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参观海洋馆》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现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践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表现参观海洋馆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关于海洋动植物及海洋馆的感性经验,运用逐步提高的造型表现能力,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幅同学们参观海洋馆的情景作品,并注意表现好人物的背面动态,巩固色彩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的知识。并在本课的学习中增强“关爱海洋生物、保护地球家园”的自觉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册第3课《花羽毛的鸟》、第4课《美丽的植物》、第五课《到天空去旅行》和第6课《大人国 小人国》等课程,以及“造型?表现”领域其他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概括表现植物及动物的形态和颜色特征,能够在创作中运用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能够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搭配知识创作表现作品,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背影的绘画是个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了学会表现人物背面的动态是不容易的。简单枯燥的教师演示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针对绘画人物背影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人物关节小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游戏拼摆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人物动态的运动特点。从而寓教于乐,解决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馆是浓缩的神秘海洋,参观海洋馆是人类近距离欣赏神奇的深海生物、了解海洋知识的捷径。
学习表现人物的背面动态,巩固色彩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方法,表现人物和海洋生物的动态特征,生动地表现同学们参观海洋馆地情景,注意表现好人物的背面动态。
教学难点:如何紧扣“参观海洋馆”的主题,生动表现出人与海洋生物共生共存、各得其乐、相互呼应的生动画面;如何表现好人物的背面动态。
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单
任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到一个海洋馆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并且绘制相关鱼类。
1、中国区: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中国海域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中国区海洋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鱼类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鱼类:中华鲟等。
2、冷水区: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世界上冷水区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冷水区海洋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生物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生物:海豹等。
3、极地区: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极地区域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极地海洋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生物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生物:企鹅等。
4、海岸区: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海岸区域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海岸区海洋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生物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生物:珊瑚礁及浅水鱼类等。
5、深海区: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深海区域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深海区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鱼类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鱼类:石斑鱼、鲨鱼等。
6、海洋表演艺术家: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表演馆中的代表鱼类和海洋生物,了解表演馆中的相关知识,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动物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动物:海豚、海狮等。
7、南美洲:请该组的同学们搜集南美洲区域的代表鱼类,南美洲拥有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淡水鱼。并请每位同学都选择一到两种有代表性的鱼类绘制并剪下。例如代表鱼类:巨骨舌鱼。
【设计意图:解决本课知识点,了解海洋馆是浓缩的神秘海洋,参观海洋馆是人类近距离欣赏神奇的海洋生物、了解海知识的捷径。】
(一)导入(课前作业视频展示)
教师:让学生提前将绘制的课前任务贴在相应的海洋区域,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中学生们分享的海洋知识,查漏补缺,看看自己的调查是否全面。
学生:认真倾听。
教师:出示课题——《参观海洋馆》。(语言过渡:刚刚看了同学们的海洋鱼类绘制,可以看的出来,大家都很认真的完成了任务单,对海洋馆也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一下《参观海洋馆》。)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参观海洋馆》】
(二)新授
1.学生活动一——模拟动态
教师语言过渡:说到参观海洋馆啊!老师前几天还真去了一趟海洋馆,在参观的时候还照了一张照片。请同学来看看这张照片中参观海洋馆的人物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学生答案:人物都是举着手的;都是背对这我们的。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大家都十分善于观察啊,那么现在我想请每一位同学都回想一下在参观海洋馆的时候你还看到过哪些参观动作,比如说照照片的人和仰头观看海底隧道的人等等。现在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请每一位同学都到自己组的海洋馆面前去模仿一下参观动作吧。
学生:上台表演,有一组的和单个的。
教师:为学生拍照,记录学生的动态。上传。
教师过渡语言:看到刚刚同学生动的模仿参观动作,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这里有一张同学表演参观的照片,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看他们的动态都有哪些特点。
教师:分析人物动态,着重强调四肢的动态特点和人物之间的遮挡。
学生: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仿参观动作,激发学生回忆参观动态。】
2.学生活动二——动态小人拼摆
教师:请各组同学利用桌子上的小纸人摆一下刚刚自己表演的动作,并请一组同学到黑板上摆一摆。
学生:进行拼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遮挡关系。并点评学生的动态拼摆是否准确。
学生:进行拼摆,请一组同学将摆好的小纸人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关节人,让学生初步体会人物背面的动态特点。】
958215819150教师:指出人物头部不同动态的绘画技巧。(语言:同学们的人物四肢动态都摆的十分准确了,但是现在我还看不出这些人物的头部有一些什么动作呢。那怎么在一个圆圈上表现出人物头部的不同变化呢?重点来了,请认真看好啦!)
教师:在刚刚学生拼摆的人物头上为学生加上五官和头发;分别表现人物头部的女生正后面、侧面和男生仰头。(在教授仰头男孩头部画法的时候重点强调“夸张”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解决人物背面头部的绘画难题。】
教师:出示人物头部的背面、微侧、全侧、仰头的男孩和女孩示范图。
3.学生活动三——添画人物头部动态
教师过渡语言:请同学在刚刚的动态小人上用简单的线条添画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头部动态,给大家30秒的时间。
学生:取回小人,添画头部动态。
教师:选几个画的好的或者有问题的同学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
4.教师示范:
教师过渡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于人物背影的绘制方法,现在我就来示范一个完整的人物背面动态。(强调服饰的多样性。)
学生:观看。
教师:教师示范后,将小人分别放置在提前准备好的水族馆鱼缸前和海底隧道前面。在鱼缸前面强调人物和鱼缸的大小对比关系;在海底隧道前面强调人物的近大远小。
5.剪影小拓展
教师过渡语言:刚才我们学习了运用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人物动态,那么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大家来看看这张照片,你们能看清照片里人物的具体服饰细节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过渡语言:很多时候我们在比较暗的地方照出来的人物照片都是很暗的,比如说在海洋馆里。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清人物的具体细节的,只能看清楚人物的大动态,这个时候我们通常可以利用剪影法来表现人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剪影法。
教师:播放视频,为学生展示什么是剪影法;如何运用剪影法,让学生观看人物动态利用剪影法表现的效果。(强调人物与背景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
(三)艺术实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到两个不同的背面人物动态。
1-2组:剪影法(准备黑色的彩纸,白色等浅色的油画棒画外形)。
3-4组:绘制在鱼缸前的人物(色彩和线条法)。
5-6组:绘制隧道中的参观背影(近大远小)。
2、将绘制好的小人剪下来,在每个小组的对应海洋馆里贴好小人。(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
3、拼摆时注意参观人物之间的正确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人物背面动态的绘制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贴,组成参观海洋馆的场景。】
评价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参观海洋馆的人物背面动态表现,那么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海洋馆的关系。
板书设计
参观海洋馆
遮挡关系。
色彩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