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0·嘉兴)2009年10月以来,嘉兴市防疫部门为全市的中小学生和教师免费接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接种疫苗的目的是( )
A.进行非特异性免疫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解答】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2.(2010·嘉兴)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主要用来描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只强调种类,而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解答】火山灰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成分”肯定只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是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10·嘉兴)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从关注人类健康角度看,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吸烟可以诱发心脏病 B.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
C.吸烟是时髦的表现 D.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
【答案】C
【知识点】吸烟危害健康
【解析】【分析】吸烟有危害,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有组织生物体只要还有生命迹象就必须要呼吸,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吸烟的人,每天都能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而经常吸烟的人,却享受不到大自然的恩惠,吸入的不是新鲜空气,而是被烟雾污染的有毒气体。
【解答】A: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故A正确;
B:烟叶里含有毒质烟碱,也叫尼古丁。吸烟致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故B正确;
C: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吸烟时对身体有害的,并不是时髦的表现。故C错误;
D:香烟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一氧化碳会减低红细胞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2010·嘉兴)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A.在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向下,那么从瓶口流出的液体会腐蚀标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如果不向下倾斜,不会影响氧气的产生,但是药品中的水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时,如果用嘴吹灭,可能会使火焰倒吸进灯中,引燃灯内的酒精燃烧,发生爆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如果视线不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那么读出的示数会偏大或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18七上·慈溪期中)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红豆杉的种子外的不是果皮。
【解答】 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红豆杉的种子外的不是果皮,因此不属于被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
B、红豆杉的种子外的假皮不是果皮,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B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且是用孢子繁殖的,红豆杉并不是用孢子繁殖的,C不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也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17·浙江模拟)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
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常见元素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由题目可知硅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判断。
【解答】A、NaSiO2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4)+(-2)×2=+1≠0,A错误;
B、Na2SiO3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4)+(-2)×3=0,B正确;
C、NaSiO3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4)+(-2)×3=-1≠0,C错误;
D、Na2SiO4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4)+(-2)×4=-2≠0,D错误;
故选B
7.(2010·嘉兴)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
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
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
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
【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
(3)根据液体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分析;
(4)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解答】A.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遇到突发状况紧急踩刹车,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与风挡发生碰撞造成伤害,因此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火车高速经过时,轨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周围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对乘客产生一个向内的推力,很容易造成危险,因此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的安全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普通铁锅上方的大气压强为标注气压,水的沸点大约在100℃作用,不可能将水加热到12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将冰做成一个凸透镜,那么在阳光下会聚光线,可能将一张纸点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10·嘉兴)右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可分为:(1)朔: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2)上弦月:到了农历初七、八,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3)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4)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解答】由题意分析知:2010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七,这一天月相应为上弦月。A为朔、B为上弦月、C为下弦月、D为满月。
故答案为:B
9.(2010·嘉兴)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银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物质层次结构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态,表现为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等特征排成的、具有质的差异和隶属关系的序列。
【解答】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A正确;
B:宇宙分为河外星系和银河系两大类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宇宙只是一个 具有时间、空间、物质、反物质、组成的。故B错误;
C:夸克组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可以组成原子核,再加上核外电子可以形成原子,单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分子。故C正确;
D:大恒星其实是指这个大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按演变阶段来分后面红巨星,有可能成为超新星,然后有可能成为中子星或黑洞。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2010·嘉兴)小玲同学把两个50克的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如图甲),图乙是弹簧秤的示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B.称量时钩码的重力势能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C.弹簧秤的示数为1牛
D.钩码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答案】D
【知识点】弹力;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为: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根据测力计指针的位置读数;
(4)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但是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变。
【解答】A.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变长了,发生了形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称量时,钩码的高度减小,那么重力势能减少,弹簧的长度变大,那么弹性势能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弹簧秤的指针对准刻度1,因此示数为1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钩码的重力与它受到的质量成正比,而质量与重力不成正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10·嘉兴)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观察( )
A.灯泡的发光情况 B.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C.电压表的示数 D.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C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根据P=UI可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其实就是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测量在额定电压下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
【解答】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该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最后根据P=UI计算额定功率即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2010·嘉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化学和生物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所以看到大量的白烟,故A正确;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没有火焰,故B错误;
C.氯化钴试纸在干燥时是蓝色,潮湿时转变为粉红色。蚕豆是陆生植物,由于叶子下表面气孔多,下表面蒸发的水分多,故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先变色,故C错误;
D.硫粉和铁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开始变红最后变黑,故D错误。
故选A。
13.(2019七下·秀洲月考)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解答】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故答案为:A
14.(2010·嘉兴)小明在家里整理厨房时,发现三种可用于科学小实验的物质:食盐、白醋、白糖。下面是他设计的利用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SO42-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使用氯化钡和稀硝酸的组合;
(2)食盐可以使细胞失水;
(3)鸡蛋壳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如果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即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4)一般情况下,配制溶液需要的溶剂都是水。
【解答】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SO42-,需要钡盐和稀硝酸,故①不能成功;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只需要食盐即可,故②能成功;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只有食醋,没有澄清的石灰水,故③不能成功;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只需要水,故④能成功。
那么能成功的是②④。
故选C。
15.(2010·嘉兴)课本中的图表、模型等都能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析自己日常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B.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大小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地形图
【解析】【分析】(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2)“常见物质密度表”中列出了常见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为:
(3)“常见物质密度表”表示物质的水溶性大小。
(4)“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解答】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素的多少,结合这些营养素再食物中的存在,可以分析日常的饮食结构。故A正确;
B:已知密度公式为:;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的大小。故B正确;
C:“酸、碱和盐溶解度表”只表示物质的水溶性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光线会发生弯曲。
【解答】 ①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②可知,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会发生弯曲,由③可知,光在水和海波的混合均匀的介质中,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17.(2010·嘉兴)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根据二力平衡分析粉笔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关系;
(4)压力的作用效果只能通过其他物体的形变程度来反映。
【解答】A.粉笔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粉笔上,它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者没有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两支粉笔虽然都与桌面接触,但是它们相对桌面没有运动的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
C.虽然受力面积不同,但是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与粉笔的重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于桌面的硬度较大,所以形变的程度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故D正确。
故选D。
18.(2018八上·慈溪期中)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三个实验中的变量是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三次实验中,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只是杯口的朝向不同,即大气压强的方向不同,因此探究的假设为: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故选B。
19.(2017九上·龙湾期中)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证明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2)氧气验满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3)酚酞试液作为酸碱指示剂,滴入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性;(4)Cl-检验的方法。
【解答】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没有任何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A正确;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验满方法正确,能证明是否集满,B错误;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在碱中显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无色,碳酸钠是碱性盐滴入酚酞试液能显红色,证明了盐不一定都呈中性,C错误;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可向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溶液中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Cl-,可获得明显证据,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010·嘉兴)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相当于电阻很大的灯泡)。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1、L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2、L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下表。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是( )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 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亮 亮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用电器相互影响,那么它们串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开关。
【解答】(1)当指示灯亮时,台灯可以不亮,可见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是并联;
(2)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灯都亮;当只断开S1时,两个灯都不亮,可见S1在干路上。当只断开S2时,只有灯泡L2不亮,可见S2与L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简答题(本题有11小题20空格,每空格3分,共60分)
21.(2010·嘉兴)2010年10月沪杭高铁将正式运行,列车最高设计时速可达350千米/时,从杭州到上海只要38分钟,已知杭州到上海的距离为158.7千米,那么列车从杭州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250.6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列车从杭州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22.(2010·嘉兴)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它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X↑+Na2CO3
(1)请写出X的化学式为 。
(2)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答案】(1)CH4
(2)混合物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
(2)只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
【解答】(1)根据方程式 CH3COONa+NaOH X↑+Na2CO3 可知,2C+4H+3O+2Na=X+2Na+1C+3O,那么X由1C和4H构成,即化学式为CH4;
(2)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为不同的两种物质,因此碱石灰属于混合物。
23.(2019七上·天台月考)在明亮实验室里做“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时,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请分析产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1)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无论怎样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 。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
【答案】(1)光源太弱或使用的光圈太小或低倍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
(2)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洋葱表皮在清水中没有展平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是由显微镜操作失误引起的。
(2)显微镜观察时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可能与表皮的撕取或者展开程度有关。
【解答】(1)显微镜的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弱、光圈太小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都会使观察的视野过暗。当无论怎么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时,那原因可能光过弱、光圈太小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2)当撕取的洋葱表皮细胞过厚或者未完全展开时,使得光线不能更好的透过会观察到有严重的重叠现象。
故答案为:(1)光源太弱或使用的光圈太小或低倍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2)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或在清水中没有展开
24.(2010·嘉兴)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类比”、“模型”等,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 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答案】类比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2)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
(3)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运动着的乒乓球具有动能,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必然具有动能;地球和月球之间相互吸引具有势能,而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是能;采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了分子既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
故答案为:类比
25.(2010·嘉兴)“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多,“碳足迹”就大。当 “碳足迹”较大时,就要通过种树来补偿,这是因为树能通过 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测算1棵杉树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5千克,右图是电能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图。小明家里空调的功率为2400瓦,假设小明家在一年里使用空调的总时间为500小时,则小明家需要种 棵杉树来补偿“碳足迹”。
【答案】光合作用;64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由可得,空调消耗的电能W=Pt=2.4kW×500h=1200kW h,查图可知相应的碳足迹为960kg,则需种树=960kg/15kg=64棵。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64
26.(2010·嘉兴)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 的结果。
(3)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答案】(1)蒸腾
(2)自然选择
(3)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2)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所以,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耐旱作物能在酷热的环境下生存,其叶面必然比正常环境中生存的植物页面小,可以有效的减少植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植物更适合干旱的环境。
故答案为:(1)蒸腾;(2)自然选择;(3)B
27.(2010·嘉兴)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提出用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
(1)光纤这种材料属于 。(填写编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纳米材料
(2)光纤的质量要求极严。目前使用的光纤是纯度极高的超纯SiO2,其制造时的反应原理是:
SiCl4(气)+O2(气) 高温 SiO2(固)+2Cl2(气)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答案】(1)B
(2)置换反应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光纤的主要成分分析判断;
(2)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1)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由于不含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无机物;而Si为非金属,所以光纤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B;
(2)根据方程式 SiCl4(气)+O2(气) 高温 SiO2(固)+2Cl2(气) 可知,生成物和反应物都是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28.(2010·嘉兴)下面的电路图,在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时,若只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也可用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小明观察到两个电表的示数如下,则小明测得R的电阻是 欧。
【答案】电压;5欧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探究电流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另一个因素相同;
(2)首先确定电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读出示数,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在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时,若只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那么电压表的示数肯定会发生改变,但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一层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电流表的读数为0.28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电压表的读数为1.4V,因此电阻R的阻值为:。
29.(2010·嘉兴)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3.1°,东经96.7°),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在上图的经纬网上标出震中位置(用“·”表示)。
(2)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刚到达灾区后由于气压低、血液中 少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答案】(1)
(2)溶解氧(氧气)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经纬网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根据图片显示的刻度,分别找到对应的经度和纬度,然后描点即可;
(2)人体内溶解氧的浓度与外界的压强有关,如果外界压强减小,那么人体内的氧气会逸出,造成缺氧症状。
【解答】(1)北纬33.1°应该在30°和35°之间,东经96.7°应该在95°到100°之间,作图如下:
(2)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刚到达灾区后由于气压低、血液中溶解氧少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30.(2018九上·嘉兴期中)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① ②
【答案】AgNO3;蓝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检验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银和稀硝酸;硫酸铜的特性为:硫酸铜粉末本身为白色,但当它溶于水的时候会使溶液变为蓝色;
【解答】B、C为氯化钠和硝酸钾,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钾用硝酸银,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难溶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铜粉末本身为白色,但当它溶于水的时候会使溶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AgNO3;蓝。
31.(2010·嘉兴)为了寻找“手臂上的杠杆”做了如下实验,小明右手拿着书,先让手下垂,左手掌贴着右上臂的前部(肱二头肌),将右下臂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他感觉到右上臂的肱二头肌越来越紧张。请你结合如图所示,利用杠杆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答案】由于阻力臂越来越大,动力就越来越大。只要能答出“阻力臂越来越大”即可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如下图所示:
当右下臂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时,动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动力臂L2保持不变,且阻力G保持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GL2可知,阻力臂L2在不断增大,因此动力F1不断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2分,共30分)
32.(2010·嘉兴)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答案】(1)血红蛋白
(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知识点】血液;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铅对人体是有害的,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环境污染可以导致人体血铅增高,常引起群体性中毒事件。
【解答】(1)由题意可知,A、B两组实验为对照实验,两组家兔每天注射不同含量的含醋酸铅葡萄糖溶液,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血铅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既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所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中醋酸铅含量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由题干可知: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我们应该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33.(2017九下·浙江月考)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选填“可能”、“ 一定”或“ 一定不”)。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
【答案】(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显示(或判断、体现、比较、观察等)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小球受力的个数;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否则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3)橡皮筋具有弹性,受力是形状改变明显,并且能从形变的大小上判断出拉力的大小;(4)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时,一定要控制其余因素,只改变需要研究的因素。
【解答】(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桌子的支持力、橡皮筋的拉力,共3个力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小球的速度不断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3)橡皮筋伸长量越大,橡皮筋的拉力越大,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除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外,还与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当研究与速度的关系时,应当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圆周半径不变,但实验中橡皮筋的长度改变,圆周半径在发生改变,实验时没有控制半径不变。
34.(2010·嘉兴)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
【答案】(1)左
(2)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3)按本题电路图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两者进行比较。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情况分析;
(2)铁芯没有将大头针吸引起来,可能是大头针的重力太大,可以换用其他重力较小的物质来继续研究;
(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大小与铁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流相同,而改变铁芯的大小,然后根据吸引铁屑多少判断磁性强弱。
【解答】(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必须减小变阻器的电阻,即滑片向左移动;
(2)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3)我的验证猜想的方案为:按本题电路图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两者进行比较。
35.(2010·嘉兴)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观察溶液 无色液体
②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③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现黄色
④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CO32-
(3)氢氧化钠(NaOH)
(4)2Al+2NaOH+2H2O= 2NaAlO2+3H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氢气,因此酸对铁质容器有腐蚀作用;
(2)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碳酸铜;加入稀盐酸后,如果沉淀消失且有气泡冒出,那么应该是碳酸铜;如果沉淀消失没有气泡冒出,那么应该是氢氧化铜;
(3)根据步骤②可知,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后呈现蓝色,说明该溶液为碱溶液;根据③可知,火焰呈现黄色,说明该化合物含有金属钠,二者结合可知,该溶液的溶质肯定是氢氧化钠;
(4)单质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32-的干扰。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NaOH)。
(4)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第36、39题各7分,第37、38题各8分,共30分)
36.(2010·嘉兴)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使海面下1500米深处的管道破裂。截止到5月6日,至少有6000米3的石油泄漏到大海,导致石油大面积地漂浮在海面上。当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油膜时,会造成很多危害。例如油膜会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使这个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2)泄油事件发生后,事故处理部门采用“烧油”方法进行处理,即点燃海面上的石油,但是环保部门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烧油”方法不妥的主要原因是 。
(3)为了堵塞漏油,事故处理部门曾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漏油点。已知钢筋水泥罩体积为200米3,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求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取g=10牛/千克)
【答案】(1)生产者
(2)造成大气污染
(3)F浮=ρ液gV排
=1.03×103千克/米3×10牛/千克×200米3
=2.06×106牛
答: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为2.06×106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解答】(1)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 ,因此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点燃海面上的石油,可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对大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因此这种方法会造成大气污染。
(3) 由阿基米德公式F=ρgV可知:
水泥罩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103kg/m3×10N/kg×200m3=2.06×106N。
故答案为:(1)生产者;(2)造成大气污染;(3)F浮=ρ液gV排=1.03×103kg/m3×10N/kg×200m3=2.06×106N。
37.(2010·嘉兴)2010年世博会全面使用一种名叫LED灯的新型节能灯。使用LED灯比旧式灯泡节能90℅,且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见下表)。图乙是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夜晚在LED灯的照射下,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象十分可爱。
LED灯两端电压 (V) 流过LED灯电流 (mA) LED灯的颜色
1.8 20 红
2.4 20 黄
3.2 20 蓝
(1)根据表中数据,当LED灯发出红光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瓦。
(2)把一个LED灯接入如上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5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为90欧姆。闭合开关后,毫安表(比安培表更精确的电流表)的读数为20毫安,通过计算说明此时LED灯发出什么颜色的光?
(3)有一座“海宝”的质量为2.0×103千克,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米2,求此“海宝”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答案】(1)0.036
(2)由I=U/R得UR=IR=0.02A×90Ω=1.8V
ULED=5V-1.8V=3.2V
查表得LED灯发出蓝光。
(3)F=G=mg=2.0×103千克×10牛顿/千克=2.0×104牛
P = =
=5×104帕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LED灯发红光时,电压为U=1.8V,, 电流为I=0.02A ,则灯泡消耗的功率P=UI=1.8VX0.02A=0.036W ;
【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LED发出红光时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消耗的功率即可;
(2)首先根据 UR=IR 计算出定值电阻的电压,然后根据串联电路 ULED =U总-UR计算出LED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表格确定灯的颜色即可;
(3)首先根据公式 F=G=mg 计算出“海宝”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计算对地面的压强即可。
38.(2010·嘉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
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 。(选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 系统吸收氧气。右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 毫克。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 。
【答案】(1)对比实验
(2)呼吸;35
(3)观点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解答】(1)把“富氧水”和普通水的效果作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方法属于对比实验。
(2)人应该由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吸一次人体可吸收氧气=500mL×10-3L/mL×(21%-16%)×1.4g/L=0.035g=35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根据(1)“富氧水”和普通水效果相同;(2)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可判断观点二正确。
故答案为:(1)对比试验;(2)呼吸、35;(3)观点二
39.(2010·嘉兴)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PbO2(固)+2H2SO4+Pb=2PbSO4↓+2H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克,内装36%的稀硫酸1200克,当有310.5克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多少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化学
(2)解:设需消耗纯稀硫酸x克,同时生成水y克。
PbO2(固)+2H2SO4+Pb=2PbSO4↓+2H2O
196 207 36
x 310.5克 y
x=294克
y=54克
原来m溶质=1200克×36%=432克 剩余m溶质 =432克-294克=138克
剩余m溶液=1200克- 294克+54克=960克
剩余H2SO4%=138克/960克=14.38%
答: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为294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38%。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电瓶本身存有的是化学能,而向外放出的为电能,据此分析;
(2)根据电瓶放电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铅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以及生成水的质量;接下来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12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而现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原来的溶质质量-消耗的溶质质量;再根据原来硫酸溶液的质量-消耗溶质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计算出现在溶液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1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0·嘉兴)2009年10月以来,嘉兴市防疫部门为全市的中小学生和教师免费接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接种疫苗的目的是( )
A.进行非特异性免疫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2.(2010·嘉兴)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2010·嘉兴)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从关注人类健康角度看,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吸烟可以诱发心脏病 B.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
C.吸烟是时髦的表现 D.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
4.(2010·嘉兴)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B.
C. D.
5.(2018七上·慈溪期中)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6.(2017·浙江模拟)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
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
7.(2010·嘉兴)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
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
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
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
8.(2010·嘉兴)右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
A. B.
C. D.
9.(2010·嘉兴)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10.(2010·嘉兴)小玲同学把两个50克的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如图甲),图乙是弹簧秤的示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B.称量时钩码的重力势能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C.弹簧秤的示数为1牛
D.钩码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11.(2010·嘉兴)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观察( )
A.灯泡的发光情况 B.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C.电压表的示数 D.电流表的示数
12.(2010·嘉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13.(2019七下·秀洲月考)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 B.
C. D.
14.(2010·嘉兴)小明在家里整理厨房时,发现三种可用于科学小实验的物质:食盐、白醋、白糖。下面是他设计的利用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SO42-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0·嘉兴)课本中的图表、模型等都能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析自己日常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B.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大小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
1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7.(2010·嘉兴)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8.(2018八上·慈溪期中)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9.(2017九上·龙湾期中)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20.(2010·嘉兴)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相当于电阻很大的灯泡)。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1、L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2、L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下表。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是( )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 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亮 亮
A. B.
C. D.
二、简答题(本题有11小题20空格,每空格3分,共60分)
21.(2010·嘉兴)2010年10月沪杭高铁将正式运行,列车最高设计时速可达350千米/时,从杭州到上海只要38分钟,已知杭州到上海的距离为158.7千米,那么列车从杭州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保留一位小数)。
22.(2010·嘉兴)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它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X↑+Na2CO3
(1)请写出X的化学式为 。
(2)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3.(2019七上·天台月考)在明亮实验室里做“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时,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请分析产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1)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无论怎样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 。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
24.(2010·嘉兴)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类比”、“模型”等,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 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25.(2010·嘉兴)“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多,“碳足迹”就大。当 “碳足迹”较大时,就要通过种树来补偿,这是因为树能通过 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测算1棵杉树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5千克,右图是电能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图。小明家里空调的功率为2400瓦,假设小明家在一年里使用空调的总时间为500小时,则小明家需要种 棵杉树来补偿“碳足迹”。
26.(2010·嘉兴)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 的结果。
(3)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27.(2010·嘉兴)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提出用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
(1)光纤这种材料属于 。(填写编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纳米材料
(2)光纤的质量要求极严。目前使用的光纤是纯度极高的超纯SiO2,其制造时的反应原理是:
SiCl4(气)+O2(气) 高温 SiO2(固)+2Cl2(气)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28.(2010·嘉兴)下面的电路图,在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时,若只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也可用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小明观察到两个电表的示数如下,则小明测得R的电阻是 欧。
29.(2010·嘉兴)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3.1°,东经96.7°),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在上图的经纬网上标出震中位置(用“·”表示)。
(2)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刚到达灾区后由于气压低、血液中 少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30.(2018九上·嘉兴期中)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① ②
31.(2010·嘉兴)为了寻找“手臂上的杠杆”做了如下实验,小明右手拿着书,先让手下垂,左手掌贴着右上臂的前部(肱二头肌),将右下臂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他感觉到右上臂的肱二头肌越来越紧张。请你结合如图所示,利用杠杆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2分,共30分)
32.(2010·嘉兴)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33.(2017九下·浙江月考)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选填“可能”、“ 一定”或“ 一定不”)。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
34.(2010·嘉兴)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
35.(2010·嘉兴)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观察溶液 无色液体
②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③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现黄色
④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第36、39题各7分,第37、38题各8分,共30分)
36.(2010·嘉兴)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使海面下1500米深处的管道破裂。截止到5月6日,至少有6000米3的石油泄漏到大海,导致石油大面积地漂浮在海面上。当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油膜时,会造成很多危害。例如油膜会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使这个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2)泄油事件发生后,事故处理部门采用“烧油”方法进行处理,即点燃海面上的石油,但是环保部门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烧油”方法不妥的主要原因是 。
(3)为了堵塞漏油,事故处理部门曾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漏油点。已知钢筋水泥罩体积为200米3,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求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取g=10牛/千克)
37.(2010·嘉兴)2010年世博会全面使用一种名叫LED灯的新型节能灯。使用LED灯比旧式灯泡节能90℅,且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见下表)。图乙是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夜晚在LED灯的照射下,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象十分可爱。
LED灯两端电压 (V) 流过LED灯电流 (mA) LED灯的颜色
1.8 20 红
2.4 20 黄
3.2 20 蓝
(1)根据表中数据,当LED灯发出红光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瓦。
(2)把一个LED灯接入如上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5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为90欧姆。闭合开关后,毫安表(比安培表更精确的电流表)的读数为20毫安,通过计算说明此时LED灯发出什么颜色的光?
(3)有一座“海宝”的质量为2.0×103千克,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米2,求此“海宝”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38.(2010·嘉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
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 。(选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 系统吸收氧气。右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 毫克。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 。
39.(2010·嘉兴)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PbO2(固)+2H2SO4+Pb=2PbSO4↓+2H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克,内装36%的稀硫酸1200克,当有310.5克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多少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解答】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主要用来描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只强调种类,而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解答】火山灰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成分”肯定只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是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吸烟危害健康
【解析】【分析】吸烟有危害,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有组织生物体只要还有生命迹象就必须要呼吸,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吸烟的人,每天都能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而经常吸烟的人,却享受不到大自然的恩惠,吸入的不是新鲜空气,而是被烟雾污染的有毒气体。
【解答】A: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故A正确;
B:烟叶里含有毒质烟碱,也叫尼古丁。吸烟致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故B正确;
C: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吸烟时对身体有害的,并不是时髦的表现。故C错误;
D:香烟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一氧化碳会减低红细胞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A.在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向下,那么从瓶口流出的液体会腐蚀标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如果不向下倾斜,不会影响氧气的产生,但是药品中的水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时,如果用嘴吹灭,可能会使火焰倒吸进灯中,引燃灯内的酒精燃烧,发生爆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如果视线不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那么读出的示数会偏大或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红豆杉的种子外的不是果皮。
【解答】 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红豆杉的种子外的不是果皮,因此不属于被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
B、红豆杉的种子外的假皮不是果皮,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B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且是用孢子繁殖的,红豆杉并不是用孢子繁殖的,C不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也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常见元素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由题目可知硅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判断。
【解答】A、NaSiO2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4)+(-2)×2=+1≠0,A错误;
B、Na2SiO3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4)+(-2)×3=0,B正确;
C、NaSiO3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4)+(-2)×3=-1≠0,C错误;
D、Na2SiO4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1)×2+(+4)+(-2)×4=-2≠0,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
(3)根据液体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分析;
(4)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解答】A.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遇到突发状况紧急踩刹车,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与风挡发生碰撞造成伤害,因此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火车高速经过时,轨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周围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对乘客产生一个向内的推力,很容易造成危险,因此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的安全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普通铁锅上方的大气压强为标注气压,水的沸点大约在100℃作用,不可能将水加热到12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将冰做成一个凸透镜,那么在阳光下会聚光线,可能将一张纸点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可分为:(1)朔: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2)上弦月:到了农历初七、八,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3)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4)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解答】由题意分析知:2010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七,这一天月相应为上弦月。A为朔、B为上弦月、C为下弦月、D为满月。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银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物质层次结构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态,表现为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等特征排成的、具有质的差异和隶属关系的序列。
【解答】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A正确;
B:宇宙分为河外星系和银河系两大类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宇宙只是一个 具有时间、空间、物质、反物质、组成的。故B错误;
C:夸克组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可以组成原子核,再加上核外电子可以形成原子,单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分子。故C正确;
D:大恒星其实是指这个大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按演变阶段来分后面红巨星,有可能成为超新星,然后有可能成为中子星或黑洞。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弹力;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为: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根据测力计指针的位置读数;
(4)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但是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变。
【解答】A.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变长了,发生了形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称量时,钩码的高度减小,那么重力势能减少,弹簧的长度变大,那么弹性势能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弹簧秤的指针对准刻度1,因此示数为1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钩码的重力与它受到的质量成正比,而质量与重力不成正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根据P=UI可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其实就是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测量在额定电压下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
【解答】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该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最后根据P=UI计算额定功率即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化学和生物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所以看到大量的白烟,故A正确;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没有火焰,故B错误;
C.氯化钴试纸在干燥时是蓝色,潮湿时转变为粉红色。蚕豆是陆生植物,由于叶子下表面气孔多,下表面蒸发的水分多,故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先变色,故C错误;
D.硫粉和铁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开始变红最后变黑,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解答】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水盐平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使用氯化钡和稀硝酸的组合;
(2)食盐可以使细胞失水;
(3)鸡蛋壳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如果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即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4)一般情况下,配制溶液需要的溶剂都是水。
【解答】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SO42-,需要钡盐和稀硝酸,故①不能成功;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只需要食盐即可,故②能成功;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只有食醋,没有澄清的石灰水,故③不能成功;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只需要水,故④能成功。
那么能成功的是②④。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地形图
【解析】【分析】(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2)“常见物质密度表”中列出了常见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为:
(3)“常见物质密度表”表示物质的水溶性大小。
(4)“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解答】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素的多少,结合这些营养素再食物中的存在,可以分析日常的饮食结构。故A正确;
B:已知密度公式为:;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的大小。故B正确;
C:“酸、碱和盐溶解度表”只表示物质的水溶性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光线会发生弯曲。
【解答】 ①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②可知,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会发生弯曲,由③可知,光在水和海波的混合均匀的介质中,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根据二力平衡分析粉笔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关系;
(4)压力的作用效果只能通过其他物体的形变程度来反映。
【解答】A.粉笔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粉笔上,它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者没有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两支粉笔虽然都与桌面接触,但是它们相对桌面没有运动的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
C.虽然受力面积不同,但是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与粉笔的重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于桌面的硬度较大,所以形变的程度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三个实验中的变量是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三次实验中,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只是杯口的朝向不同,即大气压强的方向不同,因此探究的假设为: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证明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2)氧气验满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3)酚酞试液作为酸碱指示剂,滴入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性;(4)Cl-检验的方法。
【解答】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没有任何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A正确;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验满方法正确,能证明是否集满,B错误;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在碱中显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无色,碳酸钠是碱性盐滴入酚酞试液能显红色,证明了盐不一定都呈中性,C错误;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检验Cl-,可向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溶液中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Cl-,可获得明显证据,D错误。
故答案为:A
20.【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用电器相互影响,那么它们串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开关。
【解答】(1)当指示灯亮时,台灯可以不亮,可见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是并联;
(2)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灯都亮;当只断开S1时,两个灯都不亮,可见S1在干路上。当只断开S2时,只有灯泡L2不亮,可见S2与L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250.6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列车从杭州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22.【答案】(1)CH4
(2)混合物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
(2)只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
【解答】(1)根据方程式 CH3COONa+NaOH X↑+Na2CO3 可知,2C+4H+3O+2Na=X+2Na+1C+3O,那么X由1C和4H构成,即化学式为CH4;
(2)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为不同的两种物质,因此碱石灰属于混合物。
23.【答案】(1)光源太弱或使用的光圈太小或低倍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
(2)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洋葱表皮在清水中没有展平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是由显微镜操作失误引起的。
(2)显微镜观察时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可能与表皮的撕取或者展开程度有关。
【解答】(1)显微镜的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弱、光圈太小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都会使观察的视野过暗。当无论怎么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时,那原因可能光过弱、光圈太小或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2)当撕取的洋葱表皮细胞过厚或者未完全展开时,使得光线不能更好的透过会观察到有严重的重叠现象。
故答案为:(1)光源太弱或使用的光圈太小或低倍物镜没有正对通光孔;(2)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或在清水中没有展开
24.【答案】类比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2)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
(3)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运动着的乒乓球具有动能,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必然具有动能;地球和月球之间相互吸引具有势能,而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是能;采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了分子既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
故答案为:类比
25.【答案】光合作用;64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由可得,空调消耗的电能W=Pt=2.4kW×500h=1200kW h,查图可知相应的碳足迹为960kg,则需种树=960kg/15kg=64棵。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64
26.【答案】(1)蒸腾
(2)自然选择
(3)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2)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所以,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耐旱作物能在酷热的环境下生存,其叶面必然比正常环境中生存的植物页面小,可以有效的减少植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植物更适合干旱的环境。
故答案为:(1)蒸腾;(2)自然选择;(3)B
27.【答案】(1)B
(2)置换反应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光纤的主要成分分析判断;
(2)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1)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由于不含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无机物;而Si为非金属,所以光纤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B;
(2)根据方程式 SiCl4(气)+O2(气) 高温 SiO2(固)+2Cl2(气) 可知,生成物和反应物都是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28.【答案】电压;5欧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探究电流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另一个因素相同;
(2)首先确定电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读出示数,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在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时,若只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那么电压表的示数肯定会发生改变,但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一层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电流表的读数为0.28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电压表的读数为1.4V,因此电阻R的阻值为:。
29.【答案】(1)
(2)溶解氧(氧气)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经纬网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根据图片显示的刻度,分别找到对应的经度和纬度,然后描点即可;
(2)人体内溶解氧的浓度与外界的压强有关,如果外界压强减小,那么人体内的氧气会逸出,造成缺氧症状。
【解答】(1)北纬33.1°应该在30°和35°之间,东经96.7°应该在95°到100°之间,作图如下:
(2)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刚到达灾区后由于气压低、血液中溶解氧少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30.【答案】AgNO3;蓝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检验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银和稀硝酸;硫酸铜的特性为:硫酸铜粉末本身为白色,但当它溶于水的时候会使溶液变为蓝色;
【解答】B、C为氯化钠和硝酸钾,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钾用硝酸银,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难溶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铜粉末本身为白色,但当它溶于水的时候会使溶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AgNO3;蓝。
31.【答案】由于阻力臂越来越大,动力就越来越大。只要能答出“阻力臂越来越大”即可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如下图所示:
当右下臂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时,动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动力臂L2保持不变,且阻力G保持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GL2可知,阻力臂L2在不断增大,因此动力F1不断增大。
32.【答案】(1)血红蛋白
(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知识点】血液;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铅对人体是有害的,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环境污染可以导致人体血铅增高,常引起群体性中毒事件。
【解答】(1)由题意可知,A、B两组实验为对照实验,两组家兔每天注射不同含量的含醋酸铅葡萄糖溶液,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血铅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既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所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中醋酸铅含量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由题干可知: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我们应该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33.【答案】(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显示(或判断、体现、比较、观察等)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小球受力的个数;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否则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3)橡皮筋具有弹性,受力是形状改变明显,并且能从形变的大小上判断出拉力的大小;(4)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时,一定要控制其余因素,只改变需要研究的因素。
【解答】(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桌子的支持力、橡皮筋的拉力,共3个力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小球的速度不断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3)橡皮筋伸长量越大,橡皮筋的拉力越大,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除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外,还与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当研究与速度的关系时,应当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圆周半径不变,但实验中橡皮筋的长度改变,圆周半径在发生改变,实验时没有控制半径不变。
34.【答案】(1)左
(2)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3)按本题电路图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两者进行比较。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情况分析;
(2)铁芯没有将大头针吸引起来,可能是大头针的重力太大,可以换用其他重力较小的物质来继续研究;
(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大小与铁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流相同,而改变铁芯的大小,然后根据吸引铁屑多少判断磁性强弱。
【解答】(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必须减小变阻器的电阻,即滑片向左移动;
(2)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3)我的验证猜想的方案为:按本题电路图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两者进行比较。
35.【答案】(1)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CO32-
(3)氢氧化钠(NaOH)
(4)2Al+2NaOH+2H2O= 2NaAlO2+3H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氢气,因此酸对铁质容器有腐蚀作用;
(2)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碳酸铜;加入稀盐酸后,如果沉淀消失且有气泡冒出,那么应该是碳酸铜;如果沉淀消失没有气泡冒出,那么应该是氢氧化铜;
(3)根据步骤②可知,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后呈现蓝色,说明该溶液为碱溶液;根据③可知,火焰呈现黄色,说明该化合物含有金属钠,二者结合可知,该溶液的溶质肯定是氢氧化钠;
(4)单质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32-的干扰。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NaOH)。
(4)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
36.【答案】(1)生产者
(2)造成大气污染
(3)F浮=ρ液gV排
=1.03×103千克/米3×10牛/千克×200米3
=2.06×106牛
答: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为2.06×106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解答】(1)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 ,因此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点燃海面上的石油,可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对大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因此这种方法会造成大气污染。
(3) 由阿基米德公式F=ρgV可知:
水泥罩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103kg/m3×10N/kg×200m3=2.06×106N。
故答案为:(1)生产者;(2)造成大气污染;(3)F浮=ρ液gV排=1.03×103kg/m3×10N/kg×200m3=2.06×106N。
37.【答案】(1)0.036
(2)由I=U/R得UR=IR=0.02A×90Ω=1.8V
ULED=5V-1.8V=3.2V
查表得LED灯发出蓝光。
(3)F=G=mg=2.0×103千克×10牛顿/千克=2.0×104牛
P = =
=5×104帕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LED灯发红光时,电压为U=1.8V,, 电流为I=0.02A ,则灯泡消耗的功率P=UI=1.8VX0.02A=0.036W ;
【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LED发出红光时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消耗的功率即可;
(2)首先根据 UR=IR 计算出定值电阻的电压,然后根据串联电路 ULED =U总-UR计算出LED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表格确定灯的颜色即可;
(3)首先根据公式 F=G=mg 计算出“海宝”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计算对地面的压强即可。
38.【答案】(1)对比实验
(2)呼吸;35
(3)观点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解答】(1)把“富氧水”和普通水的效果作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方法属于对比实验。
(2)人应该由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吸一次人体可吸收氧气=500mL×10-3L/mL×(21%-16%)×1.4g/L=0.035g=35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根据(1)“富氧水”和普通水效果相同;(2)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可判断观点二正确。
故答案为:(1)对比试验;(2)呼吸、35;(3)观点二
39.【答案】(1)化学
(2)解:设需消耗纯稀硫酸x克,同时生成水y克。
PbO2(固)+2H2SO4+Pb=2PbSO4↓+2H2O
196 207 36
x 310.5克 y
x=294克
y=54克
原来m溶质=1200克×36%=432克 剩余m溶质 =432克-294克=138克
剩余m溶液=1200克- 294克+54克=960克
剩余H2SO4%=138克/960克=14.38%
答: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为294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38%。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电瓶本身存有的是化学能,而向外放出的为电能,据此分析;
(2)根据电瓶放电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铅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以及生成水的质量;接下来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12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而现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原来的溶质质量-消耗的溶质质量;再根据原来硫酸溶液的质量-消耗溶质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计算出现在溶液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