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五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五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5 13: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做到清楚明白地讲述感受和想法。
重点、难点或关键: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照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情入话题
   1.导言:同学们,这一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哪篇使你最受感动?
   2.这几篇课文令你感动,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这几篇课文都突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你能用精炼的语言来评价课文中的爱吗?
《可贵的沉默》:父母之爱无私的、伟大;《妈妈的账单》:母爱无价。
《她是我的朋友》:朋友间爱是真诚的;《七彩钻石》:爱可以创造奇迹 感天动地。
   4.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照片展示,深情讲事例
   1. 展示自己的成长照片,讲述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选最难忘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说。
   2. 小组交流,在组内说一说,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想。组内的同学可以插话,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
   4.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
三、回味深爱,真情说心话。
   1. 回味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深深的爱,想好最想说给父母听的心里话。
   2. 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心里的话。
3. 把心里话,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结合实际,热情化行动
  1. 你想怎样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2.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选择最能表现父母之爱的事写,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习作。
重点、难点或关键:
1.选择材料。
2. 修改习作。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拓展思路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你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表达,讨论写法
  1.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你们的爸爸妈妈,那么,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 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 
三、提出要求,学生写作
A.提出习作要求
1.选择最能表现父母之爱的事写。
1.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要表达了真情实感。
2.习作时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B. 学生写作,师巡视。
四、课外互动,认真修改
   1.同学们,相信你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你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你们就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读给父母听吧。
  2.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你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你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2.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或关键:理解字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总结: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读儿歌。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
读读背背
  1.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对读,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试着说说诗的大意。
  4.练习背诵。
三、展示台
  提出要求
  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小组合作完成):
  1.商量人员分工。
2.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
4.各组巡回参观学习,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课后反思: