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活 动 预 设 
导学过程 课堂记录与思考 
研究问题 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剩一个 
尝试解答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我数你猜”。方法是这样:大家掰着手指头数数,大拇指为一,食指为二,这样一直数到小指,又从大拇指开始,这样数到你想数的数,请你记下这个数和对应的手指,待会你们报出你数的数,看看老师能不能猜出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头。 
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师:你们给老师的猜数表现打多少分?你们想学老师的这一本领吗?那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二.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教学例1。 
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继续摆呢? 
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齐读课题。 
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余数小于除数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形成对余数的认知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