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8 11:30:57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佳木斯期中)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漫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2.(2019·成都)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3.(2019·淄博)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4.(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吸收热量,温度也可以升高
B.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5.(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棉花燃烧,是活塞与内壁摩擦生热使棉花内能增大造成的
B.棉花燃烧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D.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转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6.(2019·内江)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
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7.(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8.(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干泥土 冰 铝 铜
比热容/(J·kg-1·℃-1) 4.2×103 0.84×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由于水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在一天之内气温的变化比沿海地区小
9.(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同时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B.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10.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11.(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 LED 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ED 灯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
B.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时可以发光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12.(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A端,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用毛巾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靠近吸管B端,B端会靠近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A端带负电,B端带等量的正电
B.吸管A端束缚电子本领比餐巾纸弱
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二、填空题
13.(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
(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是   现象,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   ,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选填:“加剧”或“减缓”)
(2)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界   。内能   。
14.如图,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通过灯    ,它们是   联。当S1、S2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当S1、S3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当S1、S2、S3都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它们是   联。
15.(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实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1)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分别加热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记录温度。上面表述中错误的是   。
(2)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度的不同;也可以观察   ,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
(3)综合分析实验结论是:不同物质,在相同   、   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三、实验题
16.(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水,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原来酒精灯中有16g酒精完全燃烧后还剩余酒精13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1)水沸腾过程中形成大量气泡,冒出“白气”,烧杯中的水温度   
,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2)加热至沸腾,水吸收的热量是   J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则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为   。
(4)小明把100g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作出图像,发现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水的质量减少了3g,设整个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   J的热量。
四、作图题
17.(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
(1)小明发现,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电铃就会发声,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如图所示,请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符合要求的电路.(导线横平竖直)
(2)请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导线不能交叉,导线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五、计算题
18.(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用煤炉烧水时,将10L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1.4kg的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烟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是多少
六、综合题
19.(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某汽车发动机是以92号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其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发动机的相关数据(空燃比是指汽缸内空气和燃油的质量比)。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
1min内完成的工作循环数 2400次 气缸内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1.3kg/m3
气缸的工作容积 2.0L 汽油的热值 4.6×107J/kg
发动机最大功率 82.8kW 空燃比 12:1
(1)图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是   ,
(2)一个工作循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 沙尘暴起,飞沙漫天,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微风拂过,炊烟袅袅,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 阳春三月,花香袭人,微观上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C符合题意;
D. 丰收季节,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水可以倒出,因为水具有流动性,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可以扩散,说明固体的分子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把加热成水,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吸热,内能增加,做功是内能和其它能量的转化,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类似,A符合题意;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物体除了吸收热量升高温度外,做功也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A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物体对外做功,也可能是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5.【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对玻璃筒内的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点燃棉花,A不符合题意;
B.棉花燃烧时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容易被挤压,C符合题意;
D.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物体压缩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分子间存在间隔。
6.【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解: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功,B不符合题意;
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效率不会达到100%,C不符合题意;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在早晨把稻田内是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7.【答案】B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由于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B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吸收热量过程中内能增大,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物体时,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表中只列出部分数据,不代表全部,A不符合题意;
B.从表中可以看出,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表中看出,铝的比热容大于铜,根据 可知,同质量的铝和铜升高相同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C符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因此内陆地区一天之内气温变化比沿海地区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相同物体的比热容和状态有关,利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可以分析吸热的多少。
9.【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BC.金属中有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负电,正电荷无法自由移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时,A中的负电荷沿金属棒流向B,使B带负电,B中的金属箔张开,A中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减小,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时,负电荷从A流向B,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为B流向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的物体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0.【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A、两开关串联,只有乘客坐下,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才会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但出现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开关并联,无论乘客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指示灯都会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由题意知,只有坐在座位上时,指示灯才亮,故S1可控制灯,当开关S2闭合时,灯又不亮了,说明指示灯被S2短路了.
11.【答案】A
【知识点】电源及其能量转化;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A.LED灯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
B.发光二极管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可以发光,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晚上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LED灯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2.【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用毛巾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A端远离橡胶棒说明A端带负电,B端靠近是因为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质的特性,B端是不带电的,A不符合题意;
BCD.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餐巾纸上的电子转移到吸管上,使吸管带负电,餐巾纸带正电,说明吸管束缚电子能力更强,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吸管的一端和橡胶棒排斥,吸管带负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13.【答案】(1)扩散;无规则运动;加剧
(2)白雾;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闻到刺鼻气味是因为甲醛分子进入鼻子,从而闻到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甲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2)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分析】(1)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
(2)压缩气体体积时,气体内能增大,当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水蒸气放热会液化。
14.【答案】L1L2L3;串;L3;L1;L1L2L3;并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①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依次通过三盏灯泡,它们之间是串联的;
②当S1、S2闭合时,灯泡L1、L2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只通过灯泡L3;
③当S1、S3闭合时,灯泡L2、L3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只通过灯泡L1;
④当S1、S2、S3都闭合时,L1、L2、L3它们之间是并联的;
【分析】根据开关的闭合情况判断各灯泡的状态即可,注意当用导线直接连接用电器两端时,用电器中没有电流通过,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
15.【答案】(1)体积相等
(2)液体升高相同温度
(3)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4)甲;2.1×103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升温实验时,应该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不是体积相等;(2)在比较吸热本领时,可以通过转换法保持加热时间相同,观察升高的温度;也可以观察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的差别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4)由题意知,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两种物质的质量也相等,根据图像可知甲的温度变化较小,乙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甲的比热容较大,因此甲物质为水;由图可知,水的初温是60℃,15分钟后降为40℃,乙液体初温是60℃,15分钟后降为20℃,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质量也相等,根据 可知,在放出热量一定,质量一定时,温度变化量与比热容成反比,因此乙液体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一半,是2.1×103 J/(kg·℃)。
【分析】(1)探究物质吸热升温时,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进行加热;
(2)探究物体吸热升温时,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差,也可以温度差相同,比较加热时间;
(3)不同物质,在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可以比较加热时间;
(4)根据放出的热量和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物体是水,利用水的温度变化结合其它液体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比热容的大小。
16.【答案】(1)不变;减小
(2)3.36×104
(3)37.3%
(4)840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会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腾时水分蒸发,使内能减小;(2)将水从20℃加热至沸腾,吸收的热量 (3)在此过程中,酒精灯的热效率 (4)由图像可知,在3分钟时间水从94℃上升到100℃,因为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
【分析】(1)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质量减少,水的内能减少;
(2)根据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可以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燃料的热值和质量的乘积计算放出的热量,利用水的吸热和燃料的放热的比值计算热效率;
(4)根据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计算吸收的热量。
17.【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按钮相当于开关,且任意一个开关闭合都能够接通电路,因此两个开关需并联接入电路,根据要求作图如图
;(2)根据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且开关S1在支路上控制L1,开关S2在干路上,根据电路图及题中要求连接实物图如下
【分析】(1)开关可以分别控制用电器,则开关是并联的,用电器在干路上;
(2)根据电路图,分析开关位置,灯泡的连接方式连接实物图。
18.【答案】(1)解: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
(2)解:燃烧1.4kg的烟煤放出的热量:
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答: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是8%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利用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计算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的比值计算热效率。
19.【答案】(1)乙、甲、丁、丙
(2)9.2×103J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图示为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分别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图示各冲程对应顺序为乙、甲、丁、丙;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分析】(1)根据内燃机的气门的开、合,结合活塞运行方向判断冲程并排序;
(2)根据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利用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热量。
1 / 1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佳木斯期中)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漫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 沙尘暴起,飞沙漫天,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微风拂过,炊烟袅袅,属于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 阳春三月,花香袭人,微观上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C符合题意;
D. 丰收季节,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2.(2019·成都)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水可以倒出,因为水具有流动性,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可以扩散,说明固体的分子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把加热成水,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吸热,内能增加,做功是内能和其它能量的转化,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2019·淄博)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类似,A符合题意;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吸收热量,温度也可以升高
B.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物体除了吸收热量升高温度外,做功也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A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物体对外做功,也可能是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5.(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棉花燃烧,是活塞与内壁摩擦生热使棉花内能增大造成的
B.棉花燃烧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D.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转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对玻璃筒内的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点燃棉花,A不符合题意;
B.棉花燃烧时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容易被挤压,C符合题意;
D.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物体压缩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分子间存在间隔。
6.(2019·内江)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
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解: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功,B不符合题意;
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效率不会达到100%,C不符合题意;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在早晨把稻田内是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7.(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B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A、由于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B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吸收热量过程中内能增大,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物体时,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干泥土 冰 铝 铜
比热容/(J·kg-1·℃-1) 4.2×103 0.84×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由于水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在一天之内气温的变化比沿海地区小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表中只列出部分数据,不代表全部,A不符合题意;
B.从表中可以看出,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表中看出,铝的比热容大于铜,根据 可知,同质量的铝和铜升高相同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C符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因此内陆地区一天之内气温变化比沿海地区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相同物体的比热容和状态有关,利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可以分析吸热的多少。
9.(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同时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B.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ABC.金属中有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负电,正电荷无法自由移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时,A中的负电荷沿金属棒流向B,使B带负电,B中的金属箔张开,A中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减小,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时,负电荷从A流向B,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为B流向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的物体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0.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A、两开关串联,只有乘客坐下,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才会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但出现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开关并联,无论乘客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指示灯都会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由题意知,只有坐在座位上时,指示灯才亮,故S1可控制灯,当开关S2闭合时,灯又不亮了,说明指示灯被S2短路了.
11.(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下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 LED 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ED 灯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
B.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时可以发光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答案】A
【知识点】电源及其能量转化;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A.LED灯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
B.发光二极管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可以发光,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晚上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LED灯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2.(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A端,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用毛巾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靠近吸管B端,B端会靠近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A端带负电,B端带等量的正电
B.吸管A端束缚电子本领比餐巾纸弱
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答案】C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A.用毛巾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A端远离橡胶棒说明A端带负电,B端靠近是因为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质的特性,B端是不带电的,A不符合题意;
BCD.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餐巾纸上的电子转移到吸管上,使吸管带负电,餐巾纸带正电,说明吸管束缚电子能力更强,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吸管的一端和橡胶棒排斥,吸管带负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二、填空题
13.(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
(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是   现象,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   ,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选填:“加剧”或“减缓”)
(2)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界   。内能   。
【答案】(1)扩散;无规则运动;加剧
(2)白雾;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闻到刺鼻气味是因为甲醛分子进入鼻子,从而闻到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甲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2)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分析】(1)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
(2)压缩气体体积时,气体内能增大,当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水蒸气放热会液化。
14.如图,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通过灯    ,它们是   联。当S1、S2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当S1、S3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当S1、S2、S3都闭合时,电流通过灯   ,它们是   联。
【答案】L1L2L3;串;L3;L1;L1L2L3;并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①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依次通过三盏灯泡,它们之间是串联的;
②当S1、S2闭合时,灯泡L1、L2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只通过灯泡L3;
③当S1、S3闭合时,灯泡L2、L3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只通过灯泡L1;
④当S1、S2、S3都闭合时,L1、L2、L3它们之间是并联的;
【分析】根据开关的闭合情况判断各灯泡的状态即可,注意当用导线直接连接用电器两端时,用电器中没有电流通过,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
15.(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实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1)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分别加热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记录温度。上面表述中错误的是   。
(2)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度的不同;也可以观察   ,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
(3)综合分析实验结论是:不同物质,在相同   、   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答案】(1)体积相等
(2)液体升高相同温度
(3)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4)甲;2.1×103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升温实验时,应该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不是体积相等;(2)在比较吸热本领时,可以通过转换法保持加热时间相同,观察升高的温度;也可以观察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的差别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4)由题意知,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两种物质的质量也相等,根据图像可知甲的温度变化较小,乙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甲的比热容较大,因此甲物质为水;由图可知,水的初温是60℃,15分钟后降为40℃,乙液体初温是60℃,15分钟后降为20℃,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质量也相等,根据 可知,在放出热量一定,质量一定时,温度变化量与比热容成反比,因此乙液体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一半,是2.1×103 J/(kg·℃)。
【分析】(1)探究物质吸热升温时,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进行加热;
(2)探究物体吸热升温时,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差,也可以温度差相同,比较加热时间;
(3)不同物质,在质量和温度差相同时,可以比较加热时间;
(4)根据放出的热量和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物体是水,利用水的温度变化结合其它液体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比热容的大小。
三、实验题
16.(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水,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原来酒精灯中有16g酒精完全燃烧后还剩余酒精13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1)水沸腾过程中形成大量气泡,冒出“白气”,烧杯中的水温度   
,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2)加热至沸腾,水吸收的热量是   J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则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为   。
(4)小明把100g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作出图像,发现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水的质量减少了3g,设整个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   J的热量。
【答案】(1)不变;减小
(2)3.36×104
(3)37.3%
(4)840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会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腾时水分蒸发,使内能减小;(2)将水从20℃加热至沸腾,吸收的热量 (3)在此过程中,酒精灯的热效率 (4)由图像可知,在3分钟时间水从94℃上升到100℃,因为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
【分析】(1)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质量减少,水的内能减少;
(2)根据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可以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燃料的热值和质量的乘积计算放出的热量,利用水的吸热和燃料的放热的比值计算热效率;
(4)根据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计算吸收的热量。
四、作图题
17.(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
(1)小明发现,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电铃就会发声,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如图所示,请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符合要求的电路.(导线横平竖直)
(2)请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导线不能交叉,导线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按钮相当于开关,且任意一个开关闭合都能够接通电路,因此两个开关需并联接入电路,根据要求作图如图
;(2)根据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且开关S1在支路上控制L1,开关S2在干路上,根据电路图及题中要求连接实物图如下
【分析】(1)开关可以分别控制用电器,则开关是并联的,用电器在干路上;
(2)根据电路图,分析开关位置,灯泡的连接方式连接实物图。
五、计算题
18.(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用煤炉烧水时,将10L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1.4kg的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烟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是多少
【答案】(1)解: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
(2)解:燃烧1.4kg的烟煤放出的热量:
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答:该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是8%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利用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计算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的比值计算热效率。
六、综合题
19.(2019九上·武汉开学考)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某汽车发动机是以92号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其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发动机的相关数据(空燃比是指汽缸内空气和燃油的质量比)。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
1min内完成的工作循环数 2400次 气缸内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1.3kg/m3
气缸的工作容积 2.0L 汽油的热值 4.6×107J/kg
发动机最大功率 82.8kW 空燃比 12:1
(1)图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是   ,
(2)一个工作循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
【答案】(1)乙、甲、丁、丙
(2)9.2×103J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图示为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分别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根据图示各冲程对应顺序为乙、甲、丁、丙;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分析】(1)根据内燃机的气门的开、合,结合活塞运行方向判断冲程并排序;
(2)根据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利用燃料的质量和热值的乘积计算热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