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名师课件
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扁鹊治病
故事二则
课前导入
看图猜故事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
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他不仅精通内科,而且还精通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因而《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深受人们敬仰。
助学资料
扁鹊(前407—前310)
拜见
侯爷
肌肤
扎针
剂量
骨髓
拜见
侯爷
肌肤
扎针
剂量
骨髓
bài
jì
suǐ
fū
hóu
字词乐园
我会读
zhā
采草药
拜
剂
髓
肤
侯
多音字
(biǎn)扁担
(piān)扁舟
扁
例句
顺江而下的一叶扁(piān)舟上,站着一位拿着扁(biǎn)担的渔夫。
解词义
按照;依据。
(
)
(见解、技能)高超。
(
)
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
(
)
据
高明
理睬
一句话也不说。
(
)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
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
)
全身。
(
)
一声不响
解释
无能为力
浑身
初读感知
描写了蔡桓侯讳疾忌医并最终病重身亡的故事。
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第一部分(1—2段):写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侯,发现蔡桓侯皮肤上有点儿小病,但蔡桓侯不相信。
第二部分(3—5段):按时间顺序写了扁鹊劝蔡桓侯治病,而蔡桓侯置之不理的过程。
第三部分(6段):蔡桓侯讳疾忌医,自食其果。
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梳理文章,思考:扁鹊与蔡桓侯见了几次?每次见面蔡桓侯的病症如何?蔡桓侯的态度如何?蔡桓公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品读鉴赏
第一次相见
病在皮肤
不以为然
第二次相见
病在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第三次相见
病在肠胃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相见
病在骨髓
奇怪
蔡桓侯最终结果:
讳疾忌医,病重身亡
时间变化
诊断结果
治疗方案
蔡桓侯态度
有一天
病在皮肤
热敷
不以为然
蔡桓公病历表
病在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不理睬
针扎
过了十天
病在肠胃
非常不高兴
服用汤药
十天后
病在骨髓
仍不相信
无能为力
又过了十天
浑身疼痛
相信
无药可救
五天之后
医术高明、尽职尽责。
思考:你觉着扁鹊和蔡桓侯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骄傲自负、不听善言、讳疾忌医。
扁
鹊:
蔡桓侯:
扁
鹊
治
病
板书设计
扁鹊
蔡桓侯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病在皮肤,热敷
不以为然
病在皮肉,扎针
很不高兴,不理睬
病在肠胃,服用汤药
非常不高兴
病在骨髓,无能为力
仍不相信
医术高明、尽职尽责
骄横自负,讳疾忌医
浑身疼痛,相信
主旨提炼
本文通过写蔡桓侯不听扁鹊劝告,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时机,最终病死的故事,刻画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傲自负、不听善言,同时也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关医术医德的四字词语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
杏林春满
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
课外拓展
有一次,扁鹊和两个弟子路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早上死去,便要求进宫察看。经过一番诊断,扁鹊告诉国君,太子不是真死,而是得了严重的昏病,还有希望活过来。于是,扁鹊叫一个弟子磨制针石,并让他用针石刺太子的三阳、五会等穴位。
起死回生
过了一会儿,太子果然回过气来。接着,扁鹊叫另一个弟子在太子腋下两侧热敷。不多久,太子居然清醒过来。接着,太子又服了二十天的汤药,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一、填空。
扁鹊认为病在(
)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
),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
),只能(
),
医生再也(
)。
皮肤
皮肉之间
肠胃里
骨髓
等死
无能无力
课堂练习
二、《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
什么道理?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