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设计与制作
生态球(瓶、缸)
1993年月,八名科学家住进一个由玻璃和钢架建成
的人造小世界里,从事生态实验。里面除了有一部电传机
和电能供给外,与外界完全隔离。这项实验被称为”生物圈
二号”。它占地12 000m2,容积141 600m3,内有微型的森林、
沙漠、草地、农田、沼泽、湖泊、海洋和溪流;有3 800种动植物,以及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类;还有供人居住的房子和可制造人工风雨的装置。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亲自饲养畜禽,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试图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生存。
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的O2含量大幅度下降(从21%迅速下降到14%),CO2和NO2含量大量增加;粮食严重减产;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CO2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去。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用事实告诉人们 “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地球”。
概念
生态球(Ecosphere,Biosphere,Ecosystem Ball)是一个封闭的微型世界;是一个简化的地球生态循环系统。其环境可支持球内动植物的生存,因此也称‘瓶中生物圈’。
虽然物质因封闭而进出受限,但热能开放,仍允许光与热的出入。理论上讲,生态球应能自给自足。不论是碳、氮、氧或其他物质的循环,一旦密封后,动、植物便可无限期地存活在其中。
目的意义及要求
1 设计一个生态球/瓶/缸,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观察和记录其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2 建立及观察生态球/瓶/缸,理解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牵连关系——‘破坏一种生物,其他生物就会灭绝’这一基本事实。进一步理解‘地球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球,破坏其中的一种生物,就会给其他生物及人类自己带来灾难甚至死亡’,‘我们要保护好地球,保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这一基本道理。
3 在建立起这个稳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
生态球的类型
1 湿式生态球(Waterish Ecosphere)
湿式生态球/瓶/缸即是在玻璃容器中以水、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为基本组成的生态系统。一般湿式生态系统要求生物成员越简单越容易维持。在动物的选取上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鱼类较为合适。
2 干式生态球(Dry Ecosphere)
干式生态球/瓶/缸也是在玻璃容器中以土壤、陆生植物、陆生动物和微生物为基本组成的生态系统。一般干式生态系统也要求生物成员越简单越容易维持。在动物的选取上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较为合适。
设计原理
1 生态球/瓶/缸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其内应同时包括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分解者(decomposer),在这样构建适宜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了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此,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小型生态球/瓶应能维持1-3Y。
2 生态球/瓶必须是密封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了可见的动物、植物外,水中还有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而且还溶解有各类矿质元素。(生态缸可以是开放的)
太阳
动物(消费者)
植物(生产者)
微生物(分解者)
光能
光合作用产物
O2
有机物
呼吸
提供 动物生长
CO2
光合 作用原料
水
排遗及排泄物、尸体
CO2等无机物
提供植物 生长
热量
设计要求
1 生态球/瓶/缸必须是无色透明的,既有利于植物采光,又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2 生态球/瓶/缸中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力。
3 要特别注意各营养级生物的合适比例,以能够形成食物链为原则。投放的动物数量宜小而少,要考虑生产者的能力,以免破坏食物链。
4 要设计实验对照组。在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类型、见光与否等项目上设计多种对照实验。最终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5 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容器:容积最好大于500ml、直径最好大于10cm的无色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
1.2 植物:水草(茨藻、金鱼草、黑藻、轮藻、水绵、浮萍)
1.3 动物:鱼类(孔雀鱼、斑马鱼、太阳鱼、红十字鱼等)、虾类(米虾)、贝类(椎实螺、田螺等)
1.4 浮游生物及微生物
1.5 水源:海水/淡水(河水、井水、矿泉水、自来水均可)。水量:放入容器容积2/3-4/5的水量。
1.6 其它:水草砂(铺垫1cm厚)、珊瑚、电光源、温度计、PH计、凡士林、标签纸。
2 日常管理
2.1 容器:保持外面清洁
2.2 放置:阳光虽然对水草生长有帮助,但也极易造成藻类的蔓延;同时虾类也怕热。在春夏秋季,每日斜射(散射)4-6h为宜,冬季可延长至12h。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变动生态球/瓶的摆放位置。
2.3 温度:14-28℃范围内均可,能稳定在20-25℃范围内则更好。要避免温度突变。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动物生长
2 动物蜕皮
3 动物繁殖
4 个别动物死亡
5 植物生长
6 植物繁殖
7 部分植物死亡或枝/叶体脱落
8 动物短期内全部死亡,或植物全部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