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穿井得一人》阅读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穿井得一人》阅读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2 14: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上《穿井得一人》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4分)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有闻而传之者?(?????)?
(4)?闻之于宋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6分)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
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5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知友:朋友。②得无:莫非。③疾耕:努力耕田。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2分)
(1)及


穿

(2)于

退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3分)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齐人有好猎者(

(4)人不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从【乙】文中的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3分)
5.从【乙】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17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牛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③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④诸理?
(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③讼:诉讼,打官司。④揆:度量,考察。
1.下列哪一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3分)
A.得一人之使
一狼得骨止(《狼》)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C.乃故言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殆是乎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众皆信然。
(2)谓石犀岁久成怪。
3.两段文字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闻而传之者”和“艺麦家”最终成为笑柄的原因?(2分)
4.下面人物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5.乙文中石犀牛为什么会被断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11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4)愿王察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3.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
1.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2.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3.(1)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二、
(1)到,等到?(2)说,讲?(3)听说?(4)使……听说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3.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三、
1.(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
2.(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四、
1.(1)及
/其

穿

(2)于

/退



2.(1)从井里取水。(2)派,让。(3)喜欢。(4)应答,回答。
3.(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2)不只是打猎,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4.自尊心强,不服输,善于思考,勤于劳作。
5.在办任何事情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或:如果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努力学习或工作,困难就能解决。
【参考译文】
【乙】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的乡里邻居。(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五、
1.A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两个“得”都是“得到”的意思。B项,像;如果。C项,所以;原来。D项,恐怕;疑惑。
2.(1)众人都相信是这样。(关键词“皆”“信”“然”)(2)(人们)认为石犀牛年岁久了变成了犀牛怪。(关键词“谓”“岁”)
3.凡辜何可不揆诸理?
4.丁氏:喜悦(开心、高兴)语气,因为打井后不再需要派一个人专门打水,省了一个劳力。闻而传之者:惊讶(惊奇、吃惊)语气,因为听说丁氏挖个人,感到吃惊。
5.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种植麦子的人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
【参考译文】
【乙】
我的家乡延溪有一个石犀牛,它存在了很长时间。近年来居民种麦子,被邻居牛夜食殆尽。牛的主人害怕自己被诉讼,于是说:“早晨见石犀牛汗喘急,嘴边又有青色。吃邻居麦子的,大概是它吧?”众人都相信是这样,(人们)认为石犀牛年岁久了变成了犀牛怪。种植麦子的人家拿石头去,断犀牛脚,不再怀疑邻居的牛。唉,邻居牛吃麦,石犀受打击。石犀的形状,用一个打坏,而名声也因为众人神。所有的事情怎么可以不考虑各理?
六、
1.(1)等,等到。(2)国都。(3)超过。(4)希望。
2.(1)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2)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
3.我更欣赏甲文中的宋君。因为甲文中的宋君对待传闻没有轻易相信,而是派人去调查实际情况。而乙文中的魏王自己明明已经知道“三人成虎”的道理,却最终不再相信庞葱,说明他轻信了谣言。
【参考译文】
【乙】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