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雨霖铃》课件(3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雨霖铃》课件(3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1 06: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雨霖铃》
柳永
柳永?(约980--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
????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作者简介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 ? ——梁衡《读柳永》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 ——梁衡《读柳永》
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王灼《碧鸡漫志》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所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连日霖雨,栈道中听到铃声。他正悼念杨贵记,便作《雨霖铃曲》以寄恨,叫伶人张野狐吹奏,因此流传于世。一百零三字。前片九句五十一字;后片八句五十二字。各五仄韵。调见柳永《乐章集》。平韵则见《阳春白雪》,杜龙沙词。又名《雨霖铃慢》。
?
朗诵欣赏
朗诵欣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找出景语。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找出情语。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品赏析
1.景语:
寒蝉、长亭晚
骤雨歇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离别前
别后
2.情语: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清秋伤别
良辰好景
情事
情态
点旨
别后生活
离别时
别后
离别之前
离别时刻

别后想象
寒蝉 长亭晚
骤雨初歇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景语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情事
情态
情语
烟波雾霭
清秋伤别
晓风残月
良辰好景
千种风情
别后去向(虚想)
点旨
别后情景(设想)
别后生活(虚想)
景语
情语
景语
情景
合说
}
}
实写
虚写
探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表面写景,实际写情,造成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打下全词的感情基础。
探究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
心头难以排解的惆怅
天空的宽阔辽远
愁绪的无边无际
傍晚浓重的云雾
心中沉重压抑的心情
景物描写作用:
对长亭晚
——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骤雨初歇
——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
矛盾
心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景写哀
“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孤寂、痛苦
寒蝉
长亭
骤雨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环境悲凉
离别难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思念苦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缠绵哀怨 伤感低沉
“虚设”一词可看出词人摒弃了江南美景,春花秋月,风花雪月,但再美的景色对作者来说一如过往云烟,勾不起半点兴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得一知己,推想今后漫漫人生路,自己将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不禁黯然神伤,充满了哀愁和悲情,透出消沉的味儿。
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富有神韵。作者笔下的情景是有机相融的(写作特点一:“情景交融”)作者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写作特点二:“虚实相济”),故这份情显得凄楚哀婉。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
“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几句景语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江南、清晨、初秋、月挂桂枝,微风吹拂。景象是凄清的,典型的,又蕴含真情。“杨柳岸”令人想到折柳送别,杨柳依依,似有无限柔情,又含依依惜别之意。“残月”不圆,似是恨别。它们不仅是景语,而且是“物皆着我色彩”的情语。前面的“伤离别”是点题,这三句景语是渲染,这是写景中常用的点染手法。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巗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庾信《哀江南赋》
柳永雨霖铃
            柳
  依然摇摆在风中,枝条的浓绿沾染风情,千万场别离,送了千万场爱与恨,随折随生的枝条,忘了初衷,忘了该怎样思念,流水与浮萍。
  蝉叫着,有点冷,所剩无几的光阴,眷恋长亭上的风景,别离歌唱起,而雨停了,那些泪水如何停?蝉声不再的夜晚,那些泪水,该怎样吞咽?该怎样,诉说万种风情?
  怕是晓风与残月都不肯眷顾痴情,徒添难圆的伤悲,青舟欲去,而岸上的泪眼,相望永远。

?  永远有多远?永远,此去经年,千里烟波吹不尽,心情如雾,沉了沉了,千年的月亮,不再回了,哪怕是清秋,哪怕是佳节。
  万水千山,心事都不能遥寄,青灯素笺,思念都不能成行,柔情扯成丝缕,明年春草生时,相思如泣如诉,如风铃中的心碎,如雨……

?  打湿的岂只是记忆,别离歌唱起,响在一生的宿命里。举酒消愁,三杯两盏之后,人自醉啊自醉。
  踉跄而行,在曾经的杨柳岸,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经执手相牵的红颜,如花笑靥老于岁月,如流水,如春去……
                                

  相思绵绵不绝,如淋漓的秋雨,如今宵的千种风情,如落红片片飘零,欲诉无人能诉,如慢慢,慢慢打湿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公不作美。
  奈何换了人间,奈何桥上是否也有如是的杨柳年年青青,年年相留相送同样的风情,望不见归程,只听见,只听见,雨中绵绵密密的铃声……

?  细细碎碎,轻轻唤醒,沉睡的旧梦,曾经都门怅饮,无绪,无绪,怎生话别,怎生强作欢颜笑语,心事凝噎于心口,多情自古空余恨,寂寞如刀,风铃中刀声如歌,如别离的调子,扬起在今宵。
  酒尚未醒,醉乡路也并不稳,抬头云起,低头花落,晓风擦干泪眼,残月融化心事,经年的离愁,没有尽头……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