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万荣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11 06: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万荣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
B.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
C.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
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
3.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载畜量下降,环境压力加大
B.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
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
D.使黄河含沙量迅速增加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右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区域是(  )
A.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
B.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
C.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
D.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
5.下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PM10危害的是(  )
A.鼓励使用私家车 B.大力植树种草 C.节约用电 D.节约用水
6.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面临产业合作和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转移和承接等重要任务。中游大部分地区产业吸引能力较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素质较低 B.政策扶持不够 C.基础设施较落后 D.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坦
8.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9.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为内流区 B.气候干燥 C.地势相对高差不大 D.气温日较差不大
巴尔喀什湖位于中纬度的亚欧大陆中部。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
据此完成下列题。
10.巴尔喀什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使东、西两部分湖水盐度存在巨大差异,其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咸西淡 西部淡水注入多
B.东淡西咸 东部淡水注入多
C.东咸西淡 东部湖水蒸发更旺盛
D.东淡西咸 西部湖水蒸发更旺盛
11.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B.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
C.过度引河水灌溉 D.城市建设导致下渗水量减少
读“京津鲁豫地区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1997年前四省(市)人均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
A.水资源总量减少 B.人口总量增长快
C.全球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D.经济发展快、水资源消耗大
13.2000年后,北京、天津人均水资源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
A.降水年际变化小 B.农业用水总量变化小
C.生活用水总量变化小 D.跨流域调水保障了供水
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图,回答问题。
14.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15.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水电比重有所增加
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17.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植被条件变差 C.土壤质地变差 D.河流含沙量增大
18.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A.樵采天然植被 B.加大煤炭的开采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开发利用太阳能
1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回答下列各题。
分区 甲 乙 丙
地形 高原、高山 ①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②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植被 森林、草甸、荒漠 森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农业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种植业 ③
20.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 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盆地 D.高原、盆地、山地
21.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高山气候
22.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座扼守“古丝绸之路”南大门的石头城,喀什、莎车等通往西亚的数条通道都在此地汇合。石头城建在高丘之上,海拔约为3700米,地势险峻。城堡周长1300米,建筑几乎全为石质材料,令许多游人向往。但遗憾的是,目前只剩下了断壁残垣。非洲南部的津布巴韦也有类似的石头城建筑。下图为新疆石头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判断,新疆石头城周边居民目前最适合从事( )
石材加工 B.旅游服务
C.边境贸易 D.高寒牧业
读下图,据图回答各题。
24.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25.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石油资源丰富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26.两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制约条件是 ( )
A.水资源短缺 B.气候炎热 C.泥石流破坏 D.沙尘暴侵袭
甘肃祁连山脉利用夏季温凉气候大量种植“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在每年5~10月大量运到杭州、上海等地。
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②地属于(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东部季风区
C.青藏高寒区
D.北方地区
28.杭州、上海等地在5~10月依赖“高原夏菜”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源条件好 B.市场需求小 C.耕地不足 D.天气炎热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
A.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B.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
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
30.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 )
①经济结构 ②科技水平 ③能源结构 ④生产规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迪拜(图甲)作为区域金融、航运中心,油气资源匮乏,电力供应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天然气发电。为打造成世界商业、工业和创新中心,迪拜以国际标准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发电、清洁煤电及核电。2016年12月迪拜启动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图乙),该项目云集了设计、制造、建造等多领域的中国企业。项目建成后将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提供电力保障,并在全部投入运营后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
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距迪拜市中心30多公里的西南海岸附近,紧邻迪拜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项目施工海域内有大量珊瑚,海域前的海滩上有一片潟湖,潟湖中生活着多种鱼类,但在施工阶段被作为沉淀池使用。
简述迪拜建设清洁燃煤电站的主要原因。(6分)
说出迪拜选择与中国合作开发该项目的理由。(4分)
分析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4分)
推测中国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农业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为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危害。
材料二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渣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分析普通地膜会造成哪些危害? (8分)
(2)分析说明使用“共混膜”的环保优势?(12分)
万荣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读图, a地区是长白山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①对。b地区是江南丘陵,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②对。c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错。d地区是藏南谷地,植被以草地为主,不是我国的主要林区,④错。A对,B、C、D错。
2.B 3.A
【分析】2.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A错。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B对。气候干燥,春季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错。土地利用方式以放牧为主变为农耕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D错。所以选B。
3.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产草量少,导致载畜量下降,环境压力加大,A对。灌溉农业区与风沙干旱区有黄河相隔,受沙土侵压覆盖影响小,面积变化不大,B错。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轻,C错。使黄河含沙量迅速增加,是在黄土高原区,D错。所以选A。
【点睛】区域土地沙化面积大,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降水少,蒸发旺盛是沙漠面积广的主要原因。土地沙化,是沙漠面积扩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土地沙化,产草量减少,载畜量降低,人口对环境压力增大。
4.A 5.B
【分析】考查大气污染,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4.根据图形信息可知,甲区域污染最严重,乙区域最轻,结合“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可判断甲为交通干道旁,乙为居民生活区,污染最轻,丙为商贸饮食区,污染居中。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考查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鼓励使用私家车会增加PM10的浓度,A错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对减少PM10危害作用不大,CD错误;植树种草可吸烟滞尘,降低PM10的浓度,B正确。故选B。
6.D【解析】中游大部分地区产业吸引能力较弱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D对。转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因素,A错。政策扶持差异不大,B错。基础设施较完善,C错。
【点睛】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生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是迁入区的拉力因素。
7.B 8.A 9.B
【分析】7.东部季风区只是夏季高温多雨,A错误;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B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早区的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而伏旱为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C错误;青藏高寒区山峰林立,山脉众多,峡谷、山间河流密布,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雪山连绵是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D错误。故选B。
8.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貌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因此地貌和气候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故A正确,B、C、D错误。
9.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少,主要为内流,但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属于内流河,比如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A错误;西北地区深居我国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B正确;西北地区主要以山地和盆地,高原为主,地势的相对高度较大,C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划分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海陆位置的影响
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A、C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B、C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A、B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
10.A 11.B
【分析】10.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80% 至90%,这样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导致湖水盐度较低。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东西部纬度、海拔基本相同,蒸发量差异不大;湖中部有一狭窄水道阻碍湖水交换,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全球气候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增温幅度不大,这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说明流域内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这是根本原因,B正确;过度引河水灌溉仅仅是农业方面的影响,不能忽略城市、工业用水,C错误;城市建设会导致下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可能增加,这可能会增加入湖水量,D错误。故选B。
12.B 13.D
【解析】12.从四个备选项中通过分析,加以排除。就自然环境或者某要素来说,会出现某些变化,但其变化往往是缓慢渐变,一般不会激烈变化(除自然灾害的出现),图中四省(市)在1997年前人均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就不会是水资源总量的减少造成。全球气候异常、降水偏少,该说法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按照四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1997年后经济仍然较快发展,但人均水资源有升有降,因此,D项说法也不可能。所以,通过比较分析,最有可能是人口总量增长快。
13.从四个备选项中通过分析,加以排除。北京、天津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A项错误。随着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在增多,特别是随着城郊农业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是增加的,B项错误。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总数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C项错误。所以,最有可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了水资源的供应,使得2000年后,北京、天津人均水资源变化幅度小。
考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14.C 15.C
【分析】
试题分析:14.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天然气利用的涨幅达3%,为涨幅最大的能源。
15.从图中曲线可以读出,2011年的能源利用结构,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基本持平,水电有所增加,C正确,D错误;天然气的消费涨幅最快,但是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远远低于煤炭,A错误;核电的消费比重虽然与2005年持平,但由于能源消费总量有所变化,核电的消费总量也会变化,B错误。
考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6.D 17.D 18.D 19.A
【分析】16.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据图分析可知,地表起伏大和植被条件差导致地表侵蚀严重,地表侵蚀引发植被条件差,故D项正确。
17.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会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多,河床抬升,不利于内河航运,故D项正确。
18.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樵采天然植被会导致生态破坏,不适合发展发展薪炭林,当地煤炭资源贫乏,加大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故A、B、C项错误;该地光照丰富,适合发展太阳能,故D项正确。
19.考查森林的作用。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A项正确。
20.B 2 1.D 22.C
【分析】
20.由表可知,甲为青藏高寒地区,乙为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高原为主,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答案选B。
21.由上题可知甲为青藏高寒地区,地势较高,应该为高原山地气候。所以选D。
22.丙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发展山地牧场和草原牧场;种植业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主要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品质高;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发展农业时,如果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过度放牧导致 土地荒漠化。而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
23.D
【分析】23.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判断,气候温暖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的居民适宜从事种植业,高寒山区、比较干旱的草原地区适宜从事畜牧业。读图可知,新疆石头城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因此,周边居民目前最适合从事高寒牧业,D正确。故选D。
24.C 25.A 26.A
【解析】24.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同,这样两地的植被景观也不同,故A、D错;而尼罗河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故B错;形成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都是流水作用为主,故C对。
25.由图可知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A对;尼罗河沿岸劳动力不丰富,故B错;两地水源短缺,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故C错;尼罗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与我国首都不相同,故D错。
26.两地降水较少,故最大制约条件为水资源短缺,故A对。
考点:河流三角洲相关知识的考查。
27.A 28.D
【分析】27.由图中等降水量西安可知,图中②地年降水量小于200mm,应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A正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西以北地区属非季风气候区,因此②地位于非季风气候区,故B错误。图中②位于祁连山北部,位于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故C、D错误。故选A。
28.由于杭州、上海等地在5~10月是高温天气,不适宜种植温凉蔬菜,所以来自祁连山“高原夏菜”大量运到杭州、上海等地。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新概念“高原夏菜”的理解,甘肃祁连山脉利用夏季温凉气候大量种植“高原夏菜”,就是说,在夏季时,我国普遍高温,只有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才能利用温凉的气候种植“高原夏菜”。
29. D 30. B
【解析】29.据右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随GDP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波动下降,故C项错误;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故D项错误。
3 0.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经济结构、科技水平、能源结构,故B项正确。
31.(1)迪拜作为区域金融、航运中心,电力需求量大;资金雄厚;发展清洁煤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电力稳定供应;调整能源结构,促使能源多元化。(任答3条满分6分)
(2)中国资金实力强,制造业发达;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国企业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任答2条满分4分)
(3)地处热带,高温炎热;地处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多风沙,施工条件差。(任答2条满分4分)
(4)对施工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在施工海域范围设置围挡,阻止施工区的泥沙与污染物向外扩散;保护沙滩表层沙土,避免施工破坏地表植被;对珊瑚、鱼类进行转移和培养。(任答3条满分6分)
32.(1)危害:A.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又难降解,长期残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B.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优势:A..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B.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C.“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1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