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23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庆一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42分)
一、(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之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流之城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选自《旧唐书 李靖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遣靖安辑之 辑:安抚。
B.军无私焉 私:偏私。
  C.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D.生非异 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年八月 其,副词,那么。 B.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介词,凭借。
C.而神明自得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D. 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从。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靖从小就有文采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自己锁住城门,上奏请求变革,将到扬州去见炀帝。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在夔州集结军队,趁秋汛涨水,三峡路险,萧铣松防之机,疾雷不及掩耳,打败萧铣。又采用宽大政策,使江汉一带纷纷投降。
   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太宗继位,任为兵部尚书。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震北狄,受到太宗的称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6题。
又呈吴郎①
杜 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②。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灢西(Ràng,瀼水分西瀼、东瀼;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境)一处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东屯去了。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②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看到老妇扑枣时心怀恐惧,故而非但不加干涉,反而尽力显得和善些,让她安心打枣。
4、请结合尾联说说造成老妇生活困穷的深层原因有哪些。(3分)
答:
5、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杜甫约其远亲吴郎饮酒,吴郎因事未至。杜甫独自登高,即景伤怀,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高》。请回忆这首诗,谈谈你对其尾联中“艰难”的理解。(2分)
答:
6、比较《登高》与《又呈吴郎》,说说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11分)
结合所学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荀况《劝学》)
(2)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振长策而御宇内,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4)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5)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8)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8.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王世襄先生二三事
王 风
结识了十五年的王世襄先生离我们而去?!我永远忘不了他!
第一次见面是陪一位朋友采访,打算顺便请教一个问题。我从南方带到北京的古琴水土不服,裂了,想问问他该怎么办。到他家没多久又来了一位客人,找袁荃猷先生,于是分成两拨儿谈话。其间他和我那位朋友出门复印材料,我见袁先生正和那位访客谈论古琴,凑过去听。就他们谈话,可以猜出来人大概是音乐研究所的,带了一张古琴照片,请教如何写说明。我听着袁先生说“九霄环佩”如何如何,“大圣遗音”如何如何,这张又如何如何,才明白其中大有奥妙。一会儿王先生回屋,快步从袁先生背后经过,并未停脚,远远扫了一眼,说了声:“明琴!”
有关琴裂的问题他介绍我去请教郑珉中先生。过了几年又因他们夫妇的极力劝说,让我得以有幸向郑先生学琴。原以为王先生会弹琴,后来才知道他试过而没有成功,谈到这事,他总是颇为夸张地显示自己不行:“这我实在弄不了,五音不全。”谈及王先生在音乐研究所时没事就钻到管平湖先生屋里听琴,他自嘲“那场面就是对牛弹琴”。事实上他有着非凡的鉴赏力,偶尔只言片语让我受益无穷。
有一度他们想听古琴录音,让我帮着置办设备,试机器的时候放的是管先生《胡笳十八拍》,他随口议论:“弹得真好,就像说话一样。”这句话对我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一向觉得现在古琴弹奏与老一辈不一样,如何不同却难道所以。听他这一说,茅塞顿开,古琴谱不分节拍,却有句读,这不就跟古代文章一样吗?听了我的发挥,袁先生笑着说:“可不是嘛。”
袁先生去世后,他已经无力再做较大规模的工作。我去得稍多些,陪他聊天。其间有两年在日本,时不时打电话问安。每次他都天气饮食问一圈,似乎对我一人在外颇不放心。
回国后常常去看他。聊天的话题很广,但每次他都会涉及的话题只有两个:一是观赏鸽,一是“三反”。他觉得他关心的那些器物和小生命,大多都过了危险期,“大概不会绝了”,惟有观赏鸽,感到依然很危险。所以他说,其他不管了,只写些小文章为观赏鸽呼吁,不过所得到的效果并不让他满意。
至于“三反”,则他始终不能释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历次政治运动,王先生全没逃过去,“三反”被关了近一年,右派帽子也是高高戴着,“文革”更是被抄家下干校样样不落。但谈起反右,他记起来的是跑到西山捉蝈蝈。“文革”则大柜当床,干校也有大摆鳜鱼宴的愉快经历,那些给他的灾难他未必看得很重。而惟有“三反”,在他是锥心之痛。我能理解他的感受:说他落后,说他右派,说他反动,哪怕说他反革命,他并不特别往心里去。而“三反”查的是贪污或者盗窃,虽然最后没有任何证据,但也没有正式结论,不明不白放出来后故宫又让他自谋职业,好像坐实了似的。这涉及的是清白问题,在王先生那儿,实际上触犯了他人格的底线,是无以复加的侮辱,对他而言比那些政治帽子不知严重多少倍。每念及此不免难过!
他总希望国家好,希望别人好,一辈子清白做人,努力做事,尽全力护持文化,延续命脉。
现在他走了!这件事终于不再纠缠他了。但实在的,历史欠他一个公道,国家也欠他一个说法。
(选自《文汇读书周报》,有删节)
9.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 4分)
答:
10.你读完这篇文章,请谈谈你对王世襄先生的印象。(3分)
答:
11.文章开头说“结识了十五年的王世襄先生离我们而去?!”结尾说“现在他走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答:
13.这篇文章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4分)
文末说“历史欠他一个公道,国家也欠他一个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58分)
四、(18分)
14. 下列作品中出自《四书》的是(2分)
A.《蜀道难》
B.《寡人之于国也》
C.《师说》
D.《咏怀古迹(其三)》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A.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pián)宜。”
B.只有那眼珠间(jiān)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C.不更(gēng)事的勇敢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
D.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zhǔn)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B.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支末节。
C.年轻人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徙不前,这种约束对于成年人而言通常很难超越。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返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句是(2分)
A.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B.“空闻虎旅传宵析(duò)”写出了“无复鸡人报晓筹”的原因。
C.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在马巍(wéi)发生哗变,杨贵妃被赐死。
D.因年长色衰而委身为贾(jiǎ)人妇的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há)蟆陵下住。”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一个说汪精卫已然是广州的军政头牌,另一个反驳道:“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胡汉民、廖仲恺、许老总,还有蒋介石,哪一个不是等闲之辈?”
B.2007年12月18日晚8点,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吉祥物可爱造型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C.奥巴马登上了中国长城,兴奋地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今天终于做了一个名不虚传的世界好汉。”
D.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要求世界各国同心协力付出行动,不要口头一套手头一套,力不从心地对待《哥本哈根议定书》。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为深刻汲取“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件教训,切实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近期,河北省政府对全省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
B.昨天,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如期举行,安庆三中考点监考老师抓获一名考生利用无线电作弊,安庆警方已对这起作弊案立案。
C.2010年3月20日,一场久违的小雨缓解了贵州都匀毛尖茶基地。
D.“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20.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对应,句式相近,语意关联。(6分)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豪放与雄奇,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铁血谏言。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飘零之叹。
五、(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要求选准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明确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