品读赏析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品读赏析
自由诵读,看看作者还传递出了哪些情感呢?
品读赏析
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天
品读赏析
天上有什么呢?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品读赏析
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品读赏析
作者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
品读赏析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
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问月
品读赏析
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问心
品读赏析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
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问候
品读赏析
朗读上阕,总结作者经历的心理变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苦闷
向往
矛盾
精读探究
朗读下阕,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承上,“照无眠”是启下。
精读探究
作者心情的变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开朗、豁达
精读探究
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精读探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名句赏析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水调歌头
祝愿“共”
“古

全”
释怀
问心


“偏”
问天
问月

课堂小结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赏月留香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走向,熟读成诵。
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洛天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知识卡片
1.文体知识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三、初读感知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chén中秋
兼jiān怀子由
宫阙què
琼qióng楼玉宇
高处不胜shēng寒
转朱阁gé
低绮qǐ户
照无眠
mián
婵chán娟juān
2.读懂诗歌
1.重点词语。
①把酒:端起酒杯。
②宫阙:宫殿。
③归去:回到天上。
④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⑤不胜:经不住。
⑥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⑦何似:哪比得上。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2.翻译句子
译文:
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四、品读赏析
(一)词的内容
1.你从词前小序读出了什么?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2.再读课文,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二)问天
1.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天上有什么呢?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3.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4.作者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
(三)问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
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四)问心
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五)问候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
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五、精读探究
1.朗读上阕,总结作者经历的心理变化。
苦闷——矛盾——向往
2.
朗读下阕,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承上,“照无眠”是启下。
3.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5.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六、课堂小结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