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
【时事链接】
2011年5月23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原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改变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创造了条件,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
【线索梳理】
时期 民族交往
中国古代时期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及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中国近代时期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国现代时期 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解读】
1.关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中国民族关系是主流。
(2)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各族地区的科技文化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统一。
(3)民族政策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会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今天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蕃,嫁给尺带丹珠,唐蕃“和同为一家”。(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3)清朝时,顺治、康熙分别赐予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代表长驻西藏,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乾隆时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5)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3.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新疆地区与内地的往来日益密切。(2)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3)唐代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4)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5)1878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6)1949年新疆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4.我们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2)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3)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作斗争。(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巩固以及国家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下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商鞅变法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非选择题
7.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 义?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B2.D3.D4.D5.C6.B
非选择题
7.。(1)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西域都护的设置。(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