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

文档属性

名称 鳟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2-05-03 18: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鳟鱼》教案 总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课 编订人 审核人 执教时间 第11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2.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创编音乐短剧。
能力目标 4.在聆听《鳟鱼》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音色。
情感目标 3.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获得对变奏曲式和变奏方式的了解,对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认知,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从而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学习重点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学习难点 创编音乐短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情境教学、跟唱体验法、视听结合法、自主活动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学: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边听边思考师:这个动画片描写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动物?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生:师总结:《海底总动员》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奥洲外海中的一对小丑鱼父子。父亲因为目睹了妻子的死亡而变得草木皆兵,对年幼的儿子更是呵护备至,生怕出半点差池,不过事与愿违,叛逆心较重的儿子终于不堪忍受父亲全方位的禁锢,独自冲进危险的水域,正巧落入前来收集海洋生物的人类所布设的陷阱,被当成一件战利品买到了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痛失爱子的父亲别无选择只得踏上拯救儿子的旅程。去完成一个父亲所必需完成的艰难使命。《海底总动员》是一部细腻刻画父子情的温馨之作。不管是鱼也好,人也好都是向往自由的,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鳟鱼五重奏》它也讲述了一条小鱼的故事……二、自学解疑师: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鳟鱼五重奏》这部作品运用了哪些器乐?描绘了哪些人和物,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首作品是怎样塑造“小鳟鱼、水、“我”、渔夫”的?这部作品中包括几次变奏?生答:这部作品用了钢琴和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师总结:好,同学们看屏幕。这部作品采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这是室内乐最常见的形式及弦乐四重奏,古典主义时期是室内乐的黄金时代。古典主义大师们逐渐完善了室内乐的各种体裁形式并赋予新的活力,浪漫乐派的音乐家又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室内乐的形式和内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曾写过许多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他们是古典室内乐的核心人员。生答:描绘了小鳟鱼、水、“我”、渔夫。师总结:讲述了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鳟鱼的不幸遭遇,“我”对渔夫的行为却无可奈何。生答:小鳟鱼——活泼、单纯 水——清澈、透明 “我”——怜爱、愤慨、无奈 渔夫——无情、凶狠生答:这部作品中包括五次变奏。师讲解:好,这部作品共有五次变奏,这种手法叫做变奏曲式。变奏曲式起源于民间音乐中的即兴变奏手法。变奏曲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结构图式为:变奏1+变奏2+变奏3…… 复听: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来欣赏一遍这部作品。并选择适当的词语填下列表格主题第一、二变奏第三变奏第四、五变奏结束段结合老师刚刚讲的变奏曲式,分析这五次变奏分别描写了什么音乐形象?生答:开始小鳟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地游动,可是后来忽然很愤怒又很悲伤,不过最后又很高兴了。原来是一条喜怒无常的小鳟鱼。师总结:主题:轻快活泼,小提琴的演奏舒缓,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平静、悠闲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变奏一: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明亮的音色,弦乐器的衬托,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变奏二: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向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翻腾,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穿梭游动。变奏三: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音乐变得激烈沉重,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给人一种不祥之感。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变奏四:音乐色调突然变暗,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变奏五: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结束段:小提琴又奏出呈示时的明快主题,钢琴也奏着描写鱼儿欢快游动的音型。音乐又恢复到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自由欢快是永恒的,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作者简介:(出示舒伯特头像)这首《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它是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造方面的特殊才能。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乐,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这首《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1817年描绘清澈山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然后当鳟鱼被冷酷无情的渔人诈获时,作者又深为不平。欣赏歌曲《鳟鱼》:大屏幕出示《鳟鱼》歌片,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意境。下面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舒伯特的这首《鳟鱼》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欢快地游动,活泼单纯的玩耍。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我”对渔夫的残忍感到愤慨却无能为力和渔夫那种无情和凶狠。三、探究提升同学们欣赏了《鳟鱼》和《鳟鱼五重奏》想必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各组编排一个音乐短剧。师:有哪组音乐短剧排好了,各组派代表来展示你们组编排的音乐短剧。四、达标检测1、分组演唱乐曲主旋律五、小结通过学习欣赏《鳟鱼五重奏》相信同学们会对古典浪漫主义作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变奏曲式与变奏手法的运用成为这首作品的一大亮点,寓意深远的主题引发我们的深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以本节课为契机,更好的懂得欣赏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教案设计说明:板书设计:《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式结构图:主题 —— 变奏1 ——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变奏5 —— 终曲 二次备课1、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2、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讲授新课:1、老师介绍总结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2、首先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3、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a.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b.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c.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4.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5.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6.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7.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这首歌曲所揭示的深刻寓意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
归纳反思
学生对乐曲节奏还需多加练习,对乐曲情绪的把握不够到位,需要老师更有效的引导。
作业设计
课后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及主旋律,搜集更多重奏题材的音乐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