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2年科学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2·湖州)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海啸 C.台风 D.地震
2.(2012·湖州)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A. B.
C. D.
3.(2012·湖州)地球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一滴直径约1384千米的水珠,如图。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之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填湖造房 B.分类处理生活污水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D.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4.(2012·湖州)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出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其支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2012·湖州)关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雷雨天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接触笔尖金属体
D.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线
6.(2012·湖州)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古镇河面的倒影
B.水杯中折断的笔
C.阳光下树的影子
D.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7.(2012·湖州)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收集氧气
D.过滤
8.(2012·湖州)“毒胶囊”成为社会焦点,铬严重超标。其中含有的铬酸钠(Na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9.(2012·湖州)如图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某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甲代表肺静脉,则乙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0.(2012·湖州)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金属1可能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11.(2012·湖州)如图,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挡,只能沉积在肺部。PM2.5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 B.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
C.可被人体免疫功能消除 D.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12.(2012·湖州)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13.(2012·湖州)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方法 科学原理
A 用酒精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B 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C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
A.A B.B C.C D.D
14.(2012·湖州)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氧化物
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5.(2012·湖州) 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
A B C D
Ⅰ 消化道 被子植物 有性生殖 DNA
Ⅱ 消化腺 裸子植物 无性生殖 蛋白质
Ⅲ 肾脏 桃树 克隆 基因
A.A B.B C.C D.D
16.(2012·湖州)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17.(2012·湖州)如图是某科技馆的一台“永动机”,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进入热水因叶片伸展“划水”而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复原。关于该“永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制造出了永动机 B.转动会使水温升得更高
C.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水的内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
18.(2012·湖州)学了电路后,小明设计了四个体重计原理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B.
C. D.
19.(2012·湖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 均分为A、B两组 /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 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 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 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 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0.(2012·湖州)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检验硫酸根离子
B.探究水的运输部位
C.组装省力到1/3的滑轮组
D.验证酶的专一性
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21.(2012·湖州)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秒。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
22.(2012·湖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晾毛巾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
(1)如图的裤架有4个夹子,其中一个夹子已经夹住了毛巾的一个角,为了使裤架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毛巾另一个角应该夹在 号夹子上。
(2)为使毛巾尽快晾干应尽量展开,是因为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
23.(2012·湖州)兴趣小组利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中间绿色、周边白色)进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图。
(1)适当升高温度、增强 或提高 ,可以使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区分度更高。
(2)选择该叶片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 。
24.(2012·湖州)t℃时,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充分搅拌。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5.(2012·湖州)转书是同学们课间常玩的一种游戏,如图。
(1)科学书重3牛,静止在中指尖上,请在图中作出书受到的支持力的图示。
(2)若手不再拔动,转动的书会慢慢地停下,这是由于书受到了 。
26.(2012·湖州)如图是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观察到的金星凌日现象。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以后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27.(2012·湖州)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A B C D
(2)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28.(2012·湖州)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腴,白鹭点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1)该湿地公园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组成了 .
(2)白鹭全身披着洁白的羽毛,属于脊椎动物的 类.
(3)如图,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和贝类等为食,写出一点与该食性相适应的形态特点: .
29.(2012·湖州)我市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颖的“装饰树”。
产品介绍
“装饰树”表面涂了一层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原料,能产生强烈的降解功能,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降解过程中光触媒不挥发,不消耗,具有长效性。
(1)由产品介绍可判断降解反应中二氧化钛是一种 (选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如图是某科研小组探究两代光触媒降解一氧化氮的实验结果,由此可知:
①第一代光触媒产生强烈的降解作用的条件是 。
②第二代光触媒与第一代光触媒相比,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4分,第32小题5分,第33小题6分,第34小题4分,共25分)
30.(2012·湖州)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有同学对事先在烧瓶中加水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并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5毫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 验 1 2 3 4 5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MnO2粉末用量/克 0.5 0.5 0.5 0.5 0.5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560 186 103 35 12
反应后液体温度/℃ 26 38 43 59 71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有怎样的影响? 。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 。
31.(2012·湖州)“‘220V 11W’的节能灯与‘220V 6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光照强度相当。”小明对此有疑问,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光敏电阻遵循欧姆定律。
②实验用的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如图甲。
③为了节能,我国正在逐步淘汰白炽灯。
小明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在暗室中把“220V 11W”的节能灯与“220V 60W”的白炽灯分别安装在与光敏电阻距离30厘米的台灯上,每次通电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恒为3伏,记录电流表读数。
(1)实验发现,正常工作时节能灯照射下电流表读数较大,光照强度较 (选填“强”或“弱”)。
(2)正常工作相同时间后发现白炽灯温度远高于节能灯,说明白炽灯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 能。
32.(2012·湖州)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二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 ,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33.(2012·湖州)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以下四幅图中的 图。
A B C D
34.(2012·湖州)如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
A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 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 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第35小题6分,第36小题6分,第37小题5分,第38小题8分,共25分)
35.(2012·湖州)校车安全不容忽视,德清县投入2000多万元购入一批“美式长鼻子”校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如图。
(1)该车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能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氧气。这一净化过程属于 变化。
(2)每个座位上都装有安全带,可以防止刹车时人由于具有 ,继续向前运动撞到前排座位而受伤。
(3)若接送过程中整车质量达到1×104千克,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1倍,按此速度行驶1000米,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多少焦耳?
36.(2012·湖州)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37.(2012·湖州)2012年4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较以往明显增加。后经查阅,了解到以下信息:
①专家认为这是由埃可30型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②每年均有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③抗生素是抗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抑菌或杀菌作用。
④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的原因是 。(选填“能致病”、“能新陈代谢”)
(2)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儿注射抗生素 B.散热少于产热导致患儿体温升高
C.患儿应带病坚持上学 D. 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属于保护易感者
(3)图中能正确解释“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现象的曲线(①表示首次感染,②表示再次感染)是 。
A B C D
38.(2012·湖州)小明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妈妈买了一个内置电动机的按摩棒,如图。
(1)用A型按摩头振动按摩时,小明妈妈说有些疼痛。除了施力小些外,还可以换上 型按摩头。
(2)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按摩头振动,指示灯发光。断开开关,指示灯熄灭,用手按压按摩头,按摩棒上的指示灯又发光,这是由于 现象造成的。由此可判断,在正常使用时指示灯与按摩棒电动机是 (选填“串”或“并”)联的。
(3)按摩棒的技术参数如表,请计算该按摩棒正常使用12分钟消耗的电能。
产品技术参数
品名:按摩棒
型号 LY-606A 频率 50Hz
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5W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A中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等。
B中海啸,是指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C中台风,亦称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中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结合对上述四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可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其有较直接的影响的是滑坡即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滑坡。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几种典型细胞的结构的掌握情况
【解答】A是叶片保卫细胞的;B是口腔上皮细胞;C是神经细胞;D是植物根部细胞。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A中填期造房会使水资源更加紧缺,错误;B中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可以减少水污染,正确; C中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资源污染,错误;D中过里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污染,错误。故选B.
【分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进行分析,体现出学生的节水意识。
4.【答案】C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将对杠杆定义及五要素的理解、迁移分析能力
【解答】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这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能把图钉拔出来,该图钉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用力向上撬杠杆的A点,设备绕着C点顺时针转动,使图钉被拔出。由此可知作用在A点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是动力;作用在B点,沿BD向下,阻碍图钉拔出的力是阻力;C点是支点;D点是图钉尖,在图钉钉入的过程中起作用。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解答】A中雷雨天在大树下躲雨可能会遭受雷击,错误;B中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漏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正确;C中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如果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电流会直接通过人体而不通过测电笔中的大电阻流向大地,电流过大会造成触电事故,错误;D中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线会导致施救者也会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A中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水中的倒影中实际是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中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C中不透明的树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地面上形成了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中镜子是平面镜,狗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结合每一个操作的正确做法进行分析
【解答】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A中把水注入浓硫酸,会导致液体飞溅引起安全事故,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中所示液体过多,加热时液体会溅出,错误;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待气泡均匀的、连续的放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里,C中所示操作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铬酸钠(Na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选D。
9.【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此题抓住“肺静脉”一词,结合肺循环路线进行解答。
【解答】肺循环的途径如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图中甲为肺静脉,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则乙为左心房。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先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进行判断
【解答】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化合物,A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错;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B中锌排在银的前面,正确;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而氯化银属于沉淀,铜与它不反应,C错;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而铁和铜都排在镁的后面,无法反应也就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D错。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二是考查对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危害的认识。
【解答】A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排放,如煤炭燃烧、垃圾焚烧、厨房烟气、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汽车尾气等,从来源可以看出,PM2.5含有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物质. 是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该选项的说法正确;由题目可知, PM2.5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只能沉积在肺部,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B选项的说法正确;C.由题目可知,PM2.5是空气中所有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总称,十分微小,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C选项的说法错误; 由题目可知,PM2.5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D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紧抓两根筷子体积相同,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结合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进行分析
【解答】因为甲筷子漂浮、乙筷子沉底,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甲小于乙排开水的体积V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A正确;由题可知,甲漂浮,F甲=G甲,乙沉底,F乙<G乙,而从A分析已可知F甲<F乙,所以G甲<G乙,根据G=mg,所以m甲<m乙,B错;因为甲处的深度小于乙所处的深度,由p=ρgh可知,甲受到水的压强小,C错;因为甲漂浮,所以ρ甲<ρ水,乙下沉,所以ρ乙>ρ水,所以ρ乙>ρ甲,D错。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燃烧与灭火;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中根据常见的溶解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中根据水垢的成分、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中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中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溶解原理,用酒精洗涤油污是利用酒精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A选项解释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 了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B选项解释正确;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C选项解释错误;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 膜,氧化铝、铝均能与酸反应,故酸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D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特点: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B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C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
【解答】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A错;由题中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错;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C错;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由题中可知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出Ⅰ、Ⅱ、Ⅲ之间存在的关系是:Ⅰ和Ⅱ属于并列关系,Ⅱ包含Ⅲ,利用这种关系再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
【解答】消化道和消化腺是消化系统,而肾脏是泌尿系统,A选项错误;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胚珠外面有子房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包被,桃树是被子植物,B选项错误;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生殖,C选项正确;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的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D选项错误。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平时学习所看、所知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A正确;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滴人硫酸溶液中不变色,B错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会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是淡蓝色火焰,C错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是红褐色沉淀,D错误。故选A。
17.【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它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但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如:水只能从高处流向低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解答】此“永动机”的能量来源于热水的内能,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如果不给它提供热水,将会停止转动,并不是真正的永动机,A错误;转动过程中水的内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水温会降低,B错误,D正确;合金是一种混合物,C错误。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先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排除选项B、D,然后根据不同人的体重不同,仪表示数应该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再排除选项A,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A图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也不会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A图错误;B图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不符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B图错误;C图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会随着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改变而改变,C图正确;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而D图中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短路,并且电流表示数不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D图错误。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比较步骤2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能够使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说明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比较步骤3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步骤2中A组小鼠出现的症状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引起的.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酶及其催化作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装置
【解答】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常用方法是: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排除碳酸根的干扰)沉淀不溶解或者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先加稀盐酸(排除是碳酸根和银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硫酸根离子。A选项是想通过Ag+和未知溶液中的SO42-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的Ag2SO4白色沉淀而达到目的,而实际上如果未知溶液中含有Cl-也会与Ag+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对结果会产生干扰,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中植物的茎中含有导管和筛管且水带运输是从下自上的,只要看茎的截面中那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就可以知道水分的运输部位,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该滑轮组如果从两轮中间水平剪开,只有二股绳子与下面的动滑轮相连,所以该滑轮组省二分之一的力,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装置中的变量是温度,只能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而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如果要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实验的变量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待分解溶液且温度应该保持相同,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
21.【答案】(1)150
(2)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运动速度和间隔距离,利用v=计算间隔时间;(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解答】(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t==30m0.2m/s=150s;
(2)“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
22.【答案】(1)2
(2)表面积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裤架的两条杆相当于两个杠杆,现在横向的杠杆受到毛巾给它的拉力,则另一个力应该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才可能平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而尽量使其展开,是从增加表面积的角度来考虑的.
【解答】(1)读图可知,当毛巾使用2号夹子与原有的夹子组合时,裤架的相应横杆相当于杠杆,此时两侧的力臂和力的大小相同,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毛巾的表面积越大,其蒸发越快,也就更容易晾干。
23.【答案】(1)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
(2)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过程中增强光照或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 多,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淀粉越多,变色现象越明显,染色后区分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外,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 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温度也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银边常春藤叶片的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作实验材料,正好使叶片的银边部分和中间绿色部分形成一组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1)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2)叶绿体。
24.【答案】乙;44.4%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t℃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考虑,溶解度是指该温度下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解答】t℃时甲的溶解度是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甲,乙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乙,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所以乙物质达到了饱和,甲物质不饱和,甲物质的质量分数是:80g/180g=44.4%。
故答案为:乙 44.4%
25.【答案】(1)
(2)摩擦力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定义,将书受到的支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动的书会慢慢停下,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肯定是受到了阻碍它转动的力的作用。
【解答】(1)书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书向上,作用点在书上,大小等于书重3N,可设标度为1N;2)书本在手指尖上转动,会受到手给它的阻碍它转动的摩擦力,就是这个力改变了书的运动状态,使书慢慢停下。
26.【答案】水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要想到哪颗行星也和金星一样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金星凌日”是因为金星的公转轨道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且此时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在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转轨道也是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也会出现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此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27.【答案】(1)B
(2)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模型的知识解决;(2)先求出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在把其转化为模型。
【解答】(1)结合水的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和电解微粒模型可知:代表氢原子,故代表氢气分子,代表氧原子,故代表氧气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个数是2个时,反应物中氢原子有4个,氧原子有2个,所以生成物中也应该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该电解水微粒模型中生成物中只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模型为。故选B。
(2)在甲烷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4=3:1,所以在丙图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占整个圆的,碳元素占,绘图如下:
28.【答案】(1)生物群落
(2)鸟
(3)长长的喙(或长长的足,写出一点即可.)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此题是关于生态系统内容的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湿地公园是由环境与其内的生物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组成了生物群落,即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2)、白鹭会飞行,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等,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3)、白鹭具有长长的足,能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在浅水处寻找食物.白鹭还具有长长的喙,适于凿食水中的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和贝类等.
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2)鸟(3)长长的喙(或长长的足,写出一点即可.)
29.【答案】(1)催化剂
(2)有光照;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催化剂的理解情况
【解答】(1)紧抓住文本信息“装饰树表面涂了一层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原料,在降解过程中光触媒不挥发,不消耗,具有长效性。”由此可知在反应中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所以选填“催化剂”。
(2)①紧抓第一代光触媒降解作用的曲线进行分析,可知在没有光照时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很小,说明它的降解作用很差,当有光照时一氧化氮含量减少较快,说明有光照时降解作用较强。
②在上面分析第一代光触媒降解作用曲线的基础上再分析第二代光触媒降解作用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第二代光触媒与第一代光触媒相比,优点是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30.【答案】(1)2H2O2 2H2O+O2↑
(2)一定范围内,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3)给溶液降温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制取氧气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该填空属于记忆能力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可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 要研究一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就要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表分析可知,变量是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结果是收集到500mL气体所用时间长短不同,即结论为当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在1%---15%范围内,质量分数越大,生成 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
(3)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越小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温度越低,即加水越多反应后溶液的温度越低,所以可猜测加水可以对溶液降温。
31.【答案】(1)强
(2)热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由电路图知,光敏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光敏电阻两端电压,由题意知,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根据电流表示数大小及欧姆定律可以判断光敏电阻的阻值大小,然后根据图象甲判断光照强弱;
(2)根据灯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方向分析。
【解答】(1)由题可知,光敏电阻电压U=3V一定,正常工作时节能灯照射下电流表读数I较大,根据R= 可分析出,用节能灯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较小,在结合图像甲知,阻值越小,光照强度越强;
(2)灯正常工作时,一方面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另一方面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正常工作相同时间后发现白炽灯温度远高于节能灯,说明白炽灯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
32.【答案】(1)对照
(2)乙烧杯产生的气泡数量多于甲
(3)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因素不同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此题回答最大的困难是不知从哪个方面去回答实验结果,如能抓住题目中给予的有效信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3)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解答】(1)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即除了气雾的因素不同外,其他都应该相同,所以该实验变量是气雾,甲组是对照组。
(2)根据题目信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可知实验结果的回答是针对气泡产生的数量情况,再结合“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可知通过雾化乙中溶解有更多的氧气,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乙烧杯产生的气泡数量多于甲。
(3)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33.【答案】(1)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紧抓题中信息“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和“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
湿滑小心慢走’进行假设。
(2)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结合表格中水滴数和摩擦力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1)对”用铁锹时吐口水防止打滑“、”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分析可得出:变量是水的多少,产生的结果是摩擦力大小的变化,由此得出此实
验基于的假设是: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2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由表格数据知,水滴从5-----15时增加时,摩擦力增大;当水滴数量从15-----25继续增加时,摩擦力反而减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知:当水滴数为0时,接触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当水滴很多时,接触面之间还是存在摩擦力。综合得出摩擦力和水滴数量的关系为B。
34.【答案】(1)A C
(2)气压(或气体体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中关于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可知,该装置适合验证两瓶中反应发生后出现气压差,从而导致U型管液面出现高度差的反应,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对(1)的解答可知。
【解答】(1)A中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等量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过一会儿后盛有二氧化碳的瓶中气压会小于成有氧气的瓶中气压,因此用U型管连接.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可以;B中氯酸钾和氯化钠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采用该装置时不会导致两瓶出现气压差,不可以;C中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不同,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所以两瓶中会出现气压差,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可以。(2)通过(1)中分析可知该实验使两边的气压不同,即要能引起的有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
35.【答案】(1)化学
(2)惯性
(3)G=mg=1×104kg×9.8N/kg=9.8×104N
f=0.01G=0.01×9.8×104N=9.8×102N
W=FS=9.8×102N×1000m=9.8×105J
答: 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9.8×105焦耳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惯性;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抓住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 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3)根据接送过程中整车质量可求的其重力,根据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位总重力的0.01倍,可求的其阻力,再利用W=Fs求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1)该净化装置能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的物质,所以这一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
(3)G=mg=1×104kg×9.8N/kg=9.8×104N
f=0.01G=0.01×9.8×104N=9.8×102N
W=FS=9.8×102N×1000m=9.8×105J
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9.8×105焦耳。
36.【答案】(1)对照
(2)解: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163.9g-161.2g=2.7g。
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80 18
x 2.7g
=
X=12g
氧化铜的纯度=×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B
【知识点】误差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解这类题要明确每一种化学药品在装置中所起的作用,此题最关键要清楚浓硫酸的作用。
(2) 关键要考虑到丁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3) 实验计算中小明的方法没有误差,而小丽的方法受到浓硫酸吸收水多少的影响而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应抓住小丽计算出的质量分数 偏大来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图分析可知,氢气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分,而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由白色变蓝色,所以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
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的水分完全除尽。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丁中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中水与氧化铜的质量 比,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最后计算纯度即可。
解: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163.9g-161.2g=2.7g。
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80 18
x 2.7g
=
X=12g
氧化铜的纯度=×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根据题意,小丽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的结果偏大,说明丁装置中吸收的水的量偏大,故其原因是由于浓硫酸与空气相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变大,B正确;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通入的氢气量不足会使结果偏小,故A、C错误;浓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碳,故D也错误。
37.【答案】(1)能新陈代谢
(2)B
(3)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抗生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是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
(2)从抗生素的作用、正常体温是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传染病的防治理知识进行逐个分析。
(3)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亿功能,所以第二次做出免疫反应的时间会更短,抗体数量会更多。
【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繁殖新个体,由此可见病毒在新陈代谢代谢活动,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2)抗生素是从真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而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适合用抗生素治疗,所以A错误。从题中信息“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症状”可知分析出:患儿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过程减弱,这样会使体温升高并维持在一较高水平,所以B正确。病毒性脑炎属于传染病,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该隔离治疗;其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生者不能带病上学,要及时隔离治疗,所以C错误。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染病流行中属于控制传染源,所以D错误。故选B。
(3)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等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土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消灭相应的病毒,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浸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由于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殖要比第一次多得多,故C符合题意。
38.【答案】(1)C
(2)电磁感应;并
(3)0.005千瓦时(或1.8×104焦耳)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电磁感应;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感觉疼痛的大小是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
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①指示灯发光,指示灯中一定有电流,但是此时已经断开电源,因为手的按压使指示灯发光,一定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现象是电磁感 应现象;②根据按摩头和指示灯是否互相影响判断两者的连接关系。
(3)利用功率公式W=Pt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1)用A型按摩头振动按摩时,小明妈妈感到疼痛,是因为压力作用效果比较大,为了减小压力作用效果,可以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也
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C与A、B相比受力面积最大,所以选择C按摩头。
(2) ①断开电源,手按压按摩头时,指示灯发光,说明指示灯中有电流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②断开开关,按摩头不振动,指示灯熄灭,用手按压按摩头,按摩棒上的指示灯又发光,根据电磁感应现象,按摩头处相当于电源,由于开关是断开的,所以只有指示灯和按摩头是并联时指示灯才会发光。故填并联。
(3)先将单位进行换算,然后利用功率公式W=Pt代入计算即可
解:t=12分钟=0.2小时
W=Pt =0.025千瓦时×0.2小时=0.005千瓦时
(或W=Pt=25瓦×12×60秒=1.8×104焦耳)
答:该按摩棒正常使用12分钟消耗的电能0.005千瓦时(或1.8×104焦耳)。
1 / 1浙江省湖州市2012年科学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2·湖州)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海啸 C.台风 D.地震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A中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等。
B中海啸,是指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C中台风,亦称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中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结合对上述四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可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其有较直接的影响的是滑坡即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滑坡。故选A。
2.(2012·湖州)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几种典型细胞的结构的掌握情况
【解答】A是叶片保卫细胞的;B是口腔上皮细胞;C是神经细胞;D是植物根部细胞。故选B
3.(2012·湖州)地球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一滴直径约1384千米的水珠,如图。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之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填湖造房 B.分类处理生活污水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D.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解答】A中填期造房会使水资源更加紧缺,错误;B中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可以减少水污染,正确; C中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资源污染,错误;D中过里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污染,错误。故选B.
【分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进行分析,体现出学生的节水意识。
4.(2012·湖州)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出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其支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C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将对杠杆定义及五要素的理解、迁移分析能力
【解答】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这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能把图钉拔出来,该图钉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用力向上撬杠杆的A点,设备绕着C点顺时针转动,使图钉被拔出。由此可知作用在A点使杠杆顺时针转动的力是动力;作用在B点,沿BD向下,阻碍图钉拔出的力是阻力;C点是支点;D点是图钉尖,在图钉钉入的过程中起作用。故选C
5.(2012·湖州)关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雷雨天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接触笔尖金属体
D.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线
【答案】B
【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解答】A中雷雨天在大树下躲雨可能会遭受雷击,错误;B中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漏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正确;C中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如果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电流会直接通过人体而不通过测电笔中的大电阻流向大地,电流过大会造成触电事故,错误;D中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线会导致施救者也会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错误。 故选B
6.(2012·湖州)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古镇河面的倒影
B.水杯中折断的笔
C.阳光下树的影子
D.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A中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水中的倒影中实际是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中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C中不透明的树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地面上形成了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中镜子是平面镜,狗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故选B。
7.(2012·湖州)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收集氧气
D.过滤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结合每一个操作的正确做法进行分析
【解答】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A中把水注入浓硫酸,会导致液体飞溅引起安全事故,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中所示液体过多,加热时液体会溅出,错误;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待气泡均匀的、连续的放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里,C中所示操作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故选C。
8.(2012·湖州)“毒胶囊”成为社会焦点,铬严重超标。其中含有的铬酸钠(Na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铬酸钠(Na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选D。
9.(2012·湖州)如图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某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甲代表肺静脉,则乙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此题抓住“肺静脉”一词,结合肺循环路线进行解答。
【解答】肺循环的途径如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图中甲为肺静脉,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则乙为左心房。故选A。
10.(2012·湖州)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金属1可能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先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进行判断
【解答】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化合物,A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错;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B中锌排在银的前面,正确;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而氯化银属于沉淀,铜与它不反应,C错;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而铁和铜都排在镁的后面,无法反应也就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D错。故选B。
11.(2012·湖州)如图,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挡,只能沉积在肺部。PM2.5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 B.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
C.可被人体免疫功能消除 D.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二是考查对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危害的认识。
【解答】A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排放,如煤炭燃烧、垃圾焚烧、厨房烟气、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汽车尾气等,从来源可以看出,PM2.5含有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物质. 是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该选项的说法正确;由题目可知, PM2.5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只能沉积在肺部,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B选项的说法正确;C.由题目可知,PM2.5是空气中所有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总称,十分微小,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C选项的说法错误; 由题目可知,PM2.5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D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C。
12.(2012·湖州)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紧抓两根筷子体积相同,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结合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进行分析
【解答】因为甲筷子漂浮、乙筷子沉底,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甲小于乙排开水的体积V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A正确;由题可知,甲漂浮,F甲=G甲,乙沉底,F乙<G乙,而从A分析已可知F甲<F乙,所以G甲<G乙,根据G=mg,所以m甲<m乙,B错;因为甲处的深度小于乙所处的深度,由p=ρgh可知,甲受到水的压强小,C错;因为甲漂浮,所以ρ甲<ρ水,乙下沉,所以ρ乙>ρ水,所以ρ乙>ρ甲,D错。故选A。
13.(2012·湖州)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方法 科学原理
A 用酒精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B 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C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燃烧与灭火;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中根据常见的溶解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中根据水垢的成分、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中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中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溶解原理,用酒精洗涤油污是利用酒精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A选项解释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 了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B选项解释正确;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C选项解释错误;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 膜,氧化铝、铝均能与酸反应,故酸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D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
14.(2012·湖州)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氧化物
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特点: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B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C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
【解答】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A错;由题中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错;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C错;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由题中可知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D正确。故选D。
15.(2012·湖州) 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
A B C D
Ⅰ 消化道 被子植物 有性生殖 DNA
Ⅱ 消化腺 裸子植物 无性生殖 蛋白质
Ⅲ 肾脏 桃树 克隆 基因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出Ⅰ、Ⅱ、Ⅲ之间存在的关系是:Ⅰ和Ⅱ属于并列关系,Ⅱ包含Ⅲ,利用这种关系再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
【解答】消化道和消化腺是消化系统,而肾脏是泌尿系统,A选项错误;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胚珠外面有子房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包被,桃树是被子植物,B选项错误;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生殖,C选项正确;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的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D选项错误。故选C。
16.(2012·湖州)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平时学习所看、所知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A正确;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滴人硫酸溶液中不变色,B错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会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是淡蓝色火焰,C错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是红褐色沉淀,D错误。故选A。
17.(2012·湖州)如图是某科技馆的一台“永动机”,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进入热水因叶片伸展“划水”而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复原。关于该“永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制造出了永动机 B.转动会使水温升得更高
C.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水的内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它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但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如:水只能从高处流向低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解答】此“永动机”的能量来源于热水的内能,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如果不给它提供热水,将会停止转动,并不是真正的永动机,A错误;转动过程中水的内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水温会降低,B错误,D正确;合金是一种混合物,C错误。故选D。
18.(2012·湖州)学了电路后,小明设计了四个体重计原理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先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排除选项B、D,然后根据不同人的体重不同,仪表示数应该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再排除选项A,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A图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也不会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A图错误;B图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不符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B图错误;C图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会随着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改变而改变,C图正确;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而D图中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短路,并且电流表示数不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D图错误。故选C。
19.(2012·湖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 均分为A、B两组 /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 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 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 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 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比较步骤2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能够使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说明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比较步骤3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步骤2中A组小鼠出现的症状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引起的.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选:D
20.(2012·湖州)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检验硫酸根离子
B.探究水的运输部位
C.组装省力到1/3的滑轮组
D.验证酶的专一性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酶及其催化作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装置
【解答】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常用方法是: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排除碳酸根的干扰)沉淀不溶解或者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先加稀盐酸(排除是碳酸根和银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硫酸根离子。A选项是想通过Ag+和未知溶液中的SO42-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的Ag2SO4白色沉淀而达到目的,而实际上如果未知溶液中含有Cl-也会与Ag+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对结果会产生干扰,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中植物的茎中含有导管和筛管且水带运输是从下自上的,只要看茎的截面中那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就可以知道水分的运输部位,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该滑轮组如果从两轮中间水平剪开,只有二股绳子与下面的动滑轮相连,所以该滑轮组省二分之一的力,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装置中的变量是温度,只能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而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如果要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实验的变量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待分解溶液且温度应该保持相同,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
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21.(2012·湖州)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秒。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
【答案】(1)150
(2)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运动速度和间隔距离,利用v=计算间隔时间;(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解答】(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t==30m0.2m/s=150s;
(2)“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
22.(2012·湖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晾毛巾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
(1)如图的裤架有4个夹子,其中一个夹子已经夹住了毛巾的一个角,为了使裤架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毛巾另一个角应该夹在 号夹子上。
(2)为使毛巾尽快晾干应尽量展开,是因为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
【答案】(1)2
(2)表面积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裤架的两条杆相当于两个杠杆,现在横向的杠杆受到毛巾给它的拉力,则另一个力应该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才可能平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而尽量使其展开,是从增加表面积的角度来考虑的.
【解答】(1)读图可知,当毛巾使用2号夹子与原有的夹子组合时,裤架的相应横杆相当于杠杆,此时两侧的力臂和力的大小相同,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毛巾的表面积越大,其蒸发越快,也就更容易晾干。
23.(2012·湖州)兴趣小组利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中间绿色、周边白色)进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图。
(1)适当升高温度、增强 或提高 ,可以使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区分度更高。
(2)选择该叶片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 。
【答案】(1)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
(2)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过程中增强光照或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 多,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淀粉越多,变色现象越明显,染色后区分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外,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 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温度也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银边常春藤叶片的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作实验材料,正好使叶片的银边部分和中间绿色部分形成一组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1)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2)叶绿体。
24.(2012·湖州)t℃时,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充分搅拌。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答案】乙;44.4%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t℃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考虑,溶解度是指该温度下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解答】t℃时甲的溶解度是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甲,乙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乙,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所以乙物质达到了饱和,甲物质不饱和,甲物质的质量分数是:80g/180g=44.4%。
故答案为:乙 44.4%
25.(2012·湖州)转书是同学们课间常玩的一种游戏,如图。
(1)科学书重3牛,静止在中指尖上,请在图中作出书受到的支持力的图示。
(2)若手不再拔动,转动的书会慢慢地停下,这是由于书受到了 。
【答案】(1)
(2)摩擦力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定义,将书受到的支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动的书会慢慢停下,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肯定是受到了阻碍它转动的力的作用。
【解答】(1)书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书向上,作用点在书上,大小等于书重3N,可设标度为1N;2)书本在手指尖上转动,会受到手给它的阻碍它转动的摩擦力,就是这个力改变了书的运动状态,使书慢慢停下。
26.(2012·湖州)如图是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观察到的金星凌日现象。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以后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答案】水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要想到哪颗行星也和金星一样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金星凌日”是因为金星的公转轨道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且此时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在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转轨道也是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也会出现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此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27.(2012·湖州)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A B C D
(2)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答案】(1)B
(2)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模型的知识解决;(2)先求出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在把其转化为模型。
【解答】(1)结合水的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和电解微粒模型可知:代表氢原子,故代表氢气分子,代表氧原子,故代表氧气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个数是2个时,反应物中氢原子有4个,氧原子有2个,所以生成物中也应该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该电解水微粒模型中生成物中只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模型为。故选B。
(2)在甲烷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4=3:1,所以在丙图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占整个圆的,碳元素占,绘图如下:
28.(2012·湖州)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腴,白鹭点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1)该湿地公园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组成了 .
(2)白鹭全身披着洁白的羽毛,属于脊椎动物的 类.
(3)如图,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和贝类等为食,写出一点与该食性相适应的形态特点: .
【答案】(1)生物群落
(2)鸟
(3)长长的喙(或长长的足,写出一点即可.)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此题是关于生态系统内容的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湿地公园是由环境与其内的生物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组成了生物群落,即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2)、白鹭会飞行,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等,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3)、白鹭具有长长的足,能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在浅水处寻找食物.白鹭还具有长长的喙,适于凿食水中的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和贝类等.
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2)鸟(3)长长的喙(或长长的足,写出一点即可.)
29.(2012·湖州)我市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颖的“装饰树”。
产品介绍
“装饰树”表面涂了一层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原料,能产生强烈的降解功能,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降解过程中光触媒不挥发,不消耗,具有长效性。
(1)由产品介绍可判断降解反应中二氧化钛是一种 (选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如图是某科研小组探究两代光触媒降解一氧化氮的实验结果,由此可知:
①第一代光触媒产生强烈的降解作用的条件是 。
②第二代光触媒与第一代光触媒相比,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催化剂
(2)有光照;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催化剂的理解情况
【解答】(1)紧抓住文本信息“装饰树表面涂了一层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原料,在降解过程中光触媒不挥发,不消耗,具有长效性。”由此可知在反应中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所以选填“催化剂”。
(2)①紧抓第一代光触媒降解作用的曲线进行分析,可知在没有光照时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很小,说明它的降解作用很差,当有光照时一氧化氮含量减少较快,说明有光照时降解作用较强。
②在上面分析第一代光触媒降解作用曲线的基础上再分析第二代光触媒降解作用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第二代光触媒与第一代光触媒相比,优点是无光照也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4分,第32小题5分,第33小题6分,第34小题4分,共25分)
30.(2012·湖州)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有同学对事先在烧瓶中加水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并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5毫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 验 1 2 3 4 5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MnO2粉末用量/克 0.5 0.5 0.5 0.5 0.5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560 186 103 35 12
反应后液体温度/℃ 26 38 43 59 71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有怎样的影响? 。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 。
【答案】(1)2H2O2 2H2O+O2↑
(2)一定范围内,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3)给溶液降温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制取氧气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该填空属于记忆能力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可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 要研究一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就要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表分析可知,变量是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结果是收集到500mL气体所用时间长短不同,即结论为当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在1%---15%范围内,质量分数越大,生成 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
(3)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越小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温度越低,即加水越多反应后溶液的温度越低,所以可猜测加水可以对溶液降温。
31.(2012·湖州)“‘220V 11W’的节能灯与‘220V 6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光照强度相当。”小明对此有疑问,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光敏电阻遵循欧姆定律。
②实验用的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如图甲。
③为了节能,我国正在逐步淘汰白炽灯。
小明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在暗室中把“220V 11W”的节能灯与“220V 60W”的白炽灯分别安装在与光敏电阻距离30厘米的台灯上,每次通电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恒为3伏,记录电流表读数。
(1)实验发现,正常工作时节能灯照射下电流表读数较大,光照强度较 (选填“强”或“弱”)。
(2)正常工作相同时间后发现白炽灯温度远高于节能灯,说明白炽灯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 能。
【答案】(1)强
(2)热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由电路图知,光敏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光敏电阻两端电压,由题意知,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根据电流表示数大小及欧姆定律可以判断光敏电阻的阻值大小,然后根据图象甲判断光照强弱;
(2)根据灯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方向分析。
【解答】(1)由题可知,光敏电阻电压U=3V一定,正常工作时节能灯照射下电流表读数I较大,根据R= 可分析出,用节能灯照射时,光敏电阻阻值较小,在结合图像甲知,阻值越小,光照强度越强;
(2)灯正常工作时,一方面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另一方面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正常工作相同时间后发现白炽灯温度远高于节能灯,说明白炽灯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
32.(2012·湖州)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二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 ,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答案】(1)对照
(2)乙烧杯产生的气泡数量多于甲
(3)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因素不同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此题回答最大的困难是不知从哪个方面去回答实验结果,如能抓住题目中给予的有效信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3)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解答】(1)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即除了气雾的因素不同外,其他都应该相同,所以该实验变量是气雾,甲组是对照组。
(2)根据题目信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可知实验结果的回答是针对气泡产生的数量情况,再结合“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可知通过雾化乙中溶解有更多的氧气,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乙烧杯产生的气泡数量多于甲。
(3)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33.(2012·湖州)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以下四幅图中的 图。
A B C D
【答案】(1)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紧抓题中信息“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和“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
湿滑小心慢走’进行假设。
(2)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结合表格中水滴数和摩擦力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1)对”用铁锹时吐口水防止打滑“、”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分析可得出:变量是水的多少,产生的结果是摩擦力大小的变化,由此得出此实
验基于的假设是: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2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由表格数据知,水滴从5-----15时增加时,摩擦力增大;当水滴数量从15-----25继续增加时,摩擦力反而减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知:当水滴数为0时,接触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当水滴很多时,接触面之间还是存在摩擦力。综合得出摩擦力和水滴数量的关系为B。
34.(2012·湖州)如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
A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 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 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答案】(1)A C
(2)气压(或气体体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中关于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可知,该装置适合验证两瓶中反应发生后出现气压差,从而导致U型管液面出现高度差的反应,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对(1)的解答可知。
【解答】(1)A中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等量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过一会儿后盛有二氧化碳的瓶中气压会小于成有氧气的瓶中气压,因此用U型管连接.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可以;B中氯酸钾和氯化钠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采用该装置时不会导致两瓶出现气压差,不可以;C中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不同,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所以两瓶中会出现气压差,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可以。(2)通过(1)中分析可知该实验使两边的气压不同,即要能引起的有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第35小题6分,第36小题6分,第37小题5分,第38小题8分,共25分)
35.(2012·湖州)校车安全不容忽视,德清县投入2000多万元购入一批“美式长鼻子”校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如图。
(1)该车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能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氧气。这一净化过程属于 变化。
(2)每个座位上都装有安全带,可以防止刹车时人由于具有 ,继续向前运动撞到前排座位而受伤。
(3)若接送过程中整车质量达到1×104千克,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1倍,按此速度行驶1000米,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多少焦耳?
【答案】(1)化学
(2)惯性
(3)G=mg=1×104kg×9.8N/kg=9.8×104N
f=0.01G=0.01×9.8×104N=9.8×102N
W=FS=9.8×102N×1000m=9.8×105J
答: 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9.8×105焦耳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惯性;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抓住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 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3)根据接送过程中整车质量可求的其重力,根据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位总重力的0.01倍,可求的其阻力,再利用W=Fs求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1)该净化装置能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的物质,所以这一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
(3)G=mg=1×104kg×9.8N/kg=9.8×104N
f=0.01G=0.01×9.8×104N=9.8×102N
W=FS=9.8×102N×1000m=9.8×105J
发动机克服阻力做功9.8×105焦耳。
36.(2012·湖州)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答案】(1)对照
(2)解: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163.9g-161.2g=2.7g。
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80 18
x 2.7g
=
X=12g
氧化铜的纯度=×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B
【知识点】误差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解这类题要明确每一种化学药品在装置中所起的作用,此题最关键要清楚浓硫酸的作用。
(2) 关键要考虑到丁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3) 实验计算中小明的方法没有误差,而小丽的方法受到浓硫酸吸收水多少的影响而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应抓住小丽计算出的质量分数 偏大来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图分析可知,氢气通过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分,而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由白色变蓝色,所以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
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的水分完全除尽。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丁中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中水与氧化铜的质量 比,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最后计算纯度即可。
解: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163.9g-161.2g=2.7g。
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80 18
x 2.7g
=
X=12g
氧化铜的纯度=×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根据题意,小丽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的结果偏大,说明丁装置中吸收的水的量偏大,故其原因是由于浓硫酸与空气相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变大,B正确;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通入的氢气量不足会使结果偏小,故A、C错误;浓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碳,故D也错误。
37.(2012·湖州)2012年4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较以往明显增加。后经查阅,了解到以下信息:
①专家认为这是由埃可30型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②每年均有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③抗生素是抗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抑菌或杀菌作用。
④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的原因是 。(选填“能致病”、“能新陈代谢”)
(2)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儿注射抗生素 B.散热少于产热导致患儿体温升高
C.患儿应带病坚持上学 D. 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属于保护易感者
(3)图中能正确解释“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现象的曲线(①表示首次感染,②表示再次感染)是 。
A B C D
【答案】(1)能新陈代谢
(2)B
(3)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抗生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是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
(2)从抗生素的作用、正常体温是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传染病的防治理知识进行逐个分析。
(3)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亿功能,所以第二次做出免疫反应的时间会更短,抗体数量会更多。
【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繁殖新个体,由此可见病毒在新陈代谢代谢活动,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2)抗生素是从真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而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适合用抗生素治疗,所以A错误。从题中信息“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症状”可知分析出:患儿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过程减弱,这样会使体温升高并维持在一较高水平,所以B正确。病毒性脑炎属于传染病,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该隔离治疗;其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生者不能带病上学,要及时隔离治疗,所以C错误。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染病流行中属于控制传染源,所以D错误。故选B。
(3)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等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土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消灭相应的病毒,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浸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由于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殖要比第一次多得多,故C符合题意。
38.(2012·湖州)小明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妈妈买了一个内置电动机的按摩棒,如图。
(1)用A型按摩头振动按摩时,小明妈妈说有些疼痛。除了施力小些外,还可以换上 型按摩头。
(2)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按摩头振动,指示灯发光。断开开关,指示灯熄灭,用手按压按摩头,按摩棒上的指示灯又发光,这是由于 现象造成的。由此可判断,在正常使用时指示灯与按摩棒电动机是 (选填“串”或“并”)联的。
(3)按摩棒的技术参数如表,请计算该按摩棒正常使用12分钟消耗的电能。
产品技术参数
品名:按摩棒
型号 LY-606A 频率 50Hz
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5W
【答案】(1)C
(2)电磁感应;并
(3)0.005千瓦时(或1.8×104焦耳)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电磁感应;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感觉疼痛的大小是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
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①指示灯发光,指示灯中一定有电流,但是此时已经断开电源,因为手的按压使指示灯发光,一定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现象是电磁感 应现象;②根据按摩头和指示灯是否互相影响判断两者的连接关系。
(3)利用功率公式W=Pt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1)用A型按摩头振动按摩时,小明妈妈感到疼痛,是因为压力作用效果比较大,为了减小压力作用效果,可以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也
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C与A、B相比受力面积最大,所以选择C按摩头。
(2) ①断开电源,手按压按摩头时,指示灯发光,说明指示灯中有电流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②断开开关,按摩头不振动,指示灯熄灭,用手按压按摩头,按摩棒上的指示灯又发光,根据电磁感应现象,按摩头处相当于电源,由于开关是断开的,所以只有指示灯和按摩头是并联时指示灯才会发光。故填并联。
(3)先将单位进行换算,然后利用功率公式W=Pt代入计算即可
解:t=12分钟=0.2小时
W=Pt =0.025千瓦时×0.2小时=0.005千瓦时
(或W=Pt=25瓦×12×60秒=1.8×104焦耳)
答:该按摩棒正常使用12分钟消耗的电能0.005千瓦时(或1.8×104焦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