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3 20: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苹
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
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
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做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这个词向来是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味的,殊不知世界许多发明创作往往发酵于“白日梦”。
C.柏拉图是不做“白日梦”的,他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多是“黄金美梦”。
D. “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后,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其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寞、扦宋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拜为大行。岁余,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经过
B.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报:报答
C.汉拜骞为太中大夫 拜:授予官职
D.知永草处,军得以不乏 乏:困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与“欲因此时降武”中“因”相同的一项是( )
A.闻此言,因欲通使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 D.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朝正想攻打匈奴的时候,张骞应朝廷的招募,带着一百多人和堂邑父的胡奴名甘父的一起从陇西出境,出使月氏。
B.张骞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受尽了煎熬,每当穷困危急的时候,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当饭吃而渡过了难关,终于带着所有部署回到了汉朝。
C.回到汉朝后,张骞又曾跟随两位将军去攻打匈奴,但个人的遭遇却迥然不同,跟随大将军时因立功被封侯,跟随李将军时因误了约定时间险些被杀。
D.后来,张骞又被朝廷派往旁的国家,最后和乌孙国派来几十个使者带着几十匹马回报和答谢汉天子,张骞趁机让他们知道汉朝地域广大。
第Ⅱ卷(共12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4分)
(2)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 、尾联为什么写野鸭,有什么用意?(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一小题0.5分,共6分)
10.(1)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5)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9)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10)尔纳斯特 海明威是_________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 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的性格扭 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女人行乞时的嘴脸,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
D. 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
E.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2)、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6分)

(3)、第四段画线部分内容去掉可以吗?它在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7分)

(4)、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参差(chī) 敛裾(jù) 猗郁(qǐ) 肄业(yì)
B.敕造(shè) 庑门(wǔ) 殉葬(xún) 丝绦(tāo)
C.正月(zhēng) 被褥(rù) 桌帏(wéi) 榫头(sǔn)
D.混沌(hǘn) 两靥(yàn)广袤(mào) 杜撰(zhuà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厮打 臭迹 歆享 散手人寰
B.嘻闹 渣滓 神彩 汗流夹背
C.缪种 寒暄 朱拓 不径而走
D.颓圮 漫溯 寥廓 揠苗助长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B.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C.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众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焕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 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17、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3分)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励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18、请根据提示填上适当的谦辞。(2分)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与人交往很讲究礼貌。比如说,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指点说___________,等候客人说___________。
19、鲁迅在《祝福》中通过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人物。请借鉴外貌描写这种方法,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自己母亲的外貌,写出她的形象特征。(200字左右) (5分)
七、(本大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一句有名的广告语这样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比喻激励了许多追逐梦想的人,作为一名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中生,你有何感想呢?
请以“舞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1-3题 每小题3分)
1. C (C柏拉图是真正的大哲学家,第五段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
2. A,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3. D,“‘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4.B(报复)
5.D(例句 趁着 A 就 B 通过 C 就 D趁着)
6.B(没有被匈奴扣留十三年)
8、诗中描写了一只孤独的大雁不吃不喝,一边飞翔,一边悲鸣着,呼喊着雁群,表达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诗人以孤雁自喻,抒发了自己流落他乡,漂泊生涯的孤独和痛苦之情;表达了对亲朋离散的焦虑、迷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执着的追求。
9、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10、略
11.(1)( C D)(解析:C项中“夸张”错。D项错,作者要批判的是苦难的社会和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而不是世态炎凉)
(2).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为了自己可怜的孩子,更为自己不得已出来乞讨而承受心灵上的苦痛而流泪;第二次则是为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而流出的感激之泪。
15、 B(A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语序不当,应该是“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
16、 A (文段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第一处横线后的“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与“少读如果彻底”一气贯通,所以应选②,第二处横线根据后文的“十里洋场”“珍奇满目”“眼花缭乱”等词语显然应选③“多读而不求甚解”。这样就排除了BCD组,所以选A)
17、我们必须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继承、学习、基础各1分,意对亦可)
18、求人指点说(赐教) 等候客人说(恭候)(一词1分)
19、提示:要求对人物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