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18:01:29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0五上·龙华期末)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2.(2020五上·龙华期末)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大小相同
3.(2020五上·龙华期末)下午,小明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6.5米,两个小时后,旗杆的影子长度可能为(  )
A.8米 B.5米 C.6.5米
4.(2020五上·龙华期末)小车在5秒走了1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8秒走1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拉力 C.减小摩擦力
5.(2020五上·龙华期末)烈日下的停车场里,停放着三辆同款汽车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白色和黑色。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同样停放了三个小时的三辆车,此时的车内温度进行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
A.黑、红、白 B.黑、白、红 C.白、红、黑
6.(2019五上·龙华期末)以下(  )不利于自行车更轻便、更安全的骑行。
A.脚踏表面制有花纹
B.轮胎表面制有花纹
C.刹车橡皮表面涂上润滑油
7.(2020五上·龙华期末)当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时,我们应该(  )。
A.适当修正我们的实验结果
B.合理分析后把实验再做一遍
C.和其他小组争论,争取让组重做
8.(2020五上·龙华期末)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空气、水、土壤、光
B.水、土壤、温度、光
C.温度、空气、水、光
9.(2019五上·嘉兴期末)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
A.长度 B.时间 C.体积
10.(2020五上·龙华期末)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  )而形成的。
A.火山喷发
B.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
11.(2020五上·龙华期末)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征火箭点火升空时,是靠(  )运动的。
A.反冲力 B.重力 C.弹力
12.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
13.(2019五上·龙华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
A.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B.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充沛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
14.(2019五上·龙华期末)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悬崖中看到了一条条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形岩石层,非常的诧异。你认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古代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太行山的悬崖上
B.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太行山的悬崖上的,后来才下水生活
C.这里发生过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15.(2019五上·龙华期末)小东和小明购买了两种不一样的弹力橡皮球。小东说:“我的比你的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东应该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最为合理(  )。
A.把两球用力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比较硬
C.两球从相等高处落下,测量哪个反弹得高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6.(2018五上·罗湖期末)一棵树上的果子没有落地是因为它暂时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17.(2020五上·龙华期末)非生物没有生命,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18.(2020五上·龙华期末)同一时间,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基本相同。
19.(2020五上·龙华期末)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会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20.(2020五上·龙华期末)凸透镜和凹面镜都能会聚太阳光。
21.(2020五上·龙华期末)影子的产生只需要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就可以。
2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23.(2020五上·龙华期末)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4.(2020五上·龙华期末)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的鹅卵石和细沙。
25.(2019五上·龙华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三、综合探究(共50分)
26.(2020五上·龙华期末)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方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小方先在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在温度适宜且通风的实验室内。一周后,小方发现石膏没有任何变化。他百思不得其解,去询问老师。老师看了小方的石膏后,对小方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小方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对实验进行了修改。果然,几天后石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小方这样做是模拟    对岩石的作用。
(2)小方最终看到石膏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3)最初,小方的实验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4)我们还知道   、   、   、动物的活动都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27.(2020五上·龙华期末)在箱子的最底层,设置了一个小灯泡,照亮了一个生态瓶、一盆绿豆芽和一个黑色的蚯蚓养殖皿,四周还放了几张卡纸。
(1)小明拿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生态瓶中的鹅卵石形状各异:有的方,有的圆,还有的长出了“皱纹”一一裂缝,下列对鹅卵石“样貌”的影响最小的是 。
A.小灯泡照射 B.日晒雨淋 C.风吹雨打
(2)在蚯蚓培养皿中,蚯蚓可“害羞”了,都躲起来了,这是因为 。
A.外面太冷了 B.小灯泡的照射 C.蚯蚓真的很害羞
(3)生态瓶旁边放着几张写了字的卡片:①有光合作用;②能消耗垃圾产生肥料;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④有生命;⑤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等条件。根据绿豆芽和蚯蚓的特点,小明很快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维恩图中。
28.(2020五上·龙华期末)想要获取热量和温度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借助太阳、火炉,还可以利用多面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得被照射物体的温度上升。
小明拿起平面镜和温度计便开始了探究活动,记下光斑处的温度变化(如下表),并根据表格数据画出了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
镜子数 0 1 2 6
光的强弱 弱 较弱 较强 强
温度 20℃ 21℃ 24℃ 28℃
(1)请在答题卡的统计图中,用铅笔把小明的柱状图补充完整。
(2)从图表中你发现了    。
29.(2020五上·龙华期末)小明进行了关于“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以下是他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距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2 4 6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cm) 130 135 125 176 182 176 264 272 268
平均距离(cm) 130
 
 
(1)请完善实验记录表。
(2)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    
(3)小明做这个实验时发现小车行驶的方向不是每次都一样,你认为造成小车行驶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30.(2020五上·龙华期末)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22日18时,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
雅安市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降雨多,有“雨城”之称。芦山县的山坡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容易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从芦山的地质、坡度落差和降雨量来看,严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应当成为此次救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最重要环节。
(1)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通常地震会发生在地球的   层。
(2)抗震救灾的军车开在泥泞的路上,容易打滑。为了让车不打滑,可以    。
(3)芦山县震后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因素可能是:
①   ;②   。
(4)泥石流防护措施:①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下排);②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③护栏(拦截泥石流固体);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请按要求作图:①排导沟和②停淤场已在图中画出,请在图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标注③护栏和④种树的位置。用□□□□表示护栏,用↑↑↑↑示树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不同地区的地形,我国地形特征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深圳主要地形是丘陵。
2.【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影子的形状,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从花盆上面和侧面照陶瓷盆,遮挡光线传播的形状不同,因而形成的影子形状不同。
3.【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同一个物体,从早晨到下午,影子先变短,后变长,且在正午时影子最短,因而下午影子会变得越来越长,肯定比6.5米长。
4.【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当拉力增大或者摩擦力减小时,小车会做加速运动,会走得越来越快。当拉力减小或摩擦力增大时,小车会做减速运动,小车运动的越来越慢。
5.【答案】A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不同的颜色吸热能力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因而黑色最强,黑色小车最热,其次是红色,最后是白色,白色小车温度最低。
6.【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解答】刹车的橡皮表面涂上润滑油会使摩擦力减小,不利于出行安全。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使自行车出行时轻便、安全,应该在脚踏板、轮胎表面和刻印花纹,加大摩擦力。
7.【答案】B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实验出现差异性如何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发现与别人不同,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实验过程,然后重新做,切不可编实验数据。
8.【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单一变量实验法,在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关系时,我们应该设立两组实验,一组有空气,一组没有空气,而其余条件如水、温度、土壤、温度、光要完全相同。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9.【答案】B
【知识点】日晷
【解析】【解答】日晷是利用日影来计时的工具。
【分析】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理。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11.【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火箭升空的原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方向朝下。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12.【答案】C
【解析】【解答】重心低的物体不容易倒,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行驶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的原因。
13.【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解答】A.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充沛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符合题意;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只有可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才能在相应的环境中生存病得到发展。
14.【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解答】螺、蚌壳和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水源旁边,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这里发生过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变化史。
15.【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为了判断两个球哪个比较好,可以采取的方案是两球从相等高度落下,测量哪个反弹得高。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测量两个小球的弹性好坏,应该使两个小球受到相同的力,观察哪个小球反弹的距离较大。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重力
【解析】 【分析】树上的果子受到重力作用且同时受到树的拉力。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的。非生物为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基础环境,非生物包括阳光、水、空气和温度。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同一时间,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基本相同,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物体影子的方向、长度、形状等与太阳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地点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条件。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通过折射对光进行会聚。凹面镜一面是凹面,一面不透明,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对光进行会聚。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影子的形成条件,影子的形成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和光屏。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解答】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2%;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8%.海陆面积比2.5:1。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在流的时候会带着砾石和沙粒走,当流速变小时,鹅卵石比较重会沉下,因而上流河床鹅卵石比较多,而细沙比较小,会被水流带着继续往下游走。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墨子在几千年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6.【答案】(1)植物
(2)石膏破裂
(3)没有水分
(4)流水(水流压力);风;冰川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风化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植物的生长会使岩石碎裂,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7.【答案】(1)A
(2)B
(3)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鹅卵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动物的行为会受许多非生物因素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绿豆芽和蚯蚓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蚯蚓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28.【答案】(1)
(2)镜子数量越多,光的强度越强,温度越高;(或镜子数量越少,光的强度越弱,温度越低)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平面镜对光具有反射作用,光具有能量,镜子数量越多,光的强度越强,温度越高。
29.【答案】(1)178|268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3)每次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橡皮筋的弹性能量转化为动能,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性能量就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弹性能量就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小车运动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小车运动方向就不同。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0.【答案】(1)地壳
(2)更换新轮胎(或更换防滑能力更强的轮胎);减速行驶(减速慢行)
(3)土地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降雨多(强降雨、大暴雨);植被覆盖少)
(4)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地震、泥石流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护措施。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抗震救灾的军车开在泥泞的路上为了不让车打滑要更换新轮胎,减速行驶。土地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降雨多(强降雨、大暴雨);植被覆盖少是震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因而植树造林,合理建造排倒沟,停淤场意义深远。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0五上·龙华期末)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不同地区的地形,我国地形特征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深圳主要地形是丘陵。
2.(2020五上·龙华期末)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大小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影子的形状,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从花盆上面和侧面照陶瓷盆,遮挡光线传播的形状不同,因而形成的影子形状不同。
3.(2020五上·龙华期末)下午,小明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6.5米,两个小时后,旗杆的影子长度可能为(  )
A.8米 B.5米 C.6.5米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同一个物体,从早晨到下午,影子先变短,后变长,且在正午时影子最短,因而下午影子会变得越来越长,肯定比6.5米长。
4.(2020五上·龙华期末)小车在5秒走了1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8秒走1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拉力 C.减小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当拉力增大或者摩擦力减小时,小车会做加速运动,会走得越来越快。当拉力减小或摩擦力增大时,小车会做减速运动,小车运动的越来越慢。
5.(2020五上·龙华期末)烈日下的停车场里,停放着三辆同款汽车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白色和黑色。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同样停放了三个小时的三辆车,此时的车内温度进行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
A.黑、红、白 B.黑、白、红 C.白、红、黑
【答案】A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不同的颜色吸热能力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因而黑色最强,黑色小车最热,其次是红色,最后是白色,白色小车温度最低。
6.(2019五上·龙华期末)以下(  )不利于自行车更轻便、更安全的骑行。
A.脚踏表面制有花纹
B.轮胎表面制有花纹
C.刹车橡皮表面涂上润滑油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解答】刹车的橡皮表面涂上润滑油会使摩擦力减小,不利于出行安全。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使自行车出行时轻便、安全,应该在脚踏板、轮胎表面和刻印花纹,加大摩擦力。
7.(2020五上·龙华期末)当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时,我们应该(  )。
A.适当修正我们的实验结果
B.合理分析后把实验再做一遍
C.和其他小组争论,争取让组重做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实验出现差异性如何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发现与别人不同,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实验过程,然后重新做,切不可编实验数据。
8.(2020五上·龙华期末)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A.空气、水、土壤、光
B.水、土壤、温度、光
C.温度、空气、水、光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单一变量实验法,在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关系时,我们应该设立两组实验,一组有空气,一组没有空气,而其余条件如水、温度、土壤、温度、光要完全相同。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9.(2019五上·嘉兴期末)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
A.长度 B.时间 C.体积
【答案】B
【知识点】日晷
【解析】【解答】日晷是利用日影来计时的工具。
【分析】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10.(2020五上·龙华期末)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  )而形成的。
A.火山喷发
B.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理。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11.(2020五上·龙华期末)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征火箭点火升空时,是靠(  )运动的。
A.反冲力 B.重力 C.弹力
【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火箭升空的原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方向朝下。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12.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
【答案】C
【解析】【解答】重心低的物体不容易倒,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行驶稳定。
【分析】本题考查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的原因。
13.(2019五上·龙华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
A.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B.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充沛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
【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解答】A.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充沛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符合题意;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只有可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才能在相应的环境中生存病得到发展。
14.(2019五上·龙华期末)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悬崖中看到了一条条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形岩石层,非常的诧异。你认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古代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太行山的悬崖上
B.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太行山的悬崖上的,后来才下水生活
C.这里发生过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解答】螺、蚌壳和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水源旁边,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这里发生过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变化史。
15.(2019五上·龙华期末)小东和小明购买了两种不一样的弹力橡皮球。小东说:“我的比你的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东应该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最为合理(  )。
A.把两球用力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比较硬
C.两球从相等高处落下,测量哪个反弹得高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为了判断两个球哪个比较好,可以采取的方案是两球从相等高度落下,测量哪个反弹得高。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测量两个小球的弹性好坏,应该使两个小球受到相同的力,观察哪个小球反弹的距离较大。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6.(2018五上·罗湖期末)一棵树上的果子没有落地是因为它暂时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重力
【解析】 【分析】树上的果子受到重力作用且同时受到树的拉力。
17.(2020五上·龙华期末)非生物没有生命,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的。非生物为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基础环境,非生物包括阳光、水、空气和温度。
18.(2020五上·龙华期末)同一时间,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基本相同。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同一时间,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基本相同,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物体影子的方向、长度、形状等与太阳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地点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19.(2020五上·龙华期末)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会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条件。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20.(2020五上·龙华期末)凸透镜和凹面镜都能会聚太阳光。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通过折射对光进行会聚。凹面镜一面是凹面,一面不透明,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对光进行会聚。
21.(2020五上·龙华期末)影子的产生只需要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就可以。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影子的形成条件,影子的形成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和光屏。
2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解答】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2%;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8%.海陆面积比2.5:1。
23.(2020五上·龙华期末)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24.(2020五上·龙华期末)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的鹅卵石和细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在流的时候会带着砾石和沙粒走,当流速变小时,鹅卵石比较重会沉下,因而上流河床鹅卵石比较多,而细沙比较小,会被水流带着继续往下游走。
25.(2019五上·龙华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解答】墨子在几千年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三、综合探究(共50分)
26.(2020五上·龙华期末)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方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小方先在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在温度适宜且通风的实验室内。一周后,小方发现石膏没有任何变化。他百思不得其解,去询问老师。老师看了小方的石膏后,对小方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小方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对实验进行了修改。果然,几天后石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小方这样做是模拟    对岩石的作用。
(2)小方最终看到石膏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3)最初,小方的实验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4)我们还知道   、   、   、动物的活动都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答案】(1)植物
(2)石膏破裂
(3)没有水分
(4)流水(水流压力);风;冰川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风化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植物的生长会使岩石碎裂,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7.(2020五上·龙华期末)在箱子的最底层,设置了一个小灯泡,照亮了一个生态瓶、一盆绿豆芽和一个黑色的蚯蚓养殖皿,四周还放了几张卡纸。
(1)小明拿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生态瓶中的鹅卵石形状各异:有的方,有的圆,还有的长出了“皱纹”一一裂缝,下列对鹅卵石“样貌”的影响最小的是 。
A.小灯泡照射 B.日晒雨淋 C.风吹雨打
(2)在蚯蚓培养皿中,蚯蚓可“害羞”了,都躲起来了,这是因为 。
A.外面太冷了 B.小灯泡的照射 C.蚯蚓真的很害羞
(3)生态瓶旁边放着几张写了字的卡片:①有光合作用;②能消耗垃圾产生肥料;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④有生命;⑤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等条件。根据绿豆芽和蚯蚓的特点,小明很快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维恩图中。
【答案】(1)A
(2)B
(3)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鹅卵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动物的行为会受许多非生物因素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绿豆芽和蚯蚓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蚯蚓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28.(2020五上·龙华期末)想要获取热量和温度的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借助太阳、火炉,还可以利用多面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得被照射物体的温度上升。
小明拿起平面镜和温度计便开始了探究活动,记下光斑处的温度变化(如下表),并根据表格数据画出了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
镜子数 0 1 2 6
光的强弱 弱 较弱 较强 强
温度 20℃ 21℃ 24℃ 28℃
(1)请在答题卡的统计图中,用铅笔把小明的柱状图补充完整。
(2)从图表中你发现了    。
【答案】(1)
(2)镜子数量越多,光的强度越强,温度越高;(或镜子数量越少,光的强度越弱,温度越低)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平面镜对光具有反射作用,光具有能量,镜子数量越多,光的强度越强,温度越高。
29.(2020五上·龙华期末)小明进行了关于“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以下是他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距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2 4 6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cm) 130 135 125 176 182 176 264 272 268
平均距离(cm) 130
 
 
(1)请完善实验记录表。
(2)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    
(3)小明做这个实验时发现小车行驶的方向不是每次都一样,你认为造成小车行驶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1)178|268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3)每次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橡皮筋的弹性能量转化为动能,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性能量就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弹性能量就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小车运动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小车运动方向就不同。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0.(2020五上·龙华期末)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22日18时,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
雅安市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降雨多,有“雨城”之称。芦山县的山坡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容易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从芦山的地质、坡度落差和降雨量来看,严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应当成为此次救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最重要环节。
(1)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通常地震会发生在地球的   层。
(2)抗震救灾的军车开在泥泞的路上,容易打滑。为了让车不打滑,可以    。
(3)芦山县震后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因素可能是:
①   ;②   。
(4)泥石流防护措施:①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下排);②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③护栏(拦截泥石流固体);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请按要求作图:①排导沟和②停淤场已在图中画出,请在图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标注③护栏和④种树的位置。用□□□□表示护栏,用↑↑↑↑示树木。
【答案】(1)地壳
(2)更换新轮胎(或更换防滑能力更强的轮胎);减速行驶(减速慢行)
(3)土地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降雨多(强降雨、大暴雨);植被覆盖少)
(4)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地震、泥石流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护措施。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抗震救灾的军车开在泥泞的路上为了不让车打滑要更换新轮胎,减速行驶。土地坡度落差大,土质相对松散(降雨多(强降雨、大暴雨);植被覆盖少是震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因而植树造林,合理建造排倒沟,停淤场意义深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