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导学稿
年级:九年级 学科:物理 课题:第一章复习课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2011---2012(二)第4周
【学习重点】 1、通过本章复习课使学生了解全章知识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探索和运用
【学法提示】
1、能够比较科学地阐述基本规律和基本结论(表现为知识内容);
2、能够使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3、能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经历,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4、能够关注声的科学利用和不正当利用,以及噪音污染问题,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学做现代公民;
5、学会主动地欣赏音乐,自觉排斥低俗声音产品(商品)。
【问题解决】个人知识总结 小组知识总结补充 老师知识点补充
重点知识总结:
个人总结 小组总结 老师总结
[例题分析]
【例一】 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
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例二]、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
[例三]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原因何在?
[例四] 先对音叉轻敲,然后重敲,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实验表明的结果?
A、分别在两种情况下用悬吊着的小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小塑料球被叉股弹开,重敲时小塑料球弹开得更远一些
B、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重敲时音调尖细一些
C、两种情况下,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重敲时声音大一些
D、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速度不同,重敲时声速大一些
第一章练习题
一、理解与应用
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图测 4-1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
图测4-2
A.340 m B.170 m C.34m D.17m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
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 ,鸟鸣声是靠 传到耳朵,而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
1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 (选填“高些”或“低些”).
12.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 字时音调最高,唱到 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 是不同的.
图测4-4
1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