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2 10: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水调歌头》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中的一首词。它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中秋词,为作者政治失意,怀念弟弟苏辙之作。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赏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全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教师设疑,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3.
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的胸襟。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词不算陌生,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作者苏轼,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份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悟作者表现出来的人生哲学。但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知识积累少,分析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上有限,而且生活阅历简单,人生体验贫乏,学习理解这首内涵丰富、情感复杂的词作颇有难度,需要课堂的有效导向。因此,应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如何读词、鉴赏词。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情境导入法、诵读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联想想象法、质疑感悟法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根据本文的思想内容,讲这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1)
自主收集资料,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养成预习习惯。
(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去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明月千里寄相思》,思考:这首歌曲表达出怎样的情怀?(思亲、思乡)
这种情怀通过哪个意象体现出来的?(月亮)
2、我们学过有关月亮的诗句有哪些?分别表达怎样的情怀?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
李煜《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适)
3、每到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共享美景,谈笑天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月亮”这个意象上寄托很多情感,或喜或悲,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轼的“月亮”世界,看这个大才子想要通过月亮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
2.品读重要词句,体会写作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豁达的人生思考。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以填空的方式,检测预习情况)
2.了解背景
在读词的时候,想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什么呢?(小序)
咱们一齐来读这首词的小序。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中秋”“兼怀子由”透露出了写本词的时间和缘由。
背景补充: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政治上失意,他的弟弟苏辙即子由则被贬谪到离密州数百里的山东济南,但兄弟俩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一饮而醉,醒后感慨弥深,遂作此千古之词《水调歌头》。
四、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预习检测(读准下列生字词,注意加横线的字的读音!)
宫阙(què)
琼(qióng)楼
不胜(shēng)寒
绮(qǐ)户
婵(chán)娟(juān)
丙(bǐng)辰(chén)
2.朗读指导(听录音):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情境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要划出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3.看图配诗(男女分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
五、结合注释,感知词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指名完成课堂练习,教师点拨。(播放音乐《但愿人长久》)
1.上阕:
把酒:举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去,这里指到月宫里去。
琼楼玉宇: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
指名翻译上阕的大意(出示希沃白板5古诗词资料)。
2.下阕:
朱阁:红色的楼阁。
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无眠: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恨:遗憾。
何事:为何,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代指明月。
试说说下阕大意(先指名翻译,再出示希沃白板5古诗词资料)。
六、赏析诗句,感悟人生
1..读上阕,思考;
(1)词中描写了哪些实景,哪些虚景?(请在书上圈出来)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在上阕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词人想要归去哪里?联系背景想一想,诗人所说的“天上”实际指哪里?为什么想归去,最后归去了吗?为什么?)
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苦闷→矛盾】
2.读下阕,思考:
(1)词人为什么“无眠"?(失意与离愁)
(2)下阕中作者的感情又有哪些变化?
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豁达→祝愿】
3.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
上阕:
把酒问月
(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借月咏怀
(抒情)
情景交融
7、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总结全词
1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3.
学习了这首词,你受到什么启发?
从苏轼的这首词里我们应该学习他豁达的,乐观的,遇事不气馁的精神,可以自我调节的情怀,在我们的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对月吟咏,把不良情绪排解出来,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满解决,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出现新的蓝天!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
2.
小作文:《月光下的遐想》(可以描写月光下的美景,也可以通过叙事表达月光下引发的思亲之情、赞美边疆官兵的爱国之情......300字)。
【板中板板书】
水调歌头
词牌名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小序
时间
缘由
【写作背景】
上阕
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情感
豁达
思亲
态度
积极
乐观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简洁明了,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板书?设计目的是既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又能突出文章的主体的部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全文的内容以及重点。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我利用希沃白板5的各种功能,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
在课堂上首先利用音乐、图片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句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