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 可伸缩的橡皮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 可伸缩的橡皮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1 08: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伸缩的橡皮筋
一、教学目标
1、能对橡皮筋拉伸后是否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进行简单的猜想。
2、能用简单的用语言描述橡皮筋伸缩的现象。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橡皮筋可伸缩的现象。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到生活中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各种橡皮筋、曲别针、海绵、弹簧、弹力圈,直尺,大块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
(设计目动:让孩子通过回忆生活现象,感受橡皮筋的伸缩现象,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探究与发现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猜想橡皮筋拉长后,然后松手,橡皮筋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你认为物体改变形状后还能恢复吗?自己试一试,准备实验。
(1)让学生拉长橡皮筋,然后松手,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提醒学生在拉伸橡皮筋时要注意安全,别让橡皮筋弹到手。
(设计目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橡皮筋用力可以伸长,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作用。)
(2)让学生观察用力前与用力后的橡皮筋一样吗?
(3)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组内学生汇报结论。
(5)接下来,小组内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试验,观察汇报,得出结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手的能力)
小结: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例如:橡皮筋、海绵、弹簧
(三)拓展延伸
(1)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哪些物体像橡皮筋一样,形状改变后还能恢复?
(2)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有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目的: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与思考,并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能记住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玩耍嬉戏中发现这科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你们是最棒的。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热爱生活,学会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板书:
可伸缩的橡皮筋
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
例如:海绵、气球、弹力圈、橡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