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4 17:31:26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七上·滕州月考)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下列各地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  )
A.赤道 B.北极点
C.南极点 D.地球上任一点
3.(2016·衡阳)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3·达州)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
A. B.
C. D.
5.(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点上
6.(2016·莆田)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五带划分 D.季节变化
7.(2018七上·东城期末)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北京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的升降旗时间不同
C.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太阳每日东升西落
8.(2017七上·青岛月考)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7日22时 B.2月6日22时 C.2月7日10时 D.2月8日10时
9.(2017六上·大庆期中)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19七下·大庆期中)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的隆起升高,主要是由下列哪两个板块相互运动造成的:(  )
A.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11.(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红海面积将来可能(  )
A.扩大 B.不变
C.缩小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13.(2019七上·凤山期中)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15.(2017八下·蒙阴期中)下图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16.下列诗句蕴含的地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晚
B.“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上游落差小,水流平缓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17.(2018八上·江苏期末)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汉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B.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C.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北美洲
D.佛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18.(2019七上·北碚期末)在“金砖五国”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金砖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
A.南北对话 B.南北差异 C.南南合作 D.东西合作
(2)下列关于“金砖五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以黄种人为主,多信奉道教
B.俄罗斯人主要使用英语
C.印度以白种人为主,是佛教的发源地
D.巴西有世界上最高的巴西高原
19.(2016·凉山)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依据是(  )
①跨纬度最广 ②面积最大 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围 ④东西距离最长 ⑤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  )
A.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C.西欧平原青藏高原 D.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
21.(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东南亚城市多沿河分布,其中不属于城市分布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B.河流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C.夏季河流容易发生洪水
D.淡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
2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有一位外国留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据此判断其家乡可能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东南亚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西部
23.(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 (  )
A.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二、解答题
24.(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回答下列各题图
(1)图中A是   洲,B是   洲 C是   洲。
(2)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3)地点④位于(________)
A.热带 东半球 B.热带 西半球
C.北温带 西半球 D.南温带 东半球
(4)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_____)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B处的节气是   ;此时A大陆是   (季节),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   夜   。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25.(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1)数字③处是   平原,这里的气候特征是   。亚洲的   群岛也是这种气候,该群岛附近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2)数字②和⑥处相比,人口较稀疏的是   ,原因是   。
(3)④处的气候类型多是位于40 N--60 N大陆西岸的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   。
(4)图中甲处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高原,高原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种气候在   (大洲)分布最广。
26.(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带一路"是指“陆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1)写出陆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位于甲处的马六甲海峡,A   洋,到达B   洲,又经乙   运河,最终达到C   洲。
(3)“一带一路”路线最西端的大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请分析该地人口稠密的原因   。
(4)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B大洲的国家属于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
(5)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B大洲的北部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以   为主。
27.(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    (东、西)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洲。
(2)①    运河,是北美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
28.(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四图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四图中年降水较均匀的是   ,四图中“冬雨夏干”的是   。
(3)四图中与大庆市气候比较一致的是   。
(4)就分布而言,四图中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是   。
29.(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阅读“一带一路”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   洋,B   洲,穿乙   运河,最终到达欧洲C。
(2)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人口稠密的原因   。
(3)D地区居民大多是   (人种),信仰   (宗教),语言为   。
(4)甲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英国与甲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   ”。
(5)丙为   海,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海洋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了碰撞挤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例证,知道由地球是球体的特征可以引起的现象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2.【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解: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赤道上的点,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即0°纬线,长度约为4万千米。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3.【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故C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读图解答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根据G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B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选项C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D中的G点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解: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当你站在南极点的时候,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北面;北极点的四面的方向都是南;故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该建在南极点上,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但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造成图中美国和中国时差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故选:B.
【点评】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要理解记忆.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四季分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都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效果较好。
8.【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时区相差一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读题目可知:北京为东八区,长城站为西四区,时区相差12个时区,时间相差了12个小时,依据“东加西减”,长城站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所以长城站的时间比北京晚了12个小时,故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7日10时,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正确理解东加西减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属于常考题型。
9.【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了解各山体部位等高线特点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10.【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的隆起升高,这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答案】(1)D
(2)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板块构造学说;日本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为:D。(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是北风为六级,受污染严重的的地点是 ③地,故答案为:C。
【点评】(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现象。
(2)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即风向。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那个方向的风。
12.【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型边界上,该处板块向两侧(背向)运动,经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区的面积会增大到成为新的大洋,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3.【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家里,当地震来的时候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不要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不能乘坐电梯;在操场或室外时,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4.【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减小,即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甲乙位于同一纬度,但是甲的气温在23℃~25℃之间,乙的气温小于21℃,甲的温度高于乙地。7月份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因此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故答案为:B。
【点评】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5.【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多、两极少,中纬度地区是大陆内部少,沿海地区多,与上图中B图表示的降水分布图是相符的,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长江的水文特征等。由题意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海拔越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气温越低,花开越晚,A错;“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B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C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活动,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具体如下:
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气候对工业的影响。在庞大的工业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寡等等,对城镇和建筑业在生产之初的规划设计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
4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息息相关。
17.【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A选项错误;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故B选项正确;
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非洲,故C选项错误;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语言、人种、宗教的分布,属于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8.【答案】(1)C
(2)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解析】【分析】(1)“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表示的是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做“南南合作”,金砖五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互相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故选C。(2)关于“金砖五国”的叙述,中国以黄种人为主,多信奉佛教;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印度以白种人为主,是佛教的发源地;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巴西高原,最高的巴西高原是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故选C。
【点评】1.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南合作”。
2.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
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
19.【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是亚洲,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本题考查亚洲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D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和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地形之最,属于相对比较简单的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牢记即可。
21.【答案】C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分析】解:东南亚城市多沿河分布,这是因为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淡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夏季多洪水是不利条件,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众多河流的下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城市、人口与农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
22.【答案】B
【知识点】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东南亚的相关知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和最集中的地区。故答案为:B。
【点评】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缅甸因大米出口量较大而被誉为“世界米仓”。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23.【答案】B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
【解析】【分析】从波斯湾出发运石油到欧美,一共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一条是: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欧美,故选B。
24.【答案】(1)大洋;亚;南美
(2)巴拿马运河
(3)B
(4)A
(5)冬至;夏季;长;短;极夜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A是大洋洲,B是亚洲 ;C是南美洲。(2)读图可知,C南美洲、D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3)读图可知,地点④的经纬度为0°,120°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范围是23.5°S-23.5°N;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范围是66.5°S-90°S;根据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西半球,热带地区;故答案为:B。(4)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地点⑤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B处的节气是冬至;此时A大陆是夏季,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4)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5.【答案】(1)亚马孙;终年高温多雨;马来;这里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⑥;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宜人们居住
(3)温带海洋性;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4)巴西;热带草原;非洲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数字③处是亚马孙平原,这里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亚洲的马来群岛也是这种气候,该群岛附近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这里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读图可知,数字②和⑥处相比,人口较稀疏的是⑥,原因是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宜人们居住。(3)读图可知,④处的气候类型多是位于40 N--60 N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4)读图可知,图中甲处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高原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该种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即赤道附近地区,该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以及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人口稀疏。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4)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6.【答案】(1)109°E;39°45′N
(2)印度;非;苏伊士;欧
(3)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工业发展较早
(4)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
(5)热带沙漠气候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欧洲概况;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该经纬网中没有出现0°的纬线和0°的经线,应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向西逐渐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向南逐渐增大为南纬来判断,陆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经度是109°E;纬度是39°45′N。(2)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位于甲处的马六甲海峡,A是印度洋,到达B非洲,又经乙是苏伊士运河,最终达到C是欧洲。(3)读图可知,“一带一路”路线最西端的大洲是欧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该地人口稠密的原因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工业发展较早。(4)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B非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5)读图可知,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B大洲的北部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点评】(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4)以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北部,所以“南”代表发展中国家,“北”代表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5)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控制,终年高温少雨。
27.【答案】(1)西;南极
(2)巴拿马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有南北美洲,表示的是西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2)读图可知,①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的分界线。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8.【答案】(1)A;全年高温
(2)C;B
(3)D
(4)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四图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A,判断依据是看气温年变化曲线,全年高温。(2)读降水量柱状图,四图中年降水较均匀的是C,四图中降水呈现出“冬雨夏干”特点的是B。(3)新乡是中国河南省的地级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字母D。(4)就分布而言,四图中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是温带季风气候,是字母D。
【点评】(1)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9.【答案】(1)印度;非;苏伊士
(2)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白色;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4)南北对话
(5)地中海;亚欧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是印度洋,B是非洲,穿乙是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C欧洲。(2)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分析其人口稠密的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3)读图可知,D地区居民大多是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语言为阿拉伯语。(4)读图可知,甲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英国与甲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5)读图可知,丙为地中海,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海洋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了碰撞挤压。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3)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以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北部,所以“南”代表发展中国家,“北”代表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5)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 / 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七上·滕州月考)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例证,知道由地球是球体的特征可以引起的现象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下列各地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  )
A.赤道 B.北极点
C.南极点 D.地球上任一点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解: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赤道上的点,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即0°纬线,长度约为4万千米。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3.(2016·衡阳)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故C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读图解答即可.
4.(2013·达州)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根据G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B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选项C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D中的G点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点上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解: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当你站在南极点的时候,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北面;北极点的四面的方向都是南;故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该建在南极点上,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但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
6.(2016·莆田)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五带划分 D.季节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造成图中美国和中国时差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故选:B.
【点评】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要理解记忆.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7.(2018七上·东城期末)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北京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的升降旗时间不同
C.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太阳每日东升西落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四季分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都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效果较好。
8.(2017七上·青岛月考)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7日22时 B.2月6日22时 C.2月7日10时 D.2月8日10时
【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时区相差一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读题目可知:北京为东八区,长城站为西四区,时区相差12个时区,时间相差了12个小时,依据“东加西减”,长城站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所以长城站的时间比北京晚了12个小时,故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7日10时,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正确理解东加西减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属于常考题型。
9.(2017六上·大庆期中)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了解各山体部位等高线特点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10.(2019七下·大庆期中)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的隆起升高,主要是由下列哪两个板块相互运动造成的:(  )
A.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的隆起升高,这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板块构造学说;日本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为:D。(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是北风为六级,受污染严重的的地点是 ③地,故答案为:C。
【点评】(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现象。
(2)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即风向。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那个方向的风。
1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红海面积将来可能(  )
A.扩大 B.不变
C.缩小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解: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型边界上,该处板块向两侧(背向)运动,经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区的面积会增大到成为新的大洋,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3.(2019七上·凤山期中)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家里,当地震来的时候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不要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不能乘坐电梯;在操场或室外时,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4.(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减小,即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甲乙位于同一纬度,但是甲的气温在23℃~25℃之间,乙的气温小于21℃,甲的温度高于乙地。7月份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因此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故答案为:B。
【点评】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5.(2017八下·蒙阴期中)下图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多、两极少,中纬度地区是大陆内部少,沿海地区多,与上图中B图表示的降水分布图是相符的,故选B。
16.下列诗句蕴含的地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晚
B.“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上游落差小,水流平缓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长江的水文特征等。由题意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海拔越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气温越低,花开越晚,A错;“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B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C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活动,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具体如下:
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气候对工业的影响。在庞大的工业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寡等等,对城镇和建筑业在生产之初的规划设计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
4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中的四季嬗变、风霜雨雪都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以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息息相关。
17.(2018八上·江苏期末)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汉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B.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C.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北美洲
D.佛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A选项错误;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故B选项正确;
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非洲,故C选项错误;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语言、人种、宗教的分布,属于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8.(2019七上·北碚期末)在“金砖五国”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金砖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
A.南北对话 B.南北差异 C.南南合作 D.东西合作
(2)下列关于“金砖五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以黄种人为主,多信奉道教
B.俄罗斯人主要使用英语
C.印度以白种人为主,是佛教的发源地
D.巴西有世界上最高的巴西高原
【答案】(1)C
(2)C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解析】【分析】(1)“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表示的是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做“南南合作”,金砖五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互相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故选C。(2)关于“金砖五国”的叙述,中国以黄种人为主,多信奉佛教;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印度以白种人为主,是佛教的发源地;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巴西高原,最高的巴西高原是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故选C。
【点评】1.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南合作”。
2.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
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
19.(2016·凉山)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依据是(  )
①跨纬度最广 ②面积最大 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围 ④东西距离最长 ⑤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是亚洲,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本题考查亚洲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  )
A.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C.西欧平原青藏高原 D.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
【答案】D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和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地形之最,属于相对比较简单的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牢记即可。
21.(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东南亚城市多沿河分布,其中不属于城市分布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B.河流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C.夏季河流容易发生洪水
D.淡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
【答案】C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分析】解:东南亚城市多沿河分布,这是因为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淡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夏季多洪水是不利条件,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众多河流的下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城市、人口与农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
22.(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有一位外国留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据此判断其家乡可能位于(  )
A.地中海沿岸 B.东南亚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西部
【答案】B
【知识点】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东南亚的相关知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和最集中的地区。故答案为:B。
【点评】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缅甸因大米出口量较大而被誉为“世界米仓”。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23.(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 (  )
A.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答案】B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
【解析】【分析】从波斯湾出发运石油到欧美,一共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一条是: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欧美,故选B。
二、解答题
24.(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回答下列各题图
(1)图中A是   洲,B是   洲 C是   洲。
(2)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3)地点④位于(________)
A.热带 东半球 B.热带 西半球
C.北温带 西半球 D.南温带 东半球
(4)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_____)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B处的节气是   ;此时A大陆是   (季节),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   夜   。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答案】(1)大洋;亚;南美
(2)巴拿马运河
(3)B
(4)A
(5)冬至;夏季;长;短;极夜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A是大洋洲,B是亚洲 ;C是南美洲。(2)读图可知,C南美洲、D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3)读图可知,地点④的经纬度为0°,120°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范围是23.5°S-23.5°N;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范围是66.5°S-90°S;根据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西半球,热带地区;故答案为:B。(4)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地点⑤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B处的节气是冬至;此时A大陆是夏季,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4)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5.(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1)数字③处是   平原,这里的气候特征是   。亚洲的   群岛也是这种气候,该群岛附近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2)数字②和⑥处相比,人口较稀疏的是   ,原因是   。
(3)④处的气候类型多是位于40 N--60 N大陆西岸的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   。
(4)图中甲处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高原,高原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种气候在   (大洲)分布最广。
【答案】(1)亚马孙;终年高温多雨;马来;这里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⑥;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宜人们居住
(3)温带海洋性;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4)巴西;热带草原;非洲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数字③处是亚马孙平原,这里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亚洲的马来群岛也是这种气候,该群岛附近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这里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读图可知,数字②和⑥处相比,人口较稀疏的是⑥,原因是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宜人们居住。(3)读图可知,④处的气候类型多是位于40 N--60 N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4)读图可知,图中甲处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高原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该种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
【点评】(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即赤道附近地区,该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以及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人口稀疏。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4)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6.(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带一路"是指“陆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1)写出陆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位于甲处的马六甲海峡,A   洋,到达B   洲,又经乙   运河,最终达到C   洲。
(3)“一带一路”路线最西端的大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请分析该地人口稠密的原因   。
(4)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B大洲的国家属于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
(5)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B大洲的北部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以   为主。
【答案】(1)109°E;39°45′N
(2)印度;非;苏伊士;欧
(3)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工业发展较早
(4)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
(5)热带沙漠气候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欧洲概况;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该经纬网中没有出现0°的纬线和0°的经线,应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向西逐渐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向南逐渐增大为南纬来判断,陆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经度是109°E;纬度是39°45′N。(2)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位于甲处的马六甲海峡,A是印度洋,到达B非洲,又经乙是苏伊士运河,最终达到C是欧洲。(3)读图可知,“一带一路”路线最西端的大洲是欧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该地人口稠密的原因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工业发展较早。(4)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B非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5)读图可知,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B大洲的北部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点评】(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4)以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北部,所以“南”代表发展中国家,“北”代表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5)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控制,终年高温少雨。
27.(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    (东、西)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洲。
(2)①    运河,是北美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
【答案】(1)西;南极
(2)巴拿马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有南北美洲,表示的是西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2)读图可知,①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的分界线。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8.(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四图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四图中年降水较均匀的是   ,四图中“冬雨夏干”的是   。
(3)四图中与大庆市气候比较一致的是   。
(4)就分布而言,四图中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是   。
【答案】(1)A;全年高温
(2)C;B
(3)D
(4)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四图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A,判断依据是看气温年变化曲线,全年高温。(2)读降水量柱状图,四图中年降水较均匀的是C,四图中降水呈现出“冬雨夏干”特点的是B。(3)新乡是中国河南省的地级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字母D。(4)就分布而言,四图中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是温带季风气候,是字母D。
【点评】(1)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9.(2019七下·武城开学考)阅读“一带一路”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   洋,B   洲,穿乙   运河,最终到达欧洲C。
(2)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人口稠密的原因   。
(3)D地区居民大多是   (人种),信仰   (宗教),语言为   。
(4)甲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英国与甲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   ”。
(5)丙为   海,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海洋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了碰撞挤压。
【答案】(1)印度;非;苏伊士
(2)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白色;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4)南北对话
(5)地中海;亚欧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板块构造学说;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过A是印度洋,B是非洲,穿乙是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C欧洲。(2)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分析其人口稠密的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3)读图可知,D地区居民大多是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语言为阿拉伯语。(4)读图可知,甲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英国与甲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5)读图可知,丙为地中海,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海洋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了碰撞挤压。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2)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3)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以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北部,所以“南”代表发展中国家,“北”代表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5)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