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1.(2015·温州)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2.(2015·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3.(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4.(2015·温州)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A.水草数量 B.小鱼数量 C.螺蛳数量 D.微生物数量
5.(2015·温州)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不同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A. B.
C. D.
6.(2015·温州)钛(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 +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2015·温州)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9.(2015·温州)近年来,急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病再次在非洲流行,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下列预防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将患者隔离治疗 B.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
C.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D.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
10.(2015·温州)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某一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1.(2015·温州)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利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12.(2015·温州)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13.(2015·温州)如图是某品牌榨汁机。为保障安全,该榨汁机设置了双重开关——电源开关S1和安全开关S2。当杯体倒扣在主机上时,S2自动闭合,此时再闭合S1,电动机才能启动,开始榨汁。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14.(2015·温州)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15.(2015·温州)如图,往浴缸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16.(2015·温州)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1)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 。
(2)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如图)测量、分析地震。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而重锤由于具有 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像。
17.(2015·温州)滥用抗生素易导致某些细菌抗药性增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某同学利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细菌抗药性增强原因的解释如下:
(1)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 决定。
(2)根据上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 的结果。
18.(2015·温州)钓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活动,如图是钓鱼示意图。
(1)钓鱼时,若其它条件不变,鱼竿长度越长,手提鱼竿的力越
(2)钓鱼者将一条重为5牛的鱼从水面提高2米,再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在这一过程中,钓鱼者克服鱼的重力做功为 焦。
19.(2015·温州)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是不同的。
(1)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 ,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2)请写出太阳系中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 。
20.(2015·温州)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 Cu+CuSO4+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21.(2015·温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苯甲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2)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22.(2015·温州)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 来除去铁锈。(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
23.(2015·温州)“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24.(2015·温州)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1)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25.(2015·温州)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活动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否定了猜想一。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
实验次数 电压(伏) 电流(毫安) 电阻(欧)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伏。
(3)在实验二测定LED灯电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
26.(2015·温州)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27.(2015·温州)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列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 。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 。
28.(2015·温州)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秒) 速度(米/秒) 纸杯质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
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
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
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
(2)本实验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
29.(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30.(2015·温州)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 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根据图甲信息,写出肺泡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所经历的生理活动: 。
(3)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1.(2015·温州)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MgCl2)。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Cl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
32.(2015·温州)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在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 。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5米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牛/千克)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3.(2015·温州)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34.(2015·温州)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汽车转向指示灯电路模型,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6 伏,指示灯的规格为“6V 3W”,R0 为定值电阻,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的阻值忽略不计。
(1)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 接通。(选填“1 和2”、“2和3”、“3和4”或“4和5”)
(2)当转向开关与触点“2 和 3”接通时,右转指示灯两端实际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右转指示灯微弱发光时,其两端实际电压为
Ux,消耗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
求:
①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30秒消耗的电能。
②定值电阻R0的阻值。(指示灯的电阻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解题。
【解答】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解答】氚原子结构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氚原子结构中含有1个电子。与此相符的结构图是A选项。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如图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水草为生产者,小鱼和螺蛳为消费者、微生物为分解者,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会形成碳酸,溶液显酸性,故浓度越大,pH越小。水中pH明显下降说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怎加,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增加生产者或者减少消费者;既增加水草的数量或减少小鱼的数量。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上方空气的流速。
【解答】当液体的种类、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时,表面积越大,蒸发的越快,因此A>C,B>D;
当液体的温度、上方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时,酒精的蒸发比水快,那么它剩余的液体体积最少,因此B>A。
故B正确,A、B、C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 TiCl4+2Mg Ti+2MgCl2可知,反应物为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解答】A: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属于宇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故A正确;
B: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B错误;
C: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C错误;
D: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一定要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解答】A: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A正确;
B: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故C错误;
D: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再根据曲轴的转动方向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就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冲程。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同时火花塞发出电火花,所以是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推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A.在亚硝蒸气”(NO2) 中,x+(-2)×2=0,解得:x=+4,故A错误;
B.在“亚硝空气”(NO)中,x+(-2)=0,解得:x=+2,故B错误;
C.在减缩的亚硝空气”(N2O)中,2x+(-2)=0,解得:x=+1,故C错误;
D.在“燃素化空气”(N2)中, 由于N2为单质,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镜面新的位置,然后与原来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变,所以反射光线的角度也不变。首先将原来的入射光线延长,再通过目标点作原来反射光线的平行线,二者的交点为新的入射点,最后通过该入射点作原来镜面的平行线,如下图:
因此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而串联电路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根据题目描述分析两个开关是否相互影响,进而确定它们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 当杯体倒扣在主机上时,S2自动闭合,此时再闭合S1, 电动机才能启动,即如果杯体没有安装上,开关S2没有闭合时,即使闭合S1,榨汁机也不能工作,那么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所以它们应该是串联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如果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环节,那么在语言的描述中肯定涉及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的方法,并说明要记录的现象或数据。
【解答】在D中的回答中,实验器材为“纸”,操作方法:在火焰中心一掠,记录的现象为: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所以据题目中浴缸的形状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据图可知,浴缸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浴缸中倒水时,相同时间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浴缸中的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故B是正确的;
故选B.
16.【答案】(1)碰撞和张裂
(2)惯性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解答】(1)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会引发地壳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等。
(2)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而重锤由于惯性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像。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惯性
17.【答案】(1)基因
(2)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
【解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基因决定的。
(2)根据上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基因;(2)自然选择
18.【答案】(1)大
(2)1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答】(1)鱼竿长度越长,阻力臂增大,而人的动力臂不变,则动力会增大;故答案为:大;
(2)在重力方向移动的距离只有鱼从水面提高的2米,水平移动时重力与距离不在同一方向,则水平方向不做功;W=Gh=5N×2m=10J;故答案为:10;
故答案为:(1)大;(2)10.
19.【答案】(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
(2)水星、地球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包括四个柯伊伯带天体,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彗星。
(2)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为地球的92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时的压强。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解答】(1)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2)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为:水星、地球。
故答案为:(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2)水星、地球
20.【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氧化铜为黑色,单质铜为红色,那么黑色固体变红,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此时肯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化学式。
【解答】(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方程式 Cu2O+H2SO4 Cu+CuSO4+X得到:Cu×2+O×5+H×2+S×1=Cu×2+S×1+O×4+X,那么X应该由2个H与1个O组成,即为H2O。
21.【答案】(1)易溶于水(白色、固体)
(2)84:5
(3)甲丙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防腐剂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但是即使防腐剂的添加符合国家标准,大量的摄入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解答】(1)苯甲酸钠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白色固体;
(2)根据C7H5O2Na可知,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5)=84:5;
(3)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肯定不安全,故甲正确;
乙: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是有保存期限的,它只是相对延长,而不是永远不坏,故乙错误;
丙:防腐剂的安全性越低,可能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故丙正确;
丁:防腐剂的摄入,肯定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故丁错误。
故选甲丙。
22.【答案】(1)稀盐酸(稀硫酸)
(2)Ag;Ag和Cu;Ag、Cu和Zn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工业上据此除去铁锈;
(2)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根据加入锌的质量多少对得到金属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解答】(1)工业常选用稀盐酸(稀硫酸)来除去铁锈;
(2)如果锌的质量太少,不能将银全部置换出来,那么得到的金属只有Ag;
如果锌的质量不足以将两种金属全部置换出来,那么得到的金属就是Ag和Cu;
如果锌的质量足量,那么银和铜就能全部置换出来,得到的金属就是Ag、Cu和Zn。
23.【答案】(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有空气阻力、没有空气阻力和同时没有空气阻力和接触面阻力的研究顺序分析解答;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对比即可。
【解答】(1)当有空气阻力时,摆球有能量损失,因此每次到达的最高点都比前一次低,最终静止下来;据此推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摆球就没有能量损失,它每次到达的最高点都相同,这样就能永远运动下去;据此推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没有接触面的阻力,那么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就没有能量损失,即肯定会到达与原来相同的高度;如果到达不了,就会一直运动下去。
因此伽利略的结论中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为:CAB。
(2)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的不足之处为: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24.【答案】(1)金鱼
(2)有性
(3)B;D;E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2)生物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解答】(1)金鱼是鱼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蝴蝶是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金鱼。
(2)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3)A: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支持观点二;
B: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支持观点一;
C: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支持观点二;
D: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支持观点一;
E: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支持观点一;所以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BDE。
故答案为:(1)金鱼;(2)有性;(3)B、D、E
25.【答案】(1)小灯泡L发光
(2)2.3
(3)b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将导线并联在LED的两端时,会将LED短路,如果小灯泡同时也是短路的,那么肯定小灯泡不会发光。既然现象否定了猜想一,那么肯定是小灯泡发光了;
(2)首先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3)根据表格确定电流的大小变化,然后分析电阻的大小变化,进而确定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灯泡L发光;
(2)根据图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电压表的读数为2.3V;
(3)根据表格可知,电流逐渐增大,那么电路里的电阻逐渐减小。因为灯泡的电阻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即滑片向b端移动。
26.【答案】(1)用手捂住容器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容器内气压的大小
(3)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用双手捂住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会从水槽中溢出,因此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正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表现;
(2)当气体的体积相同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3)注意分析图丙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斜率的意义。
【解答】(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用手捂住容器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实验中,小明用容器内气压的大小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根据图丙可知,当时间为10s时,质量为0.12g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时候气体的压强最大,那么说明它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也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因此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27.【答案】(1)切碎后能与氧气更充分接触
(2)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
(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实验一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水的温度高,释放的热量多,所含能量就多;反之水的温度低,物体释放的热量少,所含能量就少。实验二是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温度计的温差来确定动物体内脂肪是否有保温作用。
【解答】(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物质切碎可以大大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物体的燃烧更充分。
(2)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所以测量并记录的是水的最高温度。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用来记录温度计在冰箱中的温度变化。
故答案为:(1)切碎后能与氧气更充分接触;(2)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28.【答案】(1)形状(表面积)
(2)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也越大;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下落时,受到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积和运动速度有关,为了探究速度对阻力的影响,就必须控制物体的表面积相同;
(2)分别找到不同质量时对应的最大速度,然后分析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即可;
(3)纸杯运动的最大速度其实就是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最大阻力和重力的关系,从而得到最大阻力和最大速度的关系。
【解答】(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形状(表面积)尽可能相同;
(2)根据表格可知,质量为m时的最大速度1.2m/s;质量为2m时的最大速度为1.7m/s;质量为3m时最大速度为2.2m/s;质量为4m时最大速度为2.6m/s,因此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为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也越大。
29.【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30.【答案】(1)神经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3)胰岛素分泌增加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解答】(1)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交换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在通过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
(3)人在进食后,糖类等物质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此时人体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故答案为:(1)神经;(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3)胰岛素分泌增加
31.【答案】(1)过滤
(2)MgCl2 Mg+Cl2↑
(3)解:食盐的质量m食盐=10千克X25%=2.5千克
20%食盐水的溶液质量m溶液=2.5千克÷20%=12.5千克
加水质量m水=12.5千克-10千克=2.5千克
答:需要加水2.5千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金属镁和氯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kg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稀释到20%后溶液的质量,最后两个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
32.【答案】(1)小
(2)0.24牛
(3)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小球上升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此时液体密度的大小变化,再根据“密度和体积的反比关系”确定液体体积的变化,最后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温度的变化;
(2)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
(3)当小球静止时,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拉力和重力,即F浮=G+F拉,将这个式子展开,分析影响指针移动距离的因素即可。
【解答】(1)当小球上升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那么液体的密度增大了;
根据m=ρV可知,密度与体积成反比,那么液体的体积减小了;
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上面的刻度偏小。
(2)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0.8×103kg/m3×10N/kg×3×10-5m3 =0.24N。
(3)当小球静止时,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拉力和重力,
即F浮=G+F拉;
ρ液gV排=G+G链条;
要使温度计更准确,那么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使链条或小球向上运动更大的距离。
①如果液体的密度受热装冷缩的影响更明显,那么浮力的增大量就越大,自然小球上升的距离就越大;
;
②金属链条对小球的拉力等于它悬挂起来的重力。如果金属链条更细,那么就可提升起更长的链条,指针就会运动更长的距离。
因此改进建议为: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
33.【答案】(1)能吸水单不吸收二氧化碳
(2)(ρ2-ρ1)V
(3)5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中,要通过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的减小量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那么干燥剂应该将生成的水留住,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
(2)空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都等于锥形瓶的容积,根据m=ρV分别计算出二者的质量,然后相减就是气体的质量之差;
(3)锥形瓶内气体前后的质量差会使测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因此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差加上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1)该实验中,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应具备的性质是:能吸收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m为:m=m2-m1=ρ2V-ρ1V=(ρ2-ρ1)V ;
(3)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g+0.22g=0.88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g
;
解得:x=2g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4.【答案】(1)3和4
(2)①32.4 焦
②48欧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 就要将两个指示灯的电路都接通;
(2)①根据 计算出指示灯微弱发光时的实际功率;观察图乙可知,指示灯每工作1.5s,正常工作0.5s,微弱发光1s,根据这个比例关系计算出30s内指示灯正常工作的时间和微弱发光的时间,最后根据W=Pt分别计算出消耗的电能再相加即可;
②首先根据 计算出灯泡的电阻,然后根据 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 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答】(1)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3和4接通。
(2)①观察图乙可知,指示灯每工作1.5s,正常工作0.5s,微弱发光1s,
那么指示灯工作30s中,正常发光10s,微弱发光20s,
指示灯正常发光消耗电能:W1=P1t1=3W×10s=30J;
指示灯微弱发光的功率: ;
指示灯微弱发光消耗电能:W2=P2t2=0.12W×20s=2.4J;
指示灯工作30s消耗的电能:W总=W1+W2=30J+2.4J=32.4J;
②灯泡的电阻 ;
灯泡微弱发光时的电流为: ;
电路的总电阻为: ;
定值电阻的阻值: 。
故答案为:(1)3和4;(2)①32.4J;②48Ω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
1.(2015·温州)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解题。
【解答】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D。
2.(2015·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C
3.(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解答】氚原子结构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氚原子结构中含有1个电子。与此相符的结构图是A选项。
故答案为A.
4.(2015·温州)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A.水草数量 B.小鱼数量 C.螺蛳数量 D.微生物数量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如图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水草为生产者,小鱼和螺蛳为消费者、微生物为分解者,同时在周围环境中还有水、空气和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会形成碳酸,溶液显酸性,故浓度越大,pH越小。水中pH明显下降说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怎加,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增加生产者或者减少消费者;既增加水草的数量或减少小鱼的数量。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5.(2015·温州)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不同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上方空气的流速。
【解答】当液体的种类、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时,表面积越大,蒸发的越快,因此A>C,B>D;
当液体的温度、上方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时,酒精的蒸发比水快,那么它剩余的液体体积最少,因此B>A。
故B正确,A、B、C错误。
故选B。
6.(2015·温州)钛(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 +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 TiCl4+2Mg Ti+2MgCl2可知,反应物为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2015·温州)下列“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解答】A: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属于宇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故A正确;
B: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B错误;
C: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C错误;
D: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一定要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
故答案为:B
9.(2015·温州)近年来,急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病再次在非洲流行,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下列预防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将患者隔离治疗 B.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
C.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D.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解答】A: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A正确;
B:医生照料患者时穿上防护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故C错误;
D:有效处置患者的废弃物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15·温州)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某一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C
【知识点】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再根据曲轴的转动方向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就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冲程。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同时火花塞发出电火花,所以是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C
11.(2015·温州)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利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亚硝蒸气”(NO2) B.“亚硝空气”(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燃素化空气”(N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推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A.在亚硝蒸气”(NO2) 中,x+(-2)×2=0,解得:x=+4,故A错误;
B.在“亚硝空气”(NO)中,x+(-2)=0,解得:x=+2,故B错误;
C.在减缩的亚硝空气”(N2O)中,2x+(-2)=0,解得:x=+1,故C错误;
D.在“燃素化空气”(N2)中, 由于N2为单质,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12.(2015·温州)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镜面新的位置,然后与原来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变,所以反射光线的角度也不变。首先将原来的入射光线延长,再通过目标点作原来反射光线的平行线,二者的交点为新的入射点,最后通过该入射点作原来镜面的平行线,如下图:
因此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2015·温州)如图是某品牌榨汁机。为保障安全,该榨汁机设置了双重开关——电源开关S1和安全开关S2。当杯体倒扣在主机上时,S2自动闭合,此时再闭合S1,电动机才能启动,开始榨汁。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而串联电路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根据题目描述分析两个开关是否相互影响,进而确定它们的串并联关系即可。
【解答】 当杯体倒扣在主机上时,S2自动闭合,此时再闭合S1, 电动机才能启动,即如果杯体没有安装上,开关S2没有闭合时,即使闭合S1,榨汁机也不能工作,那么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所以它们应该是串联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2015·温州)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如果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环节,那么在语言的描述中肯定涉及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的方法,并说明要记录的现象或数据。
【解答】在D中的回答中,实验器材为“纸”,操作方法:在火焰中心一掠,记录的现象为: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5.(2015·温州)如图,往浴缸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所以据题目中浴缸的形状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据图可知,浴缸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浴缸中倒水时,相同时间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浴缸中的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故B是正确的;
故选B.
16.(2015·温州)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1)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 。
(2)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如图)测量、分析地震。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而重锤由于具有 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像。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惯性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解答】(1)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会引发地壳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等。
(2)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而重锤由于惯性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像。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惯性
17.(2015·温州)滥用抗生素易导致某些细菌抗药性增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某同学利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细菌抗药性增强原因的解释如下:
(1)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 决定。
(2)根据上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 的结果。
【答案】(1)基因
(2)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
【解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基因决定的。
(2)根据上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基因;(2)自然选择
18.(2015·温州)钓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活动,如图是钓鱼示意图。
(1)钓鱼时,若其它条件不变,鱼竿长度越长,手提鱼竿的力越
(2)钓鱼者将一条重为5牛的鱼从水面提高2米,再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在这一过程中,钓鱼者克服鱼的重力做功为 焦。
【答案】(1)大
(2)1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答】(1)鱼竿长度越长,阻力臂增大,而人的动力臂不变,则动力会增大;故答案为:大;
(2)在重力方向移动的距离只有鱼从水面提高的2米,水平移动时重力与距离不在同一方向,则水平方向不做功;W=Gh=5N×2m=10J;故答案为:10;
故答案为:(1)大;(2)10.
19.(2015·温州)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是不同的。
(1)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 ,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2)请写出太阳系中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 。
【答案】(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
(2)水星、地球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包括四个柯伊伯带天体,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彗星。
(2)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为地球的92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时的压强。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解答】(1)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2)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为:水星、地球。
故答案为:(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2)水星、地球
20.(2015·温州)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 Cu+CuSO4+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氧化铜为黑色,单质铜为红色,那么黑色固体变红,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此时肯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化学式。
【解答】(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方程式 Cu2O+H2SO4 Cu+CuSO4+X得到:Cu×2+O×5+H×2+S×1=Cu×2+S×1+O×4+X,那么X应该由2个H与1个O组成,即为H2O。
21.(2015·温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苯甲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2)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答案】(1)易溶于水(白色、固体)
(2)84:5
(3)甲丙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防腐剂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但是即使防腐剂的添加符合国家标准,大量的摄入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解答】(1)苯甲酸钠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白色固体;
(2)根据C7H5O2Na可知,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5)=84:5;
(3)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肯定不安全,故甲正确;
乙: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是有保存期限的,它只是相对延长,而不是永远不坏,故乙错误;
丙:防腐剂的安全性越低,可能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故丙正确;
丁:防腐剂的摄入,肯定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故丁错误。
故选甲丙。
22.(2015·温州)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 来除去铁锈。(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
【答案】(1)稀盐酸(稀硫酸)
(2)Ag;Ag和Cu;Ag、Cu和Zn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工业上据此除去铁锈;
(2)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根据加入锌的质量多少对得到金属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解答】(1)工业常选用稀盐酸(稀硫酸)来除去铁锈;
(2)如果锌的质量太少,不能将银全部置换出来,那么得到的金属只有Ag;
如果锌的质量不足以将两种金属全部置换出来,那么得到的金属就是Ag和Cu;
如果锌的质量足量,那么银和铜就能全部置换出来,得到的金属就是Ag、Cu和Zn。
23.(2015·温州)“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答案】(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有空气阻力、没有空气阻力和同时没有空气阻力和接触面阻力的研究顺序分析解答;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对比即可。
【解答】(1)当有空气阻力时,摆球有能量损失,因此每次到达的最高点都比前一次低,最终静止下来;据此推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摆球就没有能量损失,它每次到达的最高点都相同,这样就能永远运动下去;据此推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没有接触面的阻力,那么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就没有能量损失,即肯定会到达与原来相同的高度;如果到达不了,就会一直运动下去。
因此伽利略的结论中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为:CAB。
(2)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的不足之处为: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24.(2015·温州)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1)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目前,针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多少,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容易保持相对稳定。
观点二:物种多样性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超越该限度后,物种的增加反而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 。(可多选)
A.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
B.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
C.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
D.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E.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答案】(1)金鱼
(2)有性
(3)B;D;E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来。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2)生物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解答】(1)金鱼是鱼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蝴蝶是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金鱼。
(2)水稻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受精卵来繁殖下一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3)A:在模拟的干旱环境中,某些物种少的群落稳定性比物种多的更高,支持观点二;
B:物种少的岛屿比物种多的岛屿更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而遭到破坏,支持观点一;
C:自然界存在着稳定的简单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复杂生态系统,支持观点二;
D:物种少的寒带生态系统比物种丰富的热带生态系统受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支持观点一;
E:为防治害虫而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害虫及其天敌被灭绝,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支持观点一;所以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部分证据,其中支持观点一的有BDE。
故答案为:(1)金鱼;(2)有性;(3)B、D、E
25.(2015·温州)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活动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否定了猜想一。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
实验次数 电压(伏) 电流(毫安) 电阻(欧)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伏。
(3)在实验二测定LED灯电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
【答案】(1)小灯泡L发光
(2)2.3
(3)b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将导线并联在LED的两端时,会将LED短路,如果小灯泡同时也是短路的,那么肯定小灯泡不会发光。既然现象否定了猜想一,那么肯定是小灯泡发光了;
(2)首先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3)根据表格确定电流的大小变化,然后分析电阻的大小变化,进而确定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灯泡L发光;
(2)根据图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电压表的读数为2.3V;
(3)根据表格可知,电流逐渐增大,那么电路里的电阻逐渐减小。因为灯泡的电阻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即滑片向b端移动。
26.(2015·温州)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1)用手捂住容器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容器内气压的大小
(3)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用双手捂住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会从水槽中溢出,因此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正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表现;
(2)当气体的体积相同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3)注意分析图丙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斜率的意义。
【解答】(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用手捂住容器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实验中,小明用容器内气压的大小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根据图丙可知,当时间为10s时,质量为0.12g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时候气体的压强最大,那么说明它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也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因此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27.(2015·温州)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列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 。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 。
【答案】(1)切碎后能与氧气更充分接触
(2)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
(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实验一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水的温度高,释放的热量多,所含能量就多;反之水的温度低,物体释放的热量少,所含能量就少。实验二是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温度计的温差来确定动物体内脂肪是否有保温作用。
【解答】(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物质切碎可以大大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物体的燃烧更充分。
(2)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所以测量并记录的是水的最高温度。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用来记录温度计在冰箱中的温度变化。
故答案为:(1)切碎后能与氧气更充分接触;(2)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28.(2015·温州)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秒) 速度(米/秒) 纸杯质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
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
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
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
(2)本实验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
【答案】(1)形状(表面积)
(2)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也越大;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下落时,受到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积和运动速度有关,为了探究速度对阻力的影响,就必须控制物体的表面积相同;
(2)分别找到不同质量时对应的最大速度,然后分析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即可;
(3)纸杯运动的最大速度其实就是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最大阻力和重力的关系,从而得到最大阻力和最大速度的关系。
【解答】(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形状(表面积)尽可能相同;
(2)根据表格可知,质量为m时的最大速度1.2m/s;质量为2m时的最大速度为1.7m/s;质量为3m时最大速度为2.2m/s;质量为4m时最大速度为2.6m/s,因此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为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也越大。
29.(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30.(2015·温州)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 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根据图甲信息,写出肺泡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所经历的生理活动: 。
(3)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1)神经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3)胰岛素分泌增加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解答】(1)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交换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在通过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
(3)人在进食后,糖类等物质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此时人体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故答案为:(1)神经;(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3)胰岛素分泌增加
31.(2015·温州)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MgCl2)。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Cl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
【答案】(1)过滤
(2)MgCl2 Mg+Cl2↑
(3)解:食盐的质量m食盐=10千克X25%=2.5千克
20%食盐水的溶液质量m溶液=2.5千克÷20%=12.5千克
加水质量m水=12.5千克-10千克=2.5千克
答:需要加水2.5千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金属镁和氯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kg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稀释到20%后溶液的质量,最后两个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
32.(2015·温州)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在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 。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5米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牛/千克)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1)小
(2)0.24牛
(3)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小球上升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断此时液体密度的大小变化,再根据“密度和体积的反比关系”确定液体体积的变化,最后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温度的变化;
(2)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
(3)当小球静止时,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拉力和重力,即F浮=G+F拉,将这个式子展开,分析影响指针移动距离的因素即可。
【解答】(1)当小球上升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那么液体的密度增大了;
根据m=ρV可知,密度与体积成反比,那么液体的体积减小了;
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上面的刻度偏小。
(2)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0.8×103kg/m3×10N/kg×3×10-5m3 =0.24N。
(3)当小球静止时,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拉力和重力,
即F浮=G+F拉;
ρ液gV排=G+G链条;
要使温度计更准确,那么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使链条或小球向上运动更大的距离。
①如果液体的密度受热装冷缩的影响更明显,那么浮力的增大量就越大,自然小球上升的距离就越大;
;
②金属链条对小球的拉力等于它悬挂起来的重力。如果金属链条更细,那么就可提升起更长的链条,指针就会运动更长的距离。
因此改进建议为: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
33.(2015·温州)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答案】(1)能吸水单不吸收二氧化碳
(2)(ρ2-ρ1)V
(3)5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中,要通过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的减小量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那么干燥剂应该将生成的水留住,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
(2)空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都等于锥形瓶的容积,根据m=ρV分别计算出二者的质量,然后相减就是气体的质量之差;
(3)锥形瓶内气体前后的质量差会使测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因此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差加上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1)该实验中,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应具备的性质是:能吸收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m为:m=m2-m1=ρ2V-ρ1V=(ρ2-ρ1)V ;
(3)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g+0.22g=0.88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g
;
解得:x=2g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4.(2015·温州)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汽车转向指示灯电路模型,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6 伏,指示灯的规格为“6V 3W”,R0 为定值电阻,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的阻值忽略不计。
(1)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 接通。(选填“1 和2”、“2和3”、“3和4”或“4和5”)
(2)当转向开关与触点“2 和 3”接通时,右转指示灯两端实际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右转指示灯微弱发光时,其两端实际电压为
Ux,消耗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
求:
①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30秒消耗的电能。
②定值电阻R0的阻值。(指示灯的电阻不变)
【答案】(1)3和4
(2)①32.4 焦
②48欧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 就要将两个指示灯的电路都接通;
(2)①根据 计算出指示灯微弱发光时的实际功率;观察图乙可知,指示灯每工作1.5s,正常工作0.5s,微弱发光1s,根据这个比例关系计算出30s内指示灯正常工作的时间和微弱发光的时间,最后根据W=Pt分别计算出消耗的电能再相加即可;
②首先根据 计算出灯泡的电阻,然后根据 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 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答】(1)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3和4接通。
(2)①观察图乙可知,指示灯每工作1.5s,正常工作0.5s,微弱发光1s,
那么指示灯工作30s中,正常发光10s,微弱发光20s,
指示灯正常发光消耗电能:W1=P1t1=3W×10s=30J;
指示灯微弱发光的功率: ;
指示灯微弱发光消耗电能:W2=P2t2=0.12W×20s=2.4J;
指示灯工作30s消耗的电能:W总=W1+W2=30J+2.4J=32.4J;
②灯泡的电阻 ;
灯泡微弱发光时的电流为: ;
电路的总电阻为: ;
定值电阻的阻值: 。
故答案为:(1)3和4;(2)①32.4J;②48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