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招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0 21:21:11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逐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丧失了对这些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失去的不仅是我们这个
语文
族的文化特质,更是基于历史认同的安顿心灵之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传统
注意事项
农业的智慧,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生活之间的联系,留住那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这不仅是弘扬农耕文化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摘編自孙庆忠《植根土地的文化追寻—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材料二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除中国外,世界上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它们也是稻谷的主要
现代文阅读(35分)
生产区。栽培稻的起源、生产、食用、传播、销售及其他使用,不仅对所在国家的国民经济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造就了部分地区的文明史和微观全球史。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千年前起源于中囯长江中下游的裁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
材料一
播,并成为当地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和人们的主食,也构建了其社会文化体系和文明内涵
我国的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在生存资源极度短缺的自然条件下,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
起源于中国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
息,孕育了不曾间断的华夏文明,正是得益于积聚了数千年的农耕智慧。就观念层面而言
培育出新的品种。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糯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五行和生相克的辩证认识,深度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
从经验层面而论,不同季节作物种植的安排、有机肥料的使用方法、各种旱作技术、稻田生
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
产技术、选种和积肥技术等,无不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以物种多样性为例,稻田养鱼
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
鱼触碰稻禾,50%的稻飞虱会掉下来被鱼吃掉,鱼的排泄物可以养地。鱼身上分泌的黏滑物
今天,糯的种植面积已大大减少,传统品种大多已消失,社会文化意义日渐消隐。有学
质还可以控制水稻的纹枯病,这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进行的食物链模式。北方棉
者认为,18世纪后,由于籼稻的引入,糯稻在一些东南亚地区逐渐衰微。而我国自清代以
田间作玉米,玉米可以吸引棉铃虫的天敌瓢虫、蜘蛛等,从而有效减少棉花遭受危害,这是
来,由于人口流动、政策调整、新的饮食习俗和食品进λ糯稻区等原因,南方许多地区糯稻
利用生物之间的化学关系进行的相生相克的害虫防治模式。除了这些农耕技术的传统知识
种植迳渐减少。糯稻不抗早、易倒伏、产量较低,稻谷种植收益少等因素,也使人们慢慢放
外,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
弃了糯稻种植
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这样的生态观对于森
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广泛种植的作物,糯稻耕作在东亚和东南亚许多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中
林保护和农业的永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山林祭祀、农事庆典、农耕礼俗、乡规民约等
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挖掘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均体现着对大自然的呵护意识,成为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
涵,不仅是认识民族社会文化的路径之一,也是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农业文化遺产保护不只是对传统的存留,还必须考虑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民生活水平的
(摘编自杨筑慧《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
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而言,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近年来的保护实践证明,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
A.我国传统农耕智慧体现了“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观念,创造出蕴含着科
力量参与的保护机制,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在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地区,农业
学道理的耕种方式,使传统农业在资源匮乏条件下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文化遗产保护使地方政府找到了脱贫攻坚的抓手,让农民看到了乡土文化资源潜藏的多功能
B.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要继承传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它指向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建
价值,也拓宽了民间组织服务国家建设的路径
设,寄寓着对农业特性和乡村价值的深入认定,影响着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
综观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还会发现,无论是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并举的江苏兴
C.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食品种类日益丰富,且受产量低、收益少等诸多因素的影
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还是借助农业文化遗产解困而重现原貌的湖州桑基鱼塘:无论是桑产
响,糯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传统品种不断消失,社会文化意义日渐消隐
业带动大健康生态农业的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还是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利
D.栽培稻最早产生于长江流域,基于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和不同文明交流的需求而逐渐向
用的贵州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都展现岀了在应对现代化危机中农耕文化强大的适应性和创
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在此过程中新品种不断出现,在历史上得以广泛种植
造性。这充分说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并非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立足当下重新思考农业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发展和乡村的未来
A.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艺和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依然具有应用价值,古老的农耕智慧与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能够形成一种精神动力,让我们的子孙更妤地生存与生活。如果在追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相互结合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语文第2页(共8页)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基于社会文化体系构建和不同文明交流的需求而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错。)
2.(3分)B(“利用生物间的化学关系”错。)
3.(3分)C
4.(4分)首先肯定了农耕智慧对于传统农业的价值,为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铺垫;(1分)接着点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路径和作用;(1分)然后举例论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并点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本质;(1分)最后指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1分)
5.(6分)①针对糯稻的缺点,改良糯稻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糯稻产量和农民的收益;(2分)②挖掘糯稻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糯稻文化遗产保护机制;(2分)③研究“糯稻文化圈”的民族社会文化,促进糯稻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推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表现出她对宝黛亲密关系的不以为意”错。)
7.(3分)A(“营造出庄重肃穆的节日气氛,寄寓着众女子对春光即逝的伤感”错。)
8.(4分)①展现出宝钗性格中青春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②因追蝶而来到滴翠亭,得以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交代了滴翠亭的位置特点,为下文宝钗设计脱身作了铺垫。(每个要点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宝钗本就是为寻黛玉而来,无可藏躲之时,第一时间想到黛玉,是宝钗客观真实的本能反应;②黛玉并未与众姐妹在一起,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是合乎情理的;③黛玉素来行事谨慎,不喜张扬,身处此地不声不响,不会有人质疑;④黛玉身份高贵且嘴不饶人,不会有人与之当面对质而暴露真相;⑤这是宝钗嫉妒黛玉与宝玉的亲密关系而做出的下意识反应,是可以理解的。(每个要点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
11.(3分)C(“后也用来指做官的读书人”错。)
12.(3分)A(“陈豨死后”不对。)
13.(8分)⑴(4分)门客的弟弟将事变上报,向吕后告发韩信想要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召见韩信,(又)害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或:不受控制)。(注意“上变”“反状”“召”“就”等的翻译。)
⑵(4分)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却在天下安定后,竟然谋划叛乱,他的宗族被杀光,不也是应该的吗?(或:不也是罪有应得吗?)(注意“务”“集”“畔”“宜”等的翻译。)
14.(3分)①首先恭颂高祖才能不凡、行动迅速,于乱世之中勇夺天下;(1分)②继而用“跖狗吠尧”的典故说明自己只是为主尽责,无可厚非;(1分)③最后向高祖指出想夺天下的人多的是,不能赶尽杀绝,使高祖放弃杀心。(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敢忘帝力勤”表达的是诗人对朝廷之事不敢玩忽懈怠之意。)
16.(6分)①更能传达出自己无力报效朝廷的遗憾之意;(2分)②更能衬托出托付朋友将蜀中之乱、恤民之意上达圣听的期望之切和心意之诚;(2分)③更能凸显自己一心为公、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①有善始者实繁
②能克终者盖寡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用之如泥沙
⑤肝肺皆冰雪
⑥先知稼穑之艰难(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3分)C
19.(3分)C
20.
(3分)示例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示例二:以自愿购买为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以讲座、培训等形式销售课外读物。(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5分)①正式开放运行(2分)②征集观测申请(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6分)①中国天眼的运行状况如何?(2分)②中国天眼是如何对全球开放的?(2分)③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有何意义?(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