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3 16:30:40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0·宁波)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蕴含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 B.一水多用 C.少用空调 D.焚烧垃圾
【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理念的核心就是减小化石能源的消化,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A.提倡步行,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减小汽车对汽油的消耗,故A不合题意;
B.一水多用,可以减小对水资源的消耗,故B不合题意;
C.少用空调,可以减小对电能的消耗,故C不合题意;
D.焚烧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0·宁波)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A:为保护、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鱼类资源,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控制捕鱼网眼的大小、在产卵期禁止捕鱼等,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可以很好的保护鱼类资源。故A正确;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会减少珍惜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故B错误;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C错误;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破坏栖息地,影响栖息地内生物的生存。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10·宁波)“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些是不健康的
B.合金、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D.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信息、材料和能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良莠不齐,需要我们用心去鉴别,甚至有些是不健康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而合金不是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应用了几乎所有领域的先进科技,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太阳能、氢能,都是清洁能源,都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2010·宁波)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濛以43秒048夺得冠军,成为蝉联冬奥金牌中国第一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对冰面的压强变小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王濛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不变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积;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①速度大小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4)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A.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而压力保持不变,因此对冰面的压强增大,故A错误;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作用在冰面上,冰面对她的支持力作用在王濛身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王濛加速冲刺时,她的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因此她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5.(2010·宁波)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红外生命探测仪: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
【解答】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6.(2010·宁波)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锌粒放入试管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验满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内加入固体药品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放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以免打坏试管,故A错误;
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能作反应容器或溶解容器,故B错误;
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图中装入稀硫酸太多,故C错误;
D.对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如果它迅速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正确。
故选D。
7.(2010·宁波)小科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部分电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物理量及单位
B.科学家及贡献
C.测量仪器及用途
D.家电及能量转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测电笔的使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学中,有关单位、物理学史、测量工具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A.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功的单位是千瓦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或零线的工具,而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饭煲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10·宁波)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2SO3+O2=2H2SO4
C.2HClO HCl+O2↑ D.CaCO3 CaO+CO2↑
【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弄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并判断它们的物质种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反应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生成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而由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故C正确,而A、D错误。
故选C。
9.(2010·宁波)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导纤维是由纯度极高的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拉制而成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向每一个方向传递,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
B.由石英玻璃拉制成细丝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
D.光纤通信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传播更远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光导纤维的信息传输原理分析;
(4)根据光导通信的优点分析判断。
【解答】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热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符合氧化物的定义,因此是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石英玻璃拉制成细丝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纤通信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传播更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10·宁波)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此题还涉及种子的结构及其萌发情况,据此解答。
【解答】A、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生物的性状由这些遗传信息决定,受精卵中储存着遗传物质,此项说法正确;
B、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的①是珠被将来发育成的种皮,而胚的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此项说法错误;
C、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即大豆豆芽是由胚发育成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故②表示种子萌发成植物体的过程.而不是种子的形成过程,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D、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10·宁波)2010年春晚,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  )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分析判断猜想的合理性.【解答】①吸水物质可以吸收少量的果汁,故①比较合理;
②魔术师的手法很快,快速替换时一般观众很难看清,故②比较合理;
③分子之间存在的空隙太小了,硬币不可能从分子间隙中穿过,故③不合理;
④玻璃熔化时温度很高,人的手臂无法从其中通过,故④不合理。
合理的猜想是①②。
故选C。
12.(2010·宁波)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CuCl2) 加入适量铁粉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CaCO3
D CO2(CO) 通人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与除杂试剂反应。
【解答】A.NaCl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将泥沙和溶液分离,最后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uCl2与加入的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Cl2,既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也没有与除杂试剂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也没有与除杂试剂反应,工业C正确不合题意;
D.被除杂物质CO2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10·宁波)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解答】A: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故A正确;
B: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故B正确;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适于生活在浅水沼泽地区。故C正确;
D: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鱼和鹤都属于消费者。故不能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4.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可能是(  )
A.灯L1额定功率较大 B.灯L2两端电压较大
C.灯L1的电阻较大 D.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
【答案】C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灯泡的亮暗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
(2)根据P=I2R和P=U2/R进行功率、电阻的比较。
(3)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解答】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如图两个灯泡是串联的,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说明灯泡L1的实际功率大,根据P=I2R知,灯泡L1的电阻比L2的电阻大。根据U=IR知,灯泡L1两端的电压大。根据P=U2/R,两个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灯泡L1的电阻大,额定功率小。
故答案为:C
15.如图所示,煤气管道包括户外和户内两部分,二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工人师傅给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检查一下管道是否漏气。有一种检测装置,在两端开口的透明U型管中装有水,当U型管两端压强相等时,两侧水面相平。检测时,关闭开关,用力向户内管道口Y内吹气,然后迅速将U型管的Y′一端与Y相连接,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继续观察U型管中水面的变化(  )
A.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
B.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
C.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有漏气
D.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利用U形管的液柱高度差来判断两端压强的变化,首先明确U形管的左端压强始终是大气压,不会变化;当YY'连接后,如果管道漏气,则U形管右端的压强会逐渐变小,因此U形管的水面高度差会逐渐减小,据此分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液体传递的是压强,有压强变化,U型管内水的高度差就会随之变化,人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检验煤气管道有无漏气情况。
【解答】解: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说明U形管右端的压强增大,而无论是否漏气,右端压强都不会增大,故A不合题意;
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说明U形管右端的压强逐渐减小,即与U形管右端连接的用户管道内气压在逐渐降低,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用户管道有漏气现象,导致了管内的气压在逐渐降低,故B不合题意;
若水面高度差不变,说明U形管左右两端的压强都没有变化,即用户管道内的气压没有改变,由此可判断用户管道的密封良好,没有漏气现象,故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10·宁波)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蔗糖替代品,如图所示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B.木糖醇溶液从30℃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木糖醇溶液从50℃降温到30℃,一定没有晶体析出
D.30℃时,75克木糖醇可以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3)能否析出晶体,取决于木糖醇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4)根据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A错误;
B. 木糖醇溶液从30℃升温到50℃,溶液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因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
C.木糖醇溶液从50℃降温到30℃,如果溶液已经达到饱和,那么可能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为60g;因为75g>60g,所以75g木糖醇不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17.(2010·宁波)以下为某地区中小学生2001年与2009年近视率调查分析表:
年份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2001 15377 994 6.5 19401 4091 21.1 6483 3370 52.0
2009 24748 2315 9.4 19251 8379 43.5 16767 12131 72.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近视的成因分析;
(2)根据公式分析;
(3)将三个年龄阶段2001年到2009年的增幅进行比较即可;
(4)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A.近视是由于后天用眼习惯不正常所致,与遗传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可知,近视率由近视人数和调查人数两个因素决定,并不是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就越高,故B错误;
C.小学阶段近视率的增幅为:9.4%-6.5%=2.8%,初中阶段为:43.5%-21.1%=22.4%,高中阶段为:72.4%-52.0%=20.4%,因此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故C正确;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凹透镜片的眼睛,故D错误。
故选C。
18.(2010·宁波)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有关瞳孔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激素调节
B.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解答】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不属于激素体节。故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B正确;
C: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因此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C正确;
D:瞳孔反射是人体对环境明暗变化作出的一种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9.(2010·宁波)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功的计算式W=Gh和功率的公式,分析三套方案是否可行即可。
【解答】爬楼时克服自身的体重做功,因此W=Gh;
那么爬楼的功率:;
①当时间t相同时,Gh的乘积越大,功率P就越大,故①正确;
②当高度h相同时,的比值越大,功率P就越大,故②正确;
③的比值越大,功率P越大,故③正确。
因此三套方案都可行。
故选D。
20.(2010·宁波)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在铅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因此动能不断减小;由于到达最高点时,铅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所以动能肯定大于零。在铅球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动能不断增大;由于原来铅球出手时就有重力势能,因此最终落地时的动能将大于开始时的动能,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2010·宁波)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   、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答案】绿;复色光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证明了阳光是复色光。
【解答】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复色光。
22.(2010·宁波)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南非举行。北京(东八区)时间7月12日凌晨2:30,中央电视台将直播决赛。
(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同,为   m/s。
(2)决赛开始时,比赛所在地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时间是   。
【答案】(1)3╳108
(2)11日20:30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传播速度解答;
(2)在地球上,每相差一个时区,两地的时间就差一个小时。首先计算出两个地区的时区之差,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对应的时间。
【解答】(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同,为 3╳108 m/s。
(2)约翰里斯堡和北京的时区差为:8-2=6,因此两地差6个小时。因为东二区在东八区的西面,所以应该减去6个小时,即7月12日2:30-6个小时=7月11日26:30-6个小时=7月11日20:30。
23.(2010·宁波)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汽车脚垫和油门踏板问题引发了召回事件,其中油门踏板是一种   类(填“杠杆”或“斜面”)简单机械。请你再举一例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
【答案】杠杆;自行车的车闸就是杠杆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那么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和轮轴等,据此举例即可。
【解答】(1)当用脚用力踩动油门踏板时,它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当松开脚时,踏板又绕着这个固定点恢复原来的位置,因此它就是一个杠杆;
(2)自行车的车闸就是杠杆,自行车的车把和汽车的方向盘都是轮轴,盘山公路是斜面等。
24.(2010·宁波)
(1)甲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则X的化学式是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准备选择乙图装置中的   (填编号),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K2CO3
(2)②③或①③;2H2O2 2H2O+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据此推测X的化学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两组方案:①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②过氧化氢的分解,据此选择实验装置,并写出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
【解答】(1)根据方程式 4KO2+2CO2=2X+3O2 得到:4K+12O+2C=2X+6O,那么@X肯定由4K、2C和6O构成,即X由2K、1C和3O构成,即 K2CO3 ;
(2)如果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那么制取需要酒精灯加热,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和铁架台,收集需要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集气瓶,故选①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果使用过氧化氢分解,那么发生装置需要长颈漏斗、锥形瓶、双孔胶和导气管,收集装置需要一个集气瓶即可,故选②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25.(2010·宁波)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蜒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以下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及它们休息时的图片。
1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休息时翅合拢……蜻蛉
2 后翅宽于前翅;休息时翅张开……………蜻蜓
(1)图   为蜻蜒。
(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学上属于同一   (填“纲”或“种”)的生物。
【答案】(1)乙
(2)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
【解答】(1)结合检索表及图片可知:图甲为蜻蛉,图乙为蜻蜓;
(2)生物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由生物分类系统可知蜻蛉和蜻蜓同属于一纲的生物。
故答案为:(1)乙;(2)纲
26.(2018九上·嘉兴期中)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⑴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⑵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⑶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⑷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答案】酸;Fe(OH)3;FeCl3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和常见的沉淀物及其颜色的知识。
【解答】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说明该废水溶液显酸性;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说明废水中不含有硫酸铁;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说明废水中含有氯化铁;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B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硝酸铁可能是第二步中的硝酸铁,也可能是氯化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铁。因此,该废水溶液呈酸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Fe(OH)3;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FeCl3;
故答案为:酸;Fe(OH)3;FeCl3。
27.(2010·宁波)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答案】(1)10
(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等等。蜥蜴属于温度决定型,由图片分析可知:在32℃时,其幼崽全为雄性。
【解答】(1)由图片分析可知,在32℃时蜥蜴幼崽全为雄性,若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由本实验结果可猜想蜥蜴幼崽的性别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雄性幼崽的比例越高。
故答案为:(1)10;(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28.(2010·宁波)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等。下图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经适当调整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端滑动。
(4)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像如上图。据此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   W(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答案】(1)
(2)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3)右
(4)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都是串联,还要注意电表的量程以及正负接线柱的选择,此外变阻器接线注意“一上一下”。
(2)电压表测灯泡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很小,那么说明流过灯丝的电流很小,只能说明变阻器的阻值太大了;
(3)将小灯泡的电压与额定电压比较,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方向,进而确定电路电流的变化方向,最后根据“电流和电阻的反比”关系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变化,进而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4)从图像中找到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这就是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即可。
【解答】(1)分析实物图可知,电压表的接线不够完整。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2.5V<3V,所以电压表选择0~3V的量程。因为电压表的“-”接线柱已经与灯泡左边的接线柱相连,所以只需将灯泡右边的接线柱与电压表上“3V”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2.2V,因此电压表的示数要增大。根据U=IR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要增大,那么整个电路的电阻要减小,即变阻器的阻值要减小,因此滑片应该向右移动;
(4)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A,因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2A=0.5W。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9.(2010·宁波)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⑶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
【答案】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3)①分析同一只小白鼠在5次实验中所用时间的长短变化,如果时间越来越短,就说明它有学习能力;
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小白鼠到达终点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有明显变化,就说明路口标志对小白鼠的能力有影响,否则就没有影响。【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可以从上次的行动中吸取经验,从而使这一次的行动更有效,因此说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小白鼠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30.(2010·宁波)轿车仪表盘上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若四个车门中任意一个车门未关好,该指示灯会一直发光,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请具体说明保护电阻R0的作用   。
(2)指出该电路的一处不足   。
【答案】(1)当四个车门都关好时,即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被短路;如果没有R0,那么整个电路短路,就可能发生火灾
(2)干路上缺少一个主开关,因此当汽车不用时,无法切断电路实现节能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对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2)可以从整个电路是否能够被彻底断开,从而节约电能来分析。
【解答】(1)保护电阻R0的作用:当四个车门都关好时,即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被短路;如果没有R0,那么整个电路短路,就可能发生火灾。
(2)该电路的不足之处为:干路上缺少一个主开关,因此当汽车不用时,无法切断电路实现节能。
31.(2010·宁波)小科发现取自实验室的镁带表面有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 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
(1)小科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   (填化学式)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
(2)进一步查阅资料后获知,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原来的结论 。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3)小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此探究过程给你的启示是   。
【答案】(1)O2
(2)C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详细查阅资料,使自己的探究更科学,得出的结论准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
(2)根据资料信息表明,虽然氧化镁是白色的,但是如果氧化镁的颗粒很小,那么可能呈现黑色,即原来的结论可能不正确;
(3)进行科学探究时,不能固守已知的经验,往往需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才能为科学探究提供准确的方向。
【解答】(1)小科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O2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
(2)进一步查阅资料后获知,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原来的结论可能不正确,故选C;
(3)小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此探究过程给你的启示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详细查阅资料,使自己的探究更科学,得出的结论准确。
32.(2010·宁波) 2009年7月22日9:40左右,我市许多市民有幸观看到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现象,部分航模爱好者利用此难得的机会,进行了一项“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无影响”的科学探究。(伞降火箭发射上升到约100m高空后,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带着箭体返回地面,从发射到落地时间为留空时间)
(1)本次科学探究的假设是   。
(2)他们选择5枚“长征二号”伞降火箭模型,使用同种规格的发动机(充填有等量火药)和降落伞,选择日食前、日全食时、日食后三个时间,在宁波大学分别进行三次发射。得到如下数据:
留空时间
发射时间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平均值
8:00 2′11″ 2′05″ 1′40″ 1′56″ 2′03″ 1′59″
9:40 1′07″ 1′12″ 1′02″ l′09″ 1′20″ 1′10″
11:20 2′04″ 2′07″ 1′58″ 1′47″ 2′14″ 2′02″
对实验结果有如下解释,你认为合理的一个是 。
A.三次发射时间不同,太阳位置不同
B.日全食发生时,气温突然下降,空气中上升气流减弱
C.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处于同一直线,伞降火箭受到的引力减小
(3)推动伞降火箭上升的动力,其施力物体是   (填“燃气”、“空气”或“地球”)。
【答案】(1)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
(2)B
(3)燃气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解答】(1)本次实验探究的假设是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
(2)A:该实验研究的是与日全食的关系,与太阳位置无关,故A错误;
B:当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光被挡住,地表温度下降,空气中上升气流减弱不利火箭留空,故B正确;
C:若引力减小,那么落地时间会变长,而实际上留空时间变短了,故C错误。
(3)火箭燃料燃烧向后喷出燃气使火箭上升,燃气对火箭产生向前的动力,其施力物体是燃气。
故答案为:(1)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2)B;(3)燃气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3小题5分,第34小题4分,第35、36、37小题各7分,共30分)
33.(2010·宁波)甬台温铁路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运营。甬台温铁路从宁波(121.56°E,29.86°N)经台州至温州(120.66°E,28.02°N)全长275km。“和谐号”动车组预设运行速度可达200km/h至250km/h,宁波到温州原来需3小时,现在仅需1小时40分。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温州在宁波的   方向。
(2)计算宁波站到温州站动车组行进的平均速度。
【答案】(1)西南
(2)动车组从宁波站到温州站行进的平均速度为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解答】(1)宁波(121. 56°E,29. 86°N)东经121.56°北纬29.86°;温州(120. 66°E,28. 02°N)东经120.66°北纬28.02°;东经121.56>东经120.66所以温州比较靠西;北纬29.86>北纬28.02所以温州比较靠南。所以温州在宁波的西南方向。
(2)动车组从宁波站到温州站行进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1)西南;(2)平均速度为:
34.(2010·宁波)国家质检总局曾对学生用品进行质量抽查,结果9种产品(如固体胶、液体胶水、修正液等)甲醛超标。甲醛(CH2O)是一种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化学物质,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甲醛的式量为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30;4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的式量等于组成分子的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甲醛的式量:12×1+1×2+16×1=30;
(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5.(2010·宁波)医生对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时,需要将体温降至合适的温度。准备手术之前,病人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
(1)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博动,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将线圈ab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其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使血液定向流动;阀门K1、K2都只能单向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N极,活塞将向   运动,“动力泵”处于   (填“抽血”或“送血”)状态。
(2)心肺机的另一个功能是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经监测,病人体温由17℃上升至正常体温37℃历时1h。在这段时间内,假设人体所需热量完全由热交换器提供,且不计人体散热,试求热交换器所做的有用功。【设病人质量为60kg,人体比热容与水相当为c=4.2×103J/(kg·℃)】
【答案】(1)右;送血
(2) 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
其公式为:所以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
故热交换机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Q=5.04×106J。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其公式为:
【解答】(1)由图片分析可知: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活塞将向右运动,此时阀门K1打开,K2关闭,“动力泵”处于 送血状态;
(2)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其公式为:所以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故热交换机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Q=5.04×106J。
故答案为:(1)右、送血;(2)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
36.(2010·宁波)某科考小组在专业潜水员的指导下,到新安江水库调查水下沉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他们携带的潜水气瓶的体积为7.2×10-3m3,空瓶的质量为6kg,内充有3kg供潜水员呼吸用的液化空气,如图所示。
(1)沉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沉水植物种类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压增加 B.光照减弱 C.CO2浓度增加
(3)在潜水过程中,开始阶段潜水气瓶是有助于潜水员下沉的。请你计算,至少用去多少千克液化空气后,潜水气瓶才有助于潜水员上浮 【g取10N/kg,ρ水=1.0×103kg/m3】
【答案】(1)生产
(2)B
(3)由阿基米德公式可知潜水气瓶收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2×10-3m3=72N;
当潜水气瓶有助于上浮时的质量为:,
所以用去的空气的质量为:m用=(3+6)kg-7.2kg=1.8kg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解答】(1)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深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因此为生产者。
(2)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因此沉水植物种类逐渐减少;
(3)由阿基米德公式可知潜水气瓶收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2×10-3m3=72N;
当潜水气瓶有助于上浮时的质量为:,
所以用去的空气的质量为:m用=(3+6)kg-7.2kg=1.8kg
故答案为:(1)生产;(2)B;(3)1.8kg
37.(2010·宁波)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4g ,其成分为_____________。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铜:m锌:   。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答案】(1)C
(2)27:13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分析相邻的表格数据,通过固体质量的减小量的变化确定第2次时,固体中的锌是否被完全反应即可;
(2)固体中只有锌能够和酸发生反应,那么第三次加入酸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锌已完全反应,而剩余固体全部是铜,由此求出铜和锌的质量之比;
(3)根据锌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画出图示。【解答】(1)将表中第1次和第2次可知,每100g稀硫酸反应的锌的质量是:87g-74g=13g;第三次中反应锌的质量是74g-67.5g=6.5g<13g,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那么第2次中的锌还没有完全反应,因此固体的成分为不反应的铜和没有完全反应的锌:
(3)由表中的数可知,质量不再减少说明锌已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全部是铜,故铜的质量为67.5g,所以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67.5g:(100g-67.5g)=27:13;
(3)设所得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00g-67.5g x

解得:x=1g
根据表格可知,100g稀硫酸与13g锌正好完全反应,
设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y,
13g:100g=(100g-67.5g):y
解得:y=250g。
由上计算可知,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250g,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1g,可作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如下:
1 / 1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0·宁波)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蕴含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 B.一水多用 C.少用空调 D.焚烧垃圾
2.(2010·宁波)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3.(2010·宁波)“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些是不健康的
B.合金、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D.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4.(2010·宁波)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濛以43秒048夺得冠军,成为蝉联冬奥金牌中国第一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对冰面的压强变小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王濛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不变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5.(2010·宁波)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6.(2010·宁波)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锌粒放入试管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验满
7.(2010·宁波)小科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部分电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物理量及单位
B.科学家及贡献
C.测量仪器及用途
D.家电及能量转化
8.(2010·宁波)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2SO3+O2=2H2SO4
C.2HClO HCl+O2↑ D.CaCO3 CaO+CO2↑
9.(2010·宁波)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导纤维是由纯度极高的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拉制而成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向每一个方向传递,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
B.由石英玻璃拉制成细丝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
D.光纤通信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传播更远
10.(2010·宁波)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11.(2010·宁波)2010年春晚,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  )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2010·宁波)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CuCl2) 加入适量铁粉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CaCO3
D CO2(CO) 通人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3.(2010·宁波)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4.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可能是(  )
A.灯L1额定功率较大 B.灯L2两端电压较大
C.灯L1的电阻较大 D.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
15.如图所示,煤气管道包括户外和户内两部分,二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工人师傅给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检查一下管道是否漏气。有一种检测装置,在两端开口的透明U型管中装有水,当U型管两端压强相等时,两侧水面相平。检测时,关闭开关,用力向户内管道口Y内吹气,然后迅速将U型管的Y′一端与Y相连接,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继续观察U型管中水面的变化(  )
A.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
B.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
C.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有漏气
D.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
16.(2010·宁波)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蔗糖替代品,如图所示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B.木糖醇溶液从30℃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木糖醇溶液从50℃降温到30℃,一定没有晶体析出
D.30℃时,75克木糖醇可以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
17.(2010·宁波)以下为某地区中小学生2001年与2009年近视率调查分析表:
年份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检查 人数 近视 人数 近视 率%
2001 15377 994 6.5 19401 4091 21.1 6483 3370 52.0
2009 24748 2315 9.4 19251 8379 43.5 16767 12131 72.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18.(2010·宁波)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有关瞳孔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激素调节
B.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19.(2010·宁波)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20.(2010·宁波)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2010·宁波)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   、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2.(2010·宁波)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南非举行。北京(东八区)时间7月12日凌晨2:30,中央电视台将直播决赛。
(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同,为   m/s。
(2)决赛开始时,比赛所在地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时间是   。
23.(2010·宁波)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汽车脚垫和油门踏板问题引发了召回事件,其中油门踏板是一种   类(填“杠杆”或“斜面”)简单机械。请你再举一例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
24.(2010·宁波)
(1)甲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则X的化学式是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准备选择乙图装置中的   (填编号),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2010·宁波)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蜒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以下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及它们休息时的图片。
1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休息时翅合拢……蜻蛉
2 后翅宽于前翅;休息时翅张开……………蜻蜓
(1)图   为蜻蜒。
(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学上属于同一   (填“纲”或“种”)的生物。
26.(2018九上·嘉兴期中)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⑴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⑵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⑶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⑷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27.(2010·宁波)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28.(2010·宁波)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等。下图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经适当调整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端滑动。
(4)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像如上图。据此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   W(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9.(2010·宁波)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⑶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
30.(2010·宁波)轿车仪表盘上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若四个车门中任意一个车门未关好,该指示灯会一直发光,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请具体说明保护电阻R0的作用   。
(2)指出该电路的一处不足   。
31.(2010·宁波)小科发现取自实验室的镁带表面有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 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
(1)小科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   (填化学式)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
(2)进一步查阅资料后获知,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原来的结论 。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3)小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此探究过程给你的启示是   。
32.(2010·宁波) 2009年7月22日9:40左右,我市许多市民有幸观看到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现象,部分航模爱好者利用此难得的机会,进行了一项“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无影响”的科学探究。(伞降火箭发射上升到约100m高空后,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带着箭体返回地面,从发射到落地时间为留空时间)
(1)本次科学探究的假设是   。
(2)他们选择5枚“长征二号”伞降火箭模型,使用同种规格的发动机(充填有等量火药)和降落伞,选择日食前、日全食时、日食后三个时间,在宁波大学分别进行三次发射。得到如下数据:
留空时间
发射时间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平均值
8:00 2′11″ 2′05″ 1′40″ 1′56″ 2′03″ 1′59″
9:40 1′07″ 1′12″ 1′02″ l′09″ 1′20″ 1′10″
11:20 2′04″ 2′07″ 1′58″ 1′47″ 2′14″ 2′02″
对实验结果有如下解释,你认为合理的一个是 。
A.三次发射时间不同,太阳位置不同
B.日全食发生时,气温突然下降,空气中上升气流减弱
C.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处于同一直线,伞降火箭受到的引力减小
(3)推动伞降火箭上升的动力,其施力物体是   (填“燃气”、“空气”或“地球”)。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3小题5分,第34小题4分,第35、36、37小题各7分,共30分)
33.(2010·宁波)甬台温铁路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运营。甬台温铁路从宁波(121.56°E,29.86°N)经台州至温州(120.66°E,28.02°N)全长275km。“和谐号”动车组预设运行速度可达200km/h至250km/h,宁波到温州原来需3小时,现在仅需1小时40分。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温州在宁波的   方向。
(2)计算宁波站到温州站动车组行进的平均速度。
34.(2010·宁波)国家质检总局曾对学生用品进行质量抽查,结果9种产品(如固体胶、液体胶水、修正液等)甲醛超标。甲醛(CH2O)是一种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化学物质,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甲醛的式量为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5.(2010·宁波)医生对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时,需要将体温降至合适的温度。准备手术之前,病人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
(1)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博动,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将线圈ab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其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使血液定向流动;阀门K1、K2都只能单向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N极,活塞将向   运动,“动力泵”处于   (填“抽血”或“送血”)状态。
(2)心肺机的另一个功能是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经监测,病人体温由17℃上升至正常体温37℃历时1h。在这段时间内,假设人体所需热量完全由热交换器提供,且不计人体散热,试求热交换器所做的有用功。【设病人质量为60kg,人体比热容与水相当为c=4.2×103J/(kg·℃)】
36.(2010·宁波)某科考小组在专业潜水员的指导下,到新安江水库调查水下沉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他们携带的潜水气瓶的体积为7.2×10-3m3,空瓶的质量为6kg,内充有3kg供潜水员呼吸用的液化空气,如图所示。
(1)沉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沉水植物种类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压增加 B.光照减弱 C.CO2浓度增加
(3)在潜水过程中,开始阶段潜水气瓶是有助于潜水员下沉的。请你计算,至少用去多少千克液化空气后,潜水气瓶才有助于潜水员上浮 【g取10N/kg,ρ水=1.0×103kg/m3】
37.(2010·宁波)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4g ,其成分为_____________。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铜:m锌:   。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理念的核心就是减小化石能源的消化,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A.提倡步行,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减小汽车对汽油的消耗,故A不合题意;
B.一水多用,可以减小对水资源的消耗,故B不合题意;
C.少用空调,可以减小对电能的消耗,故C不合题意;
D.焚烧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A:为保护、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鱼类资源,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控制捕鱼网眼的大小、在产卵期禁止捕鱼等,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可以很好的保护鱼类资源。故A正确;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会减少珍惜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故B错误;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C错误;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破坏栖息地,影响栖息地内生物的生存。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信息、材料和能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良莠不齐,需要我们用心去鉴别,甚至有些是不健康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而合金不是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应用了几乎所有领域的先进科技,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太阳能、氢能,都是清洁能源,都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积;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①速度大小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4)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A.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而压力保持不变,因此对冰面的压强增大,故A错误;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作用在冰面上,冰面对她的支持力作用在王濛身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王濛加速冲刺时,她的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因此她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红外生命探测仪: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
【解答】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内加入固体药品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放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以免打坏试管,故A错误;
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能作反应容器或溶解容器,故B错误;
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图中装入稀硫酸太多,故C错误;
D.对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如果它迅速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测电笔的使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学中,有关单位、物理学史、测量工具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A.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功的单位是千瓦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或零线的工具,而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饭煲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弄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并判断它们的物质种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反应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生成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而由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故C正确,而A、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光导纤维的信息传输原理分析;
(4)根据光导通信的优点分析判断。
【解答】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热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符合氧化物的定义,因此是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石英玻璃拉制成细丝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纤通信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传播更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此题还涉及种子的结构及其萌发情况,据此解答。
【解答】A、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生物的性状由这些遗传信息决定,受精卵中储存着遗传物质,此项说法正确;
B、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的①是珠被将来发育成的种皮,而胚的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此项说法错误;
C、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即大豆豆芽是由胚发育成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故②表示种子萌发成植物体的过程.而不是种子的形成过程,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D、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分析判断猜想的合理性.【解答】①吸水物质可以吸收少量的果汁,故①比较合理;
②魔术师的手法很快,快速替换时一般观众很难看清,故②比较合理;
③分子之间存在的空隙太小了,硬币不可能从分子间隙中穿过,故③不合理;
④玻璃熔化时温度很高,人的手臂无法从其中通过,故④不合理。
合理的猜想是①②。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与除杂试剂反应。
【解答】A.NaCl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将泥沙和溶液分离,最后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uCl2与加入的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Cl2,既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也没有与除杂试剂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既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也没有与除杂试剂反应,工业C正确不合题意;
D.被除杂物质CO2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解答】A: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故A正确;
B: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故B正确;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适于生活在浅水沼泽地区。故C正确;
D: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鱼和鹤都属于消费者。故不能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灯泡的亮暗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
(2)根据P=I2R和P=U2/R进行功率、电阻的比较。
(3)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解答】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如图两个灯泡是串联的,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说明灯泡L1的实际功率大,根据P=I2R知,灯泡L1的电阻比L2的电阻大。根据U=IR知,灯泡L1两端的电压大。根据P=U2/R,两个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灯泡L1的电阻大,额定功率小。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利用U形管的液柱高度差来判断两端压强的变化,首先明确U形管的左端压强始终是大气压,不会变化;当YY'连接后,如果管道漏气,则U形管右端的压强会逐渐变小,因此U形管的水面高度差会逐渐减小,据此分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液体传递的是压强,有压强变化,U型管内水的高度差就会随之变化,人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检验煤气管道有无漏气情况。
【解答】解: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说明U形管右端的压强增大,而无论是否漏气,右端压强都不会增大,故A不合题意;
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说明U形管右端的压强逐渐减小,即与U形管右端连接的用户管道内气压在逐渐降低,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用户管道有漏气现象,导致了管内的气压在逐渐降低,故B不合题意;
若水面高度差不变,说明U形管左右两端的压强都没有变化,即用户管道内的气压没有改变,由此可判断用户管道的密封良好,没有漏气现象,故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3)能否析出晶体,取决于木糖醇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4)根据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A错误;
B. 木糖醇溶液从30℃升温到50℃,溶液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因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
C.木糖醇溶液从50℃降温到30℃,如果溶液已经达到饱和,那么可能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为60g;因为75g>60g,所以75g木糖醇不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近视的成因分析;
(2)根据公式分析;
(3)将三个年龄阶段2001年到2009年的增幅进行比较即可;
(4)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A.近视是由于后天用眼习惯不正常所致,与遗传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可知,近视率由近视人数和调查人数两个因素决定,并不是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就越高,故B错误;
C.小学阶段近视率的增幅为:9.4%-6.5%=2.8%,初中阶段为:43.5%-21.1%=22.4%,高中阶段为:72.4%-52.0%=20.4%,因此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故C正确;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凹透镜片的眼睛,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解答】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不属于激素体节。故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B正确;
C: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因此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C正确;
D:瞳孔反射是人体对环境明暗变化作出的一种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9.【答案】D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功的计算式W=Gh和功率的公式,分析三套方案是否可行即可。
【解答】爬楼时克服自身的体重做功,因此W=Gh;
那么爬楼的功率:;
①当时间t相同时,Gh的乘积越大,功率P就越大,故①正确;
②当高度h相同时,的比值越大,功率P就越大,故②正确;
③的比值越大,功率P越大,故③正确。
因此三套方案都可行。
故选D。
20.【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在铅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因此动能不断减小;由于到达最高点时,铅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所以动能肯定大于零。在铅球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动能不断增大;由于原来铅球出手时就有重力势能,因此最终落地时的动能将大于开始时的动能,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绿;复色光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证明了阳光是复色光。
【解答】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复色光。
22.【答案】(1)3╳108
(2)11日20:30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传播速度解答;
(2)在地球上,每相差一个时区,两地的时间就差一个小时。首先计算出两个地区的时区之差,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对应的时间。
【解答】(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同,为 3╳108 m/s。
(2)约翰里斯堡和北京的时区差为:8-2=6,因此两地差6个小时。因为东二区在东八区的西面,所以应该减去6个小时,即7月12日2:30-6个小时=7月11日26:30-6个小时=7月11日20:30。
23.【答案】杠杆;自行车的车闸就是杠杆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那么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和轮轴等,据此举例即可。
【解答】(1)当用脚用力踩动油门踏板时,它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当松开脚时,踏板又绕着这个固定点恢复原来的位置,因此它就是一个杠杆;
(2)自行车的车闸就是杠杆,自行车的车把和汽车的方向盘都是轮轴,盘山公路是斜面等。
24.【答案】(1)K2CO3
(2)②③或①③;2H2O2 2H2O+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据此推测X的化学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两组方案:①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②过氧化氢的分解,据此选择实验装置,并写出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
【解答】(1)根据方程式 4KO2+2CO2=2X+3O2 得到:4K+12O+2C=2X+6O,那么@X肯定由4K、2C和6O构成,即X由2K、1C和3O构成,即 K2CO3 ;
(2)如果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那么制取需要酒精灯加热,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和铁架台,收集需要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集气瓶,故选①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果使用过氧化氢分解,那么发生装置需要长颈漏斗、锥形瓶、双孔胶和导气管,收集装置需要一个集气瓶即可,故选②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25.【答案】(1)乙
(2)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
【解答】(1)结合检索表及图片可知:图甲为蜻蛉,图乙为蜻蜓;
(2)生物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由生物分类系统可知蜻蛉和蜻蜓同属于一纲的生物。
故答案为:(1)乙;(2)纲
26.【答案】酸;Fe(OH)3;FeCl3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和常见的沉淀物及其颜色的知识。
【解答】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说明该废水溶液显酸性;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说明废水中不含有硫酸铁;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说明废水中含有氯化铁;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B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硝酸铁可能是第二步中的硝酸铁,也可能是氯化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铁。因此,该废水溶液呈酸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Fe(OH)3;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FeCl3;
故答案为:酸;Fe(OH)3;FeCl3。
27.【答案】(1)10
(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等等。蜥蜴属于温度决定型,由图片分析可知:在32℃时,其幼崽全为雄性。
【解答】(1)由图片分析可知,在32℃时蜥蜴幼崽全为雄性,若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由本实验结果可猜想蜥蜴幼崽的性别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雄性幼崽的比例越高。
故答案为:(1)10;(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
28.【答案】(1)
(2)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3)右
(4)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都是串联,还要注意电表的量程以及正负接线柱的选择,此外变阻器接线注意“一上一下”。
(2)电压表测灯泡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很小,那么说明流过灯丝的电流很小,只能说明变阻器的阻值太大了;
(3)将小灯泡的电压与额定电压比较,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方向,进而确定电路电流的变化方向,最后根据“电流和电阻的反比”关系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变化,进而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4)从图像中找到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这就是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即可。
【解答】(1)分析实物图可知,电压表的接线不够完整。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2.5V<3V,所以电压表选择0~3V的量程。因为电压表的“-”接线柱已经与灯泡左边的接线柱相连,所以只需将灯泡右边的接线柱与电压表上“3V”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2.2V,因此电压表的示数要增大。根据U=IR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要增大,那么整个电路的电阻要减小,即变阻器的阻值要减小,因此滑片应该向右移动;
(4)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A,因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2A=0.5W。
29.【答案】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3)①分析同一只小白鼠在5次实验中所用时间的长短变化,如果时间越来越短,就说明它有学习能力;
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小白鼠到达终点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有明显变化,就说明路口标志对小白鼠的能力有影响,否则就没有影响。【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可以从上次的行动中吸取经验,从而使这一次的行动更有效,因此说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小白鼠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30.【答案】(1)当四个车门都关好时,即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被短路;如果没有R0,那么整个电路短路,就可能发生火灾
(2)干路上缺少一个主开关,因此当汽车不用时,无法切断电路实现节能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对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2)可以从整个电路是否能够被彻底断开,从而节约电能来分析。
【解答】(1)保护电阻R0的作用:当四个车门都关好时,即四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被短路;如果没有R0,那么整个电路短路,就可能发生火灾。
(2)该电路的不足之处为:干路上缺少一个主开关,因此当汽车不用时,无法切断电路实现节能。
31.【答案】(1)O2
(2)C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详细查阅资料,使自己的探究更科学,得出的结论准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
(2)根据资料信息表明,虽然氧化镁是白色的,但是如果氧化镁的颗粒很小,那么可能呈现黑色,即原来的结论可能不正确;
(3)进行科学探究时,不能固守已知的经验,往往需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才能为科学探究提供准确的方向。
【解答】(1)小科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O2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
(2)进一步查阅资料后获知,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原来的结论可能不正确,故选C;
(3)小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此探究过程给你的启示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详细查阅资料,使自己的探究更科学,得出的结论准确。
32.【答案】(1)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
(2)B
(3)燃气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解答】(1)本次实验探究的假设是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
(2)A:该实验研究的是与日全食的关系,与太阳位置无关,故A错误;
B:当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光被挡住,地表温度下降,空气中上升气流减弱不利火箭留空,故B正确;
C:若引力减小,那么落地时间会变长,而实际上留空时间变短了,故C错误。
(3)火箭燃料燃烧向后喷出燃气使火箭上升,燃气对火箭产生向前的动力,其施力物体是燃气。
故答案为:(1)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2)B;(3)燃气
33.【答案】(1)西南
(2)动车组从宁波站到温州站行进的平均速度为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解答】(1)宁波(121. 56°E,29. 86°N)东经121.56°北纬29.86°;温州(120. 66°E,28. 02°N)东经120.66°北纬28.02°;东经121.56>东经120.66所以温州比较靠西;北纬29.86>北纬28.02所以温州比较靠南。所以温州在宁波的西南方向。
(2)动车组从宁波站到温州站行进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1)西南;(2)平均速度为:
34.【答案】30;4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的式量等于组成分子的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甲醛的式量:12×1+1×2+16×1=30;
(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5.【答案】(1)右;送血
(2) 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
其公式为:所以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
故热交换机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Q=5.04×106J。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功;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其公式为:
【解答】(1)由图片分析可知: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流向b时,线圈的左端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活塞将向右运动,此时阀门K1打开,K2关闭,“动力泵”处于 送血状态;
(2)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其公式为:所以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故热交换机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Q=5.04×106J。
故答案为:(1)右、送血;(2)Q=cm(t-t0)=4.2×103J/(kg ℃)×60kg×(37℃-17℃)=5.04×106J
36.【答案】(1)生产
(2)B
(3)由阿基米德公式可知潜水气瓶收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2×10-3m3=72N;
当潜水气瓶有助于上浮时的质量为:,
所以用去的空气的质量为:m用=(3+6)kg-7.2kg=1.8kg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解答】(1)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深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因此为生产者。
(2)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因此沉水植物种类逐渐减少;
(3)由阿基米德公式可知潜水气瓶收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2×10-3m3=72N;
当潜水气瓶有助于上浮时的质量为:,
所以用去的空气的质量为:m用=(3+6)kg-7.2kg=1.8kg
故答案为:(1)生产;(2)B;(3)1.8kg
37.【答案】(1)C
(2)27:13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分析相邻的表格数据,通过固体质量的减小量的变化确定第2次时,固体中的锌是否被完全反应即可;
(2)固体中只有锌能够和酸发生反应,那么第三次加入酸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锌已完全反应,而剩余固体全部是铜,由此求出铜和锌的质量之比;
(3)根据锌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画出图示。【解答】(1)将表中第1次和第2次可知,每100g稀硫酸反应的锌的质量是:87g-74g=13g;第三次中反应锌的质量是74g-67.5g=6.5g<13g,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那么第2次中的锌还没有完全反应,因此固体的成分为不反应的铜和没有完全反应的锌:
(3)由表中的数可知,质量不再减少说明锌已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全部是铜,故铜的质量为67.5g,所以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67.5g:(100g-67.5g)=27:13;
(3)设所得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00g-67.5g x

解得:x=1g
根据表格可知,100g稀硫酸与13g锌正好完全反应,
设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y,
13g:100g=(100g-67.5g):y
解得:y=250g。
由上计算可知,完全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250g,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1g,可作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如下: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