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4 20: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请思考:图上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旧中国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本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了。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惠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
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且感到在他们和亚洲以
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
,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各
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
国际关系中,他们将形成
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讨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有哪些?
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交原则。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
这次会议的性质怎样
这些国家是为了什么目的来参加万隆会议的?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我们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国家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权利。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求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之间显然是存在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存异”: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Bandung Conference)
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缅甸总理吴努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
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是在于没有闪电惊雷。周恩 来用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
——美国记者鲍大为
阅读体会:求同存异
机智、聪慧的周总理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外柔中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他们自己。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你看过这两幅图片后,会产生哪些联想?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