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当今世界
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线索1:两极世界的形成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线索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展示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考点1:“冷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
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表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为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实施了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1955年,苏联、波兰等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北约及美国的盟友
华约及苏联的盟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被“用铁幕笼罩起来”。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马歇尔使华】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一次实现国内和平、施行宪政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笼罩着国共内战的阴影。马歇尔为了美国利益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希望阻止中国爆发全面内战。但这次调解最终失败,马歇尔在郁闷中离开中国,返美就任国务卿。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朝鲜战争-中国士兵
朝鲜战争-美军阵地
【朝鲜战争(抗美援朝)】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原本是朝鲜半岛上的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1951年7月,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并最终于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越南抗法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间越南独立同盟会为使越南独立与法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越南战争】(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南越(美国支持)与北越、南越民族解放阵线(苏联支持)进行的一场战争。北越统一了越南全国,美国失败。
越南战争-美军
越南战争-民众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拆除柏林墙
跳过柏林墙的东德士兵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1990年6月,民主德国决定拆除柏林墙。
东德
西德
东德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1962年,苏联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最终,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
卡斯特罗(1926-2016)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小结:雅尔塔体系
是对1945年至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秃子
国民党
兔子
中国
白头鹰
美国
毛熊
苏联
约翰牛
英国
高卢鸡
法国
脚盆鸡
日本
棒子
南北韩
汉斯虎
德国
白象
印度
河马
非洲
猴子
东南亚
羊
巴基斯坦
也是熊
背景:50年代末开始,中苏交恶,中国在外交上被美、苏孤立
https://www./bangumi/play/ep76675?from=search&seid=11030512117406736728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2: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
背景:二战后,西欧失去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发展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走上联合道路。
过程: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签订《欧洲联盟条约》,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
影响:①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②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③国际关系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历史原因:
现代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有共同的中世纪鼻祖,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统一、繁荣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梦想。
现实原因:
战后西欧普遍衰落,不得不依附于经济强大的美国。
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苏联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美苏抗衡,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直接推动:
二战后,西德与法国互换煤、铁资源。1963年1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3: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
原因:①推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②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③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
80年代的日本街道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日本战后民主改革】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日本全国,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共同制订了占领日本的基本政策,美军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统称为“民主改革”。主要内容包括:
逮捕战犯,制裁法西斯分子,释放日本二战政治犯。
废除一切封建制度,保留天皇,但其权利从属于宪法。
解散财阀公司,取消半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经济民主化。
【日本的战后赔款】据统计,日本共计支付战争赔款22.3亿美元(据默克尔称,德国二战后支付了大约640亿欧元赔款)。根据国际法规定,当时有资格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的国家有13个。其中,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七国,主动放弃了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
年头、国振兴の诏书(人间宣言)节选
昭和21年1月1日
兹に新年を迎う。顾みれば明治天皇、明治の初め、
国是として五箇条の御誓文を下し给えり。曰く、
一、広く会议を兴し、万机公论に决すべし。
二、上下心を一にして、盛んに経纶を行うべし。
三、官武一途庶民に至る迄、各其の志を遂げ、人心をして倦まざらしめんことを要す。
四、旧来の陋习を破り、天地の公道に基くべし。
五、智识を世界に求め、大いに皇基を振起すべし。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内因:
二战后进行民主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
制定合乎国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重视教育与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外因:
美国的大力扶植(推动改革;免除赔偿;提供资金和物资)
有利的国际条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军需刺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
东京
千代田区
今昔对比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4:不结盟运动兴起(理解)
背景:新独立国家要求摆脱美、苏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
内容: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影响: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冲击了两极格局。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点5: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
当前格局: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多极化力量:欧盟的建立与发展;日本力图跻身政治大国的行动;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匈牙利十月事件】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才告终。
苏军武装进入捷克斯洛伐克
布达佩斯的斯大林雕像被砸毁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中的罗马尼亚街头
戈尔巴乔夫(1931年至今)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本·拉登】“基地”组织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美国政府指控其为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和2001年9·11事件的幕后主谋。2011年5月1日,本·拉登被美军击毙。
本·拉登
海湾战争-美军
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秃子
国民党
兔子
中国
鹰酱
美国
毛熊
苏联
约翰牛
英国
高卢鸡
法国
脚盆鸡
日本
棒子
南北韩
汉斯虎
德国
白象
印度
河马
非洲
猴子
东南亚
羊
巴基斯坦
也是熊
https://www./bangumi/play/ep79177?from=search&seid=1103051211740673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