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文档属性

名称 《老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22 19: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老 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动情导入朗读欣赏学习课文作者简介老师寄语写作背景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
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
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
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
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
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写作背景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80年代以来,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小说代表作《洗澡》. 翻译了外国名著《堂吉诃德》 走近杨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中的“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老王的?四人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回答。愧怍、不安、抱歉。 精心研读 合作探究(1)我对老王怎么样?哪些细节描写和所写的事情中可见“我”对老王很好? 我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送鱼肝油、我坐了车一定要给他钱、常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我东西我一定要给他钱。  (2)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善 良 (3)这么一个善良的人,老王却让她产生“愧怍”之情,细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哪里体现)(寻找相关细节,读) 两个人的处境不同:幸福者、不幸者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者,一个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帮助别人,和他相比,“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愧怍。 心地善良,有道义、懂感恩、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生活不幸(条件艰苦、精神凄苦、孤独、受嘲讽) (4) “我”和老王都是善良的,可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另一个善良的人时,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两个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讨论) (5)“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内容考虑:不够在哪里? 对他不够尊重(当他真诚地帮助“我”,当他送东西想表达谢意时,我却一定要拿钱给他,并没真正把他当朋友平等待他)。
对他不够关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6)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 为什么不让他进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艰难的到我家为什么不亲自送他下楼?为什么在十多天时间里不抽空看望他?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问问他的坟在哪儿?……真情小结 文章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关注弱者 你知道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写一写:你的感受。雪啊,别下了……帮 助……自食其力互 助……盲人夫妇十七岁的挖煤人残损的手掌流浪之后好 饿……我的家
有书读的妹妹却哭了…
姐妹抓阄读书,山里学生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课桌我们的床……站着也能上课好 冷……同样的期待我们也想上学……教师寄语 善良是一种健康,是一种美丽,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
关注弱者,惦念弱者,帮扶弱者,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健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