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的聪明才智和能言善辩的口才,巧妙回击,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的故事。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用文字教文字,用语言教语言。
设计策略:抓语言,习表达,重思辩,享理趣。
教学设想:
本文预设两个课时完成。我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熟悉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晏子巧妙反驳楚王,迫使楚王对晏子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一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感受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
第二课时着重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二、三次交锋,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内容。
3.学习第一次交锋,初步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言外之意,领悟晏子这样说是“为了什么”,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训练。
难点:体会机智思辩的语言表达方法——顺势推理、夸张排比、两难选择、类比推理,以达到“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外交功效。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宴子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ppt课件等。
课前准备:课前三分钟由雅颖领读关于口才好的成语、佳句。
预设教学流程:
一、导入解题。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历史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2000多年前去认识一下这个了不起的人物——(板书:晏子使楚)读题。
2.巧妙解题。
(1)了解“子”的用法。
师:从课题可看出主人公是谁?(晏子)
师:晏子本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示图)
生: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孔子、孟子)你知道的真多,佩服!
(2)理解“使”。
师:“使”的意思是指( )。用文中的话说。
生:“出使”。
师:画出文中“出使”这个词。
师:楚指(楚国)。
二、理清文脉。
1.女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师:提醒“大夫”,现在我们一般读dài fu指医生,这里要读dà f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②出示填空题1:晏子是( )国人,到( )去。晏子代表了( )国。(请填空)
2.全班再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填空题:楚国是大国,国势强盛,齐国也是( )。楚王想侮辱晏子,楚王想侮辱( )。楚王是个( )的君王。(仗势欺人、傲慢无礼、爱欺侮人))
3.前后对照,质疑。
①师:把一二自然段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出示:晏子( )楚国,楚王想( )晏子。)(板书:楚王 侮辱 晏子)
师:“侮辱”什么意思?
生: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②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这句话。(板书:不敢不尊重)
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说出“敬重”、“佩服”之意)。
师:那“不尊重”呢
生: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师让学生把“不能不”送进句子中,变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师:不能不、不得不有点强迫的意思,而“不敢不”是说心服口服,打从心底里尊重。缩句:楚王( )晏子。(出示)
③对比质疑。
师:对比浓缩后的两句话,发现了什么?
预设:发现“侮辱”和“尊重”是一对反义词。
师:“学贵有疑。”由“侮辱”到“尊重”,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板书)
4.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概括故事。
师: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看看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
生:自由读。
师: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洞,晏子说是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齐国没人了;第三次,楚王讽刺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板书:钻“狗洞”、没人才、齐人楚窃)
5.师小结文脉、写法:课文采用前后对比的写法,用中间的三个故事“钻‘狗洞’、没人才、齐人楚盗”逐层深入的展开说明,楚王想侮辱晏子到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原因。
三、学习第一次交锋——顺势推理,以牙还牙。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师:楚王从侮辱晏子到尊重晏子,经过了三次交锋。先看第一次交锋:指名读第三自然,思考: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①生读。指名回答。
②师小结:关城门,开洞。
③师:楚王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先请看小金钥匙。(出示74页的小金钥匙:“理解课文中人物的精神时,要深入思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生:想让晏子像狗一样进来。
生:想侮辱晏子个子矮小。
生:借侮辱晏子来侮辱齐国。
2.晏子怎样应对?
①自读晏子的话。
师:我们知道,外交场合的交流要——
生:委婉,含蓄、不能太直接……
师:楚王能不能直接就准备一个狗洞,这适合楚王的身份吗?
生:不适合。
师:狗洞是谁说的?
生:晏子。
师:楚王只是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没说是狗洞,晏子把它说成“狗洞”,是为了什么?请自读晏子说的话。
②出示填空题:“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③学习推理。
师:这样说是为了什么?
生:因为说成“狗洞”,才能说出楚国是“狗国”。
师:真是个小推理家,运用了顺势推理的方法。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出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生:填出“狗洞”、“狗国”。
师:晏子最后也没说“我是不是到了狗国”,而是说“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样说又是为了什么?
生:他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可能会发怒、惩罚他……
师:哦,刚才我们说晏子代表了齐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如果引起楚王生气,除了可能受到惩罚,还可能导致什么结果呢?
生:两国的战争。
师:对,可能导致两个国家冲突和战争。
4.故事的结果怎么样?(出示填空: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师: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又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不让晏子把他的国家说成狗国。
师:“只好”看出什么?
生:楚王被迫无奈,没有办法。
师:“迎接”一般是用在什么场合?
生:比较隆重的场合。
小结:从这看出:晏子多聪明呀,别人开个小洞,他说成狗洞,顺势推理出狗国。楚王不愿意被说成狗国,只好打开城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洞说成了狗洞。
5.小结:同学们请看,(手指红字)晏子只用了“是,不是,只有,才,到底”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平字见奇,顺势推理出不管楚王开不开城门都是自取其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其实晏子只是“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示)读书贵在积累,快把它积累下来吧!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相信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精彩了。齐读)
7.出示:晏子这时候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就是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8.回头再读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楚王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再读这句。
师:追问:为什么不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生:“齐国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好的也有坏的,总之,这次是晏子把楚王反驳了,所以就尊重晏子了。”
师:“好极了。”我兴奋地说,继续补充道:“先尊重晏子,然后再谈尊重齐国。这叫爱屋及乌。如果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才能谈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国家的——(学生齐答)尊严!”
四、补充故事,迁移运用。
1.学习晏子的思辩方法,迁移运用。(机动)
(出示:周恩来的智慧
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对方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头走路呢?”
周恩来微笑着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头走路了。”)
①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②生答。(出示答案)
2.最后送名言:“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席勒
3.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师:下面的两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智慧和力量。下节课咱们再继续吧。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老规矩)
2.精读第二三次交锋,做好批注。
板书设计
反驳
不敢不尊重
钻“狗洞”
没人才
齐人楚盗
侮辱
楚王
晏子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