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对数-【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与例题讲解(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对数-【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与例题讲解(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0 19: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数知识点总结与例题讲解
本节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对数的性质.
(4)对数的运算性质.
(5)对数的换底公式.
知识点一 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且),那么数叫做以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例如,因为,所以就是以16为底4的对数,记作.
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1)底数必须满足且;
(2)真数N大于0(负数和0没有对数).
规定底数且的原因:
当时,N取某些值时,的值不存在.
例如,,但却不存在.
当时:
①若,则的值不存在;
②若,则的值是任意正数.(注意:0的负指数幂和0次幂都没有意义)
当时:
①若,则的值不存在;
②若,则的值是任意实数.
所以在对数的定义里,规定底数且.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作;将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作.
根据对数概念,可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 求下列各式中的取值范围.
(1); (2).
分析:对数的概念,对底数和真数都作出了规定,要使对数式有意义,必须满足:
(1)底数且;
(2)真数.
解:(1)由题意可知:,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
(2)由题意可知:,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
例2. 求下列对数式中的取值范围.
(1); (2).
解:(1)由题意可知:,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
(2)由题意可知:,解之得:且.
∴的取值范围是.
例3. 使(且)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由题意可知:,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选择【 B 】.
例4. 求中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知:
,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
例5. 使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由题意可知:,解之得:.
∴的取值范围是.选择【 C 】.
知识点二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在与中,是同一个代表符号,只是名称不同.
例如,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为.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比较
表达形式 名称




指数式
底数 指数 幂
对数式
底数 对数 真数
知识点三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0没有对数.
(2)1的对数等于0,即(且).
(3)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且).
(4)对数恒等式(且).
(5)(且).
对数的性质不仅可以简化运算,更重要的是利用对数的性质可以将任意一个实数转化为对数.
例如,.
例6. 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1); (2).
解:(1)∵,∴;
(2)∵,∴.
例7. 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 (2).
解:(1)∵,∴;
(2)∵,∴.
点评 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互为逆运算,在解题过程中,互相转化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一定要记清在两种形式中的准确位置:指数式,对数式.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指数式都可以化为对数式,如,就不能化为;,就不能化为.
例8.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5).
解:(1);(对数的性质:)
(2);
(3);(对数恒等式:)
(4);(对数的性质:1的对数等于0)
(5).(对数的性质:底数的对数等于1)
例9. 计算:
(1); (2); (3).
分析: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进行计算.
解:(1)设,则有,,,.
∴;
(2)设,则有,,,.
∴;
(3)设,则有,.
∴.
例10. 求下列各式中的:
(1); (2).
解:(1)∵,∴,;
(2)∵,∴,.
例11. 若,,则__________.
解:∵,∴,,.
∵,∴.
例12. 已知函数,若,则__________.
解:∵,∴,∴,解之得:.
点评 本题考查对数的性质: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且)
例13. 设,,则的值为__________.
解:∵,,∴.
∴.
例14.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解:(1);(对数恒等式:)
(2);
(3).
知识点四 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且,,则有:
(1);
(2);
(3).
其中,对数的运算性质(1)可推广:.
常用推论:
(1);
(2).
例15. 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且)
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设,则
∴,.
∴.
例16. 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且)
证明:设,则
∴,
∴.
例17. 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且)
证明:设,则
∴,
∴.
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应用
例18. 化简求值:
(1);
(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19. 计算:__________.
解:原式.
例20. 设,则__________.
解:∵
∴,∴.
∴.
例21. 计算:.
解:原式
.
例22. 计算:.
解:原式
.
例23. 计算:
(1)
(2).
解:(1)原式
;
(2)原式
.
例24. 计算:.
解:原式.
点评 本题为易错题,易错误得到,实际上,此时真数,对数式无意义,应为.
例25. 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
解:∵
∴,解之得:.
∴的值为4.
例26. 若,则__________.
解:由得到,∴.
∴.
例27. 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是【 】
(A)1 (B)2 (C)3 (D)4
解:∵,∴.
∵是该方程的两个根
∴.
∴.
选择【 B 】.
例28. 计算:__________.
解:原式.
例29. 解下列方程:
(1);
(2).
解:(1)
∴,解之得:.
∴该方程的解为;
(2)
∴,解之得:,符合题意.
∴该方程的解为.
例30. 若,则【 】
(A)4 (B)10 (C)20 (D)40
解:∵,∴.
∴,解之得:.
选择【 D 】.
例31. 方程的解__________.
解:,∴.
∴,解之得:,即该方程的解为.
点评 根据对数的性质,可将任意一个实数转化为对数,如上面的.
例32. 计算:.
解:原式
.
例33.(1)计算:;
(2)已知,求的值.
解:(1)原式
;
(2)∵,∴
∴,.
∵,∴,∴或.
∵,∴,∴.
∴.
点评 这里第(2)问在得出结果时用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推论:
.
例34. 化简下列各式:
(1);
(2).
解:(1)原式;
(2)原式
.
例35. 化简下列各式:
(1);
(2).
解:(1)原式
;
(2)原式
.
解法二: 原式
.
例36. 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
解:,
∴(,舍去)
∴.
例37. 计算:.
解:原式.
例38.(1)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解:(1)∵,∴.
∵,且∴;
解法二:∵,∴,∴.
∴,,∴.
(2),

∴,解之得:.
即的值为5.
点评 解对数方程时,若方程可化为两个同底对数相等,则它们的真数相等.
例39. 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
解:∵,∴,∴.
∴.
点评 本题考查对数的性质: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且).
例40. 若,则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解:∵,∴.
∴.
例41. 若,则等于【 】
(A)3 (B)5 (C)7 (D)10
解:∵,∴,∴.
∴.
选择【 B 】.
例42. 若,则__________.
解:∵,∴,即,∴.
∴.
例43. 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
解:
∴,.
∴,.
∴或,解之得:或.
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
∴,即该方程的解为.
例44. 已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则【 】
(A) (B)36 (C) (D)6
解:由题意可知:.
∴.
选择【 B 】.
例44. 已知,则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解:∵,∴.
∴.
例45. 若,则__________.
解:∵,∴,∴.
∴.
例46. 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
解:,∴.
∴,∴或,解之得:或.
经检验,或都是原方程的解.
例47. 计算:.
解:原式
.
例48. 计算:.
解:原式
.
例49. 计算:.
解:原式
.
例50. 若,且,则
【 】
(A)0 (B) (C)1 (D)2
解法一:
∴,∴.
∴.

.
选择【 D 】.
解法二:
∴,
∴,∴.

.
知识点五 对数的换底公式
对数的运算,只有在同底数时才能直接计算,而实际问题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底数的对数运算,必须使用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且,且,).
说明:
(1)换底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公式中的每一个对数式都有意义;
(2)换底公式的意义在于改变对数式的底数,把本题底数的对数运算转化为同底数的对数运算,这样便可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3)在使用换底公式时,把不同底数换成什么样的底数由题目所给条件决定.通常换成以10为底数的常用对数.
换底公式的证明
分析:换底公式的证明,要用到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证明:设,则.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取以为底的对数得:
,即.
∵,∴
∴,即.
其中,且,且,.
对数换底公式的几个常用推论:
(1);
(2);
(3);
(4);
,或.
(5).
例51. 计算:
(1);
(2).
解:(1)原式;
解法二:原式
;
(2)原式
.
解法二:原式
.
注意 在(2)的解法二中,用到了对数换底公式的推论:
,.
例52. 计算: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解:(1)原式;
解法二:原式
;
(2)原式
.
解法二:原式
例53.(1)设,求的值;
(2)已知,求.
解:(1)∵
∴.

;
点评 这里用到了对数换底公式的推论:.
(2)∵

∴.
∴.
例54. 已知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且,,求的值.
分析:使用连等设参数法.可以利用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以及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的换底公式解决问题.
解法一:设,则,.
∴.

∴.
解法二:设,则.
∵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
∴.

∴,∴
∴.
例55. 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解:.
选择【 A 】.
点评: 这里用到了对数的性质:(1);(2).
例56. 求下列对数式的值:
(1);
(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例57. __________.
解:原式
.
例58. 对数综合运算求值:
(1);
(2).
解:(1)原式
;
(2)原式
例59. 求下列式子的值:
(1);
(2).
解:(1)原式;
(2)原式.
例60. 给出下列各式:
①;②;③若,则;④由,得.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 ①②
解:,故①正确;,故②正确;
若,则,故③错误; 由,得,故④错误.
例61. 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__.
解:原式.
例62. 计算__________.
解:原式
.
例63. 已知,则用表示__________.
解:∵
∴,,∴
∴.
例64.(1)已知,用表示;
(2)已知,用表示.
解:(1)∵,∴
∴;
(2)∵
∴.
例65. 解关于的方程:
(1);
(2).
解:(1),
∴,解之得:.
∴该方程的解为;
(2),
∴或,解之得:或.
经检验,和都是原方程的解.
例66. 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
解:
∴,解之得:.
∴该方程的解为.
例67. 已知,若,,则__________.
解:设,则,,解之得:.
∵,∴,即,∴.
∴,.
∵,∴,∴,
∴,解之得:.
例68. 解方程:.
解:,
∴.
,解之得:.
∴该方程的解为.
例69. 已知函数,则【 】
(A) (B) (C) (D)
解:∵,∴

.
选择【 D 】.
例70. 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
解:∵
∴.

.
例71. 若,则__________.
解:设,则.

.
解法二:设,则.
∵,∴,
∴,∴.
例72. 已知函数(),则______.
解:∵

∴.
例73. 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则__________.
解:,.
设,则,解之得:.
∴或,解之得:或.
经检验,和都是原方程的解.
∴.
例74. 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3,则
的值为__________.
解:∵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3
∴,,解之得:,∴.

.
例75. 已知.
(1)求的值;
(2)若,,且,求的值.
解:(1)∵,∴
∴;
(2)∵
∴,,∴.
∴,
∵,∴,∴.
∴.
例76. 已知为正数,,.
(1)求的值; (2)求证:
解:(1)设,则.
∵,∴,∴
;
证明:(2)由(1)可知:
,
∴.
例77. 实数满足,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
∴,故(A)正确;
,故(B)错误;
,故(C)、(D)错误.
选择【 A 】.
例78. 已知函数,则【 】
(A)1 (B)2 (C)3 (D)9
分析:因为,所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计算出即可.
解:∵


∴.
选择【 A 】.
例79. 设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0时,(为常数),则等于【 】
(A) (B)1 (C) (D)
解:∵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解之得:.
∴当≥0时,.
当时,,此时
∴当时,.

∴.
选择【 C 】.
方法二:.
例80. 计算:.
解:原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