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30 23:01:47

内容文字预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中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在崎岖(qí qū)的山路上,横(hèng)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B.用铅皮剪一把偃(yǎ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ǚ)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xià)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C.微波粼粼(lín lín)的海面上,雾(shà)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sì)的微云。
D.魁(kuí)梧黧(lí)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sī)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横(héng)七竖八;
B项,绺(liǚ);
C项,似(shì)的;
D项,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下划线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B.就在这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C.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大殿廊下,鸣钟击罄,乐声优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分辩”应为“分辨”;
B项,“山崖”应为“山岩”;
C项,没有错别字;
D项,“优扬”应为“悠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B.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D.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指点点,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
【解析】【分析】A.千钧一发: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使用正确。
B.叱咤风云: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这里使用正确。
C.孤芳自赏: 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这里使用正确。
D.指指点点: 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这里使用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新泰莲花山风景区的夏天是个很好的去处。
C.要想在语文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应删去“在和下”或“使”。
B.搭配不当,可改为:夏天的新泰莲花山风景区是个很好的去处。
C.没有语病。
D.重复啰嗦,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5.(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D.“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答案】B
【知识点】逗号;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应改为: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使用正确。
C应改为: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D应改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考试时一般会以填空和选择两种形式出现,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6.(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
B.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
C.《草房子》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D.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化过程,成为中华民族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不可少的工具。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书法
【解析】【分析】A项,《吕氏春秋》黄老道家名著,不是儒家的经典著作。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芭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④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选文第①段独句成段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该段既点题又点明文章的中心。
B.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C.本段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热烈的气氛,为下文赞美夏天作铺垫。。
D.该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排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夏天里植物、动物都在生长。
B.第③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写动植物过渡到下文写人。
C.第④段重点写到人也在成长。
D.选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写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时期,然后具体展开描述。
(3)对文中第四段中使用的两个谚语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六月六,看谷秀”:农民们在这特殊的季节,见到谷子出穗了,就会欣喜不已。
B.“六月六,看谷秀”:阳历六月初六,看见谷子长的十分茂盛,农民们就会欣喜不已。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
D.“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没有出穗的谷子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4)本文的语言特点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含蓄深沉,饱含激情 B.古朴典雅,生动形象
C.简练准确,华丽优美 D.浅显易懂,清新活泼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排比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第①段总领全文,概括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迅速。第②段从生物(动物、植物)的角度进行说明,第③段从非生物的角度进行说明,第④段从人的角度进行说明。因此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第一段的作用,可以看出第一段话的作用有:该段既点题又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该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故选C。
(2)ACD说法正确。B第③段从非生物的角度说明夏天万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3)ACD分析正确。B “六月六”:该指农历六月初六,而不是阳历六月初六。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文章第②段,语言非常的浅显易懂,清新活泼。没有 含蓄深沉、古朴典雅、 华丽优美的特点,故选D。
故答案为:(1)C
(2)B
(3)A
(4)D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散文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散文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四是要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引用谚语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谚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引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名著语言特色的能力。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另外,掌握还要掌握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8.(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心志,情志)在太山(大山)
B.善(好)哉乎鼓(吹奏)琴
C.以为世无足(不值得)复(再)为鼓琴者
D.巍巍(高大的样子)乎若(倘若)太山
(2)下列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巍巍乎/若太山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伯牙破琴/绝弦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谊长存。
B.文章一方面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另一方面也赞扬了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C.本文内容上着眼于“善”。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
D.伯牙到了晚年,没了锤子期的指导,技艺不如从前,所以“终身不复鼓琴”。
(4)下列诗句不是表现友情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案】(1)A
(2)D
(3)D
(4)C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解释正确。B这里的“鼓”是弹奏的意思。C这里的“足”是值得的意思。C这里的“若”意思是好像。故选A。
(2)ABC划分正确。D这句话的大意是:伯牙摔琴断弦。主谓之间应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 伯牙/破琴绝弦 。
(3)ABC说法正确。D这句话对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分析不正确。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了以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因此才“终身不复鼓琴”。
(4) ABD都是表现友情的诗,但C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故选C。
故答案为:(1)A
(2)D
(3)D
(4)C
【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9.(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后两句写院外景象,把山水幻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好似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近,表现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质。
C.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D.王安石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这首诗,重点是表现他和友人的美好情谊。
(2)下面对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
B.诗人用语凝练,一个“畦”字不仅交代了花木的整齐,还说明了花木品种和数量之多,既整齐又不单调。
C.在修辞技巧上,本诗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D.本诗语言凝练而有韵味:水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
【答案】(1)D
(2)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ABC理解正确。D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这才是这首诗表现的重点,而不是表现他和友人的美好情谊。
(2)ABC分析正确。D 在修辞技巧上,本诗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但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 D
(2) C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10.(2020六上·新泰期末)默写。
(1)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3)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4)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其二)]
(6)水心云影闲相照,   。(程颐《游月陂》)
(7)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   。(《三字经》)
(9)蚕吐丝,   。人不学,不如物。(《三字经》)
(10)父母教,   。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
(2)五岭逶迤腾细浪
(3)浪淘风燎自天涯
(4)柴门闻犬吠
(5)穿花蛱蝶深深见
(6)林下泉声静自来
(7)狗吠深巷中
(8)贵以专
(9)蜂酿蜜
(10)须敬听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逶、迤、腾、燎、涯、吠、吠”的书写。
故答案为:清风半夜鸣蝉;五岭逶迤腾细浪;浪淘风燎自天涯;柴门闻犬吠; 林下泉声静自来; 狗吠深巷中; 贵以专;蜂酿蜜; 须敬听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1.(2020六上·新泰期末)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   郁
yān   然 斗peng    荒miù   
【答案】馥;俨;篷;谬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馥”不要写成“赋”等字,“俨”不要写成“嫣”“燕”等字,“篷”不要写成“蓬”,“谬”不要写成“廖”等形近字。
故答案为:馥 俨 篷 谬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12.(2020六上·新泰期末)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瞻   仰 围歼    祭奠   蜷   缩
【答案】zhān;jiān;diàn;quán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瞻”不要读成“shàn”,“歼”不要读成“ qiān”“蜷”不要读成“juǎn”。
故答案为:zhān、jiān、diàn、quán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字音要注意积累,同时要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13.(2020六上·新泰期末)名著阅读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的大鼻孔鼻尖上。
(1)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文学名著《童年》中的   。
(2)选段表现出了“我”怎样的性格特征?联系整部作品回答,“我”在苦难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阿廖沙
(2)懂事能干;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根据对《童年》这部名著人物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第一问要结合选段中“我”的动作等分析,从“我”趁着平时放学后,休息日的时间捡破烂卖钱, 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并把卖的钱都交给了母亲,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董事能干的人。第二问要结合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积累可以“我”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故答案为:(1) 阿廖沙
(2) 懂事能干;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4.(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跑的小狮子
①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②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
③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④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⑤她不再有金色童年。所有的空余都被妈妈逼着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那么快乐。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涨满疼痛。她想,我肯定不是妈妈亲生的。
⑥她回去问妈妈,妈妈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几个月的时间,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她也学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辨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她还学会了钉纽扣。
⑦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妈妈说这话时表情淡淡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偶尔,她也会想一想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⑧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⑨半年后,父亲再娶。继母对她不好,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早已学会,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顽强地长大。
⑩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日子过得安稳。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她就在那会儿,想起妈妈。当年妈妈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她,原是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1)文章第①自然段写主人公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回忆了哪几件幸福的往事?写主人公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中的“攥”一词
为什么用得好?
(4)没有文章的最后一段,本文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最后一段,却使文章显得更为精彩,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回忆了妈妈给她梳小辫;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目的是写妈妈对她深深的爱,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
(2)主要写了妈妈为锻炼女儿,让她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等。
(3)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对妈妈的爱,女儿最初是没有感受到的,是《动物世界》中的故事让女儿恍然大悟。文章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第一问要求概括事件,从“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中筛选出如下关键语句: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妈妈对她深深的爱和她童年生活的美好。结合下文内容分析,与下文妈妈让她自己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也设置了悬念: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2)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这几段内容,可以看出这几段主要写了妈妈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为了让女儿能独立生活而锻炼女儿,让女儿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 甚至去买菜等。
(3)首先要理解“攥”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个词语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攥” ,用手紧紧地握着,是对她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妈妈让她自己去买菜,从来没买过菜的她第一次买菜时内心非常的紧张和胆怯,因此这个词语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 结合前面内容分析,在她看《动物世界》之前,她并没有体会到妈妈临走前让她自己做事是出于爱,她还曾一度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妈妈的亲身女儿,以至于在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的消息时,她感觉不到悲伤。而《动物世界》中的狮子妈妈和小狮子故事让她恍然大悟,让她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这让她留下热泪。因此文章的结尾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1) 回忆了妈妈给她梳小辫;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目的是写妈妈对她深深的爱,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
(2) 主要写了妈妈为锻炼女儿,让她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等。
(3) 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 对妈妈的爱,女儿最初是没有感受到的,是《动物世界》中的故事让女儿恍然大悟。文章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以及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概括事件要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此题,还需掌握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根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15.(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氧化碳能再生吗?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1)文章以“二氧化碳能再生吗”题,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写出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名称和对应的语句。
(3)为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述。
(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目前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1)引入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列数字,如: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打比方,如: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3)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的是人类对二氧化碳能再生方法的思考和尝试,因此这个题目概括了本文说明的内容,从题目的使用的句式分析,这句话使用的是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解答此题要掌握平时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文章第②③④⑤⑥段说明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的,科学家设想和尝试的几种办法。从这几段中筛选出关键句并整合出如下答案: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 本文第①段“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 ”说明了目前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概括答题即可。第二问要求谈自己 对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这个问题的认识,答题时既要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引入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列数字,如: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打比方,如: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3) 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 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储备,说明文标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本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解决开放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二、写作
16.(2020六上·新泰期末)“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心中就充满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这是歌曲《心中有你》中的一段歌词。读到它,会让人充满着温暖,洋溢着喜悦,涌动着感激……
你是天天为我操劳的父母,你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你是伴我一路成长的书籍……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心中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心中有你”中的“你”即可指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同学朋友及老师,可以是给自己帮助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童年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成长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等。本文的感情基调和表达重点是感激和感恩,要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或物来写,要完整地叙写一件或几件事,要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要有抒情议论性的语句等。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二: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三:精心选材。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四: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1 / 1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中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在崎岖(qí qū)的山路上,横(hèng)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B.用铅皮剪一把偃(yǎ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ǚ)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xià)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C.微波粼粼(lín lín)的海面上,雾(shà)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sì)的微云。
D.魁(kuí)梧黧(lí)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sī)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2.(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下划线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B.就在这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C.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大殿廊下,鸣钟击罄,乐声优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3.(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B.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D.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指点点,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4.(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新泰莲花山风景区的夏天是个很好的去处。
C.要想在语文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5.(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D.“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6.(2020六上·新泰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
B.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
C.《草房子》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D.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化过程,成为中华民族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不可少的工具。
7.(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芭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④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选文第①段独句成段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该段既点题又点明文章的中心。
B.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C.本段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热烈的气氛,为下文赞美夏天作铺垫。。
D.该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排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夏天里植物、动物都在生长。
B.第③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写动植物过渡到下文写人。
C.第④段重点写到人也在成长。
D.选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写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时期,然后具体展开描述。
(3)对文中第四段中使用的两个谚语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六月六,看谷秀”:农民们在这特殊的季节,见到谷子出穗了,就会欣喜不已。
B.“六月六,看谷秀”:阳历六月初六,看见谷子长的十分茂盛,农民们就会欣喜不已。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
D.“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没有出穗的谷子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4)本文的语言特点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含蓄深沉,饱含激情 B.古朴典雅,生动形象
C.简练准确,华丽优美 D.浅显易懂,清新活泼
8.(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心志,情志)在太山(大山)
B.善(好)哉乎鼓(吹奏)琴
C.以为世无足(不值得)复(再)为鼓琴者
D.巍巍(高大的样子)乎若(倘若)太山
(2)下列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巍巍乎/若太山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伯牙破琴/绝弦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谊长存。
B.文章一方面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另一方面也赞扬了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C.本文内容上着眼于“善”。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
D.伯牙到了晚年,没了锤子期的指导,技艺不如从前,所以“终身不复鼓琴”。
(4)下列诗句不是表现友情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后两句写院外景象,把山水幻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好似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近,表现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质。
C.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D.王安石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这首诗,重点是表现他和友人的美好情谊。
(2)下面对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
B.诗人用语凝练,一个“畦”字不仅交代了花木的整齐,还说明了花木品种和数量之多,既整齐又不单调。
C.在修辞技巧上,本诗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D.本诗语言凝练而有韵味:水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
10.(2020六上·新泰期末)默写。
(1)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3)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4)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其二)]
(6)水心云影闲相照,   。(程颐《游月陂》)
(7)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   。(《三字经》)
(9)蚕吐丝,   。人不学,不如物。(《三字经》)
(10)父母教,   。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11.(2020六上·新泰期末)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   郁
yān   然 斗peng    荒miù   
12.(2020六上·新泰期末)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瞻   仰 围歼    祭奠   蜷   缩
13.(2020六上·新泰期末)名著阅读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的大鼻孔鼻尖上。
(1)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文学名著《童年》中的   。
(2)选段表现出了“我”怎样的性格特征?联系整部作品回答,“我”在苦难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14.(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跑的小狮子
①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②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
③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④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⑤她不再有金色童年。所有的空余都被妈妈逼着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那么快乐。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涨满疼痛。她想,我肯定不是妈妈亲生的。
⑥她回去问妈妈,妈妈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几个月的时间,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她也学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辨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她还学会了钉纽扣。
⑦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妈妈说这话时表情淡淡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偶尔,她也会想一想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⑧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⑨半年后,父亲再娶。继母对她不好,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早已学会,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顽强地长大。
⑩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日子过得安稳。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她就在那会儿,想起妈妈。当年妈妈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她,原是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1)文章第①自然段写主人公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回忆了哪几件幸福的往事?写主人公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中的“攥”一词
为什么用得好?
(4)没有文章的最后一段,本文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最后一段,却使文章显得更为精彩,请简要说明理由。
15.(2020六上·新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氧化碳能再生吗?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1)文章以“二氧化碳能再生吗”题,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写出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名称和对应的语句。
(3)为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述。
(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目前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二、写作
16.(2020六上·新泰期末)“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心中就充满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这是歌曲《心中有你》中的一段歌词。读到它,会让人充满着温暖,洋溢着喜悦,涌动着感激……
你是天天为我操劳的父母,你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你是伴我一路成长的书籍……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心中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横(héng)七竖八;
B项,绺(liǚ);
C项,似(shì)的;
D项,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分辩”应为“分辨”;
B项,“山崖”应为“山岩”;
C项,没有错别字;
D项,“优扬”应为“悠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
【解析】【分析】A.千钧一发: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使用正确。
B.叱咤风云: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这里使用正确。
C.孤芳自赏: 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这里使用正确。
D.指指点点: 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这里使用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应删去“在和下”或“使”。
B.搭配不当,可改为:夏天的新泰莲花山风景区是个很好的去处。
C.没有语病。
D.重复啰嗦,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5.【答案】B
【知识点】逗号;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应改为: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使用正确。
C应改为: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D应改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考试时一般会以填空和选择两种形式出现,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6.【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书法
【解析】【分析】A项,《吕氏春秋》黄老道家名著,不是儒家的经典著作。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排比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第①段总领全文,概括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迅速。第②段从生物(动物、植物)的角度进行说明,第③段从非生物的角度进行说明,第④段从人的角度进行说明。因此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第一段的作用,可以看出第一段话的作用有:该段既点题又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该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故选C。
(2)ACD说法正确。B第③段从非生物的角度说明夏天万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3)ACD分析正确。B “六月六”:该指农历六月初六,而不是阳历六月初六。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文章第②段,语言非常的浅显易懂,清新活泼。没有 含蓄深沉、古朴典雅、 华丽优美的特点,故选D。
故答案为:(1)C
(2)B
(3)A
(4)D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散文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散文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四是要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引用谚语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谚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引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名著语言特色的能力。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另外,掌握还要掌握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8.【答案】(1)A
(2)D
(3)D
(4)C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解释正确。B这里的“鼓”是弹奏的意思。C这里的“足”是值得的意思。C这里的“若”意思是好像。故选A。
(2)ABC划分正确。D这句话的大意是:伯牙摔琴断弦。主谓之间应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 伯牙/破琴绝弦 。
(3)ABC说法正确。D这句话对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分析不正确。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了以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因此才“终身不复鼓琴”。
(4) ABD都是表现友情的诗,但C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故选C。
故答案为:(1)A
(2)D
(3)D
(4)C
【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3)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9.【答案】(1)D
(2)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ABC理解正确。D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这才是这首诗表现的重点,而不是表现他和友人的美好情谊。
(2)ABC分析正确。D 在修辞技巧上,本诗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但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 D
(2) C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10.【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
(2)五岭逶迤腾细浪
(3)浪淘风燎自天涯
(4)柴门闻犬吠
(5)穿花蛱蝶深深见
(6)林下泉声静自来
(7)狗吠深巷中
(8)贵以专
(9)蜂酿蜜
(10)须敬听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逶、迤、腾、燎、涯、吠、吠”的书写。
故答案为:清风半夜鸣蝉;五岭逶迤腾细浪;浪淘风燎自天涯;柴门闻犬吠; 林下泉声静自来; 狗吠深巷中; 贵以专;蜂酿蜜; 须敬听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1.【答案】馥;俨;篷;谬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馥”不要写成“赋”等字,“俨”不要写成“嫣”“燕”等字,“篷”不要写成“蓬”,“谬”不要写成“廖”等形近字。
故答案为:馥 俨 篷 谬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12.【答案】zhān;jiān;diàn;quán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瞻”不要读成“shàn”,“歼”不要读成“ qiān”“蜷”不要读成“juǎn”。
故答案为:zhān、jiān、diàn、quán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字音要注意积累,同时要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13.【答案】(1)阿廖沙
(2)懂事能干;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根据对《童年》这部名著人物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第一问要结合选段中“我”的动作等分析,从“我”趁着平时放学后,休息日的时间捡破烂卖钱, 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并把卖的钱都交给了母亲,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董事能干的人。第二问要结合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积累可以“我”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故答案为:(1) 阿廖沙
(2) 懂事能干;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4.【答案】(1)回忆了妈妈给她梳小辫;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目的是写妈妈对她深深的爱,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
(2)主要写了妈妈为锻炼女儿,让她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等。
(3)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对妈妈的爱,女儿最初是没有感受到的,是《动物世界》中的故事让女儿恍然大悟。文章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第一问要求概括事件,从“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中筛选出如下关键语句: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妈妈对她深深的爱和她童年生活的美好。结合下文内容分析,与下文妈妈让她自己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也设置了悬念: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2)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这几段内容,可以看出这几段主要写了妈妈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为了让女儿能独立生活而锻炼女儿,让女儿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 甚至去买菜等。
(3)首先要理解“攥”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个词语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攥” ,用手紧紧地握着,是对她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妈妈让她自己去买菜,从来没买过菜的她第一次买菜时内心非常的紧张和胆怯,因此这个词语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 结合前面内容分析,在她看《动物世界》之前,她并没有体会到妈妈临走前让她自己做事是出于爱,她还曾一度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妈妈的亲身女儿,以至于在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的消息时,她感觉不到悲伤。而《动物世界》中的狮子妈妈和小狮子故事让她恍然大悟,让她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这让她留下热泪。因此文章的结尾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1) 回忆了妈妈给她梳小辫;给她穿漂亮的裙子;带她去动物园;给她讲童话故事。目的是写妈妈对她深深的爱,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后来的变化“不正常”。
(2) 主要写了妈妈为锻炼女儿,让她自己洗衣服、梳头、做饭等。
(3) 形象地描写出她第一次买菜时胆怯的心理和紧张的动作,与后来描写她熟练地买菜相照应。 (4) 对妈妈的爱,女儿最初是没有感受到的,是《动物世界》中的故事让女儿恍然大悟。文章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点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以及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概括事件要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此题,还需掌握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根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15.【答案】(1)引入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列数字,如: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打比方,如: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3)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的是人类对二氧化碳能再生方法的思考和尝试,因此这个题目概括了本文说明的内容,从题目的使用的句式分析,这句话使用的是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解答此题要掌握平时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文章第②③④⑤⑥段说明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的,科学家设想和尝试的几种办法。从这几段中筛选出关键句并整合出如下答案: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 本文第①段“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 ”说明了目前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概括答题即可。第二问要求谈自己 对地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这个问题的认识,答题时既要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引入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列数字,如: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打比方,如: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3) 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4) 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使用资源的方式,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储备,说明文标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本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解决开放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6.【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心中有你”中的“你”即可指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同学朋友及老师,可以是给自己帮助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童年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成长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等。本文的感情基调和表达重点是感激和感恩,要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或物来写,要完整地叙写一件或几件事,要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要有抒情议论性的语句等。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二: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三:精心选材。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四: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