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三)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8 17:01:28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三)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答案】
B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上的泥沙被黄河都到华北平原逐渐沉积。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流在上游的速度较快,会携带泥沙到河流的下游。
2.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刷????????????????????????B.?大地震????????????????????????C.?两个板块拉张
【答案】
C
【解析】【解答】东非裂谷是由板块拉张形成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
3.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答案】
A
【解析】【解答】山体中有很多贝壳类化石,是因为原本是海洋地貌的地形经过一系列活动变成了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地形。
【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4.因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沙?????????????????????????????????B.?黏土?????????????????????????????????C.?空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土壤中有空气,可以供小动物呼吸,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空气的作用。
5.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流水????????????????????????????????B.?风力????????????????????????????????C.?气温
【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流水的不断作用,使得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提拔的岩石光滑。
【分析】水流的不断冲击能够让岩石变得光滑。
6.下列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岩石→小石子和沙→岩石碎裂
B.?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C.?岩石碎裂→岩石→小石子和沙
【答案】
B
【解析】【解答】岩石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渐碎裂,进一步风化变为小石子和沙。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岩石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不断受到侵蚀,体积逐渐减小。
二、判断题(共7题;共14分)
7.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
8.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些比较猛烈如火山和地震,有些比较缓慢,如风化。【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变化的速度。
9.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河床越窄、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河床携带泥沙能力的因素。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岩石的颗粒只是土壤的一部分,土壤中还含有其他成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11.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分析】本题考查径流的概念。
12.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出来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余无关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13.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三、综合探究题(共3题;共10分)
14.把一个漏斗插入一个干燥的小塑料瓶瓶口,灌入一至两勺苏打水。把瓶子放到一个大的盆子里(防止喷出来的水弄湿地面)。缓缓加入一杯白醋。同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就可以得到一座彩色的“火山”。白醋和苏打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很多泡沫,泡沫会冲出瓶口(瓶子越大,需要的醋就越多),形成“火山喷发”。结合实验,说一说火山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
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下岩浆从底壳薄弱的地段冲出表面,形成了火山。
【解析】【解答】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的内部运动形成的,火山的是因为地下岩浆从底壳薄弱的地段冲出表面,形成了火山
【分析】牢记火山爆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
15.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水量都相同);
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

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推测:m1________m2。(填“>”“<”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________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
(3)我囯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
(1)>;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程度小
(2)①;同样质量的土壤
(3)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
【解析】【解答】(1)植被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所以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小;
(2)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时,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为,其余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
(3)植物的根可以固定土壤,所以我们应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该多多植树造林。
16.发菜是传统筵席中的菜肴,因为读音和“发财”相近引来许多的追捧。吃发菜不一定发财,但做发菜生意的人却真发了财。他们拖家带口、成群结队,怀着夜“发财”的迫切心情,对发菜进行着掠夺性的采集。发菜是防沙固土的植被,由于挖菜大军泛滥,大片植被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导致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失去了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它所产生的危害已远远超出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2007年,宁夏统计部门的一组数字显示:1958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收购发菜213吨。这个采集数量,相当于破坏了当地和周边751万公顷草地。由于滥采滥挖,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受荒漠化影响的城镇就有67个,村庄2555个,铁路648公里,公路8106公里,水渠239公里。记者抄回两组背景数据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发菜创造的财富折合人民币3.7亿人民币,破坏生态带来的直接损失却高达27亿人民币。滥挖发菜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的一大天敌。一方面,发菜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眼前利益: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牺牲者又是他们自己。据宁夏林业厅介绍:仅2007年上半年,盐池、中宁两县,受沙尘暴袭击就有1200只羊死亡或失踪,10万只羊饮水困难,300万亩草原难以返青。
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谈谈: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防止人为因素引起地表变化?
【答案】
人类掠夺性地采集,使土地荒漠化。保护环境,引导人们人工种植
【解析】【解答】人类的破坏活动使得地表受到伤害,出现土地荒漠化等;为了改善这种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
【分析】植物的根部可以固定土壤,所以应该多多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三)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2.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刷????????????????????????B.?大地震????????????????????????C.?两个板块拉张
3.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4.因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沙?????????????????????????????????B.?黏土?????????????????????????????????C.?空气
5.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流水????????????????????????????????B.?风力????????????????????????????????C.?气温
6.下列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岩石→小石子和沙→岩石碎裂
B.?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
C.?岩石碎裂→岩石→小石子和沙
二、判断题(共7题;共14分)
7.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9.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11.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12.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13.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三、综合探究题(共3题;共10分)
14.把一个漏斗插入一个干燥的小塑料瓶瓶口,灌入一至两勺苏打水。把瓶子放到一个大的盆子里(防止喷出来的水弄湿地面)。缓缓加入一杯白醋。同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就可以得到一座彩色的“火山”。白醋和苏打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很多泡沫,泡沫会冲出瓶口(瓶子越大,需要的醋就越多),形成“火山喷发”。结合实验,说一说火山是怎么产生的。
15.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水量都相同);
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

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推测:m1________m2。(填“>”“<”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________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
(3)我囯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6.发菜是传统筵席中的菜肴,因为读音和“发财”相近引来许多的追捧。吃发菜不一定发财,但做发菜生意的人却真发了财。他们拖家带口、成群结队,怀着夜“发财”的迫切心情,对发菜进行着掠夺性的采集。发菜是防沙固土的植被,由于挖菜大军泛滥,大片植被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导致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失去了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它所产生的危害已远远超出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2007年,宁夏统计部门的一组数字显示:1958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收购发菜213吨。这个采集数量,相当于破坏了当地和周边751万公顷草地。由于滥采滥挖,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受荒漠化影响的城镇就有67个,村庄2555个,铁路648公里,公路8106公里,水渠239公里。记者抄回两组背景数据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发菜创造的财富折合人民币3.7亿人民币,破坏生态带来的直接损失却高达27亿人民币。滥挖发菜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的一大天敌。一方面,发菜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眼前利益: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牺牲者又是他们自己。据宁夏林业厅介绍:仅2007年上半年,盐池、中宁两县,受沙尘暴袭击就有1200只羊死亡或失踪,10万只羊饮水困难,300万亩草原难以返青。
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谈谈: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防止人为因素引起地表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上的泥沙被黄河都到华北平原逐渐沉积。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流在上游的速度较快,会携带泥沙到河流的下游。
2.【答案】
C
【解析】【解答】东非裂谷是由板块拉张形成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
3.【答案】
A
【解析】【解答】山体中有很多贝壳类化石,是因为原本是海洋地貌的地形经过一系列活动变成了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地形。
【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4.【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土壤中有空气,可以供小动物呼吸,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空气的作用。
5.【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流水的不断作用,使得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提拔的岩石光滑。
【分析】水流的不断冲击能够让岩石变得光滑。
6.【答案】
B
【解析】【解答】岩石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渐碎裂,进一步风化变为小石子和沙。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岩石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不断受到侵蚀,体积逐渐减小。
二、判断题
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些比较猛烈如火山和地震,有些比较缓慢,如风化。【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变化的速度。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河床越窄、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河床携带泥沙能力的因素。
10.【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岩石的颗粒只是土壤的一部分,土壤中还含有其他成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1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分析】本题考查径流的概念。
12.【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时,必须要有两组实验进行对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出来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余无关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13.【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三、综合探究题
14.【答案】
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下岩浆从底壳薄弱的地段冲出表面,形成了火山。
【解析】【解答】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的内部运动形成的,火山的是因为地下岩浆从底壳薄弱的地段冲出表面,形成了火山
【分析】牢记火山爆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
15.【答案】
(1)>;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程度小
(2)①;同样质量的土壤
(3)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植树造林
【解析】【解答】(1)植被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所以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小;
(2)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时,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为,其余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
(3)植物的根可以固定土壤,所以我们应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该多多植树造林。
16.【答案】
人类掠夺性地采集,使土地荒漠化。保护环境,引导人们人工种植
【解析】【解答】人类的破坏活动使得地表受到伤害,出现土地荒漠化等;为了改善这种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
【分析】植物的根部可以固定土壤,所以应该多多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