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总课时数 1
课型 课型 新授 编订人 审核人 执教时间 第4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长征组歌》,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体会长征精神。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难点 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 视听结合法、讨论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学阶段: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师: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中共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解疑阶段:1、音乐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长征组歌的相关背景知识。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 http: / / baike. / view / 769746.htm" \t "_blank )。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 ( http: / / baike. / view / 1367778.htm" \t "_blank )》、《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2.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欣赏视频片段《四渡赤水出奇兵》欣赏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告诉同学们欣赏音乐作品的几个要素: 1.旋律歌词 2.表演形式 3.节奏速度 4和声伴奏由这几个方面得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思想。 每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这首合唱曲合唱的形式都有哪些?(齐唱、混声合唱,领唱,跟唱、对唱、轮唱,独唱等) 聆听第一段:请学生回答它的演唱形式,第一段女声领唱——跟唱,轮唱教师讲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所以演唱者也用十分缓慢的节奏,和悠长的曲调来表达红军长征环境的艰苦。聆听第二段:第二段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讲解何为混声合唱:表现了军民鱼与水般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聆听第三段:1.第三段表演形式男声齐唱;“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语气沉重。对比第一段 钢琴演示。聆听第四段:1.第四段男中音领唱。而后勇跟唱轮唱的合唱形式。2.表现的情绪是自豪的,愉快的。3.突出表现和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军事艺术。三、探究提升阶段:学唱第四段: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而后进行跟唱游戏,男女生配合。四、达标检测阶段:
1、各小组互相合作完成歌曲的主旋律并分别给各小组打分。2、通过练习演唱(独唱、重唱、合唱、对唱)比较四个小班的演唱效果及个人得分。四、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曲子,了解了长征的经过,通过音乐欣赏到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抗敌的作风,以及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最重要是我们要领悟这些长征精神,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个性化教案:通过毛泽东的诗词《长征》让学生了解体会长征的情景,视频讲解四渡赤水的大概过程,直观感受长征过程,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对合唱曲的形式介绍,通过本课歌曲的段落来举例,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分段欣赏歌曲 对比分析突出重点(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因横隔东西交通,故名“横断”。) 范唱曲调:说明节奏缓慢,旋律悠长,(引入贵州,云南等地干旱的事件)中间的的滑音解释(演唱手法是模仿哭腔,最后的水似银哪,运用语气词来表达叹气的感觉)所要表达红军长征路途艰苦,行路之难。 (节奏缓慢,通常以小调式来表现。对比分析时钢琴演奏主旋律,从旋律上的差异思考歌曲索体现的不同内容场景。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先由学生总结,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由教师归纳、补充发言。
归纳反思
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不过个别学生仍然有不喜欢,还希望认真钻研教学方式方法
作业设计
掌握本课知识点 搜集了解欣赏《长征组歌》中的其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