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增进对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时事链接】
2011年9月9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发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促进共同发展的先驱,推进国际合作的典范。中国希望各国在科学和法治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和平解决海洋领域的各种问题、分歧或争端,促进海洋的和平、安全、开放、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线索梳理】
时期 内容
中国古代史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事迹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影响;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世界古代史 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难点解读】
一、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特征
1.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1)中外贸易经历了以陆路为主向以海路为主的转变
(2)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3)友好交往的内容丰富、途径众多
(4)对外交往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2.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被动屈辱外交走向主动外交
3.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交成果越来越多,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外交作用日益显著。
二、对外交往的认识和启示
1.对外开放、加强联系、博采众长、互相促进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对待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将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只能固步自封,使国家民族落后。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发达,才能对过外产生辐射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家、民族不论大小强弱,都有其特色的文明。
4.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平等外交的基本前提。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于当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6.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国积极灵活外交政策的结果。中国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最终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四、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五、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大食金币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3.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下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 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 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
非选择题
7..中、美、日三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美、中日关系一直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200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时说,在这里就好像“回到了2500年前的文化原点”,强调日中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下图),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联想到中日关系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田康夫题词的理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列出了以下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你从中美关系的角度说明其选择的主要理由。
重大事件 主要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朝鲜战争
尼克松访华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A2.C3.D4.D5.A6.B
非选择题
7.(1)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3)反映了他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认同,蕴涵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之义。
(4)
重大事件 主要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美国的侵略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两国相互支援,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 美国的企图被挫败,中朝两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处于长期敌对状态。
尼克松访华 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坚冰开始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