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我喜欢的鸟 学时 一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2年级):(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二)(三)(四)(五)(六) 
 二、评价建议(一)(二)(三)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作品欣赏过程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特征 鸟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学生对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孩子受年龄限制,表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抓住鸟的外形特点进行表现会有困难。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9.1 
19.2 
19.3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对作品欣赏过程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认识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展示多种鸟的图片并比较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在欣赏中学习方法,教师示范并讲解方法。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9.1 
19.2 
19.3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件2、3、4 
课件5、6、7、8、9、10、11 
课件12、13、14、15、16 
课件17 
课件18、19、20、21、22、23 鸟美在颜色、外形、动态三个方面。 
比较各种鸟,发现鸟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在作品欣赏中,学习鸟的表现方法。 
了解学生喜欢的鸟类,为下一步画鸟做准备。 
了解鸟的制作方法 C 
C 
I 
B 
D C 
E 
G 
H 
G 通过观察、概括,感受体验鸟的美感。 
在对比中发现各种鸟的美感。 
陶冶情操。 
明确表现对象,培养创新能力。 
再次突出鸟的美感,认识到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7分 
7分 
8分 
13分 
5分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19、我喜欢的鸟 
颜色 
美 外形 
 
 动态 
保护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一、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二、了解鸟之美 
三、探究鸟不同 
四、欣赏鸟作品 
 
 
五、自由创作鸟 
六、学习制作鸟 
七、总结升华 
形 
成 
性 
练 
习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19.1 
 
19.2 
19.3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在对作品欣赏过程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形 成 
性 
评 
价 本节课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了教学目标。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各种不同的鸟类,让学生在欣赏和对比中找到鸟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逐步建立对鸟外形的掌握,从而为下一步画鸟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完成绘画后,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创新、创作的喜悦。 
 2、学习鸟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再次体验感受鸟的美感,为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有了指导性的准则。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激发兴趣的作用。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由于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于是我课前查阅了很多鸟类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导课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示了猫头鹰的标本,再引到学生熟知的其它鸟类,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在新授课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鹦鹉的身体结构得知鸟的相同之处,又设置了找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分析不同鸟类各个部分的特点。展示学生作品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在学习制作鸟的方法后,自然引出鸟的生态环境,以关心鸟类的生存环境引申到关心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渗透德育,引起共鸣。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紧凑;课件制作精美,运用恰当;师生互动效果好,学习氛围浓厚。不足之处:忽视了在教学中进行合作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于一些新知需要通过在合作交流中才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总结不足,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