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地球上可供使用的传统能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是地球在几十亿年中积攒下来的不可再生能源,它们是有限的.按20世纪末的消费量估算,已经探明的可供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也许只能维持几十年,即使是储量最多的煤炭,也不过维持开采200多年.自从煤炭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以后,人类便开始大量消耗自然界用几十亿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资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增长的能量消耗与日益耗竭的能源之间矛盾加剧,如果没有新的能源供应,世界将面临能源短缺的危机.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增=?????减。
?
1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量守恒定律
例:在高h=0.8 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2 kg的木块,一颗质量m=10 g的铅弹从水平方向射中木块,把木块打落在地面上,落地点与桌边的水平距离s=0.4 m.铅弹射中木块后留在木块内,铅的比热容c=1.3×102 J/(kg·℃),g取10 m/s2.设增加的内能有η=60%使铅弹温度升高,铅弹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1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
答案:93 ℃
1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1)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即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①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如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②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如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完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自发地且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2
新知探究
名师指点
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职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如果要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就需要消耗其他形式地能量,例如电冰箱就需要消耗电能。
知识点 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2)能量耗散 反映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①定义: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散失到环境中的内能很难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能量的耗散。
②为什么要节约能源: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的总量守恒,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能源变成不便于利用的能源。这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需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
2
新知探究
名师指点
能量耗散
刹车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为内能散失掉了,我们不能再利用这些内能驱动汽车。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1)能源的分类
3
新知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分类标准
类别
定义
举例
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
一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
风能、石油、天然气、煤、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
电能、汽油、柴油、煤油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1)能源的分类
3
新知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能源是否可以再生
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可以再生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
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1)能源的分类
3
新知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能源
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污染能源
利用过程中 会污染环境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1)能源的分类
3
新知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
规能源
已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新能源
现在刚开始开发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2)能源的利用
①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清洁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我国是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
目前太阳能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电池板地转化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2)能源的利用
②水力发电: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的机械能一+水轮机的机械能一+带动发 电机转子转动+电能。水力发电成本低,但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水电装机总量居世界第一。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2)能源的利用
③风能发电:为增加风力发电的功率,凤车需成群工作,成为“风车田”。风力发电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
风能是一种情节无污染地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2)能源的利用
④核能发电: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制的核裂变来发电的
由于核电站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危害,且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所以要严格遵中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
核电站的建设能极大地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但由于核泄漏事故的危害大,其安全性应高度重视。核电站的核心设备使核反应堆。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核电站的安全性要高度重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电站——华龙一号,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国际最先进的三代水平。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例1:太阳能是天然的洁净能源,目前对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集
B.核能更为有效
C.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解析:目前阳光聚集的问题已解决;核能的利用与开发太阳能的技术不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故应选C.
答案:C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例2:某地区的平均风速是6 m/s,已知空气密度为1.3 kg/m3,此地有一风车,其叶片转动而形成一个半径为20 m的圆面,假如这个风车能将此圆内10%的气流动能转化为电能,求这个风车发电的功率.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解析:
答案:1.76×104 W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与社会发展
(1)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柴薪时期 煤炭时期 石油时期 多能源结构时期
随着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正从第三个时期(石油时期)向多能源结构时期过渡。
4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与社会发展
(2)能源问题
①能源危机: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造成能源短缺。
②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一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改变了大气的成分,甚至加剧了气候变化,例如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了雾霾等。
4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能源与社会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平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节能,另一方面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4
新知探究
1.为了节能减排,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图所示电源正在给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B.充电时电能全部转化为锂电池的化学能
C.汽车加速运动时锂电池减少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汽车动能
D.汽车匀速运动时锂电池减少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汽车动能
课堂训练
解析:AB.充电时电能转化为锂电池的化学能,但不是全部转化,选项AB错误;
C.汽车加速运动时锂电池减少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汽车动能,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选项C正确;
D.汽车匀速运动时动能不变,锂电池减少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选项D错误。
故选C。
答案:C
课堂训练
2.关于家用电器工作时发生能量转化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饭煲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熨斗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手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电吹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课堂训练
解析:A、电饭煲、电熨斗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B错误;
C、手摇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C正确;
D、电吹风是将电能转化为风能,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课堂训练
3. 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爽.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课堂训练
解析:帽子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小电扇工作.小电扇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扇叶的机械能.故选A.
答案:A
课堂训练
4.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指的是( )
①煤炭和石油的开采与技术有关,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是有限度的,这叫能源短缺
②煤炭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以今天的开采和消耗速度,石油储藏将在百年内用尽,煤炭资源也不可能永续,这叫能源短缺
③煤炭和石油具有大量的气味,在开采、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这些气味会聚存在空气中污染空气,使环境恶化
④大量煤炭和石油产品在燃烧时排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改变了成分使环境恶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训练
解析:能源短缺简单地说就是能源储备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它可以分为相对性短缺(技术性短缺)和绝对性短缺(资源性短缺).相对性短缺是指由于人的使用方式不恰当,使用效率不高造成的短缺;绝对性短缺是由于存储总量有限造成的.环境恶化是指资源破坏、生态破坏、土地沙化、物种减少、人类环境恶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等.
故选D.
答案:D
课堂训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