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华昌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华昌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22 18: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华昌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
期中考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错一字本空不得分)
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题,每空1分,共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虺, 。
(2)千呼万唤始出来, 。
(3)一去紫台连朔漠, 。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2—5每小题3分,第6题9分,共18分)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素悍勇而轻齐/ 蟹六跪而二螯 B.遂成竖子之名/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译文: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文: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译文:
(三)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6.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分析及故事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红楼梦》)
B.刘姥姥忙笑道:“……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红楼梦》)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确是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好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满意而去。临行前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取名“巧姐”。
C.贾赦不知何时看上了鸳鸯,便命邢夫人向贾母讨他做妾。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摆布。邢夫人找凤姐商量,凤姐只好答应帮他去向贾母说明。(《红楼梦》)
D.拉斯蒂涅在舞会上结识了鲍赛昂伯爵夫人,并到她家里做客,不料竟意外地看到鲍赛昂伯爵夫人和那个穷酸的高老头吻别。拉斯蒂涅以为他们是情人关系,赶紧说他不认识高老头。(《高老头》)
E.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像是一部完整的戏剧的开头,在《人间喜剧》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头》第一次出场。所以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高老头》)
8.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
(2)简述《高老头》中金钱改变拉斯蒂涅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K^S*5U.C#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结合以上选段,分析下面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是怎样评价一个人的。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K^S*5U.C#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K^S*5U.C#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0.“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3分)
答:                                
11.“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什么深刻意蕴?(3分)
答:                                     
12.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6分)
答:
(1)                  (2)            
13.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4分)
答:象征                   。
1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大姐”是“黑五类”,但她毫无偏见地帮助“我”这个“红卫兵”,这体现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说明“黑五类”中也有好人。¥高#考#资%源*网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E.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5.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称谓语表达不得体,请在不得体处划线,并修改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8分)
(1)今天是小张的生日,他的妻子精心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贺卡,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爱妻祝丈夫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 )
(2)小王到小赵家玩,在书房里看到一本精美的画册,想借回去欣赏。小赵说:“对不起,这是乃父的遗物,我实在不方便借给你” ( )
(3)广告公司的张总经理下班时遇到一个客户,但他有事急着要回家,于是他就对客户说:“不好意思,今天实在没时间,请您明天到我府上来洽谈吧。” ( )
(4)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 ( )
16.用(/)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错断、漏断二处扣1分,全对得6分)
例如: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1)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或以“知足者常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为议论文。
华昌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答题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错一字本空不得分)
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题,每空1分,共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虺, (2)千呼万唤始出来,
(3)一去紫台连朔漠, 。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二)文言文阅读(2—4每小题3分,第5题9分,18分)
2.(3分)( ) 3.(3分)( ) 4.( 3分 ) ( )
5.(1)(2分)
(2)(4分)
(3)(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5分)
6.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 ) ( )
8.(5分)选( )K^S*5U.C#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10.(3分)
11.(3分)
12.(1)(3分)
(2) (3分)
13.(4分)象征:
14.(5分)( )( )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5.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称谓语表达不得体,请在不得体处划线,并修改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8分)
(1)( ) (2)( )
(3)( ) (4)( )
16.用(/)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错断、漏断二处扣1分,全对得6分)
例如: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K^S*5U.C#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1)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或以“知足者常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为议论文。
选( ) 题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