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5 10: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为150分钟。2. 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北京四中网校
A.粗糙(cāo) 蜷缩(quán) 伶俜(pīn) 繁芜丛杂(wú)
B.扎根(zhā) 匿迹(lì) 瞭望(liào) 放浪形骸(hái)
C.旋风(xuàn) 慰藉(jiè) 压轴(zhòu) 不可估量(liáng)
D.肄业(yì) 愀然(qiǎo) 挫折(cuō)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驯鸽 签署 砥砺 再接再厉
B.镣铐 馄沌 真谛 归根结蒂
C.蜕变 殷勤 荟萃 融汇贯通
D.迁徒 赎罪 切磋 蹉跎岁月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课文、辅助读物的内容纯属以讹传讹,非常不严肃、不严谨,甚至有传播伪科学之嫌。
  B.我从一个淘气包,成长为莘莘学子,需要父母和老师花费多少心血呀,成长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C.人的生命实在太短促了,相较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D.不管是现在的事,还是过去的事,都既往不咎了。请你好好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吗?
B.到2015年,巴中市中心城区再生水的利用率将提高到50%以上,成为河湖生态,城市绿化,生活杂用等的主要水源。
C.由于这次考试试题不难,考试开始30分钟后,就有人陆续交卷离场了。
D.老人在八十岁时还清晰的记得当年参加学生运动时哥哥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清澈的。。
  A.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C.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科普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
6.下列对“生物节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四中网校
A.生物节律是对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奇特机制。
B.生物的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C.生物节律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D.生物节律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重要作用。
7.对“非同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物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C.只用于人的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D.只用于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8.下列对“生物钟医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节律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B.只有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有疗效。
C.根据疾病也有其“生物钟”的情况进行治疗。
D.根据人体的肌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王羲之任率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觊,觊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辨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即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提示:王羲之任率,即不矫揉造作、装模作样,显露真性情。他心胸豁达,善于言谈,以骨鲠闻名,为时人所敬重。他的任率,留下了许多佳话。“坦腹东床”,使女婿有了“东床”“东坦”的雅号。他写经换鹅,使李白写下了“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佳句。他撰写的《兰亭集序》,唐太宗爱不释手,以之殉葬。本文表现了他的政绩,虽着墨不多,但其关心民众、不顾个人利害的形象十分鲜明。本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王羲之。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幼讷于言 讷:言语迟钝。
B.王氏诸少并佳 少:子弟,年轻人。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息。
D.当举群相赠耳 举:全、整。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组是( )
①及长辨赡,以骨鲠称 ②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辄开仓振贷 ④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⑤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11.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儿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善隶书,人称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太尉郗鉴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王家子弟听说太尉挑女婿,咸自矜持,只有羲之在东床坦腹食,就像没有这回事,郗鉴认为这才是好女婿,就以女妻之。
C.朝廷公卿纷纷召羲之去当侍中、尚书,他都不去,殷浩劝他应命,并说他的出处是观政之隆替,他才应允,当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在任上赈救饥荒,减轻赋役,做了不少好事。
D.王羲之喜欢会稽山水,有终焉之志,曾与同志宴集于兰亭,写了有名的《兰亭集序》。他又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鹅好,他很喜欢,便替道士撰写了一部《道德经》,换他的鹅。
12、翻译下列句(10分)
(1)、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名句填空(任选一题)(5分)
第一题:1、——————,哀民生之多艰。
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举手长劳劳,——————。
4、仰观宇宙之大,——————。
5、——————,池鱼思故渊。
第二题:1、______________,磐石无转移。
2、狗吠深巷中,——————。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4、——————,固前圣之所厚。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二,理解鉴赏表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8分)
谒金门①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②,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③,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②羽玉,白鸥。③高轴,高卷。
14.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下阕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注意:字数不能超出30个字。)
17.仿照下面一首短诗,另外选择一个季节,写一首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小诗。(6分)
晶莹的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我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衬得更加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广博的大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雪花尽情地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4分)
我在城中寻找天籁
①在城里住久了,有时感觉自己是笼中之鸟,天地如此狭窄,视线总是被冰冷的水泥墙阻断,耳畔的声音不外车笛和人声。走在街上,成为汹涌人流中的一滴水,成为喧嚣市声中的一个音符,脑海中那些清净的念头,一时失去了依存的所在,我在城中寻找天籁。
②搬进这套公寓是初冬,墙面上的爬山虎早已褪尽绿色,只剩下无叶的藤蔓,蚯蚓般密布墙面。寒冬过去,那些看似干枯的藤蔓仿佛一夜间长出了米粒大小暗红色的芽苞,吐出淡绿色的嫩叶。新生的绿色茎须在墙上爬动,它们不动声色地向上攀援,小小的嫩叶日长夜大,犹如无数绿色的小手掌,在风中挥舞摇动,永不知疲倦。春天的脚步,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水泥墙面上奔逐行走。窗框上,不时有绿得近乎透明的卷须和嫩叶探头探脑,日子久了,竟长成轻盈的窗帘,随风飘动。透过这绿帘望去,窗外的绿色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心里的烦躁和不安仿佛都被悄然过滤。爬山虎的枝叶间,时常可以看到蝴蝶翩跹,能听到蜜蜂的嗡嗡欢鸣,蜻蜓晶莹的翅膀在叶梢闪烁,还有不知名的小甲虫,背着黑红相间的甲壳,不慌不忙在晃动的茎须上散步。也有壁虎悄悄出没,那银灰色的腹部在绿叶间一闪而过,犹如神秘的闪电。
③爬山虎一年四季经历着生命盛衰的轮回,也让我见识着生命的坚忍。它叶柄处小小的脚爪抓住了墙面,使藤蔓得以攀援而上,用表情丰富的生命色彩彻底改变了僵硬冰冷的水泥墙。爬山虎的枝叶到底有多少色彩,我一时还说不清楚。春天的嫩红浅绿,夏日的青翠墨绿,让人赏心悦目。初夏时分,浓绿的枝叶间开出金黄的花朵,有点像桂花。蝴蝶和蜜蜂结伴而来,在藤蔓间上上下下忙个不停。花开之后也结果,那些隐藏在绿叶间的小小浆果,呈奇异的蓝黑色,竟引来飞鸟啄食。彩色的羽翼和欢快的鸣叫,掠过葳蕤的绿叶柔曼的藤须,在我的窗外融合成生命的交响诗。
④秋风起时,爬山虎的枝叶由绿色变成橙红色,又渐渐转为金黄,这真是大自然奇妙的表演。秋日黄昏,金红的落霞映照着窗外的红叶,使我想起色彩斑斓的秋山秋林,也想起古人咏秋的诗句,尽管景象不同,但却有相似意境。
⑤我从前曾在家里种过一些绿叶植物,譬如橡皮树、绿萝、龟背竹,却总是好景不长。也许是我浇水过了头,它们渐渐显出萎靡之态,先是根烂,然后枝叶开始枯黄,最终走向死亡。而窗外的爬山虎,无须我照顾,却长得蓬勃茁壮,热风冷雨,炎阳雷电,都无法破坏它们的自由成长。
⑥爬山虎在我的窗外生长了五个春秋,我以为它们会一直蔓延在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神奇。也曾想把我的“四步斋”改名为“青藤斋”,谁知这竟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⑦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风和日丽。我无意中发现挂在窗外的绿色藤蔓似乎有点干枯,绿叶失去了平日的光泽。第二天傍晚,满墙的绿叶都呈萎缩之态,仔细察看叶瓣,却没有发现被虫蛀咬的痕迹。第三天早晨拉开窗帘,竟是满眼惨败之相,那些挂在窗台上的藤蔓,就像晾在风中的咸菜干。这些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植物,究竟遭遇了什么灾难?我到楼下查看,在墙沿的花坛里,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景象:碗口粗的爬山虎藤,竟被人用刀斧在根部齐齐切断!生长了几十年的青藤,可以抵挡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却无法抵挡人类的刀斧。砍伐者的理由很简单,老公寓的外墙要粉刷,爬山虎妨碍施工。
⑧断了根的爬山虎还在墙上挣扎喘息,绿叶靠着藤中的汁液,在烈日下又坚持了几天,一周后,满墙绿叶都变成了枯叶。不久,枯叶落尽,只留下绝望的藤蔓密布墙面,如同神秘的天书,也像是抗议的符号。它们至死都不愿意离弃水泥墙,直到粉墙的施工者用刀铲将它们铲除。
⑨”绿房子”从此消失。公寓楼改头换面,消失了灵气和个性,成了奶黄色的新建筑,混迹于周围的楼群中。也许是居民们的抗议,有人在楼下的花坛里补种了几株紫藤。也是柔韧的藤蔓,也是摇曳的绿叶和嫩须,一天天,沿着水泥墙向上攀爬……
⑩紫藤,你们能代替死去的爬山虎吗?
摘自2010年10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爬山虎生命的坚忍?结合全文概要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理解下列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春天的脚步,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水泥墙面上奔逐行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表情丰富的生命色彩彻底改变了僵硬冰冷的水泥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爬山虎?试列举两例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六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析本段所隐含的作者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雏鹰学翅,起自逆风飞舞处;英雄本色,显于沧海横流时。
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往往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样严酷,但严峻的条件或环境更能激发出人的潜力和斗志。
请以“逆风飞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