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历史应用式典型例题浅析(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1.达赖是鼓吹西藏独立的"积极分子",常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请你以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名义发表一个声明,用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的领土,指出新中国建立后西藏的巨大变化,并阐述中国的立场。
[参考答案] 关于反对西藏独立的声明
自古以来,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佳话。元朝时,西藏正式归附中央。清朝时更是对西藏实行了有效的统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在祖国的关怀和支持下,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文化事业稳步前进。历史昭示着一个事实:西藏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目前,达赖和国际反华势力狼狈为奸,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这种丑恶行径必将遭到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这种分裂祖国的阴谋必将徒劳无功。在此,我们希望达赖和国际反华势力尊重历史,认清形势,迅速停止所有的反华行径。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决不会允许祖国分裂的!
2.近年来,台湾代表不断提出加入联合国的提案,每次都遭到否决。尼加拉瓜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假如你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请你拟一段发言稿,结合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尼加拉瓜代表发言之后进行反驳。
[参考答案]
各位代表,我是中国政府代表XXX。我国坚决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7世纪我国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我国的清朝还在台湾设立台湾府。19世纪末,为了加强祖国的海防,清朝又设立了台湾行省。1895年我国和日本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从侧面反证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台湾和大陆分离。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台湾和大陆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都是华夏儿女。这种血肉相连的亲情是任何力量都不可切断的。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台湾并非一个主权国家。它申请加入联合国的行为就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尼加拉瓜公开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这种企图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枉费心机的。在此,我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历史事实,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谢谢大家!
3、“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感悟小诗蕴意,评说时政热点——
感悟①“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感悟②“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说理由。
感悟③通向“和平双赢”的路上,还有许多的曲折和障碍,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1)期盼祖国早日完全统一(2)因为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4、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2005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号召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 业而奋斗!
材料二: 2005年5月21日,**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胡主席强调:讨论两岸关系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必须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顺历史潮流而动,应人民要求而行,两岸共同发展繁荣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携 手合作,开创未来,为台湾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回答问题:
(1)针对台湾问题,我国于何年何月制定了一部什么样的法律?(2分)
(2)、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2分)采取这种方式的意义是什么?
(3)、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3分)
(4)、近代史上,台湾何时被哪个殖民地侵占过?(2分)请计算,2005年是中国收 回台湾多少周年?(1分)
(5)、1950年,美国用什么方式阻止我国解放台湾?(1分)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哪些努力?(6分)
回答:(1)“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2)“一国两制”
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
(3)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4)1895年,日本 60年
(5)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6)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 不久,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一些开族措施。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4、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 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5、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6、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入协议,达成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共识。7、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作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8、2005年3月,我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以上八点只答出6点就可给满分)
5、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 (3分)
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结合实际,你应该怎么做。
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2分);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③实行“可持续发展”;(1分)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节约能源和资源,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1分)(意思相近即可)
6、请你说出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及各自的标志性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 是否受益,为什么 试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是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 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刚刚成立初期。没有受益。原因:①当时中国在进行解放战争②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泛滥,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③从整个世界环境下处于冷战中,中国相对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认识: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坚持科教兴国战 略,大力发展科技②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③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④支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7、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上述材料给人们哪些启示
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我们应该认识到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猖獗;我们应是开警惕,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免得落后受制于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② 感想:A.不忘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我们奋起的动力;B.纵观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是靠祈祷来赢得和平的;C.“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真正需要撞响的,应该是警世之钟,是自强之钟。(以上三个方面任一方面或其他方面谈,只要言之有理且层次清晰,都可得4分
8、20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这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的中国,结合史实回答:
1) 上述材料中的三国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2) 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答:1)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特点: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 :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二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2)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9、复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用史实证明此论断:
答:(1)、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
(2)、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
(3)、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
(4)、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5)、二战后:日本投降后,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0、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空间分布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11、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或借鉴。
要关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2、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去面对。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下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