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0 14:31:27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共12题;共46分)
1.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答案】
B
【考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
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不符合史实;
D.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
600
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体现出雅典(
??)
A.?权力制衡的原则????????????????????????????????????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天赋人权的原则????????????????????????????????????D.?人人平等的原则
【答案】
B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
权力制衡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审判员是抽签产生的,而且审理案件进行秘密投票,这些做法体现的是主权在民,人民真正的掌握权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天赋人权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D.
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正确答案。
3.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答案】
D
【考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其中经济上的表现是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D选项符合题意。
近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选项排除。
19世纪中叶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确立,B选项排除。
C选项不属于社会转型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如图出自
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人们追求生活的情趣
【答案】
D
【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不符合题意;
B.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不符合题意;
C.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1543年”“
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生活的情趣,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扣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来回答,注意这几个备选项都与题干信息有关系,需要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5.“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
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能衡量道德???????C.?嘲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
D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
鄙视贫穷,不符合题意;
B.
认为财富能衡量道德,不符合题意;
C.
嘲弄上帝,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反对对财富
的谴责
”“
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可以看出,
人文主义者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要求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美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紧扣这些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在欧洲,有一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大意是说老百姓的房屋哪怕是再破旧,国王也不能随意进出。请问在欧洲出现这时的场面,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权利法案》的颁布?????????????????????????????B.?《人权宣言》的发表
C.?《独立宣言》的发表?????????????????????????????D.?《民法典》的制定
【答案】
A
【考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国王也不能随意进出
”,这说明国王的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早出现于《权利法案》的颁布,这里面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权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C.
《独立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D.
《民法典》的制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只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1787
年华盛顿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共和体制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C.?废除种族歧视政策?????????????????????????????????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
D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
革除共和体制弊端,不符合题意;
B.
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不符合题意;
C.
废除种族歧视政策,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
1787
年华盛顿
”“
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一直是松散的邦联体制,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为了改变这种想象,华盛顿提出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这种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这类知识点一定要理解,否则识记起来很困难。
8.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C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1820年”“
大西洋沿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在解放委内瑞拉前,他说:“我们有根据期望文明各国赶紧援助我们……可是这种期望竟然落空!不仅??
欧洲人,甚至美洲北部我们的兄弟们,在这场斗争中都……袖手旁观……为了驱逐殖民者并且建立一个自由政府,我们所必须具备的是什么?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联合。”“他”驱逐的殖民者最有可能是(
??)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
【答案】
A
【考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解放委内瑞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葡萄牙,不符合题意;
C.英国,不符合题意;
D.法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0.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D.?正确处理了国内阶级矛盾问题
【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计划经济,新经济政策是开放市场;中国80年代进行的改革,也是在计划经济严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不符合史实;
D.
正确处理了国内阶级矛盾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需要学生比对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找到两者的共同点,注意要细心。
11.1931
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1932
年约占
50%;斯大林后来也曾说:“(1929—1932
年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援助建成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B.?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
C.?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答案】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A.
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不符合史实;
B.
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不符合题意;
C.
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工业化建设的步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备选项。注意区分选项B和选项D。
12.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推行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A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实施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企图控制欧洲.在苏联的干预下,东欧国家最后没有加入马歇尔计划.因而,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马歇尔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的冷战政策.识记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解析题(13

10
分,14

14
分,15

15
分,16

13
分,共
52
分)(共4题;共52分)
13.古代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
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船只航行对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于古代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该国国王属于“四大世袭种姓”中的哪一“种姓”?
(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的东征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句话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推进现代文明交流?
【答案】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刹帝利
(2)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考点】种姓制度,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故国王属于刹帝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和平交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故答案为:(1)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刹帝利
(2)
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点评】(1)本题考查种姓制度。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需要理解识记,难度不大;第二问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注意是积极地影响,这是课本上的,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回答。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
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
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1)材料一中的变化发生在日本的什么改革中?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中哪一方面的变革?材料一中变化的核??
心是什么?
(2)据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
生的原因。
(3)20
世纪初,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方面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指哪一历史事件?
(4)据上述材料,谈谈日本这场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1)明治维新
社会生活方面
文明开化(不能写成“放”)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新文化运动
(4)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考点】新文化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1872年"“天皇”“废止幕府时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依据材料信息“
穿西洋大礼服
”“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治维新中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这种社会生活的变革,核心是文明开化。
(2)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开始认识到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危害,变得理性起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刚开始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急于改变落后状况;等到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依据题干信息“
20
世纪初
”“
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4)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故答案为:(1)
明治维新
社会生活方面
文明开化(不能写成“放”)
(2)
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新文化运动
(4)
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点评】(1)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解答时,需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来回答,注意细心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出现的内容属于哪些方面,一定要理解。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对比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看态度的变化;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理解回答,有一定难度,回答时,不要局限于材料,还要向外延伸思考。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比较简单。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设立了与战争相关的纪念日。??
材料一:前苏联将
5

9
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材料二:2011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
12

7
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
材料三:1945

1

27
日,苏联军队解散了奥都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110
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2005
年,第
60
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
1

27
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
材料四:2014

2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
9

3
日和
12

13
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材料中的“纪念日”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
进行的重要战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说明材料中的“纪念日”的设立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反法西??
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请举出政治合作的史实。
(3)依据材料三,请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的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两个历史事件?其中在
9

3
日纪念的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取得了完成胜利。试分析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上述纪念日的设立反映了当今世界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请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德国投降;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考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3)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写成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前苏联将
5

9
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是为了纪念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进行的重要战役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
美国宣布12

7
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之后,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
政治合作的史实有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

60
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
1

27
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
”,可以看出,
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

3
日和
12

13
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即根本原因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故答案为:(1)
德国投降;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考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
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3)
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写成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
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就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要求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来,本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
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
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1)《天工开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文艺复兴;牛顿;达尔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思想:启蒙运动;制度: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其他答案均不给分)
【考点】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尤其是火药和指南针,
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科学家有牛顿和达尔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的技术革新指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法国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从思想上来看,这一时期法国兴起了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实行的解放;从制度上看,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
故答案为:(1)
《天工开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文艺复兴;牛顿;达尔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
思想:启蒙运动;制度: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
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其他答案均不给分)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要求回答中国科技的欧洲的影响,其实就是中国四大文明对欧洲的影响,知道了这一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细心看题干,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理解,一定要细心读题干,读懂题干含义,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遇到有难度的题目,要细心审题,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须知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把时间和所学知识结合,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来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可以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看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这样的题目,关系往往是推动发展,反过来促进发展进步等,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共12题;共46分)
1.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2.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
600
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体现出雅典(
??)
A.?权力制衡的原则????????????????????????????????????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天赋人权的原则????????????????????????????????????D.?人人平等的原则
3.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4.如图出自
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人们追求生活的情趣
5.“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
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能衡量道德???????C.?嘲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6.在欧洲,有一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大意是说老百姓的房屋哪怕是再破旧,国王也不能随意进出。请问在欧洲出现这时的场面,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权利法案》的颁布?????????????????????????????B.?《人权宣言》的发表
C.?《独立宣言》的发表?????????????????????????????D.?《民法典》的制定
7.1787
年华盛顿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共和体制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C.?废除种族歧视政策?????????????????????????????????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8.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9.在解放委内瑞拉前,他说:“我们有根据期望文明各国赶紧援助我们……可是这种期望竟然落空!不仅??
欧洲人,甚至美洲北部我们的兄弟们,在这场斗争中都……袖手旁观……为了驱逐殖民者并且建立一个自由政府,我们所必须具备的是什么?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联合。”“他”驱逐的殖民者最有可能是(
??)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
10.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D.?正确处理了国内阶级矛盾问题
11.1931
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1932
年约占
50%;斯大林后来也曾说:“(1929—1932
年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援助建成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B.?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
C.?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12.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推行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13

10
分,14

14
分,15

15
分,16

13
分,共
52
分)(共4题;共52分)
13.古代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
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船只航行对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于古代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该国国王属于“四大世袭种姓”中的哪一“种姓”?
(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的东征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句话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推进现代文明交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
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
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1)材料一中的变化发生在日本的什么改革中?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中哪一方面的变革?材料一中变化的核??
心是什么?
(2)据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
生的原因。
(3)20
世纪初,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方面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指哪一历史事件?
(4)据上述材料,谈谈日本这场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5.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设立了与战争相关的纪念日。??
材料一:前苏联将
5

9
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材料二:2011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
12

7
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
材料三:1945

1

27
日,苏联军队解散了奥都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110
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2005
年,第
60
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
1

27
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
材料四:2014

2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
9

3
日和
12

13
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材料中的“纪念日”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
进行的重要战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说明材料中的“纪念日”的设立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反法西??
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请举出政治合作的史实。
(3)依据材料三,请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的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两个历史事件?其中在
9

3
日纪念的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取得了完成胜利。试分析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上述纪念日的设立反映了当今世界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请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16.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
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
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答案】
B
【考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
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不符合史实;
D.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
B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
权力制衡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审判员是抽签产生的,而且审理案件进行秘密投票,这些做法体现的是主权在民,人民真正的掌握权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天赋人权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D.
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正确答案。
3.【答案】
D
【考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其中经济上的表现是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D选项符合题意。
近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选项排除。
19世纪中叶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确立,B选项排除。
C选项不属于社会转型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答案】
D
【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不符合题意;
B.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不符合题意;
C.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1543年”“
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生活的情趣,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扣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来回答,注意这几个备选项都与题干信息有关系,需要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5.【答案】
D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
鄙视贫穷,不符合题意;
B.
认为财富能衡量道德,不符合题意;
C.
嘲弄上帝,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反对对财富
的谴责
”“
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可以看出,
人文主义者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要求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美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紧扣这些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答案】
A
【考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国王也不能随意进出
”,这说明国王的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早出现于《权利法案》的颁布,这里面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权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C.
《独立宣言》的发表,不符合题意;
D.
《民法典》的制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只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
D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A.
革除共和体制弊端,不符合题意;
B.
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不符合题意;
C.
废除种族歧视政策,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
1787
年华盛顿
”“
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一直是松散的邦联体制,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为了改变这种想象,华盛顿提出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这种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这类知识点一定要理解,否则识记起来很困难。
8.【答案】
C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1820年”“
大西洋沿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
A
【考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解放委内瑞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葡萄牙,不符合题意;
C.英国,不符合题意;
D.法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0.【答案】
B
【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计划经济,新经济政策是开放市场;中国80年代进行的改革,也是在计划经济严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不符合史实;
D.
正确处理了国内阶级矛盾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需要学生比对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找到两者的共同点,注意要细心。
11.【答案】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A.
全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不符合史实;
B.
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不符合题意;
C.
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工业化建设的步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备选项。注意区分选项B和选项D。
12.【答案】
A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实施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企图控制欧洲.在苏联的干预下,东欧国家最后没有加入马歇尔计划.因而,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马歇尔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的冷战政策.识记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解析题(13

10
分,14

14
分,15

15
分,16

13
分,共
52
分)
13.【答案】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刹帝利
(2)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考点】种姓制度,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故国王属于刹帝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和平交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故答案为:(1)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刹帝利
(2)
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完善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有利环境
【点评】(1)本题考查种姓制度。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需要理解识记,难度不大;第二问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注意是积极地影响,这是课本上的,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回答。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
(1)明治维新
社会生活方面
文明开化(不能写成“放”)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新文化运动
(4)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考点】新文化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1872年"“天皇”“废止幕府时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依据材料信息“
穿西洋大礼服
”“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治维新中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这种社会生活的变革,核心是文明开化。
(2)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开始认识到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危害,变得理性起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刚开始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急于改变落后状况;等到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依据题干信息“
20
世纪初
”“
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4)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故答案为:(1)
明治维新
社会生活方面
文明开化(不能写成“放”)
(2)
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新文化运动
(4)
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视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等
【点评】(1)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解答时,需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来回答,注意细心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出现的内容属于哪些方面,一定要理解。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对比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看态度的变化;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理解回答,有一定难度,回答时,不要局限于材料,还要向外延伸思考。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比较简单。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
(1)德国投降;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考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3)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写成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前苏联将
5

9
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是为了纪念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进行的重要战役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
美国宣布12

7
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之后,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
政治合作的史实有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

60
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
1

27
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
”,可以看出,
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

3
日和
12

13
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即根本原因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故答案为:(1)
德国投降;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考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
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3)
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4)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写成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5)
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就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要求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来,本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答案】
(1)《天工开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文艺复兴;牛顿;达尔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思想:启蒙运动;制度: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其他答案均不给分)
【考点】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尤其是火药和指南针,
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科学家有牛顿和达尔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的技术革新指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法国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从思想上来看,这一时期法国兴起了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实行的解放;从制度上看,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
故答案为:(1)
《天工开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文艺复兴;牛顿;达尔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
思想:启蒙运动;制度: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
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了科学进步。(其他答案均不给分)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要求回答中国科技的欧洲的影响,其实就是中国四大文明对欧洲的影响,知道了这一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细心看题干,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理解,一定要细心读题干,读懂题干含义,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遇到有难度的题目,要细心审题,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须知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把时间和所学知识结合,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来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可以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看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这样的题目,关系往往是推动发展,反过来促进发展进步等,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