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30 16:00:41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5·嘉兴)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2.(2015·嘉兴)日前,嘉兴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蕖,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3.(2015·嘉兴)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4.(2015·嘉兴)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D.相对分子质量为30
5.(2015·嘉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6.(2015·嘉兴)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7.(2015·嘉兴)当我们去正规药店买药时,除了要关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应注意安全用药。对于安全用药以下无需关注的是(  )
A.产地和价格 B.成分和用法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8.(2015·嘉兴)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9.(2015·嘉兴)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10.(2015·嘉兴)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叶片脱色
C.震荡试管
D.测液体体积
11.(2015·嘉兴)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12.(2015·嘉兴)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13.(2015·嘉兴)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
A.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
D.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14.(2015·嘉兴)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下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同名磁极间的磁场
B.直线电流的磁场
C.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D.蹄形磁体的磁场
15.(2015·嘉兴)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
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二、境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15·嘉兴)汽车已步入千家万户,汽车的内燃机是通过    的方式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行车时,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由于   导致身体前冲而受伤。
17.(2015·嘉兴)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1)传统上人们都把马铃薯作为蔬菜,但在营养成分上,马铃薯跟大米、小麦、玉米更加接近,而跟蔬菜相差较远,即马铃薯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
(2)与水稻、小麦、玉米都用种子繁殖不同,马铃薯通常采用块茎素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18.(2015·嘉兴)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19.(2015·嘉兴)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成人相比,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多。右图为组成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图,其中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填编号)。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0.(2015·嘉兴)小事情也会酿成大事故。近日,一女孩因手指划破使用创可贴,并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以防脱落,最终造成手指末端坏死而截去。
(1)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   增大,使组织细胞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缺乏用于呼吸作用的   ,造成手指末端坏死。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21.(2015·嘉兴)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
22.(2015·嘉兴)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   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
23.(2015·嘉兴)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宇宙的脚步。2014年11月13日,罗塞塔号飞船经过十年的飞行,终于使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花费巨资对彗星开展研究,重要原因是彗星在组成上除了岩石、固体颗粒外,还存在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菲莱”登陆后不久还探测到该彗星上存在复杂的有机物,这为探索地球上的   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24.(2015·嘉兴)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2空格。每空格3分.共36分)
25.(2015·嘉兴)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如图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两灯发光情况;
②分别用电压表测灯L1、L2和电源两端电压,并将读数记录在表内。请你在答题卷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测出电源电压。
【得出结论】比较表中数据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反思交流】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甲: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乙: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丙:增加电池节数,测出各电压值。
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26.(2015·嘉兴)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学习小组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耗氧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1)【实验步骤】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剂;
②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自鼠20只,平均分为四组。A、B、C组小白鼠按如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而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   ;
③将每只小自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右表。
(2)【结果分析】
为了直观比较各组小白鼠的耗氧量,小组同学用了甲、乙两种不同的图表来表示,你认为合理的是   。
(3)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心得安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   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27.(2015·嘉兴)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设计好方案,利用图中装置用落锤对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样品断裂,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   来判断。
(2)表中“ ▲ ”处填写的内容应为   。
(3)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28.(2015·嘉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左下图,然后加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测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1)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   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   。(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29.(2015·嘉兴)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农田是常见的一种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的杂草,蝗虫、二化螟等各种害虫则以水稻、杂草为食,而青蛙是田园的忠实卫士。
(1)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的“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或“能量”)。
(3)农田一旦疏于管理,很快就会变得杂草丛生,虫害肆虐,原有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请分析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为什么容易被破坏。
30.(2015·嘉兴)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6%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1.(2015·嘉兴)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N/kg)
(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选填“定”或“动”)滑轮。
(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米,若累积拉动100次,则拉配力共做了多少功 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 (已知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千焦的能量)
32.(2015·嘉兴)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   ,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   。(选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   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   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   。
33.(2015·嘉兴)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其中大棚栽培技术发展很快,许多从南方引进的优质瓜果栽培获得成功,丰富了市场的供应。
(1)大棚栽培的瓜果比自然条件下可更早上市,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   
(2)瓜类开的多数是单性花。右边是两种单性花的结构剖面图,其中能结果的是   。(选填“甲”或“乙”)
(3)优质高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方向。在大棚瓜地里施用的农家有机肥,经发酵后,不仅能补充瓜果生长必需的营养。还能提高大棚内的   浓度,达到增产目的。
(4)早春时,大棚栽培常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现象,原因可能是昆虫少且大棚内气流稳定。对此,可以采用   方式来提高瓜果的结实率。
(5)新品瓜果往往受消费者追捧。为此有瓜农把幼瓜放在特定形状的盒内,培育出了特定形状的瓜果。若取这类新品瓜果的种子,下一年播种后能否在自然条件下收获该形状的瓜果    。
34.(2015·嘉兴)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人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35.(2015·嘉兴)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
36.(2015·嘉兴) 2015年3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开始首次环球航行,途径我国重庆和南京两个城市,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传播新能源理念。
(1)该机白天飞行时,利用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将电磁能(太阳能)转化成   能;夜间飞行时,利用其超轻薄锂离子电池储备的   能转化成电能,首次实现昼夜飞行而不耗费一滴燃油。
(2)该机从重庆飞往南京的航程约为1260千米。用时17.5小时,则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为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该机选用新型轻质材料。取面积为1平方米、厚度为1毫米的新型材料,测得其质量为250克,则该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4)该机计划从南京起飞后直飞美国夏威夷。是此次环球航行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航程,飞行时间长达120小时。飞行过程中依靠平均功率为10千瓦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其消耗的能量全部由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提供,则此段航行中至少需要吸收多少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约为30%)
37.(2015·嘉兴)学校的走廊、消防通道内都应安装应急灯(如图甲所示)。外接电源断电时,应急灯自动点亮,此时由蓄电池供电;外接电源正常供电时应急灯自动熄灭。应急灯的主要参数见表。
应急灯的主要参数
蓄电池规格 6V
2400mAh
灯泡规格 6V
3.6W
灯泡数量 2个
(1)图乙是某款应急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   联。当电路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时,外接电路的状态为   (选填“供电”或“断电”)。
(2)断电后,应急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是多少安
(3)“2400mAh”是指当工作电流为2400毫安,电池能持续供电1小时。国家规定:消防应急照明产品的应急照明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应急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在某次断电事故中,当两盏灯同时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1突然熄灭,灯L2的亮度却不变,请解释该现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凡是不利于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都是正确选项。
【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增大城市的蓄水能力,故A不合题意;
B.疏浚河道、沟蕖,建设并保护湿地,可以增大城市的渗水和净水能力,故B不合题意;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可以增大城市的渗水和净水能力,故C不合题意;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会降低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乒乓球悬停在正上方的原因,然后根据周围大气压强和正上方的压强大小关系分析乒乓球的最终位置。
【解答】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由于乒乓球周围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出风口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是产生从周围向中间的压力差;如果一旦乒乓球偏离中心,那么在周围大气压力差的作用下,它还是会回到出风口的正上方的。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有几种不同的符号,就由几种元素组成;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每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4)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的和。
【解答】A.根据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含有碳元素,因此它是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2):(16×1)=6:1:8,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2+16×1=3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河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所以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踩下去后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分析】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人的基因、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的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解答】当我们去正规药店买药时,除了要关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应注意安全用药。安全用药就熬关注药品的成分和用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而无需关注药品的产地和价格。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①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
A、足球原来是静止的,脚踢球,足球成为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选项正确;
B、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此选项错误;
C、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选项错误;
D、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命,属于生物,A错误;
B、植物体一般不能自由运动,B错误;
C、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生物都能够繁殖后代,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水,如果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故A正确;
B.叶片脱色时,通过水给酒精加热,即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可以控制受热均匀,故B错误;
C.振荡试管时是利用手腕进行甩动,不是上下移动,故C错误;
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应该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可知: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的化石越简单、低等;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生物的化石越复杂、高等。
【解答】解: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说明这几种生物生存的年代相近;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当溶质的质量不变时,溶剂的质量越小,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那么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与溶液质量的大小无关。
【解答】丙中出现了食盐的晶体,说明丙中溶液已经达到饱和,而甲和乙中都没有食盐晶体出现,因此它们没有饱和,那么丙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甲和乙肯定不同,故A、B错误;
丁中也出现了食盐晶体,说明丁中溶液也达到饱和,因此丁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A、金属的利用范围是否广,与地壳中的含量等元素有关,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根据两者能反应,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未必锈蚀就严重,如铝,故选项错误;
D、金属活动性强弱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无关,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2)磁体两端的磁极附近,磁感线比较稠密,中间则比较稀疏;
(3)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解答】A.两个N极靠近时相互排斥,磁感线呈“顶牛”之势,且表示磁感线方向的箭头都向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直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用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弯曲的四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流从上面流入螺线管,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指向左侧,那么大拇指指向下端,即下端是螺线管的N极,那么磁感线应该从下端出去,从上端回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蹄形磁铁上端为N极,磁感线从上端出来,回到下端的S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对每个选项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现象与结论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尺子下落的高度不确定,仅根据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就判断测试者反应的速度,存在偶然性,此选项错误;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可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但不能证明地球板块就在运动,此选项错误;
C、力的方向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此选项正确;
D、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因为铁、铝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做功;惯性
【知识点】惯性;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解答】汽车已步入千家万户,汽车的内燃机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方式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行车时,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使得人身体前冲而受伤。
故答案为:做功;惯性
17.【答案】(1)糖类(淀粉)
(2)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
(2)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马铃薯主要是靠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解答】(1)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糖类(淀粉);
(2)马铃薯主要是靠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故答案为:(1)糖类(淀粉);(2)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18.【答案】(1)②
(2)N2O
(3)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三种元素的名称,如果元素名字中没有金字旁,那么它应该是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写出化学式;
(3)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锂元素,②为氟元素,③为镁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的是②;
(2)N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那么:(+1)×x+(-2)=0,解得:x=2,那么它的氧化物为N2O;
(3)117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那么该元素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19.【答案】②和④;氨基酸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从口腔延续到肛门,负责摄入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这一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体外。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图中所示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为: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大肠。
【解答】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食物首先在口腔经过牙齿咀嚼,经过物理消化。同时糖类物质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麦芽糖经过咽喉,食道进入胃中;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同时胃具有吸收水分、酒精的能力;之后进入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产生的胆汁,分泌到小肠中,有助于脂肪的乳化作用(物理消化)。胰腺产生的胰液,分泌到小肠,外加小肠自身产生的肠液,里面有淀粉酶、蛋白酶、肽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等。最终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被小肠吸收,另外小肠还能吸收水分;之后就是大肠了,主要是吸收水分和部分维生素。经过直肠,肛门就将食物残渣排到体外。所以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②胃和④小肠;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1)②和④;(2)氨基酸
20.【答案】(1)压强;氧气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1)由题意可知,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压强增大;手指用细线扎紧,导致手指部位的血液流通受阻,氧气无法运送到手指末端。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1)压强、氧气;(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1.【答案】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反应开始时需要烧红的玻璃棒点燃混合物,而后面的反应不再需要玻璃棒的点燃,而是自己就能进行下去,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后面的物质可以借助前面反应放出的热量点燃自己继续反应;
(2)铁粉与硫粉反应生成硫化铁,硫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只有铁和四氧化三铁能够被磁铁吸引。
【解答】(1)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2)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22.【答案】甲;变小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珠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放热液化而成的,因此水珠肯定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2)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重力的变化分析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甲中是热水,因此杯子内部温度高,所以它的水珠出现在烧杯内壁;乙中的是冰水,杯子外面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烧杯外壁;
(2)冰在水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冰在熔化时,它的质量不断减小,重力不断减小,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23.【答案】水;生命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学说分为:创造论、宇宙生命论、自然发生、化学起源说。
【解答】2014年11月13日,罗塞塔号飞船经过十年的飞行,终于使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花费巨资对彗星开展研究,重要原因是彗星在组成上除了岩石、固体颗粒外,还存在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菲莱”登陆后不久还探测到该彗星上存在复杂的有机物,这为探索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故答案为:(1)水;(2)生命
24.【答案】(1)Zn、Fe等活泼金属
(2)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这些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2)酸的通性为:①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③能够和碱反应;④能够和某些金属单质反应;⑤能够和盐反应,据此可知,Y肯定为盐,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Zn、Fe等活泼金属;
(2)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25.【答案】;方案甲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1)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串联,它就测谁的电压;
(2)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准确,必须改变两个灯泡的电压,多次进行实验,从而收集到更多的实验数据。
【解答】②如果电压表要测量电源电压,那么电压表就要与电源并联,即“+”接线柱接在灯泡L1左边的接线柱上,“-”接线柱接在开关左边的接线柱上,如下图所示:
(2)方案乙和丙,通过更换灯泡或改变电源的电压,都能改变两个灯泡上的电压,而通过反复闭合、断开开关则对电压没有影响,因此我认为不可行的是方案甲。
26.【答案】(1)等量的生理盐水
(2)甲
(3)甲状腺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代谢的多样性;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解答】(1)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余条件要保持一致。A、B、C组注射等量的药剂,作为对照D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柱形图可以直观的表现出不同对象在同一方面表现的差异;折线图可以直观的表示某一数值的变化趋势。图甲可以直观的表示小白鼠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量差别。
(3)由A组和D组可知心得安对动物代谢水平有抑制作用;B组和D组对照可知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B组和C组对照可知心得安对肾上腺素的功效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2)甲;(3)甲状腺
27.【答案】(1)撞击次数
(2)落锤高度
(3)增加落锤高度(或选择质量大的落锤)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样品受到撞击后开始断裂时的次数越大,说明样品越牢固;
(2)落锤的高度越大,撞击力度越大,样品越容易断裂,因此探究是否掺入纤维对牢固程度的影响时必须控制落锤下落的高度相同;
(3)落锤对样品的撞击力度与落锤的高度和质量大小有关,据此确定减小撞击次数的方法。
【解答】(1)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撞击次数来判断。
(2)表中“ ▲ ”处填写的内容应为落锤高度。
(3)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落锤高度(或选择质量大的落锤)。
28.【答案】(1)pH
(2)先增大后减小
(3)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使反应立即停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分析四组实验中,前三组和第四组的哪个对照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右图中A、B、C三组物质随温度升高后降解百分比的大小分析解答;
(3)在A、B、C三组实验中,相邻的温度差为20℃,只是这三个温度比较时,40℃时为最合适的温度,完全有可能在39℃或41℃时分解百分比大于40℃,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这个温度,可以将相邻的温度差设计的更小些;
(4)根据第四组实验数据可知,只有在pH=10时,有机物的降解才会停止。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A和D的温度相同而溶液的pH不同,所以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中,温度升高,有机物分解的百分比依次为60%、100%、90%,因此得到: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立即停止。
29.【答案】(1)水稻→蝗虫→青蛙
(2)有机物
(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2)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体现的。一般地: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反之,结构与成分单一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相对更弱。
【解答】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中的营养传递路线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有机物。
(3) 在这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1)水稻→蝗虫→青蛙;(2)有机物;(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30.【答案】(1)蒸馏水的pH将由7逐渐变小;原因是空气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碳酸呈酸性,导致蒸馏水pH变小。
(2)硫酸的质量=50克×16%=8克
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8%
答: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回会生成碳酸,而酸性溶液的pH<7;
(2)溶质的质量不变,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答案】(1)定
(2)8
(3))F=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FS=100×600牛×0.5米=3×104焦
消耗脂肪的质量=
答:共做了3×104焦的功,相当于消耗脂肪8克。
【知识点】功;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的结论。
(2)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省力杠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最多能够省一半的力,但是不省功。
【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滑轮位置固定不动,因此拉力器上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2)由图可知,拉力器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
人能提供最大的拉力:F拉=G人=m人g=85kg×10N/kg=85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金属=m金属×g=10kg×10N/kg=100N;
一次最多能拉起的金属块数量n;n===8.5。因此最多可以拉起8块金属块。
(3)当选择6块金属块时:
每次拉动的拉力F为:F=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累积拉动100次做的功W为:W=FS=100×600牛×0.5米=3×104焦
消耗脂肪的质量=
故答案为:(1)定;(2)8;(3)共做了3×104焦的功,相当于消耗脂肪8克。
32.【答案】(1)青霉素;前
(2)选择
(3)抗生素;易感者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抗生素
【解析】【分析】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
【解答】(1)由图可知:抗生素临床许可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青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此最早使用的临床抗生素是青霉素;而青霉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前。
(2)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细菌为了生存与抗生素进行了激烈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选择的结果。
(3)医院是各种病患集中的地方,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抗生素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易感者。
故答案为:(1)青霉素、前;(2)选择;(3)抗生素;易感者
33.【答案】(1)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2)乙
(3)二氧化碳
(4)人工授粉
(5)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大棚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并且膜内温度可以调节,所以对环境的敏感度小于田间蔬菜,受环境的影响也小于田间蔬菜,可常年种植蔬菜,四季都能生产丰收。
(2)单性花:单性花是被子植物花的一类,与两性花相对,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由图可知,图甲为雄蕊;图乙为雌蕊
【解答】(1)大棚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可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2)由图可知,图甲为雄蕊,只能为雌蕊提供花粉完成受精;图乙为雌蕊,完成受精后其子房能发育成果实。
(3)有机肥发酵菌种系一种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复合菌种,能快速分解有机质,菌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因此会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4)自然传粉的方式有下列几种:①借助于风力;②少数植物的花粉是靠水传播的;③大多数植物种类是靠动物,尤其是昆虫传粉。但是大棚内气流稳定且昆虫少,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提高瓜果的结实率。
(5)瓜果的形状是人为形成的,不具备遗传特性,因此下一年播种后不能在自然条件下收获该形状的瓜果。
故答案为:(1)植物生长所需的稳度;(2)乙;(3)二氧化碳;(4)人工授粉;(5)否
34.【答案】(1)80
(2)25
(3)解:设溶液中HCl的质量为χ。
HCl+NaOH=NaCl+H2O
36.5 40
χ 25克×16%

χ=3.65克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4)偏大;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氢氧化钠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锥形瓶与溶液的总质量之差;
(3)首先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利用比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质量是成比例的,如果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计算出的稀盐酸的质量也会偏大,自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解答】(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500g×16%=80g;
(2)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5g-55.5g=25g;
(3) 设溶液中HCl的质量为χ。
HCl + NaOH = NaCl + H2O
36.5 40
χ 25克×16%
解得:x=3.65克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8.25%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35.【答案】(1)还原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设样品中CuO的质量为x
CuO+ CO Cu+CO2
80 44    
x 4.4克    
=
x=8克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或用气囊收集后集中处理)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实验中,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而单质铜为红色;
(2)反应前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3)在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被一氧化碳夺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而铜元素仍然留在玻璃管中,因此玻璃管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用容器收集两个方法分析尾气处理的方法。
36.【答案】(1)电;化学
(2)v= = =72千米/时
答:它的飞行速度为72千米/小时。
(3)该材料的体积V=1米2×0.001米=0.001米3
ρ= = =0.25×103千克/米3
答:该材料的密度为0.25×103千克/米。
(4)W1=Pt=10000瓦×120×3600秒=4.32×109焦
吸收的太阳能W2= =1.44×1010焦
答:至少吸收1.44×1010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锂离子电池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夜间飞行时,电池释放电能,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飞行速度;
(3)首先根据V=Sh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计算材料的密度;
(4)首先根据W=Pt计算出该段飞行需要的电能,再根据吸收的太阳能=计算即可。
37.【答案】(1)并;供电
(2))I= = =0.6安
答: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是0.6安。
(3)解法(一):电池储存的能量:W=UIt=6伏×2.4安×3600秒=51840焦
t= = =7200秒=120分
∵120分>90分符合国家标准。
解法(二):
∵两盏灯并联电路中I总=I1+I2=1.2安
=2小时=120分
∵120分>90分符合国家标准。
(4)当其中一盏灯烧坏时,由于是并联电路,两灯互不影响,故通过的电流与电压均不变,其电功率不变,所以灯的亮度不变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在电路中,如果用电器首首尾尾并排连接,那么它们为并联;如果用电器首尾相接,那么它们为串联;图乙中,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说明电磁铁中有电流经过,那么外接电路的状态为供电。
(2)已知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电压根据公式计算通过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方法一:首先根据W=UIt计算出该电池储藏的电能,然后根据I总=I1+I2计算出应急灯工作时的总电流,接下来根据计算出应急灯可以工作的时间,最后与90min比较即可;
方法二:首先根据并联电路I总=I1+I2计算出应急灯工作时的总电流,再根据计算出可以工作的电流,最后与90min比较即可;
(4)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相互影响,据此根据功率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5·嘉兴)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2.(2015·嘉兴)日前,嘉兴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蕖,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凡是不利于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都是正确选项。
【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增大城市的蓄水能力,故A不合题意;
B.疏浚河道、沟蕖,建设并保护湿地,可以增大城市的渗水和净水能力,故B不合题意;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可以增大城市的渗水和净水能力,故C不合题意;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会降低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15·嘉兴)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乒乓球悬停在正上方的原因,然后根据周围大气压强和正上方的压强大小关系分析乒乓球的最终位置。
【解答】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由于乒乓球周围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出风口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是产生从周围向中间的压力差;如果一旦乒乓球偏离中心,那么在周围大气压力差的作用下,它还是会回到出风口的正上方的。
故选B。
4.(2015·嘉兴)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D.相对分子质量为30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有几种不同的符号,就由几种元素组成;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每种原子的相对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4)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的和。
【解答】A.根据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含有碳元素,因此它是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可知,甲醛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2):(16×1)=6:1:8,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2+16×1=3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2015·嘉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6.(2015·嘉兴)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河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所以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踩下去后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
故答案为:C
7.(2015·嘉兴)当我们去正规药店买药时,除了要关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应注意安全用药。对于安全用药以下无需关注的是(  )
A.产地和价格 B.成分和用法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分析】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人的基因、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的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解答】当我们去正规药店买药时,除了要关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应注意安全用药。安全用药就熬关注药品的成分和用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而无需关注药品的产地和价格。
故答案为:A
8.(2015·嘉兴)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①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
A、足球原来是静止的,脚踢球,足球成为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选项正确;
B、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此选项错误;
C、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选项错误;
D、脚踢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反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2015·嘉兴)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些同学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命,属于生物,A错误;
B、植物体一般不能自由运动,B错误;
C、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生物都能够繁殖后代,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15·嘉兴)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叶片脱色
C.震荡试管
D.测液体体积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水,如果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故A正确;
B.叶片脱色时,通过水给酒精加热,即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可以控制受热均匀,故B错误;
C.振荡试管时是利用手腕进行甩动,不是上下移动,故C错误;
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应该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故D错误。
故选A。
11.(2015·嘉兴)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可知: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的化石越简单、低等;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生物的化石越复杂、高等。
【解答】解: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说明这几种生物生存的年代相近;
故答案为:D。
12.(2015·嘉兴)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当溶质的质量不变时,溶剂的质量越小,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那么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与溶液质量的大小无关。
【解答】丙中出现了食盐的晶体,说明丙中溶液已经达到饱和,而甲和乙中都没有食盐晶体出现,因此它们没有饱和,那么丙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甲和乙肯定不同,故A、B错误;
丁中也出现了食盐晶体,说明丁中溶液也达到饱和,因此丁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2015·嘉兴)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
A.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
D.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A、金属的利用范围是否广,与地壳中的含量等元素有关,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根据两者能反应,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未必锈蚀就严重,如铝,故选项错误;
D、金属活动性强弱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无关,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15·嘉兴)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下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同名磁极间的磁场
B.直线电流的磁场
C.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D.蹄形磁体的磁场
【答案】C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2)磁体两端的磁极附近,磁感线比较稠密,中间则比较稀疏;
(3)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解答】A.两个N极靠近时相互排斥,磁感线呈“顶牛”之势,且表示磁感线方向的箭头都向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直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用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弯曲的四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流从上面流入螺线管,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指向左侧,那么大拇指指向下端,即下端是螺线管的N极,那么磁感线应该从下端出去,从上端回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蹄形磁铁上端为N极,磁感线从上端出来,回到下端的S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15·嘉兴)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
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对每个选项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现象与结论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尺子下落的高度不确定,仅根据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就判断测试者反应的速度,存在偶然性,此选项错误;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可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但不能证明地球板块就在运动,此选项错误;
C、力的方向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此选项正确;
D、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因为铁、铝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境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15·嘉兴)汽车已步入千家万户,汽车的内燃机是通过    的方式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行车时,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由于   导致身体前冲而受伤。
【答案】做功;惯性
【知识点】惯性;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解答】汽车已步入千家万户,汽车的内燃机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方式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行车时,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使得人身体前冲而受伤。
故答案为:做功;惯性
17.(2015·嘉兴)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1)传统上人们都把马铃薯作为蔬菜,但在营养成分上,马铃薯跟大米、小麦、玉米更加接近,而跟蔬菜相差较远,即马铃薯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
(2)与水稻、小麦、玉米都用种子繁殖不同,马铃薯通常采用块茎素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答案】(1)糖类(淀粉)
(2)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
(2)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马铃薯主要是靠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解答】(1)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糖类(淀粉);
(2)马铃薯主要是靠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故答案为:(1)糖类(淀粉);(2)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18.(2015·嘉兴)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答案】(1)②
(2)N2O
(3)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三种元素的名称,如果元素名字中没有金字旁,那么它应该是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写出化学式;
(3)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锂元素,②为氟元素,③为镁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的是②;
(2)N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那么:(+1)×x+(-2)=0,解得:x=2,那么它的氧化物为N2O;
(3)117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那么该元素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19.(2015·嘉兴)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成人相比,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多。右图为组成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图,其中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填编号)。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②和④;氨基酸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从口腔延续到肛门,负责摄入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这一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体外。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图中所示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为: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大肠。
【解答】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食物首先在口腔经过牙齿咀嚼,经过物理消化。同时糖类物质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麦芽糖经过咽喉,食道进入胃中;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同时胃具有吸收水分、酒精的能力;之后进入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产生的胆汁,分泌到小肠中,有助于脂肪的乳化作用(物理消化)。胰腺产生的胰液,分泌到小肠,外加小肠自身产生的肠液,里面有淀粉酶、蛋白酶、肽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等。最终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被小肠吸收,另外小肠还能吸收水分;之后就是大肠了,主要是吸收水分和部分维生素。经过直肠,肛门就将食物残渣排到体外。所以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②胃和④小肠;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1)②和④;(2)氨基酸
20.(2015·嘉兴)小事情也会酿成大事故。近日,一女孩因手指划破使用创可贴,并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以防脱落,最终造成手指末端坏死而截去。
(1)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   增大,使组织细胞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缺乏用于呼吸作用的   ,造成手指末端坏死。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答案】(1)压强;氧气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1)由题意可知,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压强增大;手指用细线扎紧,导致手指部位的血液流通受阻,氧气无法运送到手指末端。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1)压强、氧气;(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1.(2015·嘉兴)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
【答案】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反应开始时需要烧红的玻璃棒点燃混合物,而后面的反应不再需要玻璃棒的点燃,而是自己就能进行下去,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后面的物质可以借助前面反应放出的热量点燃自己继续反应;
(2)铁粉与硫粉反应生成硫化铁,硫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只有铁和四氧化三铁能够被磁铁吸引。
【解答】(1)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2)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22.(2015·嘉兴)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   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
【答案】甲;变小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水珠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放热液化而成的,因此水珠肯定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2)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重力的变化分析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甲中是热水,因此杯子内部温度高,所以它的水珠出现在烧杯内壁;乙中的是冰水,杯子外面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烧杯外壁;
(2)冰在水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冰在熔化时,它的质量不断减小,重力不断减小,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23.(2015·嘉兴)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宇宙的脚步。2014年11月13日,罗塞塔号飞船经过十年的飞行,终于使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花费巨资对彗星开展研究,重要原因是彗星在组成上除了岩石、固体颗粒外,还存在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菲莱”登陆后不久还探测到该彗星上存在复杂的有机物,这为探索地球上的   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答案】水;生命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学说分为:创造论、宇宙生命论、自然发生、化学起源说。
【解答】2014年11月13日,罗塞塔号飞船经过十年的飞行,终于使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花费巨资对彗星开展研究,重要原因是彗星在组成上除了岩石、固体颗粒外,还存在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菲莱”登陆后不久还探测到该彗星上存在复杂的有机物,这为探索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故答案为:(1)水;(2)生命
24.(2015·嘉兴)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答案】(1)Zn、Fe等活泼金属
(2)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这些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2)酸的通性为:①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③能够和碱反应;④能够和某些金属单质反应;⑤能够和盐反应,据此可知,Y肯定为盐,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Zn、Fe等活泼金属;
(2)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2空格。每空格3分.共36分)
25.(2015·嘉兴)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如图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两灯发光情况;
②分别用电压表测灯L1、L2和电源两端电压,并将读数记录在表内。请你在答题卷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测出电源电压。
【得出结论】比较表中数据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反思交流】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甲: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乙: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丙:增加电池节数,测出各电压值。
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答案】;方案甲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1)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串联,它就测谁的电压;
(2)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准确,必须改变两个灯泡的电压,多次进行实验,从而收集到更多的实验数据。
【解答】②如果电压表要测量电源电压,那么电压表就要与电源并联,即“+”接线柱接在灯泡L1左边的接线柱上,“-”接线柱接在开关左边的接线柱上,如下图所示:
(2)方案乙和丙,通过更换灯泡或改变电源的电压,都能改变两个灯泡上的电压,而通过反复闭合、断开开关则对电压没有影响,因此我认为不可行的是方案甲。
26.(2015·嘉兴)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学习小组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耗氧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1)【实验步骤】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剂;
②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自鼠20只,平均分为四组。A、B、C组小白鼠按如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而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   ;
③将每只小自鼠分别放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右表。
(2)【结果分析】
为了直观比较各组小白鼠的耗氧量,小组同学用了甲、乙两种不同的图表来表示,你认为合理的是   。
(3)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心得安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   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答案】(1)等量的生理盐水
(2)甲
(3)甲状腺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代谢的多样性;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解答】(1)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余条件要保持一致。A、B、C组注射等量的药剂,作为对照D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柱形图可以直观的表现出不同对象在同一方面表现的差异;折线图可以直观的表示某一数值的变化趋势。图甲可以直观的表示小白鼠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量差别。
(3)由A组和D组可知心得安对动物代谢水平有抑制作用;B组和D组对照可知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B组和C组对照可知心得安对肾上腺素的功效有抑制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疗效。
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2)甲;(3)甲状腺
27.(2015·嘉兴)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设计好方案,利用图中装置用落锤对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样品断裂,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   来判断。
(2)表中“ ▲ ”处填写的内容应为   。
(3)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1)撞击次数
(2)落锤高度
(3)增加落锤高度(或选择质量大的落锤)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样品受到撞击后开始断裂时的次数越大,说明样品越牢固;
(2)落锤的高度越大,撞击力度越大,样品越容易断裂,因此探究是否掺入纤维对牢固程度的影响时必须控制落锤下落的高度相同;
(3)落锤对样品的撞击力度与落锤的高度和质量大小有关,据此确定减小撞击次数的方法。
【解答】(1)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撞击次数来判断。
(2)表中“ ▲ ”处填写的内容应为落锤高度。
(3)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落锤高度(或选择质量大的落锤)。
28.(2015·嘉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左下图,然后加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测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1)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   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   。(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1)pH
(2)先增大后减小
(3)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使反应立即停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分析四组实验中,前三组和第四组的哪个对照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右图中A、B、C三组物质随温度升高后降解百分比的大小分析解答;
(3)在A、B、C三组实验中,相邻的温度差为20℃,只是这三个温度比较时,40℃时为最合适的温度,完全有可能在39℃或41℃时分解百分比大于40℃,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这个温度,可以将相邻的温度差设计的更小些;
(4)根据第四组实验数据可知,只有在pH=10时,有机物的降解才会停止。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A和D的温度相同而溶液的pH不同,所以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中,温度升高,有机物分解的百分比依次为60%、100%、90%,因此得到: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立即停止。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29.(2015·嘉兴)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农田是常见的一种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的杂草,蝗虫、二化螟等各种害虫则以水稻、杂草为食,而青蛙是田园的忠实卫士。
(1)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里的“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或“能量”)。
(3)农田一旦疏于管理,很快就会变得杂草丛生,虫害肆虐,原有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请分析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为什么容易被破坏。
【答案】(1)水稻→蝗虫→青蛙
(2)有机物
(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2)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体现的。一般地: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反之,结构与成分单一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相对更弱。
【解答】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中的营养传递路线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消费、分解的对象都是指有机物。
(3) 在这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1)水稻→蝗虫→青蛙;(2)有机物;(3)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30.(2015·嘉兴)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蒸馏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6%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蒸馏水的pH将由7逐渐变小;原因是空气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碳酸呈酸性,导致蒸馏水pH变小。
(2)硫酸的质量=50克×16%=8克
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8%
答: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回会生成碳酸,而酸性溶液的pH<7;
(2)溶质的质量不变,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015·嘉兴)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N/kg)
(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选填“定”或“动”)滑轮。
(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米,若累积拉动100次,则拉配力共做了多少功 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 (已知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千焦的能量)
【答案】(1)定
(2)8
(3))F=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FS=100×600牛×0.5米=3×104焦
消耗脂肪的质量=
答:共做了3×104焦的功,相当于消耗脂肪8克。
【知识点】功;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的结论。
(2)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省力杠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最多能够省一半的力,但是不省功。
【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滑轮位置固定不动,因此拉力器上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2)由图可知,拉力器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
人能提供最大的拉力:F拉=G人=m人g=85kg×10N/kg=85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金属=m金属×g=10kg×10N/kg=100N;
一次最多能拉起的金属块数量n;n===8.5。因此最多可以拉起8块金属块。
(3)当选择6块金属块时:
每次拉动的拉力F为:F=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累积拉动100次做的功W为:W=FS=100×600牛×0.5米=3×104焦
消耗脂肪的质量=
故答案为:(1)定;(2)8;(3)共做了3×104焦的功,相当于消耗脂肪8克。
32.(2015·嘉兴)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   ,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   。(选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   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   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   。
【答案】(1)青霉素;前
(2)选择
(3)抗生素;易感者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抗生素
【解析】【分析】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
【解答】(1)由图可知:抗生素临床许可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青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此最早使用的临床抗生素是青霉素;而青霉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前。
(2)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细菌为了生存与抗生素进行了激烈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选择的结果。
(3)医院是各种病患集中的地方,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抗生素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易感者。
故答案为:(1)青霉素、前;(2)选择;(3)抗生素;易感者
33.(2015·嘉兴)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其中大棚栽培技术发展很快,许多从南方引进的优质瓜果栽培获得成功,丰富了市场的供应。
(1)大棚栽培的瓜果比自然条件下可更早上市,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   
(2)瓜类开的多数是单性花。右边是两种单性花的结构剖面图,其中能结果的是   。(选填“甲”或“乙”)
(3)优质高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方向。在大棚瓜地里施用的农家有机肥,经发酵后,不仅能补充瓜果生长必需的营养。还能提高大棚内的   浓度,达到增产目的。
(4)早春时,大棚栽培常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现象,原因可能是昆虫少且大棚内气流稳定。对此,可以采用   方式来提高瓜果的结实率。
(5)新品瓜果往往受消费者追捧。为此有瓜农把幼瓜放在特定形状的盒内,培育出了特定形状的瓜果。若取这类新品瓜果的种子,下一年播种后能否在自然条件下收获该形状的瓜果    。
【答案】(1)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2)乙
(3)二氧化碳
(4)人工授粉
(5)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大棚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并且膜内温度可以调节,所以对环境的敏感度小于田间蔬菜,受环境的影响也小于田间蔬菜,可常年种植蔬菜,四季都能生产丰收。
(2)单性花:单性花是被子植物花的一类,与两性花相对,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由图可知,图甲为雄蕊;图乙为雌蕊
【解答】(1)大棚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可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2)由图可知,图甲为雄蕊,只能为雌蕊提供花粉完成受精;图乙为雌蕊,完成受精后其子房能发育成果实。
(3)有机肥发酵菌种系一种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复合菌种,能快速分解有机质,菌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因此会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4)自然传粉的方式有下列几种:①借助于风力;②少数植物的花粉是靠水传播的;③大多数植物种类是靠动物,尤其是昆虫传粉。但是大棚内气流稳定且昆虫少,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提高瓜果的结实率。
(5)瓜果的形状是人为形成的,不具备遗传特性,因此下一年播种后不能在自然条件下收获该形状的瓜果。
故答案为:(1)植物生长所需的稳度;(2)乙;(3)二氧化碳;(4)人工授粉;(5)否
34.(2015·嘉兴)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人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答案】(1)80
(2)25
(3)解:设溶液中HCl的质量为χ。
HCl+NaOH=NaCl+H2O
36.5 40
χ 25克×16%

χ=3.65克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4)偏大;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氢氧化钠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锥形瓶与溶液的总质量之差;
(3)首先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利用比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质量是成比例的,如果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计算出的稀盐酸的质量也会偏大,自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解答】(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500g×16%=80g;
(2)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5g-55.5g=25g;
(3) 设溶液中HCl的质量为χ。
HCl + NaOH = NaCl + H2O
36.5 40
χ 25克×16%
解得:x=3.65克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8.25%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35.(2015·嘉兴)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
【答案】(1)还原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设样品中CuO的质量为x
CuO+ CO Cu+CO2
80 44    
x 4.4克    
=
x=8克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或用气囊收集后集中处理)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实验中,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而单质铜为红色;
(2)反应前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3)在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被一氧化碳夺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而铜元素仍然留在玻璃管中,因此玻璃管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用容器收集两个方法分析尾气处理的方法。
36.(2015·嘉兴) 2015年3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开始首次环球航行,途径我国重庆和南京两个城市,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传播新能源理念。
(1)该机白天飞行时,利用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将电磁能(太阳能)转化成   能;夜间飞行时,利用其超轻薄锂离子电池储备的   能转化成电能,首次实现昼夜飞行而不耗费一滴燃油。
(2)该机从重庆飞往南京的航程约为1260千米。用时17.5小时,则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为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该机选用新型轻质材料。取面积为1平方米、厚度为1毫米的新型材料,测得其质量为250克,则该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4)该机计划从南京起飞后直飞美国夏威夷。是此次环球航行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航程,飞行时间长达120小时。飞行过程中依靠平均功率为10千瓦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其消耗的能量全部由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提供,则此段航行中至少需要吸收多少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约为30%)
【答案】(1)电;化学
(2)v= = =72千米/时
答:它的飞行速度为72千米/小时。
(3)该材料的体积V=1米2×0.001米=0.001米3
ρ= = =0.25×103千克/米3
答:该材料的密度为0.25×103千克/米。
(4)W1=Pt=10000瓦×120×3600秒=4.32×109焦
吸收的太阳能W2= =1.44×1010焦
答:至少吸收1.44×1010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锂离子电池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夜间飞行时,电池释放电能,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飞行速度;
(3)首先根据V=Sh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计算材料的密度;
(4)首先根据W=Pt计算出该段飞行需要的电能,再根据吸收的太阳能=计算即可。
37.(2015·嘉兴)学校的走廊、消防通道内都应安装应急灯(如图甲所示)。外接电源断电时,应急灯自动点亮,此时由蓄电池供电;外接电源正常供电时应急灯自动熄灭。应急灯的主要参数见表。
应急灯的主要参数
蓄电池规格 6V
2400mAh
灯泡规格 6V
3.6W
灯泡数量 2个
(1)图乙是某款应急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   联。当电路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时,外接电路的状态为   (选填“供电”或“断电”)。
(2)断电后,应急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是多少安
(3)“2400mAh”是指当工作电流为2400毫安,电池能持续供电1小时。国家规定:消防应急照明产品的应急照明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应急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在某次断电事故中,当两盏灯同时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1突然熄灭,灯L2的亮度却不变,请解释该现象    。
【答案】(1)并;供电
(2))I= = =0.6安
答:通过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流是0.6安。
(3)解法(一):电池储存的能量:W=UIt=6伏×2.4安×3600秒=51840焦
t= = =7200秒=120分
∵120分>90分符合国家标准。
解法(二):
∵两盏灯并联电路中I总=I1+I2=1.2安
=2小时=120分
∵120分>90分符合国家标准。
(4)当其中一盏灯烧坏时,由于是并联电路,两灯互不影响,故通过的电流与电压均不变,其电功率不变,所以灯的亮度不变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在电路中,如果用电器首首尾尾并排连接,那么它们为并联;如果用电器首尾相接,那么它们为串联;图乙中,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说明电磁铁中有电流经过,那么外接电路的状态为供电。
(2)已知灯泡的额定功率和电压根据公式计算通过一个小灯泡的电流;
(3)方法一:首先根据W=UIt计算出该电池储藏的电能,然后根据I总=I1+I2计算出应急灯工作时的总电流,接下来根据计算出应急灯可以工作的时间,最后与90min比较即可;
方法二:首先根据并联电路I总=I1+I2计算出应急灯工作时的总电流,再根据计算出可以工作的电流,最后与90min比较即可;
(4)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相互影响,据此根据功率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