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馒头发霉了》?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3课。
真菌是微生物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霉菌是真菌中的代表,又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常见的馒头发霉现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显微镜观察馒头、橘子等常见的食物发霉现象、对比实验探究发霉条件等让学生全面认识霉菌,了解霉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细菌这类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但对于霉菌这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却知之甚少。本课将会开启他们对于微生物全新的认知;同时利用显微镜观看微生物也将成为本节课学习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科学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霉菌是微生物,了解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在温暖、潮湿、空气流动慢的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3.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1.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并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霉菌的形态、结构等
难点
学习设计控制变量,有目标有层次地进行对比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霉、幻灯片、培养皿、保鲜袋;
课前准备易发霉的物体。
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保鲜袋,里面有一个霉馒头
同学们,前两天王奶奶给我做了个馒头。我把它装在保鲜袋里了。可是今天早上却发现馒头变得不一样了!你们知道发生了情况吗?
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到发霉的物体?
Δ
揭示课题:馒头发霉了
学生观察后做出判断
说说自己生活经验中观察到的发霉的物体
结合生活中经验,对霉作初步观察。
二、观察霉菌
1.请学生用肉眼观察霉,简要说说观察到的霉。
2.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
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
①不随便调整准焦螺旋
②观看双眼睁开
③把看到的霉菌画下来
④观察完毕注意清洗与恢复
3.组织交流
请观察仔细画得清晰的学生上来展示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4.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说理由。?
板书:霉的生命特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体积微小、吸收营养;生长迅速、孢子繁殖……(观看视频《霉菌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学生说说初步认知
形状——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
颜色——绿、黄、青、黑、橙
体积——比细菌大,肉眼可见
数量——非常多
1.提供显微镜和做好的霉菌装片
2.学生观察、记录
3.学生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通过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很好地证实学生的猜想,进一步认识霉菌。
三、设计实验,探究霉菌的成因
1.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2、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针对不同的条件组合,都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
3、?课后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
1.学生猜想:潮湿、温暖、阴暗的环境下繁殖较快
2.小组讨论: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3.生生互动,将实验设计得更严密。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四、了解霉菌的功与过
1.提问:霉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2.观看视频《霉菌的功与过》
培养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真菌
功
过
【英】弗莱明
知识链接
真菌:
在霉雨季节里,物品的发霉非常之快。大多数真菌生长很快,而只有占少数的致病性真菌生长较慢。作为病原性真菌在医学鉴定时,常用含有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的沙保氏培养基来培养和分离真菌。
真菌和生长和繁殖受许多理化因素的影响,下面对一些重要因素作一介绍:
(1)温度是最能影响真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一般能容许真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为40-45℃,最适宜浅部真菌生长的温度为22-28℃,最适宜深部真菌生长的温度为37℃。
(2)真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湿度,一般真菌在中等湿度时生长较好。
(3)真菌略偏嗜酸性,在ph5-7之间生长最好。
(4)绝大多数真菌生长时需要氧气,但需氧量不等。高压氧能抑制真菌生长,但不会至死。在氧供应减少时真菌生长缓慢。二氧化碳对皮肤癣菌生长不利,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某些真菌的孢子形成。
(5)真菌的生长需要营养成分,碳、氮、某些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都是真菌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观察记录表
放大镜下看到的霉菌
显微镜下看到的霉菌
馒头
桔子
实验记录表
我的猜想:馒头发霉与
水、空气、温度、光照等有关
相同条件:馒头(数量、体积)、容器、
不同条件:水、空气、光照、温度
实验观察:
日期
样本条件分析
D1
D2
D3
D4
D5
A
有水有空气有光常温
B
浸没于水
有水无空气有光常温
C(保持干燥)
无水有空气有光常温
D(盖上黑盒)
有水有空气无光常温
E(放于保鲜袋)
无水无空气有光常温
F(放于冰箱)
有水有空气无光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