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5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5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1 16: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会将三角形按边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辨认和区分三角形的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体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特殊关系,体会以边长特点分类的三角形与以角分类的三角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长方形纸条、正方形纸条、剪刀、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形纸条、正方形纸条、剪刀、学习单
教学过程:
情景设疑,激趣引入
出示三个三角形吵架的情景——“名字的风波”。
直角三角形向等腰的锐角三角形问好说:“嗨,锐角三角形兄弟。”
钝角三角形听到了后说:“不对!它不是锐角三角形,它是等腰三角形哦!”
等腰的锐角三角形听了后,很无奈的说:“我到底是谁?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师:“对呀,到底这个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呢?如果说,它是锐角三角形,它是按什么分的,从而叫锐角三角形呢?等腰三角形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样来的呢?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指名回答)
3.师:通过这场“风波”,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来将三角形分类呢?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名字的风波”这样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复习所学过的三角形按教分类的知识,提出让学生猜想的分类标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按角将三角形分类,那么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
认识等腰三角形
在学习单上,量一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怎样判断?(独自完成,并完成学习单上的填写)
A
B
C
学习任务一:
在学习单上,量一量这些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A
cm

cm、
cm

B
cm

cm、
cm

C
cm

cm、
cm

你发现了什么?(

(2)测后组织汇报。
(3)从边的长度特点来看,那个三角形是比较特殊的?
(4)你们能给特殊的三角形起个名字吗?简单说说命名的理由。(学生发表观点后,老师出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记录,发现三角形边的长度的特点,从而在实现中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不相等,一个是两条边相等,有一个是三条边相等。现在我们来学习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1)PPT出示等腰三角形,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各部分名称。
(2)PPT出示两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上黑板指认各部分名称。
(3)动手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老师先用课件展示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后思考学习单的问题:
剪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等腰三角形两腰(
),两底角(
);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
)上。
(4)完成后学生反馈,由小组代表说说发现,并要说明理由。
(5)再次让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说说它的特征: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等腰三角形,掌握它的特征。并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学会怎样学习探究新知识。
3.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再我们刚刚探究一个特殊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PPT出示等边三角形,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三条边相等。接着出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剪等边三角形。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老师质疑发讨论:怎样才能保证剪出的是等边三角形?
将正方形纸对折后提问:折痕上任取一点,能剪出等腰三角形吗?
要让三条边都相等,必须使底边和腰也相等,这一点要怎么确定?
讨论后学生动手剪等边三角形。
完成后组织学生展示。
观察自己剪的等边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师生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动手操作、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4.小结三角形分类
(1)出示7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边的长度分一分类。
(2)组织反馈,并说明原因。
(3)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填一填三角形的分类情况。区别按角分和按边。
(4)再次出示导入的情景图,让学生解决“名字风波”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小结,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养成建构知识网络的习惯。
巩固新知,拓展提升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完成,然后指名回答,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
(3)一根18厘米长的线可以围成边长是(
)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组织学生口答,回答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说这几个轴对称图形都是什么三角形。
4、完成课本85页的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5、动手画一画。
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一个每个角都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
请学生上台板演,师生纠错点评。
6.完成课本85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巩固、运用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请你把这节课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下。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2条边相等)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