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课件+同步练习(打包3套)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课件+同步练习(打包3套)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10:49:20

文档简介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材内容:
本课时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主题,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史实。教材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是早有预谋的。课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现实,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历史知识驳斥日本军国主义的谬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进一步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建立魔鬼部队731,对敌后根据地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的主要史实;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3.通过日本侵华主要事件的学习,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4.收集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料,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永远牢记血的历史教训,学会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PPT显示: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6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教师:同学们知道6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翻开那一页历史,重温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的历史。
PPT显示:《义勇军进行曲》图文影视资料(同时师生齐唱国歌)。教学设想: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教师:你感受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点题引入。
PPT显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华北事变爆发,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第一篇章: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
1.1931年的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______ ,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目标1)
2.人民音乐家聂耳饱含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 》,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完成目标2)
3.1936年12月12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西安临潼华清池举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 _____________
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目标2)
第二篇章:体验历史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学生:阅读课文和图7-54、图7-55、图7-56。
教师: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发动这两个事变?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PPT显示: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计划“大陆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目标3)
教师:对比两次事变,它们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并展示《课堂探究学习记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把读图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认真观察和解读图像,注意对图像进行联系和比较,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善于想象、合理推断。在自我体验与他人合作的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点拨、启发,总结。
PPT显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从此就已经开始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教师: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PPT显示:《松花江上》和《东北抗日》音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东北沦陷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承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在我们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2、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学生:阅读课文和阅读卡,图7-57、图7-58图、7-59、图7-60。(日本侵略者的几个主要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城市和“三光”政策。)
PPT显示:《南京大屠杀》和《黑太阳731部队》音像。(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达到情感的冲击和感悟。)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更想说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知道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性。)(寻找有效信息,然后展示其获得的信息。在听其他同学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补充。)
教师:启发、小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教训,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目标5)
承转:时至今日,日本还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却竭力美化自己的侵略历史,一再伤害其侵略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第三篇章:感悟与升华
学生:阅读课文和图7-61。(史东郎、“历史教科书事件”)
教师:今天如何看日本老兵和右翼势力的言论、观点?请同学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PPT显示:(1)日本领导人连续不断地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2)2005年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仅轻描淡写地说,“由于日本军,中国军民出现了多数死伤者”。(3)关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教科书只字不提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仅说“满洲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出现了人口的显著流入。(4)关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教科书狡辩说,“原来是为了获取资源,(战争)也成为加速亚洲各国开始出现的独立运动的一个契机”。(5)关于侵略战争带来的灾难,教科书称,“在战争中,没有不杀害和不虐待非武装人员的国家”。
学生:讨论交流,反驳谬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目标4)
教师:归纳。(篡改历史不得人心,正确认识对待日本的侵略历史可以对后代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教师:今天的日本一方面不肯也不愿意承认其侵略历史,另一方面却要想成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
PPT显示:日本领导人正在为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四处奔波,而联合国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组织,常任理事国必须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国家。一个不仅不能正确对待历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篡改历史的国家,能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进而对国际社会负责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探究学习记录》。
教师:总结(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反对战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才能取信于世界人民。)
课堂小结:让历史告诉未来
教师: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同学们,短短课堂45分钟是说不完这沉重的历史话题。今天的课同学们有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请你们把目光投向书本,投向网络,投向社会现实,去关注历史与现实如“中日关系”,去关注你想关注的问题。
PPT显示:历史是一面镜子,让历史告诉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巩固与检测:
1.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沈阳 B上海 C北京 D长春
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光未然
3.某同学在编演西安谈判一幕中,不应该出现的任务是( )
A张学良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叶挺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 粉碎亲日派企图
C维护民族利益 D寻找发展时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图体现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把实现课标的要求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一切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都围绕课表来展开。
1.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并伴随图片展示导入新课,既渲染气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内容的处理上,很好的注意了繁简。“九一八事变”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和影响;揭露了日军精心策划、有目的的侵略事实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带来的后果。西安事变介绍了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
3.本课还特别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联系当前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事实,运用历史知识,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于鉴别能力。
4.教学模式上采用四段式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感悟历史——巩固检测。
教学过程都是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出示资料……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自主学习
1. 年 月 日,日本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 运动。
3.聂耳创作了《 》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5. 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6.改错: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2)国民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主要作甩。
基础巩固
7.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
A.一名日本人被杀
B.污蔑中国军队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
C.日本兵失踪
D.日本兵被打
8.“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歌词中提到的 “从那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0.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遵义会议
1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A.不抵抗方针
B.下令进行抗日
C.号召民众进行斗争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抗日
12.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1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界民众的态度是 ( )
A.漠不关心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屈膝投降
D.甘当亡国奴
1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 ( )
A.《九一八小调》
B.《松花江上》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15.“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 ( )
A.愿以妇女的身份参加抗日战争
B.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希望政府批准她招募女兵抗日
D.表现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16.“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B.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
C.篡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D.为了投靠日本
17.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8.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不包括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秦邦宪
19.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
A.中国国民党 B.“兵谏”部队
C.中国共产党 D.中华民族
20.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21.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 )
A.抓住了共产党的老对头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22.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请完成:
(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令有何感想
创新升华
23.下面是一首历史上的流行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
请完成:
(1)“我”为什么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不得不到处流浪
(2)任举两件反映日本在东北实行残暴殖民统治的史实。
(3)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社会)事变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答案
自主学习
1.193l 9 18
2.抗日救亡
3.义勇军进行曲
4.西安事变
5.西安事变
6.(1)杨虎城改为张学良。
(2)国民党改为中国共产党。
基础巩固
7.B 8.A
9.B解析:由材料中“9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因为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0.B
11.A解析: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全部退入关内,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
12.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令把东北军撤到山海关内,导致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所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13.B
14.C解析:根据歌词可知这是我国的国歌,其名字是《义勇军进行曲》。
15.B解析: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主要是为了羞辱蒋介石对日军的进攻不闻不问,导致东三省陷落。
16.A解析:从“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一句即可得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17.D解析: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杀掉蒋介石,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18.A
19.D解析: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一次兵变。它的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中华民族。
20.C
21.C解析: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2.参考答案:(1)张学良。
(2)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人日寇之手。
(4)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这一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
民族危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及影响。
创新升华
23.参考答案:(1)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日军占领东北,3000万同胞从此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只要说出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两要点即可)
(2)为开放性问题。如: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用刺刀维护其殖民统治,对中国居民任意捕杀;用活人做实验;成立“满洲重工业开发公司”等工矿企业,掠夺资源;抢占土地;滥发没有储备金的纸币;野蛮掠夺劳动力;等等。(任选两点说明即可)
(3)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赶走侵略者、还我河山的渴望。(任说其一即可)
第二小问为开放性问题,中心是历史(社会)事变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例如:历史(社会)事变决定个人命运,或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只要言之成理。或举例说明适当。(如联系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认为要学好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史实。主要进行情感教育和考查开放性思维。(共20张PPT)
第17课
“中华民族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
日军装甲车开进沈阳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1 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日军蓄意制造的?
2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提示:红军为什么长征
认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共反人 民性;不抵抗方针是东北三省沦陷的主要原因,大大助长了日军侵华的气焰,加重了民族危机。
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到了什么时候?
提示: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的关系、日军不断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等方面来分析时局的严重性。
不朽的民族战歌
聂 耳
田 汉
1 民族危机时刻,有一首歌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这首歌歌名叫什么?谁创作的?
2 为什么这不朽的民族战歌能成为我国的国歌。结合你的感受,说一说
张学良 杨虎城
周恩来
西安事变指挥部
(扬虎城公馆)
“捉蒋亭”
1 张学良、扬虎城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2 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中国的抗日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1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 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A 日军占领台湾 B 日军占领华北地区
C 日军吞并东北三省 D 日军占领南京
B
C
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北伐战争 D 五四运动
4 1936年的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张学良、扬虎城的和平意愿
C 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D 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B
A
活 动 评 价(略)
一 问卷调查:
1 学生自评
2 学生互评
二 老师评价
课后作业:
一.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出现危险的开端
1.事变经过 1936.9.18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3.东三省沦陷
4.东北军民的抗敌斗争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1.产生的历史背景
2.名称、作者及影响——《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三.西安事变 1936.12.12
1.事变背景
2.过程
3.和平解决
4.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