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15:01:04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1~10小题每题4分,11~20小题每题3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4·丽水)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小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2.(2014·丽水)如图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的动物原型——犰狳(qiú yú)。犰狳体温恒定,妊娠期为60~120天,每胎产仔2~4只,在遇到危险时会缩成球形。犰狳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甲壳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3.(2014·丽水)“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集中处理后再施用
4.(2014·丽水)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发生7.3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5.(2018七上·鄞州期中)猕猴桃果醋是利用醋酸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有叶绿体 B.没有成形细胞核
C.没有细胞壁 D.没有细胞质
6.(2014·丽水)测量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中所选用的实验仪器不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测质量
B.体温计测沸水温度
C.电能表测电能
D.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7.(2014·丽水)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8.(2014·丽水)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 B.酱油 C.酒精 D.洗洁精
9.(2014·丽水)2014年5月7日,南京某公司在探伤作业中意外丢失黄豆大小的放射源铱-192,三天后被追回。铱-192发出的物质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这一性质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结合图示可推知,铱-192最有可能发出的是(  )
A.可见光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10.(2014·丽水)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11.(2014·丽水)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乙图中的(  )
A.A B.B C.C D.D
12.(2014·丽水)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D.F4
13.(2014·丽水)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14.(2014·丽水)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15.(2014·丽水)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16.(2014·丽水)试液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液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 试液 使用目的
A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酚酞试液 能指示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B 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红墨水 便于读出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
D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亚甲基蓝溶液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A.A B.B C.C D.D
17.(2014·丽水)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 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8.(2014·丽水)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为了能观察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移动载玻片 B.放大光圈
C.调节反光镜 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19.(2014·丽水)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伏。L1标有“6V 7.2W”,L2标有“6V 3.6W”,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闭合S1、S3,L1不亮、L2亮
B.仅闭合S2、S3,电流表读数为0.6安
C.仅闭合S1、S2,电路总电阻为15欧
D.仅闭合S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0.8瓦
20.(2014·丽水)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21~24小题每空3分,25~28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14·丽水)2014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请回答:
(1)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性状,这是由双胞胎各自的    决定的。怀孕期间,腹中胎儿是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2)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属于    。
22.(2014·丽水)五一假期,小科从衢州乘客车到丽水旅游,上午8时整从衢州车站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丽水车站。请回答:
(1)客车行驶时,汽油燃烧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里程表上显示的行车路程为180千米,则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23.(2014·丽水)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写出一项即可);
(2)变化Ⅱ发生的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24.(2014·丽水)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   。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   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25.(2014·丽水)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26.(2014·丽水)小科利用塑料瓶、定滑轮和量筒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3毫升时装置恰好平衡;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黄蜡石的密度是   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
27.(2014·丽水)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
(1)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   ;
(2)胰酶中的胰脂肪酶能帮助脂肪最终消化为   ;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   。
28.(2014·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请回答:
(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   ;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9.(2014·丽水)为探究“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某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不同温度条件对三种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二:三种茄子幼苗在晴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
表: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茄子种子平均萌发率
组别 发芽箱内温度条件 平均萌发率/%
紫薇3号 紫薇4号 大绿盖
第1组 恒温30℃ 11 14 5
第2组 恒温20℃ 8 12 7
第3组 在20℃~30℃之间变化 80 87 85
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   ;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气温高,   ,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可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   。
30.(2014·丽水)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科学仪器装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装配一套该实验装置,除选用序号为FGHI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装配该气体发生装置时,小科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放置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固定试管时应做到   。
31.(2014·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   ,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   。
32.(2014·丽水)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填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33.(2014·丽水)如图甲是小丽“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实物图。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   ;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80伏时,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安,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欧;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小灯泡突然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丽认为可能是电路某处断路,于是用一根导线检测,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导线两端接触位置 电灯 电流表 电压表
① ad 亮 有示数 有示数
② ae 亮 无示数 有示数
③ ac 不亮 无示数 无示数
④ ab 不亮 无示数 无示数
小丽分析表中现象,判断出cd之间某处断路,同组同学指出实验步骤   是没有必要做的。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34、36小题6分,35小题8分,37小题10分,共30分)
34.(2014·丽水) 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甲),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
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D.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如图乙是“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请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用箭头将其补充完整。
35.(2014·丽水)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些相关资料: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岁~18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小衢,男,今年15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165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衢的营养状况   ;
(2)测体重时,他的双脚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接触面积为0.04米2,则他对电子秤的压强为多少帕?
(3)体育课上,小衢和小科进行爬楼梯比赛,从底楼开始爬上9米高的四楼。质量为70千克的小衢用了10秒,质量为60千克的小科用了9秒。小衢说:“我们都从底楼跑到四楼,我的体重比你大,我克服重力做的功比你多”;小科说:“我跑得比你快,我做功的功率比你大”。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36.(2014·丽水)面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判断面粉品质优劣的测定项目通常有:淀粉含量、灰分含量及面粉酸度等。面粉酸度的度数是指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如下表。
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表
面粉酸度 <2° 2°~4.5° >4.5°
面粉品质 新鲜面粉 陈年面粉 霉变面粉
请回答:
(1)为检验某种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取一定质量的面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缓缓加热,溶解,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   ,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
(2)称取5克某种面粉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匀,为减小实验误差,现用质量分数为0.004%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计算该面粉的酸度,并判断其品质(忽略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的差异)。
37.(2014·丽水)利用垃圾发电可缓解城市垃圾过多带来的问题,如图是某垃圾发电厂综合利用垃圾的主要流程:
(1)下列与垃圾有关的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有 (填序号);
A.垃圾发电厂可以有效地处理所有垃圾,并且没有任何污染
B.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对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C.生活中的垃圾可以随意丢弃,因为它们很快都能被自然界分解
(2)垃圾发电厂中的发电机是根据   的原理来工作的;
(3)发电厂利用部分电能来电解水,电解1.8吨水能得到氢气多少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4)研究表明,每燃烧1吨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00千瓦时,某垃圾发电厂有1台功率为6.0×103千瓦的发电机,若它每天工作10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在月 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错误;
B、球表面昼夜温度很大,所以错误;
C、月球上没有水和生命,所以错误;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所以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类动物的特点。甲壳类属无脊椎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两栖类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生殖方式为卵生。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解答】犰狳体温恒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排出后会流入河流和湖泊。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有利于水中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会使这些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消耗了溶于水中的氧,使得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水生动物难以生存。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很多:如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而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使用含磷洗衣粉等会污染水源,就要加以禁止。
【解答】A、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错误;
C、工业污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故C正确;
D、牲畜粪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当处理后再施 用, 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没有成形细胞核。
【解答】A、细菌没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因此猕猴桃果醋是利用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菌有细胞壁,C不符合题意。
D、细菌有细胞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因此使用体温计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能表是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拉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冬天洗热水澡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浴室里的镜子会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发生液化现象,液态是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解答时要从酸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酸能和某些金属单质、某些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
【解答】A、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醋酸铁和水,从而把白色衬衣上的铁锈除去,该选项方法正确。
B、酱油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C、酒精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D、洗洁精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由图及课本知识可知:这三种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不同,α 射线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β 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解答】工业部门主要应用放射源放出的贯穿本领极强的γ射线来进行探伤作业。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像特点为:所成像为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解答】小科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室外越亮,室内物体反射的光线受到的干扰越强,像也就越模糊;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解答】用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植物的茎会产生向光生长;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A.植物茎没有对单侧光作出反应,根没有向地生长,故A错误;
B.植物茎向光生长,但根没有向地生长,故B错误;
C.植物既表现出向光生长,根也表现出向地性,故C正确;
D.植物的根生长的方向不对,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使用杠杆,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找出最长的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所以要判断哪个动力最小,就看哪个动力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支点与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动力臂,与这条动力臂垂直的力即为最小动力。
【解答】由图可知,动力F3与OB垂直,则动力F3对应的动力臂就是OB,它是最长的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因为F3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所以F3最小。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A、根据化学式给物质命名;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钴元素的化合价;C、根据题意,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判断反应;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A、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FeCl3读作“氯化铁”,所以CoCl3读作“氯化钴”,故A说法错误;
B、Co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说法错误;
C、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说明Co位于氢前,因此Co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不能和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说法正确;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5.4%≠33.3%,故D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A、从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药液流下时腐蚀标签去分析解答;
B、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解答;C、从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防止盖上瓶塞时使瓶中试剂受污染;D、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解答】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药液流下时腐蚀标签,故A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B错误;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防止盖上瓶塞时使瓶中试剂受污染,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②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③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自行车把手做得凹凸不平就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
【解答】A、自行车的座垫做得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臀部的压强,故A正确;
B、自行车转弯是由于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上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动能增大,而不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故C错误;
D、自行车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而不是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观察细胞;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含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及产物、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及观察细胞。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进行解答;B、根据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解答;C、根据利用红墨水可以更清楚地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从而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解答;D、根据口腔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好观察,因此需要染色进行解答。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可借助酚酞试液指示反应是否恰好完全,故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来,故B正确;
C、利用红墨水可以更清楚地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从而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故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好观察,因此需要染色,亚甲基橙溶液是用来染色的,而不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故D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特点,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找出重力的平衡力是解题关键。首先要明确静止和匀速下滑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只要找出哪个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即可。
【解答】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三种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特点和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具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移动载玻片用于寻找物象;放大光圈、调节反光镜用于改变视野亮度;更换物镜用于改变物像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而白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万--30万个。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所以,放大光圈,调节反光镜,更换高倍物,都没有用,只有移动装片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欧姆定律、电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按照相关的条件简化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再进行分析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1)仅闭合S1、S3时,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短路的灯泡不会发光;(2)仅闭合S2、S3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电流表的示数;(3)仅闭合S1、S2时,两灯泡并联,根据P=UI求出两灯泡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4)仅闭合S3时,两灯泡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解答】(1)仅闭合S1、S3时,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所以只有灯泡L1亮,L2不亮,故A不正确;
(2)仅闭合S2、S3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L2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所以,由P=UI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2===0.6A,故B正确;
(3)仅闭合S1、S2时,两灯泡并联,均正常发光。由P=UI可得,通过两灯的电流:
I1=,I2=0.6A
结合欧姆定律可得:R1= R2=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中的电流:I=1.2A+0.6A;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阻R=,故C不正确;
4)仅闭合S3时,两灯泡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总电阻R=5Ω+10Ω=15Ω
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故D不正确。
故选B。
20.【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
【解答】A、甲组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丙组能够观察到红褐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因为溶液都属于稀溶液,密度相差较小,因此3毫升溶液的质量远远大于3滴溶液的质量,产生沉淀的质量决定于滴加的3滴溶液的质量,3滴5%的氯化铜溶液和3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差很小,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为: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98
由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CuCl2:Cu(OH)2=135:98;NaOH:Cu(OH)2=80:98】可知,当滴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接近相等时,产生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铜生成沉淀质量大,即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虽然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的,但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3滴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很小,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很小,所以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答案】(1)基因;胎盘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在受精后的第 3周,胎盘出现,它连接着母体和胚胎,是母体和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现代遗传学认为,DNA 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我们把这些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段称为基因;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1)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性状,这是由双胞胎各自的基因决定的,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胎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胎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目的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为:(1)基因 胎盘 (2)保护易感人群
22.【答案】(1)内
(2)9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转化和平均速度的计算;(1)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解答】(1)客车行驶时,汽油在汽油机气缸内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通过的路程:S=180km;行驶的时间:t=2h;
客车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内;(2)90
23.【答案】(1)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
(2)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变化I前后比较发现,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或者说分子运动的更剧烈了,据此对变化条件进行分析;
(2)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解答】(1)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当物质上方的压强减小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大;当物质吸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因此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
(2)比较中间和右图可知,反应物为4个,生成物为4个和2个,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
24.【答案】轻敲有机玻璃板;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磁针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铁屑和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不足以运动起来,用手轻敲玻璃板,让它们跳跃起来,在腾空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受到的力有序排列,从而反映磁场的分布规律;
(2)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叫运动状态改变;
(3)小磁针与转轴支架的摩擦力很小,可以自由转动,因此可以替代铁屑,效果会更好。
【解答】(1)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轻敲有机玻璃板。
(2)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小磁针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25.【答案】(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2)根据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判断。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剂;
(2)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所以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可以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26.【答案】避免细线左端塑料瓶对测定黄蜡石质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6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费力,那么:G瓶+G水=G瓶+G蜡石,也就是G水=G蜡石,因此左右都悬挂塑料瓶可以避免对测量黄蜡石的质量产生影响;
(2)首先根据m=m水=ρ水V水计算出质量,再计算黄蜡石的体积V=V2-V1,最后黄蜡烛的密度为:。
【解答】(1) 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 避免细线左端塑料瓶对测定黄蜡石质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2)黄蜡石的质量为:m=m水=ρ水V水=1g/cm3×13cm3=13g;
黄蜡石的体积:V=V2-V1=25mL-20mL=5mL=5cm3;
黄蜡烛的密度为:。
27.【答案】(1)胰酶
(2)甘油和脂肪酸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胰蛋白酶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影响药效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不同,酶是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解答】(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胰酶;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故答案为:(1)胰酶 (2)甘油和脂肪酸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28.【答案】(1)碳酸钠和硫酸钠;BaCO3+2HNO3=Ba(NO3)2+CO2↑+H2O
(2)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取固体粉末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所以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题中的实验现象,所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1)通过推导可知,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2)要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检验,但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但不能加氯化钡,因为会引入氯离子,因此实验步骤是: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硫酸钠 BaCO3+2HNO3=Ba(NO3)2+H2O+CO2↑ 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29.【答案】(1)在20℃~30℃之间变化
(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3)变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一个完整的、活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1)从实验一可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在20℃~30℃之间变化;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明显下降,因为中午气温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光合作用的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可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 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关闭,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变小。
故答案为:(1)在20℃~30℃之间变化;(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3)变小。
30.【答案】(1)ABD
(2)固定处位于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常见实验操作。(1)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去分析解答;(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
【解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需酒精灯,试管是反应容器,铁架台用来固定试管,集气瓶和毛玻璃片用来收集氧气,导气管用来传导气体;
(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
故答案为:(1)ABD (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31.【答案】静止;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θ;减小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的速度和方向保持相同,那么它们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2)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与它滚落时的位置、斜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斜面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小,小球滚动的速度越小;
(3)两个小凹槽之间的距离越小,从视觉上越容易准确的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答】(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2)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减小。
32.【答案】(1)试管底部有气泡逸出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检验方法。(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被吸收了,针对以上现象,有两种可能:①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②认为二氧化碳与溶于水;(3)因为变瘪后的塑料瓶内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盐溶液即可。
【解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故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或用手指堵住导管),将试管通底部分浸入水中,再用手握试管,观察通底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观察到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因为NaOH溶液中除NaOH外还有水,而CO2还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所以他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O2与NaOH的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盐溶液如氯化钙溶液就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合理答案)
33.【答案】(1)阻值最大处(或最左端)
(2)0.28;10
(3)②④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学实验注意事项、电表读数、求电阻、电路故障分析等知识。(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2)由图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所示,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阻值;(3)根据实验电路图与实验步骤分析答题。
【解答】(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最左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由欧姆定律:I=可知,
此时灯泡电阻R===10Ω;
(3)用导线检查断路位置,连接ad时电路正常,说明断路出现在ad之间,再连接ae已无意义;ab在开关闭合后就连在一起,所以步骤②④是不必要的。
故答案为:(1)阻值最大处(或最左端) (2)0.28 10 (3)②④
34.【答案】(1)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
(2)C;D
(3)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水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两部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的写法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解答】(1)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含有2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植物→人;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黄粉虫和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动植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放出氧气,供人呼吸;人和黄粉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氧气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
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3)综合舱中的人排放的尿液进入水的净化装置,则“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补充如下:

故答案为:(1)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2)CD;(3)如上图。
35.【答案】(1)营养过剩
(2)G=m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p=F/s= G /s =700牛/0.04米2=1.75×104 帕
(3)G小衢=m小衢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G小科=m小科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小衢=F小衢S= G小衢S=700牛×9米=6300焦
W小科=F小科S= G小科S=600牛×9米=5400焦
因为W小衢大于W小科,所以小衢说的对;
P小衢=W小衢/t小衢=6300焦/10秒=630瓦
P小科=W小科/t小科=5400焦/9秒=600瓦
P小衢大于P小科,
所以小科说错了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我们依据亚洲成年人的标准体重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标准体重,再求出正常体重的值。运用这个数值与实际体重进行比较;
(2)知道他的质量可以求出其重力,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根据压强的公式:p=求出压强;
(3)知道他的质量可以求出其重力,根据W=Gh分别求出克服重力做的功和功率,然后比较判断。
【解答】(1)∵小衢标准体重为:165-105=60(千克)
∴实际体重月标准体重为:≈1.17>1.1
∴小衢的营养状况是营养过剩.
(2)G=m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p=F/s= G /s =700牛/0.04米2=1.75×104 帕
(3)G小衢=m小衢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G小科=m小科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小衢=F小衢S= G小衢S=700牛×9米=6300焦
W小科=F小科S= G小科S=600牛×9米=5400焦
因为W小衢大于W小科,所以小衢说的对;
P小衢=W小衢/t小衢=6300焦/10秒=630瓦
P小科=W小科/t小科=5400焦/9秒=600瓦
P小衢大于P小科,所以小科说错了
答:(1)营养过剩;
(2)他对电子秤的压强为1.75×104Pa;
(3)小衢和小科爬楼梯所做的功,小衢的说法正确;小衢和小科爬楼梯做功的功率,小科的说法不正确.
36.【答案】(1)变蓝
(2)解法一22毫升÷(0.4%/0.004%)×(100克/5克)=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解法二100克面粉消耗的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为100克÷5克×22毫升=440毫升 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换算为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即酸度数)为:0.004%÷0.4%×440毫升=4.4毫升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利用已给信息解决问题。(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进行解答;(2)根据题目所给表格中的标准进行判断,即求出: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解答】(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变蓝,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故填:变蓝;
(2)解法一
22毫升÷(0.4%/0.004%)×(100克/5克)=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解法二
100克面粉消耗的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为100克÷5克×22毫升=440毫升
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换算为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即酸度数)为:0.004%÷0.4%×440毫升=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37.【答案】(1)A;C
(2)电磁感应
(3)设1.8吨水完全分解能得到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1.8吨   x
36∶4=1.8吨∶x,
解得x=0.2吨
(4)1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为:W=Pt=6.0×103千瓦×10小时=60000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60000千瓦时/(200千瓦时/吨)=300吨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对垃圾处理的认识分析判断;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3)首先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4)首先根据W=Pt计算出一天发出的电能,然后根据垃圾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A.垃圾发电厂通过焚烧的形式处理垃圾,虽然处理了垃圾获得了电能,但是肯定会产生大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对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这种说法科学,故B不合题意;
C.生活中的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很难自然分解,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2)垃圾发电厂中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的;
(3) 设1.8吨水完全分解能得到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1.8吨   x
36∶4=1.8吨∶x;
解得:x=0.2吨。
(4) 1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为:W=Pt=6.0×103千瓦×10小时=60000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60000千瓦时/(200千瓦时/吨)=300吨。
1 / 1浙江省丽水市2014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1~10小题每题4分,11~20小题每题3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4·丽水)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小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在月 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错误;
B、球表面昼夜温度很大,所以错误;
C、月球上没有水和生命,所以错误;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所以正确。
故选:D
2.(2014·丽水)如图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的动物原型——犰狳(qiú yú)。犰狳体温恒定,妊娠期为60~120天,每胎产仔2~4只,在遇到危险时会缩成球形。犰狳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甲壳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类动物的特点。甲壳类属无脊椎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两栖类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生殖方式为卵生。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解答】犰狳体温恒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3.(2014·丽水)“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集中处理后再施用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排出后会流入河流和湖泊。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有利于水中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会使这些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消耗了溶于水中的氧,使得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水生动物难以生存。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很多:如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而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使用含磷洗衣粉等会污染水源,就要加以禁止。
【解答】A、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错误;
C、工业污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故C正确;
D、牲畜粪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当处理后再施 用, 故D正确
故选B
4.(2014·丽水)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发生7.3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答案】C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
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2018七上·鄞州期中)猕猴桃果醋是利用醋酸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有叶绿体 B.没有成形细胞核
C.没有细胞壁 D.没有细胞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没有成形细胞核。
【解答】A、细菌没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因此猕猴桃果醋是利用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菌有细胞壁,C不符合题意。
D、细菌有细胞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14·丽水)测量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中所选用的实验仪器不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测质量
B.体温计测沸水温度
C.电能表测电能
D.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因此使用体温计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能表是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拉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2014·丽水)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冬天洗热水澡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浴室里的镜子会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发生液化现象,液态是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
故选A
8.(2014·丽水)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 B.酱油 C.酒精 D.洗洁精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解答时要从酸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酸能和某些金属单质、某些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
【解答】A、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醋酸铁和水,从而把白色衬衣上的铁锈除去,该选项方法正确。
B、酱油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C、酒精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D、洗洁精不能和氧化铁反应,该方法不正确。
故选:A
9.(2014·丽水)2014年5月7日,南京某公司在探伤作业中意外丢失黄豆大小的放射源铱-192,三天后被追回。铱-192发出的物质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这一性质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结合图示可推知,铱-192最有可能发出的是(  )
A.可见光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答案】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由图及课本知识可知:这三种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不同,α 射线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β 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解答】工业部门主要应用放射源放出的贯穿本领极强的γ射线来进行探伤作业。
故选D
10.(2014·丽水)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像特点为:所成像为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解答】小科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室外越亮,室内物体反射的光线受到的干扰越强,像也就越模糊;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
故选C
11.(2014·丽水)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乙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解答】用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植物的茎会产生向光生长;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A.植物茎没有对单侧光作出反应,根没有向地生长,故A错误;
B.植物茎向光生长,但根没有向地生长,故B错误;
C.植物既表现出向光生长,根也表现出向地性,故C正确;
D.植物的根生长的方向不对,故D错误。
故选C。
12.(2014·丽水)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D.F4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使用杠杆,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找出最长的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所以要判断哪个动力最小,就看哪个动力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支点与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动力臂,与这条动力臂垂直的力即为最小动力。
【解答】由图可知,动力F3与OB垂直,则动力F3对应的动力臂就是OB,它是最长的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因为F3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所以F3最小。
故选:C
13.(2014·丽水)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A、根据化学式给物质命名;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钴元素的化合价;C、根据题意,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判断反应;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A、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FeCl3读作“氯化铁”,所以CoCl3读作“氯化钴”,故A说法错误;
B、Co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说法错误;
C、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说明Co位于氢前,因此Co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不能和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说法正确;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5.4%≠33.3%,故D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C
14.(2014·丽水)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A、从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药液流下时腐蚀标签去分析解答;
B、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解答;C、从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防止盖上瓶塞时使瓶中试剂受污染;D、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解答】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药液流下时腐蚀标签,故A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B错误;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防止盖上瓶塞时使瓶中试剂受污染,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14·丽水)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②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③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自行车把手做得凹凸不平就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
【解答】A、自行车的座垫做得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臀部的压强,故A正确;
B、自行车转弯是由于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上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动能增大,而不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故C错误;
D、自行车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而不是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16.(2014·丽水)试液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液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 试液 使用目的
A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酚酞试液 能指示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B 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红墨水 便于读出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
D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亚甲基蓝溶液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观察细胞;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含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及产物、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及观察细胞。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进行解答;B、根据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解答;C、根据利用红墨水可以更清楚地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从而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解答;D、根据口腔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好观察,因此需要染色进行解答。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可借助酚酞试液指示反应是否恰好完全,故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来,故B正确;
C、利用红墨水可以更清楚地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从而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故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好观察,因此需要染色,亚甲基橙溶液是用来染色的,而不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故D错误。
故选:D
17.(2014·丽水)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 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特点,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找出重力的平衡力是解题关键。首先要明确静止和匀速下滑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只要找出哪个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即可。
【解答】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故选B
18.(2014·丽水)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为了能观察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移动载玻片 B.放大光圈
C.调节反光镜 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三种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特点和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具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移动载玻片用于寻找物象;放大光圈、调节反光镜用于改变视野亮度;更换物镜用于改变物像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而白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万--30万个。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所以,放大光圈,调节反光镜,更换高倍物,都没有用,只有移动装片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
故选:A
19.(2014·丽水)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伏。L1标有“6V 7.2W”,L2标有“6V 3.6W”,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闭合S1、S3,L1不亮、L2亮
B.仅闭合S2、S3,电流表读数为0.6安
C.仅闭合S1、S2,电路总电阻为15欧
D.仅闭合S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0.8瓦
【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欧姆定律、电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按照相关的条件简化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再进行分析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1)仅闭合S1、S3时,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短路的灯泡不会发光;(2)仅闭合S2、S3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电流表的示数;(3)仅闭合S1、S2时,两灯泡并联,根据P=UI求出两灯泡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4)仅闭合S3时,两灯泡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解答】(1)仅闭合S1、S3时,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所以只有灯泡L1亮,L2不亮,故A不正确;
(2)仅闭合S2、S3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L2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所以,由P=UI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2===0.6A,故B正确;
(3)仅闭合S1、S2时,两灯泡并联,均正常发光。由P=UI可得,通过两灯的电流:
I1=,I2=0.6A
结合欧姆定律可得:R1= R2=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中的电流:I=1.2A+0.6A;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阻R=,故C不正确;
4)仅闭合S3时,两灯泡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总电阻R=5Ω+10Ω=15Ω
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故D不正确。
故选B。
20.(2014·丽水)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
【解答】A、甲组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丙组能够观察到红褐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因为溶液都属于稀溶液,密度相差较小,因此3毫升溶液的质量远远大于3滴溶液的质量,产生沉淀的质量决定于滴加的3滴溶液的质量,3滴5%的氯化铜溶液和3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差很小,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为: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98
由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CuCl2:Cu(OH)2=135:98;NaOH:Cu(OH)2=80:98】可知,当滴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接近相等时,产生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铜生成沉淀质量大,即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虽然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的,但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3滴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很小,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很小,所以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21~24小题每空3分,25~28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14·丽水)2014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请回答:
(1)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性状,这是由双胞胎各自的    决定的。怀孕期间,腹中胎儿是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2)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属于    。
【答案】(1)基因;胎盘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在受精后的第 3周,胎盘出现,它连接着母体和胚胎,是母体和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现代遗传学认为,DNA 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我们把这些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段称为基因;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1)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性状,这是由双胞胎各自的基因决定的,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胎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胎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目的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为:(1)基因 胎盘 (2)保护易感人群
22.(2014·丽水)五一假期,小科从衢州乘客车到丽水旅游,上午8时整从衢州车站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丽水车站。请回答:
(1)客车行驶时,汽油燃烧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里程表上显示的行车路程为180千米,则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答案】(1)内
(2)9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转化和平均速度的计算;(1)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解答】(1)客车行驶时,汽油在汽油机气缸内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通过的路程:S=180km;行驶的时间:t=2h;
客车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内;(2)90
23.(2014·丽水)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写出一项即可);
(2)变化Ⅱ发生的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答案】(1)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
(2)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变化I前后比较发现,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或者说分子运动的更剧烈了,据此对变化条件进行分析;
(2)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解答】(1)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当物质上方的压强减小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大;当物质吸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因此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
(2)比较中间和右图可知,反应物为4个,生成物为4个和2个,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
24.(2014·丽水)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   。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   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答案】轻敲有机玻璃板;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磁针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铁屑和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不足以运动起来,用手轻敲玻璃板,让它们跳跃起来,在腾空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受到的力有序排列,从而反映磁场的分布规律;
(2)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叫运动状态改变;
(3)小磁针与转轴支架的摩擦力很小,可以自由转动,因此可以替代铁屑,效果会更好。
【解答】(1)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轻敲有机玻璃板。
(2)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小磁针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25.(2014·丽水)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答案】(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2)根据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判断。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剂;
(2)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所以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可以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26.(2014·丽水)小科利用塑料瓶、定滑轮和量筒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3毫升时装置恰好平衡;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黄蜡石的密度是   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
【答案】避免细线左端塑料瓶对测定黄蜡石质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6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费力,那么:G瓶+G水=G瓶+G蜡石,也就是G水=G蜡石,因此左右都悬挂塑料瓶可以避免对测量黄蜡石的质量产生影响;
(2)首先根据m=m水=ρ水V水计算出质量,再计算黄蜡石的体积V=V2-V1,最后黄蜡烛的密度为:。
【解答】(1) 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 避免细线左端塑料瓶对测定黄蜡石质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2)黄蜡石的质量为:m=m水=ρ水V水=1g/cm3×13cm3=13g;
黄蜡石的体积:V=V2-V1=25mL-20mL=5mL=5cm3;
黄蜡烛的密度为:。
27.(2014·丽水)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
(1)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   ;
(2)胰酶中的胰脂肪酶能帮助脂肪最终消化为   ;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   。
【答案】(1)胰酶
(2)甘油和脂肪酸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胰蛋白酶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影响药效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不同,酶是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解答】(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胰酶;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故答案为:(1)胰酶 (2)甘油和脂肪酸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28.(2014·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请回答:
(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   ;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答案】(1)碳酸钠和硫酸钠;BaCO3+2HNO3=Ba(NO3)2+CO2↑+H2O
(2)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取固体粉末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所以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题中的实验现象,所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1)通过推导可知,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2)要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检验,但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但不能加氯化钡,因为会引入氯离子,因此实验步骤是: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硫酸钠 BaCO3+2HNO3=Ba(NO3)2+H2O+CO2↑ 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9.(2014·丽水)为探究“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某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不同温度条件对三种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二:三种茄子幼苗在晴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
表: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茄子种子平均萌发率
组别 发芽箱内温度条件 平均萌发率/%
紫薇3号 紫薇4号 大绿盖
第1组 恒温30℃ 11 14 5
第2组 恒温20℃ 8 12 7
第3组 在20℃~30℃之间变化 80 87 85
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   ;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气温高,   ,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可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   。
【答案】(1)在20℃~30℃之间变化
(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3)变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一个完整的、活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1)从实验一可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在20℃~30℃之间变化;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明显下降,因为中午气温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光合作用的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可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 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关闭,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变小。
故答案为:(1)在20℃~30℃之间变化;(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3)变小。
30.(2014·丽水)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科学仪器装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装配一套该实验装置,除选用序号为FGHI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装配该气体发生装置时,小科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放置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固定试管时应做到   。
【答案】(1)ABD
(2)固定处位于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常见实验操作。(1)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去分析解答;(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
【解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需酒精灯,试管是反应容器,铁架台用来固定试管,集气瓶和毛玻璃片用来收集氧气,导气管用来传导气体;
(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
故答案为:(1)ABD (2)固定处位于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31.(2014·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   ,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   。
【答案】静止;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θ;减小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的速度和方向保持相同,那么它们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2)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与它滚落时的位置、斜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斜面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小,小球滚动的速度越小;
(3)两个小凹槽之间的距离越小,从视觉上越容易准确的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答】(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2)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减小。
32.(2014·丽水)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填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答案】(1)试管底部有气泡逸出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检验方法。(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被吸收了,针对以上现象,有两种可能:①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②认为二氧化碳与溶于水;(3)因为变瘪后的塑料瓶内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盐溶液即可。
【解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故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或用手指堵住导管),将试管通底部分浸入水中,再用手握试管,观察通底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观察到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因为NaOH溶液中除NaOH外还有水,而CO2还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所以他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O2与NaOH的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盐溶液如氯化钙溶液就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合理答案)
33.(2014·丽水)如图甲是小丽“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实物图。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   ;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80伏时,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安,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欧;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小灯泡突然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丽认为可能是电路某处断路,于是用一根导线检测,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导线两端接触位置 电灯 电流表 电压表
① ad 亮 有示数 有示数
② ae 亮 无示数 有示数
③ ac 不亮 无示数 无示数
④ ab 不亮 无示数 无示数
小丽分析表中现象,判断出cd之间某处断路,同组同学指出实验步骤   是没有必要做的。
【答案】(1)阻值最大处(或最左端)
(2)0.28;10
(3)②④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学实验注意事项、电表读数、求电阻、电路故障分析等知识。(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2)由图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所示,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阻值;(3)根据实验电路图与实验步骤分析答题。
【解答】(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最左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由欧姆定律:I=可知,
此时灯泡电阻R===10Ω;
(3)用导线检查断路位置,连接ad时电路正常,说明断路出现在ad之间,再连接ae已无意义;ab在开关闭合后就连在一起,所以步骤②④是不必要的。
故答案为:(1)阻值最大处(或最左端) (2)0.28 10 (3)②④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34、36小题6分,35小题8分,37小题10分,共30分)
34.(2014·丽水) 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甲),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
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D.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如图乙是“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请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用箭头将其补充完整。
【答案】(1)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
(2)C;D
(3)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水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两部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的写法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解答】(1)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含有2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植物→人;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黄粉虫和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动植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放出氧气,供人呼吸;人和黄粉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氧气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
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3)综合舱中的人排放的尿液进入水的净化装置,则“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补充如下:

故答案为:(1)植物→黄粉虫→人(或植物→人);(2)CD;(3)如上图。
35.(2014·丽水)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些相关资料: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岁~18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小衢,男,今年15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165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衢的营养状况   ;
(2)测体重时,他的双脚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接触面积为0.04米2,则他对电子秤的压强为多少帕?
(3)体育课上,小衢和小科进行爬楼梯比赛,从底楼开始爬上9米高的四楼。质量为70千克的小衢用了10秒,质量为60千克的小科用了9秒。小衢说:“我们都从底楼跑到四楼,我的体重比你大,我克服重力做的功比你多”;小科说:“我跑得比你快,我做功的功率比你大”。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1)营养过剩
(2)G=m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p=F/s= G /s =700牛/0.04米2=1.75×104 帕
(3)G小衢=m小衢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G小科=m小科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小衢=F小衢S= G小衢S=700牛×9米=6300焦
W小科=F小科S= G小科S=600牛×9米=5400焦
因为W小衢大于W小科,所以小衢说的对;
P小衢=W小衢/t小衢=6300焦/10秒=630瓦
P小科=W小科/t小科=5400焦/9秒=600瓦
P小衢大于P小科,
所以小科说错了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我们依据亚洲成年人的标准体重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标准体重,再求出正常体重的值。运用这个数值与实际体重进行比较;
(2)知道他的质量可以求出其重力,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根据压强的公式:p=求出压强;
(3)知道他的质量可以求出其重力,根据W=Gh分别求出克服重力做的功和功率,然后比较判断。
【解答】(1)∵小衢标准体重为:165-105=60(千克)
∴实际体重月标准体重为:≈1.17>1.1
∴小衢的营养状况是营养过剩.
(2)G=m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p=F/s= G /s =700牛/0.04米2=1.75×104 帕
(3)G小衢=m小衢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G小科=m小科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小衢=F小衢S= G小衢S=700牛×9米=6300焦
W小科=F小科S= G小科S=600牛×9米=5400焦
因为W小衢大于W小科,所以小衢说的对;
P小衢=W小衢/t小衢=6300焦/10秒=630瓦
P小科=W小科/t小科=5400焦/9秒=600瓦
P小衢大于P小科,所以小科说错了
答:(1)营养过剩;
(2)他对电子秤的压强为1.75×104Pa;
(3)小衢和小科爬楼梯所做的功,小衢的说法正确;小衢和小科爬楼梯做功的功率,小科的说法不正确.
36.(2014·丽水)面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判断面粉品质优劣的测定项目通常有:淀粉含量、灰分含量及面粉酸度等。面粉酸度的度数是指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如下表。
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表
面粉酸度 <2° 2°~4.5° >4.5°
面粉品质 新鲜面粉 陈年面粉 霉变面粉
请回答:
(1)为检验某种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取一定质量的面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缓缓加热,溶解,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   ,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
(2)称取5克某种面粉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匀,为减小实验误差,现用质量分数为0.004%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计算该面粉的酸度,并判断其品质(忽略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的差异)。
【答案】(1)变蓝
(2)解法一22毫升÷(0.4%/0.004%)×(100克/5克)=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解法二100克面粉消耗的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为100克÷5克×22毫升=440毫升 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换算为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即酸度数)为:0.004%÷0.4%×440毫升=4.4毫升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利用已给信息解决问题。(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进行解答;(2)根据题目所给表格中的标准进行判断,即求出: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解答】(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变蓝,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故填:变蓝;
(2)解法一
22毫升÷(0.4%/0.004%)×(100克/5克)=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解法二
100克面粉消耗的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为100克÷5克×22毫升=440毫升
0.0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换算为0.4%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数(即酸度数)为:0.004%÷0.4%×440毫升=4.4毫升
介于2°与4.5°之间,故面粉为陈年面粉
37.(2014·丽水)利用垃圾发电可缓解城市垃圾过多带来的问题,如图是某垃圾发电厂综合利用垃圾的主要流程:
(1)下列与垃圾有关的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有 (填序号);
A.垃圾发电厂可以有效地处理所有垃圾,并且没有任何污染
B.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对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C.生活中的垃圾可以随意丢弃,因为它们很快都能被自然界分解
(2)垃圾发电厂中的发电机是根据   的原理来工作的;
(3)发电厂利用部分电能来电解水,电解1.8吨水能得到氢气多少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4)研究表明,每燃烧1吨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00千瓦时,某垃圾发电厂有1台功率为6.0×103千瓦的发电机,若它每天工作10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答案】(1)A;C
(2)电磁感应
(3)设1.8吨水完全分解能得到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1.8吨   x
36∶4=1.8吨∶x,
解得x=0.2吨
(4)1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为:W=Pt=6.0×103千瓦×10小时=60000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60000千瓦时/(200千瓦时/吨)=300吨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对垃圾处理的认识分析判断;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3)首先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4)首先根据W=Pt计算出一天发出的电能,然后根据垃圾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A.垃圾发电厂通过焚烧的形式处理垃圾,虽然处理了垃圾获得了电能,但是肯定会产生大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对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这种说法科学,故B不合题意;
C.生活中的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很难自然分解,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2)垃圾发电厂中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的;
(3) 设1.8吨水完全分解能得到氢气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1.8吨   x
36∶4=1.8吨∶x;
解得:x=0.2吨。
(4) 1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为:W=Pt=6.0×103千瓦×10小时=60000千瓦时;
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60000千瓦时/(200千瓦时/吨)=300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